症因脉治 - 第 59 页/共 100 页
五苓散
即四苓散加桂。身发热,加防风。
防风木通汤
治风湿神效。
防风木通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腹胀
【湿热腹胀之症】面目黄肿,小便赤涩,大便或结,或泄黄糜,或日晡潮热,烦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胀胁痛,此湿热腹胀之症也。
【湿热腹胀之因】湿热之邪,感入肠胃,不得外泄,湿淫太过,痞塞不通,则腹胀之症【湿热腹胀之脉】脉浮而濡,趺阳反数,或见浮大,或见沉滑,或见促结,甚则反伏。
【湿热腹胀之治】面黄目黄,胁痛口苦,肝胆有火,龙胆泻肝汤。小便赤涩,木通六一散。二口苦清胆火,口甘清脾火,口淡清胃火,口齿清肾火。身热脉浮,应汗者,宜辛凉
龙胆泻肝汤
见前脾热肿。
六一散
木通汤冲服。
八正散
瞿麦蓄滑石甘草山栀车前子木通大黄
家秘泻黄散
苍术浓朴广皮甘草枳壳川黄连酒客加干葛,腹痛加大黄,小水赤加木通、滑石,阳明热加干葛,寒热加柴胡,虚加
大柴胡汤
即小柴胡去人参加大黄。
干葛石膏汤
干葛知母石膏甘草腹皮热加地骨皮、川黄连。
荆芥汤
治表有湿热,腹胀身大。
荆芥防风薄荷地肤子
[卷三:肿胀总论] 外感腹胀
【寒湿腹胀之症】身重不温,手足厥冷,腹胀无汗,此寒湿腹胀之症也。
【寒湿腹胀之因】春时应温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兼之天冷阴雨,或坐卧卑湿,寒湿袭于腠理,壅闭脉络,而腹为之胀矣。
【寒湿腹胀之脉】寸脉沉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若见弦紧,弦则善胀,紧则恶寒。
【寒湿腹胀之治】身重身冷无汗,甘草麻桂汤、麻桂术甘汤。下体重多汗,防己茯苓汤。寒湿内伏,术附汤。中气弱,理中汤,温中气而散寒湿。
甘草麻桂汤
甘草麻黄桂枝
麻桂术甘汤
麻黄桂枝白术甘草家秘白术易苍术。
防己茯苓汤
治里水,腰下重。
防己黄桂枝茯苓甘草
术附汤
温经散湿,此方独胜。
白术熟附子
理中汤
见前脾虚肿。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腹胀
【气结腹胀之症】胸腹凝结作胀,胀而不休,或胸前饱闷,或小腹胀急,此气结作胀之【气结腹胀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郁怒思虑,则【气结腹胀之脉】多见沉涩,或见沉弦,或见沉伏,《脉经》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气结腹胀之治】攻冲刺痛,四七汤。寒凝结胀,浓朴汤。胸前饱闷,枳桔平胃散。小腹胀急,青皮散。小便涩滞,木通饮。
四七汤
治七情气结。
半夏苏叶浓朴白茯苓加生姜、红枣。
浓朴汤
浓朴陈皮甘草干姜白茯苓
枳桔平胃散
枳壳桔梗苍术广皮甘草浓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