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65 页/共 171 页
△二明得益。
尔时善财童子见毗卢遮那(至)普见一切普申敬礼。
△二见正报二。初总标。
才始稽首以弥勒菩萨(至)不可思议自在境界。
△二别显五。初见发心时。
所谓或见弥勒菩萨(至)亲近供养悉皆明见。
△二见其修行得法时。
或见弥勒最初证得(至)受於无上菩提之记。
△三随类摄生时。
或见弥勒为转轮王(至)种种方便调伏众生。
△四见处会说法二。初所处会殊。
或复见为护世天王(至)诸菩萨众而演说法。
△二显所说之法。
或见赞说初地乃至(至)赞说一切佛灌顶门。
△五总见行用。
或见弥勒於百千年(至)以方便力现诸神变。
△三见伴菩萨身云演说。
或见诸菩萨入变化三昧(至)如是等一切诸功德门。
即前与无量眷属。
△四见诸佛摄化之德。
或复於中见诸如来(至)种种不同悉皆明见。
△五见阁中主阁。别明慈氏一生当作。於中有二。初见。
又复於彼庄严藏内(至)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二得益。
尔时善财自见其身(至)忆持不忘通达无碍。
△六见闻严具作用神变。於中十段。初闻网等演法三。初近闻。
复闻一切诸楼阁内(至)悉闻其音敷畅辨了。
△二远用。
又闻某处有某菩萨(至)教化如是无量众生。
△三得益。
善财童子闻如是等(至)及诸解脱诸三昧门。
△二见宝镜作用。
又见一切诸宝镜中(至)三时忏悔回向发愿。
△三见宝柱放光。
又见一切诸宝柱中(至)或作一切诸光明色。
△四见宝像威仪。
又见彼阎浮檀金童女(至)曲躬瞻仰目不暂舍。
△五璎珞等出生。
又见彼真珠璎珞(至)一切皆以众宝庄严。
△六莲华重现。
又复见彼优钵罗华(至)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七宝地现像。
又复见彼净瑠璃地(至)及诸楼阁庄严色像。
△八树现半身。
又於宝树枝叶华果(至)兜沙罗色光明。
兜沙罗。此云霜氷。
帝青色光明(至)瞻波迦华色光明。
瞻波迦。此云黄色。
△九半月现。
又见诸楼阁半月像中(至)种种光明普照十方。
△十譬现本事。文二。初见慈氏修行随类摄生。
又见诸楼阁周回四壁(至)修行诸度一切色像。
△二睹所事友观喻善财。
又见弥勒曾所承事(至)不思议事莫生疲厌。
△二总显见相二。初法。
尔时善财童子。
先谓何力能见。
得不忘失忆念力故。
次以何眼见。
得见十方清净眼故。
次将何智见。
得善观察无碍智故得诸菩萨自在智故。
次依何位见。
得诸菩萨已入智地广大解故。
次於何处见。
於一切楼阁一一物中(至)自在境界诸庄严事。
后结前来所不说境。
△二喻。
譬如有人於睡梦中(至)能见如是自在境。
喻显见相。所以有十喻者。所喻别故。然有二意。一喻能见因缘别故。二喻所见境相别故。且初意者。上一总喻能见所见。皆如梦事。大小无碍等。下九皆别。二喻自因力。随自业故。亦表善财凡命将终故。三四二句并喻缘力。龙鬼所持故。然鬼持自他不同。龙持自他同体。五喻友依报力。六是定力。七喻性空力。八喻法界自在力。九喻智定无二之力。大智海印之三昧故。十幻智自在力。
△次约所喻境相别者。亦初总。余别。
譬如有人将欲命终(至)得见一切庄严境界。
临命现业喻。喻所见冥应。
譬如有人为鬼所持(至)若有问者靡不能答。
非人所持喻。喻所见能说。
譬如有人为龙所持(至)於少时间谓无量劫。
龙宫淹久喻。喻念劫圆融。
譬如梵宫名庄严藏(至)种种差别不相杂乱。
梵宫广现喻。喻一多无碍。
譬如比丘入徧处定(至)一切境界悉皆明了。
徧处定境喻。喻所见明了。
譬如有人於虚空中(至)悉分别知无有障碍。
乾城依空喻。喻事理无碍。
譬如夜叉宫殿与人宫殿(至)各随其业所见不同。
同处异见喻。喻隐显自在。
譬如大海於中悉见三千世界一切色像。
海现三千喻。喻顿见近远。
譬如幻师以幻力故(至)一切庄严自在境界。
幻现众多喻。喻所见纯杂无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九(入第七十九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四事讫起定四。初警觉令起。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至)告善财言善男子起。
亦弹指者。前来得旨。所谓忘言。此中得旨。令不滞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