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31 页/共 603 页
颂曰:杏之类梅者味酢,类桃者味甘。
宗 曰:凡杏性皆热。小儿多食,致疮痈膈热。
扁鹊曰:多食动宿疾,令人目盲、须眉落。
源曰:多食,生痰热,昏精神。产妇尤忌之。
【主治】曝脯食,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心病宜食之(思邈)。
核仁
【修治】《别录》曰:五月采之。
弘景曰:凡用杏仁,以汤浸去皮尖,炒黄。或用面麸炒过。
曰:凡用,以汤浸去皮尖。每斤入白火石一斤,乌豆三合,以东流水同煮,从巳至午,取出晒干用。
时珍曰: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
震亨曰:杏仁性热,因寒者可用。
思邈曰: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时珍曰:凡杏、桃诸花皆五出。若六出必双仁,为其反常,故有毒也。
徐之才曰:得火良。恶黄芩、黄 、葛根,畏 草。
【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本经》)。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满痛,杀狗毒(《别录》)。解锡毒(之才)。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香港脚,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甄权)。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元素)。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 (时珍)。
【发明】元素曰:杏仁气薄味浓,浊而沉坠,降也、阴也。入手太阴经。其用有三:润肺也,消食积也,散滞气也。
杲曰:杏仁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则便难,行阳气也;夜则便难,行阴血也。故虚人便闭,不可过泄。
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
好古曰:张仲景麻黄汤,及王朝奉治伤寒气上喘逆,并用杏仁者,为其利气、泻肺、解肌也。
时珍曰: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按:《医余》云:凡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顷一兵官食粉成积,医师以积气丸、杏仁相半研为丸,熟水下,数服愈。又《野人闲话》云:翰林学士辛士逊,在青城山道院中,梦皇姑谓曰:可服杏仁,令汝聪明,老而健壮,心力不倦。求其方,则用杏仁一味,每盥漱毕,以七枚纳口中,良久脱去皮,细嚼和津液顿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此申天师方也。又杨士瀛《直指方》云:凡人以水浸杏仁五枚,五更端坐,逐粒细嚼至尽,和津吞下。久则能润五脏,去尘滓,驱风明目,治肝肾风虚,瞳人带青,眼翳风痒之病。珍按:杏仁性热降气,亦非久服之药。此特其咀嚼吞纳津液,以消积秽则可耳。古有服杏丹法,云是左慈之方。唐慎微收入本草,云久服寿至千万。其说妄诞可鄙,今删其纰谬之辞,存之于下,使读者毋信其诳也。
【附方】旧三十七,新二十二。
杏金丹《左慈秘诀》云:亦名草金丹。方出浑皇子,服之长年不死。
夏姬服之,寿年七百,乃仙去也。世人不信,皆由不肯精心修治故也。其法:须人罕到处。
寅月 杏树地下,通阳气。二月除树下草。三月离树五步作畦垄,以通水。亢旱则引泉灌溉。有霜雪则烧火树下,以救花苞。至五月杏熟自落,收仁六斗,以汤浸去皮及双仁者,用南流水三石和研,取汁两石八斗,去滓。以新铁釜用酥三斤,以糠火及炭然釜,少少磨酥至尽,乃内汁入釜。釜上安盆,盆上钻孔,用弦悬车辖至釜底,以纸塞孔,勿令泄气。初着糠火,一日三动车辖,以衮其汁。五日有露液生,十日白霜起,又二日白霜尽,即金花出,丹乃成也。开盆炙干,以翎扫下,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暖酒下。至七日宿疾皆除,喑盲挛跛、疝痔瘿痫疮肿,万病皆愈。久服通灵不死云云。衍文不录。颂曰:古方用杏仁修治如法,自朝蒸至午,便以慢火微烘,至七日乃收之。每旦空腹啖之,久久不止,驻颜延年,云是夏姬之法。然杏仁能使人血溢,少误必出血不已,或至委顿,故近人少有服者。
或云服至二、三年,往往或泻,或脐中出物,皆不可治也。
杏酥法颂曰:去风虚,除百病。捣烂杏仁一石,以好酒二石,研滤取汁一石五斗,入白蜜一斗五升搅匀,封于新瓮中,勿泄气。三十日看酒上酥出,即掠取纳瓷器中贮之。取其酒滓团如梨大,置空屋中,作格安之。候成饴脯状,旦服一枚,以前酒下。
藏器曰:杏酪服之,润五脏,去痰嗽。生、熟吃俱可,若半生半熟服之杀人。
又法宗 曰: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五脏。用杏仁去皮研细,每一升,入水一升半,捣稠汁。入生蜜四两,甘草一寸,银、石器中慢火熬成稀膏,入酥二两同收。每夜沸汤,点服一匙。(《衍义》)。
万病丸:治男妇五劳七伤,一切诸疾。杏仁一斗二升,童子小便煮七次,以蜜四两拌匀,再以童便五升于碗内重蒸,取出日晒夜露数日。任意嚼食,即愈。
补肺丸,治咳嗽。用杏仁二大升(山中者不用,去双仁者),以童子小便二斗浸之,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连皮尖于砂盆中研滤取汁,煮令鱼眼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以粗布摊曝之,可丸即丸服之。食前后总须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忌白水粥。(刘禹锡《传信方》)。
咳嗽寒热,旦夕加重,少喜多嗔,面色不润,忽进忽退,积渐少食,脉弦紧者:杏仁半斤去皮尖,童子小便二斗浸七日,漉出温水淘洗,砂盆内研如泥,以小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下。妇人室女服之,尤妙。(《千金方》)。
久患肺气,喘急至咳。甚者不过二剂,永瘥:杏仁去皮尖二两,童子小便浸,一日一换,夏月三、四换,满半月取出,焙干研细。每服一枣大,薄荷一叶,蜜一鸡头大,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温服。忌腥物。(《胜金方》)。
咳逆上气,不拘大人小儿:以杏仁三升去皮尖,炒黄研膏,入蜜一升,杵熟。每食前含之,咽汁。(《千金》)。
上气喘急: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用水调生面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妙。(《心镜》)。
头面风肿:杏仁捣膏,鸡子黄和杵,涂帛上,浓裹之。干则又涂,不过七、八次愈也。
(《千金方》)。
风虚头痛欲破者:杏仁去皮尖,晒干研末,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粥食。
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此法神妙,可深秘之。慎风、冷、猪、鸡、鱼、蒜、醋。(《千金方》)。
头面诸风,眼 鼻塞,眼出冷泪:用杏仁三升研细,水煮四、五沸,洗头。待冷汗尽,三度愈。(《千金》)。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不去皮尖,逐日加至七七枚,周而复始。食后仍饮竹沥,以瘥为度。(《外台秘要》)。
破伤风肿:杏仁杵膏浓涂上,然烛遥炙之。(《千金方》)。
金疮中风,角弓反张:用杏仁杵碎,蒸令气溜,绞脂服一小升,兼摩疮上良。(《必效方》)。
温病食劳:杏仁五两,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瘥。(《类要》)。
心腹结气:杏仁、桂枝、橘皮、诃黎勒皮等分,为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无忌。(孟诜《食疗》)。
喉痹痰嗽: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陈藏器《本草》)。
喉热生疮:方同上。
卒失音声:方同上。(文潞公《药准》)。
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湿纸裹煨熟食之,取效。(丹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