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61 页/共 171 页
△二明其善友能为外护。前即能生。此能养育。於中有二。初正明能为摄护。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至)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二举因释成二。初征。
何以故。
征意云。善恶在己。善友何能令我不堕恶趣等耶。
△二释。
善男子善知识者(至)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释意云。由友教令离恶因故。因亡果丧。岂非友力以此四十句。释上正明十五句。有通有别通则以后诸恶之因。通对前果。别则各各配属前文。如由除诸难。不退大乘。由断诸恶。不犯净戒。由破无明不随恶友。下诸句中。或有二三对上一句。可以意得。恐繁不配。
△二教劝。谓教其事友之方。文有四段。皆约喻显。即分为四。初教念友胜德二。初叹胜。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至)令到智慧宝洲故。
△二结劝。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二教起事友心行。有二十一句。
复次善男子(至)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二身友对辨。
复次善男子汝应於自身(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文有十句。句各四事。
△四结劝成益二。初正劝。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
△二举益释成二。初正释事友之益。
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二重赞善友。为能益故。须宜承事。
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至)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三双结上来诫劝二门。谓别说难穷。故须结广。从其省略。文二。初寄数明多。
善男子以要言之(至)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二总收结多。
善男子我复略说(至)善知识能发起。
既通一切。何但百千。明知前云十不可说。意显无尽耳。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六(入第七十七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自下大文第三。慈氏一人明摄德成因相。前既会缘入实。定堪成佛故。今辨其一生补处成因之义。文唯五段。以补处位极。故阙谦推。初依教趣求二。初标念前趣后。
尔时善财童子(至)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
△二别生胜念。悔往修来。文四。初观昔非。以行对治。
自忆往世不修礼敬(至)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二观其现苦。策进当善。
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至)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诸修行者。愿审此仿之。
△三明观念之益。益其胜观。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至)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四结益所属。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二见敬谘问二。初见敬二。先见依二。初入定申敬三。初结前标后。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至)大楼阁前五体投地。
可知。
暂时敛念。
标定。
思惟观察。
定加行。
以深信解大愿力故。
是定之因。
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
辨定名相。
△二别显定用。即双运定慧。於中二。初明即智定之妙用二。初罗身云於法界。
普现其身在於一切如来前(至)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二契法性之真源。
等虚空无边量故(至)无有性随缘转故。
△二称法界之深观。於中有三。初了法从缘。次智契无性。后会归中道。此三无碍。即三观一心。今初了法从缘。
又决定知一切诸法皆从业起。
报酬善恶。故云业起。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果自种生。云从因起。
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
自修成佛。信为道源。
一切化现诸供养事(至)一切化佛从敬心起。
感他化身。敬心便现。
一切佛法从善根起(至)从一切智境界而起。
△二智契无性。
离於断见知回向故(至)离颠倒见知如实理故。
离颠倒见者。通三四倒。倒谓常计无常。是名颠倒。见於实理。则无斯倒。若以无常为常。亦非见如实理。以坏相故。
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
谓自在天能生万物。知由自业。故不由他。
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
单执自他。则乖缘起。
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
坚执生死等。有始末故。
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
从无之有。名之为生。自有之无。称之为灭。体无生灭。何得有无。
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
约理遣法。
知不自在故。
约缘遣法。
知愿力出生故。
约因遣法。
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
△三会归中道。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
然随一句。皆离上诸过。今且通说。如种生芽者。从水土等缘生故非无。此如初段观缘生。则无性故非有。如第二段非有非无。即是中道。如是离断常等。可以思准。种芽横喻万法。
如印生文故。
即竖喻诸法。涅盘云。此阴亦灭。彼阴续生。如腊印印泥。印坏文成等。已下诸句。通於横竖。
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至)了世心现故。
了世心现。亦唯心观。以心为缘。现而无性。即中道观。
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至)善巧方便所流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