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35 页/共 603 页
【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时珍)。
果部第二十九卷 果之一
桃
(《本经》下品)【校正】木部有《拾遗》桃橛,今并入此。
【释名】时珍曰: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或云从兆谐声也。
【集解】《别录》曰:桃生太山川谷。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核仁入药,当取解核者种之为佳,山桃仁不堪用。
颂曰:汴东、陕西者尤大而美。大抵佳果肥美者,皆圃人以他木接成,殊失本性。入药当用本生者为佳。今市肆卖者,多杂接核之仁,为不堪也。
宗 曰:山中一种桃,正合《月令》桃始华者,花多子少,不堪啖,惟堪取仁入药。汴中有油桃,小于众桃,光如涂油,不益脾胃。太原有金桃,色深黄。洛中有昆仑桃,肉深红紫色。又有饼子桃,状如香饼子。其味皆甘。
时珍曰:桃品甚多,易于栽种,且早结实。五年宜以刀 其皮,出其脂液,则多延数年。
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其实有红桃、绯桃、碧桃、缃桃、白桃、乌桃、金桃、银桃、胭脂桃,皆以色名者也。有绵桃、油桃、御桃、方桃、匾桃、偏核桃,皆以形名者也。
有五月早桃、十月冬桃、秋桃、霜桃,皆以时名者也。并可供食。惟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 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盖外不足者内有余也。冬桃一名西王母桃,一名仙人桃,即昆仑桃,形如栝蒌,表里微赤,得霜始熟。方桃形微方。匾桃出南番,形匾肉涩,核状如盒,其仁甘美。番人珍之,名波淡树,树甚高硕。偏核桃出波斯,形薄而尖,头偏,状如半月,其仁酷似新罗松子,可食,性热。又杨维桢、宋濂集中并载元朝御库蟠桃,核大如碗,以为神异。按:王子年《拾遗记》载: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核桃,霜下始花,隆暑方熟。《玄中记》载:积石之桃,大如斗斛器。《酉阳杂俎》载:九疑有桃核,半扇可容米一升;及蜀后主有桃核杯,半扇容水五升,良久如酒味可饮。此皆桃之极大者。昔人谓桃为仙果,殆此类欤?生桃切片瀹过,曝干为脯,可充果食。又桃酢法:取烂熟桃纳瓮中,盖口七日,漉去皮核,密封二七日酢成,香美可食。《种树书》云:柿接桃则为金桃,李接桃则为李桃,梅接桃则脆。桃树生虫,煮猪头汁浇之即止。皆物性之微妙也。
实
【气味】辛、酸、甘,热,微毒。多食令人有热。
诜曰:能发丹石毒,生者尤损人。
思邈曰:《黄帝书》云:食桃饱,入水浴,令人成淋及寒热病。
时珍曰: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痈疖,有损无益。五果列桃为下以此。
瑞曰:桃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食之。
【主治】作脯食,益颜色(大明)。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思邈)。
冬桃,食之解劳热(时珍。出《尔雅注》)。
核仁
【修治】《别录》曰:七月采,取仁阴干。
曰:凡使须去皮,用白术、乌豆二味,同于坩锅中煮二伏时,漉出劈开,心黄如金色乃用。时珍曰: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存性,各随本方。双仁者有毒,不可食,说见杏仁下。
【气味】苦、甘,平,无毒。
思邈曰:苦、甘、辛,平。诜曰:温。
弘景曰:桃仁作酪,性冷。香附为之使。
【主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本经》)。
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卒暴击血,通月水,止心腹痛(《别录》)。
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畜血(元素)。杀三虫。
又每夜嚼一枚和蜜涂手、面良(孟诜)。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鬼注疼痛,产后血病(时珍)。
【发明】杲曰:桃仁苦重于甘,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中之阳,手、足厥阴经血分药也。
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破凝血者用之。其功有四:治热入血室,一也;泄腹中滞血,二也;除皮肤血热燥痒,三也;行皮肤凝聚之血,四也。
成无己曰: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畜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
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躁谵语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
【附方】旧十九,新十一。
延年去风,令人光润:用桃仁五合去皮,用粳米饭浆同研,绞汁令尽,温温洗面极妙。
(《千金翼》)。
偏风不遂,及癖疾:用桃仁二千七百枚,去皮、尖、双仁,以好酒一斗三升,浸二十一日,取出晒干杵细,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以原酒吞之。(《外台秘要》)。
风劳毒肿挛痛,或牵引小腹及腰痛:桃仁一升去皮尖,熬令黑烟出,热研如脂膏,以酒三升搅和服,暖卧取汗。不过三度瘥。(《食医心镜》)。
疟疾寒热:桃仁一百枚去皮尖,乳钵内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入黄丹三钱,丸梧子大。
每服三丸,当发日面北温酒吞下。五月五日午时合之,忌鸡、犬、妇人。(见唐慎微《本草》)。
骨蒸作热:桃仁一百二十枚,留尖去皮及双仁,杵为丸,平旦井花水顿服之。令尽量饮酒至醉,仍须任意吃水。隔日一剂。百日不得食肉。(《外台秘要》)。
上气喘急:方见杏仁。
上气咳嗽,胸满气喘:桃仁三两去皮尖,以水一大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心镜》)。
卒得咳嗽:桃仁三升去皮杵,着器中密封,蒸熟晒干,绢袋盛,浸二斗酒中,七日可饮,日饮四、五合。
尸疰鬼疰,乃五尸之一,又挟鬼邪为祟。其病变动,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以至于死,死后复传旁人:急以桃仁五十枚研泥,水煮取四升,服之取吐。吐不尽,三、四日再吐。(《肘后方》)。
传尸鬼气,咳嗽 癖注气,血气不通,日渐消瘦:桃仁一两去皮尖杵碎,水一升半煮汁,入米作粥,空心食之。(《心镜》)。
鬼疰心痛:桃仁一合烂研,煎汤服之。(《备急方》)。
卒然心痛:桃仁七枚,去皮尖研烂,水一合服之。(《肘后方》)。
人好魇寐:桃仁(熬去皮尖)三、七枚,以小便服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