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70 页/共 171 页

亦不能知入众生界(至)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二总结平等周徧。   善财童子於普贤菩萨(至)不於此剎没於彼剎现。   不於此没彼现者。以没现相。如法性故。以彼此相相即故也。   念念周徧无边剎海(至)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位满齐佛。   当是之时善财童子(至)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上句明自得。余皆等上。   与普贤等。   等因圆。   与诸佛等。   等果满。此下别显等相。   一身充满一切世界(至)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此即义当觉。因位既满。更无所修。故但说等。不辨更求。此则一生顿成。行布亦足。非唯但约理观初后圆融。   △二闻佛胜德难思。前长行但显因圆。此偈颂方陈果用。非颂前文。然有二意。一对普贤。普贤意云。上来见我难思之德。尚是因位。今示汝果。尤更甚深。二对善财。善财等佛。但是因圆。以果海离言故。不说成佛。今寄现佛之德。以显善财得果之相。故长行偈文因果绮互。文中有三。初有四颂。标举佛德。诫听许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即说颂言。   汝等应除诸惑垢(至)未曾分别起想念。   △二长行举众渴仰欲闻。   尔时诸菩萨闻此说已(至)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三广陈德相。令众求满二。初长行重诫。许说分齐。   尔时普贤菩萨(至)今我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   △二偈颂。广显佛德难思。九十五偈。分之为二。初九十三偈别叹佛德。於中前八十偈法说。后十三偈喻明。然通赞毗卢遮那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实即应分二十一段。且为十九。后三合故。初有二偈。即於所知。一向无障碍转功德。   即说颂言佛智广大同虚空(至)念念示现无边事。   谓佛无障碍智。於一切事。品类差别。无着无碍故。   △二有一偈。明於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   随众生心种种行(至)而佛本来无动念。   谓了真如无二。故无动念。   △三有三偈。即无功用佛事。不息休功德。   或有处处见佛坐(至)心不净故不闻者。   谓住佛无住处。作佛事不休息。故云或见等。   △四有十五偈。即於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谓由诸佛所依智同益众生意乐同报化作用同故。前经云得佛平等。亦同摄论四种意趣中平等意趣。故此广列诸佛皆互相徧。此释已妙。今更以文理证。此诸佛皆遮那之身。谓此文言。此三千界。阿閦在中。阿閦如来本在东方。今云在此。明不异此。又无量寿佛月觉如来。皆徧十方。岂容隔此。又皆言或见。则知一佛随见不同。若言别赞余佛。直言阿閦在此。何成赞德。况华藏剎海。皆遮那化境。无量寿等。未出剎种之中。岂非是此佛耶。法华央堀并说。十方分身。故知法藏别缘十六王子。皆方便说。以理推之。皆是如来海印所现。何缘不说自所现佛。而说他耶。故知贤首佛等皆本师矣。   然此段文亦兼显第十七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文中有三。初八偈主伴严土摄生同。   或见清净大菩萨(至)说法除灭众生翳。   △二有四颂。明微细含容转法同。   一一毛端不可说(至)毗卢遮那转法轮。   △三有三偈。总摄多门。结前生后。   或见世界不清净(至)我说少分汝当听。   △五有三偈。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   或见释迦成佛道(至)随众生心皆示现。   谓一切时常修觉慧。治六蔽等故。既云已经多劫。则不定始成。   △六有三偈。即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或见究竟波罗蜜(至)犹如幻师现众像。   初二即教证二道。后一现所摧同类之身。   △七即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於中有四。初八相现世无碍。   或现兜率始降神(至)或见正修诸妙行。   △次三处天宫殿无碍。   或见如来清净月(至)莫不於中现其像。   △次六随世巧化无碍。   於彼然灯世尊所(至)如是展转陪过此。   △四有二偈。结叹无碍之智。能徧随机。   佛智通达净无碍(至)随众生心皆示现。   △八安立正法功德。於中亦四。初明立三乘法轮。   如来住於无上道(至)不使众生有惊怖。   末句之中。兼显业用。   △二明立六度道品对治法。   如来普演广大音(至)无量方便诸法门。   △三明一音随类闻法不同乃至无量。   龙神八部人非人(至)悉是如来方便力。   △四有四偈。明平等语业而应一切。   涅盘寂静未曾异(至)普照世界除烦恼。   △九有三偈。明其授记功德。   具足清净功德智(至)随所应化示佛道。   记别过未如现在。故云悉明见。   △十有四偈。明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   究竟虚空十方界(至)现斯苦行摧异道。   △十一有二偈。明断一切疑功德。   或持彼戒为世师(至)方便皆令住佛道。   谓於一切境。善决定故。能断他疑。   △十二令入种种行功德。   或现上服以严身(至)然后舍去无知者。   谓徧了一切有情性行。随根令八故。   △十三有一偈。即当来生妙智功德。   如来无碍智所见(至)种种教化令成就。   谓佛知久远故。   △十四有五偈。随其胜解。示现功德。   譬如幻师善幻术(至)靡不於中现其影。   谓随解现身故。   △十五有三偈。即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譬如净日放千光(至)普使除灭三毒火。   意云。佛智为无量。菩萨谓伏众生加行之所依故。   △十六有二偈。明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   如来清净妙法身(至)当於佛体如是观。   然同摄论法身。具五种相。初句白法为相。以是极果圆满自在故。次二句不思议相。次一是无二相。次一无依相。次句常住相。次句二喻者。空画喻。无依梦喻。非有无二相。余不可喻。或略不喻。   △十七有一偈。明随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   三界有无一切法(至)无有依空而住者。   既随解而现。故不可喻。此偈亦总拂前喻。如山林等必不依空。有等必然不能喻佛。   △十八一偈。明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   大海摩尼无量色(至)随应而现无所住。   △十九有一偈。摄三种功德。   虚空真如及实际(至)可以显示於如来。   同法性等。即穷生死际。常现利乐一切有情功德。等虚空。即无尽功德。等实际。即究竟功德。以不如实际之际。穷未来际故。   △二有二偈。结德无尽。劝信勿疑。亦是别显无尽功德。虽是总结。即当别文。初一结德。   剎尘心念可数知(至)无能尽说佛功德。   △后一劝信。   若有闻斯功德海(至)慎勿於此怀疑念。   古德亦有将此二偈。为一部流通。已如前说。   △四谦赞回向。   法性深广难思议(至)普令含识证菩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