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66 页/共 171 页
△二略示体相。
法性如是。
上句标示。下释所见之相。
此是菩萨知诸法智(至)如幻如梦如影如像。
从法智缘生。缘生故无自性。故云如是自性如幻梦等。
悉不成就。
结成上义。从缘无性故。事不成就。无性从缘故。理不成就。由不守自性。故能随缘。成上之法。虽成不离法性。故即事同之。法性如是。亦是性德自具。
△三得旨而起。
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
△二问答所见二。初问。
弥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萨(至)知菩萨德了如来愿。
问约亲证。推之在因。云住不思议。
△二答。
善财白言唯然圣者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
答约谦敬。推之在缘。云善友力。师资互推。反常情也。
△二显法名二。初问。
圣者此解脱门其名何等。
△二答。
弥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脱门名入三世一切境界。
即此所入所见之境。
不忘念智。
即能入能现之智。良以三世一如故。念劫圆融。随一世中。现三际之境。智入三世。了法空寂。与如冥契。故一念中。无所不见。
庄严藏。
有其二义。一以法性严故。一庄严中。包含出生无尽严具。如一阁中。见多阁等。二以无碍智。契圆融境。严如来藏。则本具诸法。故上文云。法性如是。非是新成。故此门中。具不可说解脱。上明主门。下眷属门。
善男子此解脱门中(至)一生菩萨之所能得。
△三穷严因之本源。於中乃有二番问答。初番穷其所归二。初问。
善财问言此庄严事何处去耶。
由上睹希奇摄力之后。忽然而失。故问其去处。
△二答。
弥勒答言於来处去。
以从本流末故来。摄末归本故去。去不异来。故引之於来。一时并答。
△后番彰其本起二。初问。
曰从何处来。
虽蒙引归来处。既不究终归。宁知本起。故复寻之。
△二答二。初法。
曰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
谓智力缘作故来。
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
智力缘加故住。上相。下性。
无有去处亦无住处。
既从缘来。则无来去。故此严事。非在阁中而住。亦非别处特来。
非集非常。
从缘而来故非集。缘谢则灭故非常。若先定有处所。则堕常过。先有今无。则为断灭。则堕断过。
远离一切。
既离断常。何有生灭一异等相。故云得离一切。
△二喻二。初龙王降雨喻。
善男子如龙王降雨(至)如是境界不可思议。
偏喻无来之来。
善男子彼庄严事亦复如是不住於内。
菩萨力故。
亦不住外。
自善力故。以内外因缘互夺。则内外两亡。
而非不见但由菩萨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见如是事。
△二幻师现幻喻。
善男子譬如幻师(至)以幻力故分明可见。
双喻来去。则无来去。
彼庄严事亦复如是(至)大愿力故如是显现。
△四核正报之性相二。初问从来二。初问。
善财童子言大圣从何处来。
上见慈氏从余处来。遽即设敬问法。未遑谘问所从。故此因前严事之来。便问来处。
△三答具有三来处。初法身。
弥勒言善男子诸菩萨(至)不断不常如是而来。
约体实法身。即无来之来。来即无来。文有十对。
△二报身。
善男子菩萨从大悲处来(至)犹如影像而化现故。
约相实报。从万行中来。亦犹净名从万行道场来矣。
△三化身。
然善男子汝问於我(至)摩罗提国而来於此。
约用化现。随机熟处而来。此三即是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后唯约事。中具理事。摩罗提者。具云摩罗耶提数。摩罗耶者。此云鬘施。即山名也。提数云中。谓其山在此国中故。或国中近此山故。
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有长者子名瞿波罗。
瞿者地也。波罗云守护。即守护土地及心地故。
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至)故住於彼而从彼来。
△二问答生处二。初问。
善财童子言圣者何者是菩萨生处。
由前经云。从生处来。故今穷之。
△二答二。初通明诸菩萨生处三。初正答生处。
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何者为十。
十中皆上句为能生之行。下句为所生之家。
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
谓若发菩提心。则是菩萨名为生家。
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
若有深心。则见善友。
诸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
若得诸地。则满诸度。
大愿是菩萨生处(至)是菩萨生处生佛家故。
教化众生。即是觉他。
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
有智慧故。了法无生。有方便故。不取无生之相。不滞二乘之寂。故生无生忍家。余可思准。上句亦通所生思之。
修行一切法(至)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家故。
△二明生缘眷属。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方便善巧为父。
般若为母。方便为父。略有三义。一实智虚凝。与阴俱静。权智流动。与阳齐波故。二亲生法身。实由般若。若无方便。多共二乘。成菩萨种。乃由方便故。三内解外济。如父母故。
檀波罗蜜为乳母。
檀以福资。
尸波罗蜜为养母。
尸以防护。余可思耳。
忍波罗蜜为庄严具(至)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
△三校量显胜二。初总辨生家胜。
善男子菩萨如是(至)沙门婆罗门恭敬赞叹。
△二别彰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