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32 页/共 603 页
卒不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黄研末,米饮服之。(《古今录验》方)。
血崩不止:诸药不效,服此立止。用甜杏仁上黄皮,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服。(《保寿堂方》)。
五痔下血: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水三升,研滤汁,煎减半,同米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谷道 痛肿痒:杏仁杵膏,频频敷之。(《肘后方》)。
阴疮烂痛:杏仁烧黑研成膏,时时敷之。(《钤方》)。
产门虫疽,痛痒不可忍:用杏仁去皮烧存性,杵烂绵裹,纳入阴中,取效。(孟诜《食疗本草》)。
身面疣目:杏仁烧黑研膏,擦破,日日涂之。(《千金方》)。
面上 :杏仁去皮,捣和鸡子白。夜涂之,旦以暖酒洗去。(孟诜《食疗》)。
两颊赤痒,其状如痱,名头面风。以杏仁频频揩之。内服消风散。(《证治要诀》)。
耳卒聋闭:杏仁七枚,去皮拍碎,分作三分,以绵裹之,着盐如小豆许,以器盛于饭上蒸熟。令病患侧卧,以一裹捻油滴耳中。良久又以一裹滴之,取效。(《外台》)。
耳出脓汁:杏仁炒黑,捣膏绵裹纳入,日三、四易之妙。(《梅师方》)。
鼻中生疮:杏仁研末,乳汁和敷。(《千金方》)。
疳疮蚀鼻:杏仁烧,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牙齿虫 :杏仁烧存性,研膏发裹,纳虫孔中。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不过再上。
(《本草拾遗》)。
牙龈痒痛:杏仁一百枚,去皮尖,两仁,以盐方寸匕,水一升,煮令汁出,含漱吐之。
三度愈。(《千金方》)。
风虫牙痛:杏仁,针刺于灯上烧烟,乘热搭病牙上。又复烧搭七次。绝不疼,病牙逐时断落也。(《普济方》)。
目中赤脉痒痛,时见黑花。用初生杏子仁一升,古五铢钱七文,入瓶内密封,埋门限下,一百日化为水,每夕点之。(《圣济总录》)。
胎赤眼疾:杏仁压油半鸡子壳,食盐一钱,入石器中,以柳枝一握紧束,研至色黑,以熟艾一团安碗内烧烘之,令气透火尽即成。每点少许入两 ,甚效。(《圣济总录》)。
目中翳遮,但瞳子不破者: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 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同上)。
目生 肉,或痒或痛,渐覆瞳人:用杏仁(去皮)二钱半,腻粉半钱,研匀,绵裹箸头点之。(同上)。
伤目生 《广利方》:用生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乘热以绵裹箸头点 肉上。
不过四、五度愈。《总录》:用杏仁研膏,人乳化开,日点三次。
小儿血眼:儿初生艰难,血瘀 睚,遂溅渗其睛,不见瞳人。轻则外胞赤肿,上下弦烂:用杏仁二枚去皮尖,嚼,乳汁三、五匙,入腻粉少许,蒸熟,绢包频点。重者加黄连、朴硝最良。(《全幼心鉴》)。
小儿脐烂成风:杏仁去皮研敷。(《子母秘录》)。
小儿咽肿:杏仁炒黑,研烂含咽。(《普济方》)。
针入肉内不出者:双杏仁捣烂,以车脂调贴。其针自出。(《瑞竹堂方》)。
箭镝在咽,或刀刃在咽膈诸隐处:杵杏仁敷之。(《肘后方》)。
狐尿疮痛:杏仁研烂,煮一、两沸,及热浸之。冷即易。(《必效方》)。
狗咬伤疮:烂嚼杏仁涂之。(寇氏)。
食狗不消,心下坚胀,口干发热妄语:杏仁一升去皮尖,水三升煎沸,去渣取汁分三服,下肉为度。(《梅师方》)。
解野狼毒毒:杏仁捣烂,水和服之。(《千金方》)。
一切食停,气满膨胀:用红杏仁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同炒,色变去豆不用,研杏为末,橘皮汤调下。(《杨氏家藏方》)白癜风斑:杏仁连皮尖,每早嚼二七粒,揩令赤色。夜卧再用。(《圣济总录》)。
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不拘大人、小儿。(鲍氏)。
小儿头疮:杏仁烧研敷之。(《事林广记》)。
蛆虫入耳:杏仁捣泥,取油滴入。非出则死。(《扶寿精方》)
花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别录》)。
【附方】新二。
妇人无子:二月丁亥日,取杏花、桃花阴干为末。戊子日和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卫生易简方》)。
粉滓面 :杏花、桃花各一升,东流水浸七日。洗面三七遍,极妙。(《圣济总录》)。
叶
【主治】人卒肿满,身面洪大,煮浓汁热渍,亦少少服之(《肘后》)。
枝
【主治】堕伤,取一握,水一升煮减半,入酒三合和匀,分再服,大效(苏颂)。
【附方】旧一。
坠扑瘀血在内,烦闷者:用东引杏树枝三两,细锉微熬,好酒二升煎十余沸,分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