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69 页/共 171 页

此四由前净一切国土心。亦兼化众生心。   见一一毛孔念念中出(至)增长大法成一切智。   后六句由前住一切劫及趣如来十力究竟心。并如文思之。是知各由自心所见分齐。   △三重观体内包含二。初结前生后。   尔时善财童子(至)身心徧喜踊跃无量。   △二正显包含亦二。初见三千。   重观普贤一一身分(至)如是等事悉皆明见。   △二类通十方三际。   如见此世界十方所有(至)各各差别不相杂乱。   △四结通周徧。   如於此毗卢遮那如来(至)一切如来游戏神通。   文有四重举类。遮那末句总结尘中普贤。是知前则身中包含法界。广无边故。显其普义。今则全此含法界身。潜入尘中。调柔无碍。明其贤义。内外周徧。限量斯尽。故名普贤。   △二得深益。   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至)皆现在前智波罗蜜。   既得智度。已彰地满。况十表无尽耶。   △二摩顶得益三。初摩顶。   善财童子既得是已普贤菩萨即申右手摩触其顶。   △二得益。   既摩顶已善财即得(至)微尘数三昧而为眷属。   前向外观。故得智度。此摩顶亲证。故得三昧。   一一三昧悉见昔所未见(至)微尘数一切智净光明。   △三结通。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至)所得法门亦皆同等。   良以善财等普贤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十(入第八十卷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三明因深广。因深则果厚故。文分为三。初问答审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至)唯是如来之所能知。   △二显因深远三。初别明求菩提行二。初顺显所行。   普贤告言善男子(至)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二离过成德。   善男子我於尔所劫海中(至)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二通明悲智行。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至)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二别明求法行二。初反显无不能舍。   善男子我法海中(至)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一文尚无所不舍。况全部耶。以一文即一切之一。如海一滴故。   △二显求所为结说无尽。   善男子我所求法(至)佛剎微尘数劫海说不可尽。   △三结因成果二。初结因。文有十句。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至)大志乐力修功德力。   上四缘因。   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   此二了因。   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故。   后四通於缘了。以有成果之功故。皆云力也。   △二成果。   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   由了因故。得法身果。   复得清净无上色身。   由缘因故。得色身果。   超诸世间随诸众生(至)令其见者靡不欣乐。   △四观用无涯三。初举益劝观三。初标。   善男子汝且观我如是色身。   △二释二。初明难见闻。   我此色身无边劫海(至)千亿那由他劫难见难闻。   △二见闻皆益三。初不退菩提益。   善男子若有众生(至)见闻我者皆亦如是。   △二善根成熟益。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至)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三总结多门。皆不退成熟。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上多门皆不退。下种种皆成熟。   善男子若有众生(至)必得生我清净身中。   净剎可生。身云何生。此有二义。一约法性身剎。与剎为体。名清净剎。与身为体。名清净身。从能依有殊。欲显所依体一。故言生身。二约相用。净剎是所依之剎。净身则身内之剎。欲显身土互融。故言生净身耳。   △三总结。   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三观见奇特三。初见毛内含三世间。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至)如是等事各各不同。   △二见普贤身。徧诸剎中。出生大用。   又见普贤於一一世界海中(至)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自见己身等普贤化。   时善财童子又见自身(至)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三校量显胜三。初校量善根。   又善财童子亲近佛剎(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   △二校量所入剎海。   是善财童子从初发心(至)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三双结上二超胜之相二。初别明横竖深广。   善财童子於普贤菩萨毛孔剎中。   於中有三世间。   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   显横广。   如是而行尽未来劫。   明竖穷。   犹不能知。   显其深远。   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   藏约包含。   剎海差别剎海普入。   普入约广徧。   剎海成剎海坏剎海庄严所有边际。   上器世间。下智正觉世间。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至)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   后众生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