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艳史 - 第 8 页/共 26 页

那多尔衮已是老实不客气地高坐在武英殿上,受百官的朝贺了。睿亲王一面收拾宫殿,一面亲自写了一封奏折,打发辅国公屯济克和托,固山额真阿洛会,到盛京去迎接两宫进京;一面又派明朝降臣金之俊修理从山海关直到北京的官道,沿路盖造行宫。睿亲王在盛京的时候,和皇太后是天天见面亲热惯的,如今两处离开,不由得他天天盼望,夜夜思量。直盼到九月二十日,顺治皇帝陪皇太后进北京城。多尔衮传集了满汉文武大臣,全身披挂,出城九里恭接圣驾。只听得九声炮响,前面金鼓仪仗、龙旗銮舆。一队队的蓝翎侍从夹护着龙车。车子里一个丰颐盛鬋的太后,怀中坐着一个七岁的天子,龙车由永定门进大清门,沿路家家摆设香案,人人在窗户内偷看,御驾进了紫禁城,文武大臣一齐退出,只有摄政王一人随驾进宫。   顺治、太后进了慈宁宫,略略休息一会,便传多尔衮进去。两人久别重逢,自然有一番情意,直谈到傍晚,才退出来,回到私邸里去。这时小玉妃和豪格的福晋也跟着进京来。多尔衮回 府去和小玉妃说笑了一会,又和二十个侍妾周旋一会,便溜进侄儿媳妇房里去了。   这小玉妃自从嫁了摄政王以后,因为王爷心中念念不忘她姊姊,和她豪无恩情,小玉妃心中的怨恨自不消说得。她几次想赶到宫里去和她姊姊大闹一场,又想她姊姊如今做了太后,自己势力敌她不过,便也忍耐下去。那多尔衮因这几天宫里有事,便日夜在宫中伺候。   顺治皇帝拣定十月初一日登基。从九月二十六日起,下谕朝内大小臣工,替崇桢皇帝挂孝三日。到了初一这一天,大家都换了吉服,皇帝升座武英殿,文武百官一齐拜倒在地,三呼万岁。当下皇帝传下三道上谕:第一道是把明朝改称大清,大赦天下,蠲免全国赋税一年。第二道是令天下臣民,限定在十日内,一律剃发。第三道是封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会同吴三桂、尚可喜等,由大同边外会合蒙古兵士,入榆林延安,攻陕西背后,去剿灭李自成一班贼寇;又封多铎为定国大将军,会同孔有德一班降将,直下江南,去征服明朝天下。单说这剃发一道上谕,当时也不知死了多少忠臣义士,这且不去说它。   如今再说多尔衮分发各路兵马已定,便天天在宫里和太后饮酒取乐。那各亲王的福晋也天天轮着进宫去贺喜,只有那小玉妃因把她姊姊恨入骨髓,便也不进宫去;但是看看她丈夫一连几天不出宫来,这口酸气,心头实在按捺不住。又挨过几天,看看多尔衮还不回家来,她可再也耐不住了,头也不梳,衣服也不换,坐着府里的车子,直闯进慈宁宫去。那把守宫门的太监和宫女们见她来势凶恶,便上前来把她拦住。小玉妃一肚子怒气无处发泄,见被众人拦住,她便在外院里指天划地地大骂起来,口口声声要唤多尔衮出来,我和他评评理。她骂到十分气愤的时候,把皇太后和多尔衮两人的私情事体,统统喊了出 来,吓得那班宫女太监们掩着耳朵,不敢听她的话。便有几个宫女上来说了好多好话,拉她到西书房去坐;一面又打发人到里面去通报摄政王。停了一会,宫女传出话来,说请福晋先回,王爷今夜一定回府。小玉妃听了,也无可奈何,只得上车回去了。   到了傍晚时候,多尔衮果然回家来了。小玉妃见了王爷,把日间的气恼一齐抛在九霄云外,眉开眼笑地把王爷接进房去。多尔衮也并不提起日间的事体,用过了晚膳,便宿在小玉妃房里。侍妾们看了这情形,十分诧异。到了第二天一清早,大家到小玉妃房里去伺候,只见那小玉妃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七孔流血,早已死了。这明明是被多尔衮谋害死的,大家也不敢吱声了,多尔衮只把差官传来,吩咐他买办衣衾棺椁,草草收殓。外面只知道睿王福晋是害急病死的,照常开吊出丧。   事过以后,多尔衮依旧向宫里一溜,十天八天不见他出来。   他叔嫂两人的事体,自从给小玉妃吵嚷过以后,闹得宫里宫外人人知道;这个风声传到皇帝耳朵里去,虽说皇帝年小,却也觉得十分难受,肚子里又羞又气。谁知那时有一位礼部尚书名叫钱谦益的,早已看出摄政王和皇帝的心病,便大胆上了一个奏章,说 :“皇太后正在盛年,独处深宫,必多伤感;摄政王功高位尊,又值续弦。不如请太后下嫁摄政王,既足以解太后之孤寂,又借以酬皇叔之大功 。”这个奏章,先是多尔衮看,他看了,不由得心花怒放。当即带了奏章进宫去,和太后商量,太后到这时候,却害起羞来,溜了多尔衮一眼,笑说道 :“俺不知道,你和他们商量去!。多尔衮回到府上,把钱谦益传进府去,两人商量了一夜。   第二天,钱谦益上朝把这个意思奏明皇上,又说从此皇太后和摄政王定了名分,免得外人多说闲话,顺治皇帝当即准奏, 第二天发下一道下谕来,家家传诵。那上谕说道:朕以冲龄践祚,定鼎燕京,表正万方,廓清四海。藐躬凉德,曷克臻斯?幸内禀圣母皇太后训迪之贤,外仗皇叔摄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斯能奠此丕基。顾念皇太后自皇考宾天之后,攀龙髯而望帝,未免伤心;和熊胆以教儿,难开笑口。   幸以摄政王托股肱之任,寄心腹之司;宠沐慈恩,优承懿眷。   功成逐鹿,抒赤胆以推诚;望重扬鹰,掬丹心而辅翼。金縢靖乱,立姬公负扆之勋;铁券酬庸,令邱嫂轑羹之怨。借此观胪萱室,用纾别鹄之悲;从教喜溢椒宫,免唱离鸾之曲。与使守经执礼,如何通变行权?既全夫夫妇妇之伦,益慰长长亲亲之念。呜呼!礼经具在,不废再醮之文;家法相沿,讵有重婚之律?圣人何妨达节,大孝尤贵顺亲。朕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其大婚仪典,着礼部核议奏闻,候朕施行。钦此。   要知皇太后如何下嫁,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四回酬大勋太后下嫁 报宿恨天子重婚   话说礼部接了圣旨,便议定太后下嫁的礼节,派定和硕亲王充钦为大婚正使,饶馀郡王充大婚副使。先拣定下聘吉日,正副使引导摄政王到午门外行纳采礼。那礼单写着:文马二十匹,甲胄二十副,缎二百匹,布四百匹,黄金四百两、银二万两。金茶具两副,银茶具四副,银盆四只,间马四十匹,驼甲四十副。礼物陈列在太和殿,在乾清宫赐摄政王筵宴。宴毕,到寿宁宫行三跪九叩首谢礼。到了大婚这一天,五更时候,摄政王排齐全副执事:一队白象领队,后面宝乘,乐队,红灯,冠军使,整仪尉,引仗、柳仗、吾仗、立瓜、卧瓜、星、钺、五色金龙小旗,翠华、金鼓、门、日月、五云、五雷、八风、甘雨、列宿、五星、五岳、四卖、神武、朱雀、白虎、青龙、天马、天麓、犀牛、赤熊、黄熊、白泽、角端、游麟、彩狮、振鹭、鸣鸢、赤鸟、华虫、黄鹄、白雉、云鹤、孔雀仪凤、翔鸾等旗,五色龙纛,前锋纛,护军纛,骁骑,黄麾,仪镗氅,金节,进善纳言旌,敷文振文旌,褒功怀远旌,行庆施惠旌,明刑弼教旌,教孝表节旌,龙头幡,豹尾幡,绎引幡,信幡,鸾凤赤方扇,雉尾扇,孔雀扇,单龙赤团扇,双龙赤团扇,双龙黄团扇,寿字扇,赤方伞,紫方伞,五色花伞,五色九龙伞,黄九龙伞,紫芝盖,翠华盖,九龙黄盖,戟、殳、豹尾枪、弓、 矢、仪刀、仗马、金机、金交椅、金水瓶、金盥盘、金唾壶、金香盒、金炉、拂尘,一队一队地过去。共用内监一千二百四十六人拿着,从大清门直接往寿宁宫门;沿路铺着黄沙,站满了执事。摄政王多尔衮端坐在金辇里,后面六百名御林军,各个掮着豹尾枪、仪刀、弓、矢,骑在马上,耀武扬威;最后面竖着一面黄龙大纛,慢慢地走进宫门去。宫里面早有一班亲王福晋,贝勒贝子夫人,内务大臣命妇,内管领命妇,都是按品大装,在内院伺候。到了吉时,皇太后穿着吉服,皇帝率领一班王公大臣,到内宫行三跪九叩首礼,跪请皇太后升辇。十六位女官领导太后下辇,三十二名内监负辇出宫。陪送的福晋、夫人、命妇,各个坐着彤舆,跟在后面。摄政王的金辇在右面护行。到了王邸门口,仪仗站住;到仪门口,大小官员站住;到了正院,金辇停下。女官上去,把太后从金辇中扶出来,进西院暂息。到了合卺吉时,把太后请出来,女官跪献合卺酒,摄政王和皇太后行合卺礼,送进洞房。   第二天,顺治皇帝登太和殿,百官上表庆贺,皇帝降谕,在东西两偏殿赐群臣喜庆筵宴。从此以后,皇帝下旨,称睿王为皇父摄政王。每日早朝,皇父摄政王坐在皇帝右面,同受百官跪拜。太后自从嫁了摄政王以后,终日在新房里寻欢作乐,忘了自己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却还是和二八新娘一般,朝朝连理,夜夜并头。只因太后生成娇嫩皮肤,妖媚容貌,望去好似二十许少妇;况且如今和多尔衮定了名分,越发没有顾忌了,终日把叔叔霸占在房里,那二十位侍妾和那侄儿媳妇,休想沾些微雨露。这位摄政王终日伴着嫂嫂,新欢旧爱,这恩情自然觉得格外浓厚。待到满月以后,他反觉得淡淡的起来。这是什么缘故?从来有一句俗话说得好 :“家花不及野花香 。”他叔嫂两人,未定名分以前,暗地里幽期密合,倍觉恩爱;如今定 了名分,毫无顾及,反觉得平淡无奇。再加一个半老徐娘,一个正在壮年,便渐渐地有点不对劲了。他常常溜到侄儿媳妇房中去寻乐,给太后知道了,未免掀起醋海风波。这时有一位大学士洪承畴,原是太后的旧相识,太后常常把他召进府去,摄政王不在跟前的时候,和他谈谈,解解闷儿。后来给摄政王知道了,心里十分不快。   这时候多铎在江南打平了南边各省,享用繁华。他手下军官掳得美貌妇女,便来献与豫王。那江南女子,细腻柔媚,另有一种风味。多铎府中,粉白黛绿,养着四五十个绝色佳人。   内中有一位寡妇刘三秀,年已半老,却长得玉肌花貌,妩媚动人;豫王最是爱怜,封她做王妃,天天和她在一处游玩。   这时正是端阳佳节,豫王带着刘三秀在江边看龙舟之戏,想起太后在宫中虽享尽荣华,却不曾见过这水上的玩艺儿,便定造了十只龙船,选了二十个美貌女孩儿,连同船户乐队,一齐献进京去,孝敬太后。太后便吩咐在三海里开龙船大会,邀集了许多福晋夫人命妇,在水阁中看龙船,顺治皇帝坐在正中,摄政王陪在一旁。那十条龙船,打起十番锣鼓,在水面上掠来掠去,做出许多花样来。只见那十条龙船,一齐驶进阁前来,二十个女孩子讨皇太后皇上的赏。皇太后看那班女孩子长得有趣,便吩咐一声“赏 ”,那太监便把预备下的二十箩碎银子衣服玩具果品,送上船去。大家正看女孩儿的时候,忽然一个大汉从船头上跳进阁来,手擎钢刀,直向摄政王杀来。摄政王眼快,忙走避时,钢刀也下去得快,斩死了一个小太监,阁下里顿时大乱起来,御林军一拥上前,把这刺客捉住,发下刑部去审问。那刺客直认是有一位天下第一个大人叫他来行刺的,又问他这位大人叫什么名字,他又不肯说。第二天,再从牢里提出来审问时,那刺客早已自刎死了,摄政王知道,十分动怒, 吩咐把刑部尚书和许多承审官员一齐革职拿问;又想那刺客是从江南来的,豫王原和自己有宿怨的,说不定那刺客也是他指使来的。想到这里,又十分生气,便立刻和太后说明,下一道圣旨,把江南总督革职,派洪承畴去做江南总督,暗暗地吩咐他多立兵队,慢慢地收伏豫王的兵权。这一来,把洪承畴调开,在摄政王又拔去一个眼中钉。这都是阿洛会的计策。   但是,摄政王和皇太后正式做了夫妻以后,恩情反不如从前,如今洪承畴虽不在眼前,摄政王心中醋意未消,再加有这个刺客的事体,心中不免有几分害怕。皇太后虽说下嫁,在摄政王府中只住了一个月,满月以后,仍回进慈宁宫去住着。摄政王宫中府中跑来跑去,怕遭人暗算,便也不常进宫去,只在府中和侄儿媳妇寻欢作乐。日子多了,便觉得腻烦起来。   这时朝鲜派大臣金玉声来进贡,住在客馆里,说起他国王两位公主长得如何美丽娇嫩。这句话听在阿洛会耳朵里,便悄悄地去告诉摄政王知道。摄政王在府中正住得乏了味,听了这个消息,忙吩咐阿洛会如此如此去行事。阿洛会得了命令,忙悄悄地去和朝鲜大臣商量。那大臣听是摄政王的意思,如何敢违背?忙回国去,和国王李溟说知。那李溟听说摄政王要娶他两位公主做妃子,他正要仰攀上国,如何不愿意,便一口答应,一面和女儿说知。还是这两位公主有主意,他姊妹二人说 :“到大清国去做妃子,原是愿意的,但是听说如今大清国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宠擅专房,我姊妹二人嫁过去,没得吃她欺侮。   倘然那摄政王必要娶我姊妹二人,便请摄政王到我国中来成亲;替俺姊妹造一座高大的王储,俺姊妹永远在府中住着,决不肯离开亲生父母的 。”朝鲜王便打发人把姊妹的意思去对摄政王说了,摄政王也很愿意避开皇太后的耳目,但是,堂堂一位摄政王到属国时去做亲,未免太不成体统,后来阿洛会出了 一个主意,在朝鲜相近地方喀喇城里,造一座行宫,把两位朝鲜公主悄悄地接到行宫里候着。这里摄政王便推说出关巡边去,便带领八旗固山额真官兵,拣定吉日,在北京起程。皇太后虽不舍得离开摄政王,但国家大事,又不好拦阻得。看着自己儿子顺治皇帝,年纪慢慢地长大起来,他终身事体也十分要紧。从前摄政王做主,说定科尔沁部主吴克善的女儿做皇后,为今摄政王要出京去,皇太后便和摄政王说定了,要给皇帝拣个吉日成亲,摄政王这时一心只在那两个朝鲜公主身上,宫里的事体悉听皇太后做主,自己急急赶出关来,到行宫里和两位公主成亲。这时摄政王一箭双雕,自有许多乐处。   谁知天下的事往往乐极生悲。摄政王住在喀喇城地方,天天和两位公主寻乐。这喀喇城原是一个荒僻去处,两位公主空闲下来无可消遣,便哄着摄政王出去打猎。有一天,摄政王带了两位公主正在城外打猎。一班官兵,正保护着公主追鹿儿到树林深处,那林下忽然跳出一只野猪来,见林子里有人,急向林外逃去。摄政王一个人骑着马站在林子外面,那马见野猪儿直冲过来,吓得它拱着前蹄,和人一般地站了起来。摄政王骑在马上,一个措手不及,直撞下鞍鞒来,那野猪恰巧从摄政王身上跳过。可怜多尔衮一霎时跌断了左腿,被猪蹄踏伤了面部,一时鲜血直迸,痛彻心脾,随从武官急上来救息,忙回出林子来看,哭着唤着,总不见他醒来;再细看时,那脑浆也进裂了,人已经不中用了。急把摄政王的尸身抬回行宫,一面发丧成服,一面通报朝廷。这时摄政王年纪只有三十九岁。   消息传到宫里,第一个哭坏了皇太后。顺治皇帝也十分伤心,一面特派大臣出关去盘柩,一面下谕臣民人等带孝。那朝鲜公主不肯进关,待摄政王灵柩动身,便也动身回朝鲜国去。   皇父柩车到北京这一天,顺治皇帝穿了孝衣,带同亲王贝 勒文武百官出东直门五里处迎接。皇帝亲自奠爵行礼,百官跪在路旁举哀,从东直门直到玉河桥。四品以上各官都在路旁跪哭,直到王邸。公主、福晋、文武命妇都穿着孝衣,在大门内跪哭。灵柩停在王府大堂,诸王贝勒通夜守丧,另有六十四个喇嘛和尚诵经超荐。这一场丧事,直闹了四十九天。皇太后虽不便入府守孝,但寡鹄离鸾,阃闱冷落,是十分伤心的。顺治皇帝和太后到底是母子,关乎天性,见母亲孤苦可怜,便把太后迎进宫去,母子两人朝夜见面,十分亲热。这时顺治皇帝也有十四岁了,便下诏亲政,每天五更坐朝,查问国政,十分精细,文武大臣都见了他害怕。到了十六岁以上,皇太后做主,拣定吉日,皇帝大婚。那吴克善把女儿送进京来。这时豫王也回京了,便借住在豫王府。在顺治皇帝心里,原不愿意要吴克善的格格博尔济锦氏做皇后,只因是皇太后做主,不好意思反抗,只得勉强成亲。皇后住在坤宁宫里,新婚才五天,皇帝便和皇后口角,从此夫妻之间越发生疏了。   话说那苏克萨哈、詹穆济伦和郑亲王、端重郡王、敬谨亲王、巽亲王一班亲贵,原都是和摄政王有宿怨的。如今摄政王已死,他们趁此机会报仇,天天在皇帝跟前说摄政王的坏话,又说摄政王的事本都是那阿洛会一人闹的鬼。顺治皇帝原不乐意摄政王的,如今听了行多大臣的话,便把旧案重翻,立刻下一道圣旨,把阿洛会正法,追夺多尔衮生前一切封典爵位。多尔衮母子的封典也一并夺去。到第三年,皇帝心中因为皇后是多尔衮做主给他娶的,便下诏把皇后废了,另立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的格格为皇后。这位新皇后虽是皇帝自己做主娶来的,但是皇帝不曾见过,谁知娶进宫去一看,却是又蠢又笨。   皇帝心中又加了一层烦恼。那皇太后见皇帝独断独行;又因自己下嫁的事体,心里总觉得有几分惭愧,母子之间便生出嫌隙。 再加那班宫女太监们从旁煽弄,皇太后心中意十分怨恨皇帝。   皇帝在宫庭之间越发乏味。亏得不多几在,那江南总督洪承畴回京来,叫他母子两人心中都得了安慰。皇太后和洪承畴原是有旧情的,今日久别重逢,自然可以彼此安慰。那皇帝又是得了什么安慰呢?原来此番洪承畴从江南地方带了一位绝色美人进京来献与皇帝,那皇帝看了,满心欢喜,便十分宠爱起来,天天和美人宴饮说笑,寸步不熟,真好似唐明皇和杨贵妃一般。   这位美人名叫董小宛,她原是如皋才子冒巢民的宠姬。那时江南有四位公子,都是有财有势,有学问,朋友又多,谁也不敢去惊动他。洪承畴到了江南地方,打听江南一班美人,什么冠白门、马湘兰、李香君、顾横波,一个个都是嫩柳娇花,惊才绝艳。洪承畴满心想拼着花去千金买他一个回来,谁知江南地方,那班美人都一个个有了主人,这洪承畴心里十分懊丧。   过了几天,又打听得有一个董小宛,是金粉魁首,士女班头。   如今嫁与冒巢民为妾,跟着丈夫住在邗沟西城绿杨村地方。这地方山清水秀,花木繁茂,冒氏住的屋子名叫水绘园,风景又是绝胜,洪总督自从知道了这位美人儿,越发想得废寝忘食,长吁短叹。他有一个心腹二爷姓佟,原是一个坏蛋,终日趋奉主人,很得主人青眼。如今见他主人好似有什么心事,便在闲言闲语里套出主人的口气来,知道主人是想董小宛想得厉害,他便自告奋勇,说道 :“大人放心,这件事都在小人身上,十天以内,总可以回大人的话 。”佟二爷说了这句话,便不见了。   隔了八天,到第九天上,洪承畴正在书房里看公文,忽然佟二爷笑嘻嘻地从外面进来,抢到洪承畴总督身旁去请了一个安,说道 :“恭喜大人,来了 !”承畴问 :“什么来了?”那佟二爷说到 :“董小宛来了 !”洪总督听了,从椅子上直跳起来,说道 :“敢是你去抢来的吗?这还了得!那冒公子是江南才子, 京城里很通声气,被他去告一状,把我的前程也丢了,这还了得 !”那佟二爷说道 :“大人莫慌,听小人慢慢地禀告,原来小人早已打听得冒公子手下养着许多无赖,那无赖都和私盐贩子来往。小人便带了本衙门全班马快,连夜赶到绿杨树去,声称到冒公子家里去捉强盗。有人告密,说冒巢民家里窝藏私贩,又强抢良家妇女。那邻舍听了小人的话,怕惹祸水,谁敢来管闲事;那冒公子也吓得溜出后门逃走了。小人便打进门去,见董小宛扶着一个丫头正在要逃走,便不问情由,上去拉着便走。   又故意张扬着说,这女人便是冒巢民强抢来的良家妇女,为今送还她家去 。”洪承畴听到这里,才急着问 :“那女人呢?”   佟二爷回说 :“连她丫头都带进衙门来了 。”洪承畴说 :“快送来我看 !”停了一会,果然见一个丫头扶着一个美人儿进来。   看她一双媚眼哭得红红的,蹙紧了眉心,低垂着粉颈,站在一旁,好似带雨梨花,又好似捧心西子。洪总督看了,又怜又爱,一时里不知怎么是好,便问她 :“叫什么名字?”那丫头答道:“婢子名叫扣扣。俺主人冒巢民,是如皋地方第一才子,谁人不知道?这位是俺主人第一位得宠的如夫人董氏。为今被大人的手下错捉了来,快放我主仆两人回去。京城里自王爷起直到御史官,都是俺主人的亲戚朋友,倘然恼了俺主人,他进京去告状,怕连大人的功名也保不住了呢 !”洪承畴听了扣扣的话,心下害怕,想要放她们回去。   看看这董小宛,心中又实在舍她不下,便将错就错用好话安慰着说道 :“你们不用忧愁,只因有人告你主人窝藏匪类、强抢民女,我和你主人原也是朋友,所以吩咐他们暗地里把你主人放走了。又怕地方上坏人到你家里来骚扰,吓坏了这位美人儿,又吩咐他们把这位美人儿接进衙门来暂避几天,等风波过去,再放你主婢二人回去 。”洪总督说着,挨近身去,脸上 做出一副尴尬神气来。董小宛看了,知道洪承畴不怀好意,便直跳起来,抢到柱子边去,把头向柱子上乱撞,顿时鲜血直流,云鬓散乱。扣扣忙抢上前去抱住。要知董小宛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五回悲离鸾小宛入宫 誓比翼世祖游园   却说董小宛听了洪承畴的话,一时气急,要在柱子上一头撞死。亏得她丫头扣扣在身旁抢救得快,上前抱住。董小宛也痛得晕倒在扣扣怀里。隔了不知多少时候,清醒过来一看,见自己睡在绣床上,丫头扣扣陪在身旁。问时,原来是在洪承畴的私第里。董小宛想起丈夫,不禁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扣扣在一旁再三劝慰,说 :“为今俺们在这洪贼势力之下,只得耐心守候,主人在外面,总可以想法救俺们出去的 。”董小宛也无可奈何,只得耐心住下。看看那头上的伤口,也慢慢地好了。   有一天,洪承畴吃醉了酒,想起董小宛来,便把她主婢二人唤来,对董小宛说道 :“冒公子如今已关进监牢里,过三五天,便要解进京去杀头。只因为我看你可怜,暗地里给你一个信,你倘然肯转嫁给我,我便拼却丢了这前程,把冒公子暗地里放走,和你丢官逃走 。”洪总督话不曾说完,董小宛坐在地下,指着洪总督乱骂乱哭。洪总督笑嘻嘻地上前去亲自搀扶,被董小宛一伸手打了一个嘴巴去,打得又脆又响。洪承畴大怒,拍着桌子,混帐王八蛋地骂了一阵,吩咐 :“拖去关起来 !”   便有两个笨女人上来,把她主婢两人横拖竖拽地拉进一间小楼去,紧紧关住。董小宛几番要寻死,都被扣扣劝住,并说 :“主人万分宠爱主母,主母倘然死了,给主人知道了,怕主人的 性命也不保呢 。”小宛听了这话,怕丈夫为她伤心,便也不敢死了。 那冒巢民逃出家门以后,外面风声鹤唳,说冒巢民窝藏匪类,皇帝下旨查拿,满门抄斩。有的说江南总督四处画影图形,单抓冒巢民一个人。冒公子听了,吓得他走投无路,亏得他四处都有朋友,逃在歙县一个朋友家里。那朋友替他四处张罗,冒巢民自己也打发人到金陵总督衙门里去打听消息,才知道是洪承畴因为要夺他的董小宛,所以造出许多罪名来。冒巢民气愤极了,要亲自赶到金陵去和洪承畴拼命。这时有一侍妾,名蔡女萝的,跟着冒巢民一块儿逃在外面,劝冒公子说 :“为今洪贼的势力大,主人倘然到金陵去,正是自投罗网,给宛姊知道了,又叫她加添忧愁。如今妾身有一计在此,不知主公生平可有心腹的仆人?”冒巢民听了,略略思索一会,说道 :“有了!有一个冯小五。他母亲死了,是董小宛替他买棺成殓的。   自从董小宛嫁到我家,这冯小五便在我家当一名仆人,他常常说起小宛的恩德,便是送了性命报德,也是愿意的 。”蔡女萝便对冒巢民说 :“如此如此,一定可以把宛姊救回来 。”冒巢民听了女萝的话,便连夜回水绘园去。那班旧时的奴仆和江湖好汉知道了,都悄悄地到水绘园来看望。冒巢民对着大众把蔡女萝的计策说了,果然那冯小五跳起来,抢着拍着胸口说道:“水里火里,小的愿意去 !”当下又有几个愿跟冯小五一块儿去行事的,又有几个愿帮贴盘缠的。冒巢民拿出一千两银子来,交给冯小五,说 :“衙门要使用,多少我都肯,总要想法把你主母救回来才是 。”这班人一齐答应了一声,一溜烟去了。冒巢民仍回到歙县去守候消息。   这冯小五原是江湖上人,那总督衙门里的差役,他原都认识的。当时他到了金陵,摆了丰盛的酒席,把衙门里弟兄一齐 请到。酒吃到一半,冯小五给众人磕了一个头,说起他主人被洪总督虚构罪名、强抢宠姬的事,又说 :“如今主人愿出千金,求请各位弟兄帮忙,设法把俺主母救回家去 。”众差役听了冯小五的话,正低着头想法子时,忽然有一个公人慌慌张张从外面进来,说道 :“诸位哥哥快回去!小人接到京城上谕,立刻收拾行李,今夜九时便要动身。哥儿们快回去吧 !”众人听了这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发了一会怔,匆匆忙忙地散去。   内中有一个名叫李山的,也是一个热心的朋友,他和冯小五交情又最深。他临走的时候,对小五说道 :“老弟不用忧愁,今夜三更时分,请在秣陵关下守候着,我去打听你主母坐的是第几辆车子,通一个消息给你,你须多约几个弟兄上去夺回来。   ”小五依了他的话,到秣陵关下去候着。   直候到天色微明,才听得车声隆隆,前面大队人马过去。   洪总督的车子在前,后面跟着五六十辆大厂车,两旁都有清兵保护着,眼看他出关去。车子后面又跟着一队骑兵,那李三也夹在兵队里,见了小五,他忙把手掌擎了三回,又伸着二个指儿。小五看了,知道董小宛在第十七辆车子上,他便远远地在后面跟着。他们是骑马的,小五只有两条腿,气喘嘘嘘地跑着。   幸而他们押着许多女眷们的车辆,常常要打尖停息,小五也不致落后。看看过了一站又是一站,那兵士们防备很严,小五终不能得手。车子走过邗沟地方,这里离绿杨村很近,小五悄悄地去招呼几个旧日冒巢民的奴仆,直追到清江浦地面,却不见了李三。再打听时,原来洪总督因要赶路,自己带了李三一班亲兵昼夜兼程前进,丢下这许多女眷的车辆,吩咐兵队押着,随后慢慢地进京。这也是洪承畴要避入耳目的意思。冯小五听了十分欢喜,说是机会到了,当夜打听得第十七辆车子和别的车子都寄住在悦来客店时,那女眷们依旧睡在车里。到了四更 时分,小五约了几个同伴,悄悄地爬上屋顶,那兵士们因总督不在,多贪了几杯,这时正好睡。小五跳进内院,认得第十七辆车子是粉红色的车帘,便急忙跳上车去,掀开车帘一看,在月光下果然见那董小宛的丫头扣扣睡在车门口上。小王到这时也不及细看,抢着两个被窝,打开店门,拔脚飞奔。被窝里的女人从梦中惊醒,哭喊起来。小五一边跑着,一边拍着被窝说道 :“莫嚷莫嚷!俺是来救你回家去的 。”这时店小二和一班兵士们都从梦中惊醒,追出门去,小五已去远了。看看第十七辆车子里的一位女眷和丫头都被劫去了。那兵士们一面报官访拿,一面押着车子昼夜赶路。过了山东地界,不多几天,到了京里。 且说那小五抢得他主母和扣扣,回到他伙伴家里,打开被窝一看,那丫头扣扣原是不错,只有那主母却换了一个女眷。   小五十分诧异,问时,扣扣说 :“主母在路上感冒风寒,前几天已换到后面蒲草轮子的病号车里去了 。”小五又问:这位女眷是什么人”那女人自己说 :“是姓金,原也是好人家的女儿,遭洪总督手下的兵士抢进衙门去,逼着做一个侍妾。如今你既拿我错认做你家主母抢了出来,是救了我的性命,我也无家可归,愿跟着到你主人家里去,服侍你主人一世 。”小五见不是主母,也无心和这金氏说话,便托他同伴把金氏和扣扣带回家去,自己转身又赶进京去。打听董小宛虽住在洪承畴府里,却还不曾遭洪氏的毒手。但是,府中院落重叠,兵卫森严,叫小五如何下手?隔了几天,接到他主人的来信,说京里有一位曹御史,是多年的至交,可以去求他帮忙。小五依了信上的话,去求见曹御史,把他主人的话说了。曹御史听了十分动怒,说:“这洪老贼!不上奏章参他一本,也不显得我老曹的手段 。”   便吩咐小五,赶快去补一份状子来。小五回去,找了三天,才 找到一个写状子的人。谁知这写状子的人见他告大学士洪承畴,心下不觉一跳,表面不动声色地勉强替他写好状子,暗地里却跑到大学士府去通报。这个消息,洪承畴听得了,一面吩咐拿一锭大元宝赏了这写状子的人,一面和他手下的门客商量。门客里面有一个名叫徐九如的,便替他想了一条计策,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董小宛连夜送进宫去。顺治皇帝一见,果然十分宠爱。   只因董小宛心中念念不忘冒巢民,她见了皇帝,宫女叫她跪下,她只是低着头抹眼泪。皇帝看她哭得可怜,便吩咐宫女带她到别宫去,好好看养。董小宛住在宫里,享用十分优厚,皇帝也常常来看望她,用好言安慰她。董小宛任凭皇帝千言万语,她总是不答话,皇帝却不动怒,坐了一会去了。这样子过了几天,董小宛心想,这位皇上好性儿。日子久了,把自己的悲愁也慢慢地减轻下来。宫女看她肯说话了,便私地里问她的来历,董小宛告诉了她。那宫女说道 :“这样说来,这洪承畴是你的仇人呢。你还想报仇吗?”董小宛咬着牙恨恨地说道:“俺过一百世也要报这个仇 !”宫女又说 :“你若想报仇,第一步要顺从皇帝,得了皇帝的宠爱,便可以借皇帝的势力报你的私仇 。”一句话说得董小宛恍然大悟,心想:身子既已进宫,休想再出宫去;我不如将计就计,替冒公子报了这个仇吧!   不多几天,顺治皇帝果然封小宛做淑妃;又怕外人说他娶汉女做妃子,便把小宛改姓董鄂氏,称董鄂妃。皇帝得了董鄂妃以后,卿卿我我,一双两好,把从前的愁闷都已销去。便是这董鄂妃,也一心一意地伺候皇上,好似把冒公子忘了。暗地里却买通太后宫里的宫女太监,打听太后和洪学士的事体。   原来,太后虽说红颜已老,却仍是顾影自怜,她自从多尔衮死去以后,春花秋月,宫闱独宿。想起从前的伴侣,一个个 都已过去,只有这洪承畴远隔在江南,便暗暗地下一道懿旨,把这位老朋友唤回京来。每到烦闷的时候,把洪学士传进宫去,谈笑解闷。这个消息被董鄂妃打听得了,心想:我何妨趁此在皇帝跟前挑拨一下,送去这洪贼的性命,也出了我心头的怨恨。   她主意已定,隔了几天,天气十分蒸闷,董鄂妃正在凉床上睡午觉,忽然皇帝悄悄地到来,宫女们忙要去唤醒妃子前来接驾,皇帝摇着手,吩咐莫惊醒她。说着,自己掀起软帘,蹑进房里去。只见妃子侧着腰儿睡在榻上,那半边粉腮儿越觉得红润可爱。皇帝走上去,看她双眼低合,香息微微,正好睡呢。又看她裙下弓鞋,却瘦得和春笋一般。皇帝忍不住伸手过去,轻轻一握。再看她鞋底里绣着“周延儒进呈”五个楷字,皇帝点点头,微微一笑。这时纱窗外吹进一阵风来,掀起了妃子身上的罗衣,露出红红的衬衣角儿,那衣角上绣着一对小小的鸳鸯,颜色十分鲜艳。皇帝看了,不觉发起怔来,正静悄悄的时候,董鄂妃清醒过来,睁眼看时,见皇帝笑吟吟地站在榻前,慌得董鄂妃忙下榻来,跪在地下接驾。皇帝亲扶她起来,笑说到:“这样热的天气,闷在房里做什么?朕和你到什刹海采荷花去 。”董鄂妃笑着称 :“遵旨 !”又说 :“臣妾还不曾洗澡呢,万岁暂请外屋子坐一会罢 。”皇帝听了,把颈子一侧,说道:“朕正要看卿洗澡呢 !”董鄂妃忙跪奏道 :“臣妾不敢亵渎万岁,再者,给外臣们知道了,成什么体统?”皇帝摇着头说道:“这怕什么?外臣们也管不着这许多。你若害羞,吩咐他们放下湘帘,朕在帘子外望着就是了 。”董鄂妃没法,只得吩咐宫女们预备香汤、放下湘帘,伺候洗浴。皇帝在帘外望着,四个宫女替她洗擦着,另外四个宫女站着,手里捧着镜子胰子浴衣许多东西。不一会,妃子浴罢,重新梳妆,卷起湘帘;皇帝跳进来,笑说道 :“长着这一身洁白的皮肤,真可称得玉人儿了。 ”把个董鄂妃羞得粉腮儿上起了两朵红云。   皇帝坐在一旁,静悄悄地看妃子梳妆成了,便握着妃子的手走出宫去。上了凉轿,太监抬着,来到什刹海地方,只见万顷莲田,风吹着荷叶儿,翻来覆去,顿时觉得凉爽起来。荷花深处,荡出一只画舫来,宫女们伺候皇帝和妃子上了画肪,摇到水中央。妃子亲采一朵白荷花献与皇帝,皇帝接在手中,一手搀着妃子的手,并肩靠在船窗里,看许多宫女们坐着采莲船在荷花堆里钻来钻去,齐声唱着《采莲曲》。一阵阵娇脆的歌声传在皇帝耳朵里,皇帝连连称妙。停了一会,宫女们采了许多荷花,献上画舫来,皇帝吩咐堆在妃子脚下。董鄂妃坐在舱中,四面荷花围绕。人面花光,一般娇艳。皇帝叹道 :“爱卿真可以做得莲花仙子 !”从此以后,董鄂妃经皇帝赞叹以后,宫女们都称她“莲花仙子 ”。当时皇帝吩咐摆上酒来,和妃子对坐,两人传递杯盏。宫女们盘腿坐在舱板上。皇帝吩咐唱曲子,只听得一阵娇声,夹着弦子声唱道:望平康,凤城东,千门绿柳一路丝缰。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隔春波,晴烟染窗。紫晴天,红杏窥墙,一带板桥长。   闲指点,茶寮酒舫,听声声卖花忙。穿过了条条深巷,插一支带露柳娇黄。   一会到了西岸,见岸上万绿森森,浓荫叠叠。皇帝说道:“好一个清凉世界 !”便拂着妃子踱上岸去,吩咐宫女太监们只在岸边伺候着,不用一人跟随。他两人肩并肩儿,手拉手儿,慢慢地走到绿荫深处的牌坊下面。皇帝忽然心里一动,忙把董鄂妃的玉手拉住,亲亲热热地接了一个吻,笑说道 :“朕和爱卿,好似民间一对快乐恩爱夫妻 。”董鄂妃听了,不觉扑簌簌 地两行热泪从粉腮上滚下来。皇帝见了,越发怜爱她,忙把她搂在怀里,低低问时,那董妃呜咽着说到 :“臣妾贱同小草,一时得依日光,享荣华,受富贵;转眼秋风纨扇,抛入冷宫,到那时不知要受尽多少凄凉呢 !”皇帝听了,便道 :“爱卿尽可放心,朕得爱卿如鱼得水,不但此生愿白头偕老,又愿世世生生结为夫妇。真是唐明皇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卿如不信,朕当对天立誓 。”说着,伸手按住董鄂妃的肩头,双双跪倒在牌坊下。皇帝道 :“皇天在上,我爱新觉罗福临与妃子董鄂氏,愿今世白头偕老,世世结为夫妇,永不厌弃。倘然中途有变,我愿抛弃天下,保全俺俩的交情 。”   董鄂妃听了,忙嗑头谢恩。皇帝扶她起来,董鄂妃趁此奏明:“被洪学士强掳进京,家中还有胞兄名巢民,不知生死如何,天天记念。求皇上开恩,把巢民宣召进宫,使我兄妹得见一面,死也瞑目 。”皇帝当时答应,第二天便下旨给江南总督,宣冒巢民进京。那冒巢民得了圣旨,立刻启程。   那洪承畴献董小宛进宫,原想她生性贞烈,一定要死在宫里的,也是借刀杀人的意思。不料她一进宫去,十分得宠;皇帝依恋着妃子,连日罢朝。他明知董小宛一得宠幸,定要报仇,便想了一条先发制人的计策。他觑便把皇帝私幸汉女、荒废朝政的话对太后说了。太后听了大怒,便立刻要去见皇帝,洪承畴拦住说 :“这事体须得慢慢地解劝。太后不如先下了一道懿旨,禁止汉女进宫,他日搜查宫廷,便有所借口 。”太后听了,便依他的话,立刻下了一道懿旨:禁止满汉通婚;又不许选汉女当宫女。在神武门内挂着一块牌子,上写 :“有以缠足女人入宫者,斩 !”一行字。皇帝看了,心中暗暗为董鄂妃担扰。   过了几天,冒巢民到了宫里,董鄂妃在坤宁宫召见,两下里自有一番悲喜的形状,只因宫女站在跟前,只好兄妹称呼。 皇帝也把巢民召去,问了几句话在宫中赐宴。宴罢,又进宫去和小宛说话,说起从前的恩情,和今后的分离,四行眼泪,和潮水一般似地淌下来。宫中不能久坐,只得硬着头皮告辞出来。   临走的时候,皇帝赏他黄金五百两,又下旨给江南总督,替他在家乡盖造花园,随时保护。小宛自从巢民去了以后,勾起了万斛愁肠,不觉害起病来,终日睡在榻上,自有御医调治,皇帝也不时来看望,用好言安慰。小宛正病得昏沉的时候,忽然听得宫女报说 :“太后来了 !”慌得小宛出了一身冷汗,忙挣扎起来梳洗。忽见进来四个宫女,不由分说,把小宛横拖竖拽地拉了出去。只见太后气愤愤地坐在房子中间,宫女把小宛推上去,按着她跪在地下。要知小宛性命如何,再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六回入空门顺治逊国 陷情网康熙乱伦   却说小宛正昏昏沉沉的时候,被宫女拉出去跪在太后脚下。只听得太后喝一声 :“贱人,抬起头来 !”便有宫女上来,挽住小宛的云髻,往脑脖子后面一拉,小宛的脸便抬了起来。   太后冷笑一声,说到 :“长得好狐媚子的脸!替我掌嘴 !”宫女们便扬起手掌,向两边粉脸上打去,一连打了三四十下,打得小苑脸上红肿,眼前金星乱进。她心里又气又急,眼前一阵昏黑,不觉晕绝过去。宫女们把一碗冷水在小苑脸上一泼,小宛惊醒过来。太后便吩咐宫女 :“问这贱丫头什么地方来的!   ”小宛一面哽咽着,把自己的来历,仔仔细细地说了,却仍是瞒着说自己是冒家的女儿。正说明,皇帝踉踉跄跄地跑了进来。   皇帝一向是怕太后的,见了这样子,只得低着脖子,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不敢说一句话。只听得太后问完了话,便吩咐宫女 :“打死了罢 !”上来四个粗蠢的旗妇,手里各拿着红漆棍,又拿着一个红布袋,要把小宛装进袋去。这是宫里的刑法,宫女犯了死罪,便装在布袋里,一顿乱棍打死。皇帝到了这时候,便忍不住上去,跪倒在地求着 :“她原是好人家女儿,是洪学士送进宫来的。倘然太后要打死她,应当先办洪学士的罪 。”   太后听皇帝说起洪学士,便触动了私心,那口气便也软了下来,吩咐宫女道 :“撵她出去罢 !”皇帝又求道 :“这汉女已进宫 多日,再撵她出去,于皇家体面不好看 。”太后想了一想,却不不错,便吩咐关到西山玉泉寺去。皇帝再要求时,太后手指皇帝的脸,大声道 :“你可看见神武门里俺的旨意么?汉女进宫的,便砍脑袋。今天我还看在皇帝面上,饶了贱人一条狗命呢 !”说着,逼着宫女把董小宛拉出宫去,坐一肩小轿,内监抬着,直送上西山玉泉寺里去。   这玉泉寺是供奉喇嘛的。清宫里的规矩:宫人犯罪的,重则立时打死,轻则寄寺学佛。董小宛住在寺里,倒也觉得清净,天天念佛,自己知道红颜溥命,便也看破红尘,一心修道。不多几天,居然把这项经卷读熟。小宛原是一个聪明女子,她参透经典的奥理,心中恩怨两忘,什么冒巢民,什么顺治皇帝,都不挂在她心上。   独有那顺治帝,迷恋得厉害,他自小宛出宫以后,虽有别的妃嫔伺候着,但他想起小菀,便日夜悲啼。过了几天,皇帝实在忍耐不住,便花了许多银钱买通宫女太监们,瞒住了太后的耳目,悄悄地偷上西山去。在玉泉寺中见了小宛,两人抱头痛哭。小宛把许多红尘虚幻的话慰劝皇帝,皇帝总是依依不舍,在玉泉寺里一连住了三天,还不肯回宫。后来给太后知道了,打发总管太监抬着软轿来接驾;又说 :“皇帝倘然不肯回宫去,太后便要自己上山来了。小宛又再三劝着皇帝说 :“陛下倘不忘臣妾,将来在五台山上还得一见 。”后来太后又打发内监来催逼,皇帝无可奈何,上轿回宫去。   谁知皇帝回宫的第二天,忽然看管玉泉寺的内监报说,董鄂妃不见了!皇帝听了,万分伤心,暗地里打发许多太监各处去找寻,也是毫无消息。皇帝把侍候小宛的宫女传来,亲自盘问。那宫女说 :“妃子怕是成仙去了。这几天风清月白的夜里,只见妃子在寺后面的瑶台上走来走去地望着月儿,内监们赶去 看时,已是影踪全无了。这不是仙去了么?”皇帝听了,反快活起来,拍着手说道 :“朕原说她是莲花仙子呢!如今果然成仙去了!可是叫朕怎样呢?”说着,便呆笑起来。这个消息传到太后耳里,怕从此把皇帝引疯了,便暗暗地吩咐人到西山去,连夜放了一把火,把玉泉寺烧成一片焦土。可怜烧死了许多宫女太监,内中有一个宫女的尸身,很象小宛的,太后使吩咐宫人,故意声张起来,说小宛被火烧死了。皇帝听了,也不悲伤。   隔了几天,忽然宫里吵嚷起来,说 :“皇帝走了 !”又在皇帝书房里,搜得皇帝遗下的手诏。上面写道: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   朕子玄烨,佟佳氏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桃,兹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过、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嗣君,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钦此。   当时皇太后看了这手诏,怔了半天,便吩咐把内大臣鳌拜传进宫来。商量停妥,便传谕出去,说 :“皇帝急病身亡,遗诏立太子玄烨为皇帝。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文武百官都到大清门外候旨。太后传旨出去,所有满汉臣工一概不许进宫;只吩咐明天在太和殿朝见新皇帝。第二天,那文武大臣贝勒亲王一齐在太和殿候驾;三下静鞭,新皇帝登基。这时玄烨年纪只有八岁,坐在龙椅上,受百官朝贺;鳌拜和洪承畴站在两旁。皇帝下旨,改号称康熙。一面在白虎殿里,一般的替顺治皇帝办起丧带来。   且说顺治皇帝自从偷出宫门以后,只因换了平常衣服,路上也没有人来盘问他。京城里的路,他是不认识的,他信步向 西走去,看看出了北京城。这时是深秋天气,只见眼前一片荒凉,顺治皇帝心中想起从前和董小宛在树林中密语,一番恩情,起了无限感慨,脚下一脚高一脚低向麦田中走去。正走时,前面田路旁远远地来了一个癞头和尚,手中拿一轴破画,嘴里高一声低一声地不知唱些什么。看看走近皇帝跟前,只见他深深地打了一个问讯,说道 :“阿弥陀佛!师父来了么?”世祖听了,心中不觉一怔,道 :“这和尚那里见过的,怎么啜音怪熟呢?”再看他时,见他浑身长着癞疮,一只左眼已瞎,身上袈裟千衬百衲,赤着一双脚。便问他道 :“你赤着脚不怕冷吗?   ”那和尚哈哈大笑着道 :“冷是什么?什么是冷?”世祖听了,不觉触动禅机,心下恍然大悟,接着说道 :“什么是我,我是什么?”那和尚道 :“善哉善哉 !”世祖问他 :“你手中拿的是什么画?”那和尚见问,便放声大哭起来,哭够多时,才说道 :“贫僧原是五台山清凉寺里的僧人。俺师父道行很高,修炼到八十岁上,忽然对贫僧说道 :‘我明日要下山去了!’当时贫僧不忍离开师父,拉住他的衣裳,放声大哭。师父看我哭得伤心,便说 :‘这是定数,哭也无用。我念你一片至诚,如今给你一幅画儿,画上画着一个没有眉毛的人。你记着:二十年后,你带着这幅画儿下山进京去,自有人替你补画上那画中人儿的眉毛 。’”世祖听他说话离奇,便向他要那幅画儿看,见上面果然画着一个赤脚和尚,和尚脸上果然缺少两条眉毛。   世祖看了,便在腰上挂着的笔袋里掏出一支笔来,替他补画上两条眉毛。那和尚见世祖替他画了眉毛,便爬在地下,连连磕头,口中喊着 :“师父 ”,说道 :“俺师父叮嘱我 :‘那补画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后身 。’我听了师父的话,如今恰恰二十年,便下山来寻访,在江湖上飘泊了多年,才找到了贵檀越。   贵檀越不是我的师父是什么?请师父快回山去 。”世祖便问 他 :“你的师父如今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和尚说道 :“俺师父自从给了我这幅画以后,第二天便圆寂了 。”世祖听了,低着头半晌,忽然大笑道 :“俺跟你去罢 !”那和尚说道 :“师父也该去了,山上的女菩萨也候着师父多日了 。”世祖问他什么女菩萨,那和尚说道 :“便是玉泉寺的女菩萨 。”世祖听了,拉着那和尚飞也似地跑去。后来世祖和董鄂妃一块儿在五台山上清凉寺里修道。吴梅村有一首清凉山赞佛诗,便是世祖和董妃的事体。那诗道: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璧作台。   薤露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   这个消息传到太后耳朵里,懊悔从前不该撵走董鄂妃;如今自己亲生的儿子,孤凄凄地出家在五台山上。但这件事体又不好声张出去,只得推说礼佛,便带着康熙皇帝巡幸到五台山。   太皇太后瞒着众人,暗暗地到清凉寺去访问。只见一个癞和尚,又聋又瞎,问他说话,十句倒有九句不曾听得。太皇太后无可奈何,对着寺门洒着几点眼泪,下山回宫去。到了第二年,太皇太后又到五台山去,只见那山门半圮,连那癞和尚也不在了。   太皇太后便下旨重建清凉寺,算是太皇太后的私庙。以后太皇太后年纪也老了,行动不便,便也不曾到五台山去,只是心中常常记念着罢了。   倒是康熙皇帝年纪渐渐大起来,长得人物漂亮,精明强干。   在顺治手里,已经打败明将史可法,灭了明帝子孙福王、唐王、鲁王,又赶走了永明王,打败了郑成功,收得台湾海岛。后来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经八旗兵打平。 到了康熙时候,地方上十分太平。太皇太后替他请了两位师傅:一位是河南人汤斌;一位是魏裔介。这两位学士天天在瀛台对皇帝讲解经史,后来又请侍讲学士高士奇讲解宋学。皇帝也十分好学,天天和大臣们讲论不倦;他回进宫去,对宫女们讲解。那宫女听了,莫名其妙。   这时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只因面貌长得美丽,年纪又小,只大得康熙皇帝五岁,太皇太后不舍得她出宫去,把她留在宫里,到二十二岁,还不曾招驸马。康熙皇帝和这位姑母又最好,自幼小跟着姑母一床儿睡,许多乳母保姆宫女们伺候他,他都不要,一进宫来,便找他姑母玩儿去。后来上了学,在上书房听了讲,回宫来也找他姑母讲解去。这位太公主,原也读得满肚子诗书,他姑侄两人常常谈着学问,娓娓不倦,因此康熙皇帝和他姑母的交情越发深厚。他两人在没人的时候,常常说些知心话,大家竟忘了姑侄的名分。这时康熙皇帝年纪已有十七岁了,天天和他姑母做着伴,这男女的情窦早已开了。他姑母二十二岁,正是女孩儿情意缠绵的时候。谁知这时康熙皇帝因读书用功过度,便得了咯血的症候。太皇太后知道了,十分忧愁,忙请御医服药调治。御医说 :“须安心静养 。”太皇太后意思要把皇帝搬到宁寿宫去,亲自照看他;佟佳太后要把皇帝搬进慈宁宫去住着。皇帝都不愿意,却住在永乐宫里,只要姑母陪伴他,别的宫女保姆一概不许进房子来。太皇太后认做他是孩子气,也便依他。   那太公主终日陪伴着侄儿,在病榻上耳鬓厮磨,软语温存。   康熙皇帝又长得俊俏动人,日子多了,两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风流事体来。皇帝偿了心愿,那病竟完全好了。女孩儿家到底胆怯,便悄悄地把这件事体告诉母亲,太皇太后听了,吓了一 大跳,忙把皇帝唤来,暗地里埋怨他。谁知康熙皇帝少年任性,定要把姑母封了妃子,又说 :“倘不依我,便愿不做皇帝 。”   太皇太后怕闹出事来,便也只得听他胡闹去。待太皇太后逝世以后,康熙皇帝便索性一道圣旨,把姑母封做淑妃。满朝文武看了十分诧异,便有御史官奏章劝皇帝收回圣旨,把太公主另嫁驸马。皇帝看了十分生气道 :“姑母既不是朕的母亲,又不是朕的女儿,也不是朕的同胞姊妹。封做妃子,免得出宫去吃苦,有什么使不得?”从此以后,皇帝便大了胆,拣那宫女中有姿色的,便随处临幸。有别的宫女撞见,他不知害羞。那宫女被宠幸的,便封她做妃子,不上一年,那宫里的妃子已有四十六个。任你大臣如何劝谏,他总置之不理。   那时有一个太监,名小如意的,性情十分乖巧,在外面买了许多邪书,偷偷地带进宫来,献与皇帝。皇帝平日只见侍读学士讲些经史,从不曾看见这种有趣味的书。从此他便丢了经史的学问,没日没夜地看那些书。看到有味的时候,连饭也不想吃,觉也不要睡,终日拉着那班妃子,照书上的法儿大做起来。   有一天,皇帝坐在湖山石上看书,小如意站在一旁伺候着,远远地看见一个宫女走来,皇帝忽然异想天开,自己先在山洞子里躲起来,吩咐小如意如此如此。看看那宫女走到跟前,小如意上去不由分说一把拉住,把她推进洞去。吓得那宫女娇啼宛转,只听得山洞子里哭喊一阵子,那宫女吃了亏,踉踉跄跄地逃了出来。停了一会,又来了一个宫女,小如意如法炮制。   皇帝这一天共闹玩了四个宫女,心中十分快乐。可怜那宫女白吃了亏,到底也不知是谁欺侮她呢。   小如意又哄着皇帝,说汉女如何如何娇嫩、如何如何温柔。   皇帝听了,记任脑子里。又打听得文华大学士张英家里和那尚 书姚江家里,养着许多美人。张家和姚家原是亲家,两家都娶得七八个如夫人,个个长得姿色娇艳,体态风流。北京人有几句儿歌说道 :“论美人,数姚张。你有西施女,我有贵妃杨。   等闲不得见,一见魂飞扬 。”这个歌儿,小如意传进宫去,皇帝听了,便夜夜思量。讲到这两家的美人,要算姚江第四位小姐长得最可人意。张英知道了,便去求婚,配给自己的二公子。   那二公子官也做到京卿,自娶得姚家的女儿,欢喜得什么似的,天天香花供养着,等闲不出房门一步。   有一天,是皇太后的万寿,早几天便有上谕下来,凡汉官命妇,一律随着满人进宫去叩祝。这一天,凡是张、姚两家的女眷,因为贪玩宫庭的风景,只叫她丈夫在朝做官的,一个个按品大装,进宫去拜寿。那张学士的二媳妇也到了宫里,随班叩祝过。太后传谕,便在内廷赐宴;坐过了席,领着到上苑去游玩,尽一日之欢,直到万家灯火的时候,才一齐退出宫来,各个上轿回家。张家的女眷一共坐了六肩轿子,大家走出轿来一看,二少太太已经换了一个别的女人——姚家的四小姐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问那女人时,那女人也莫名其妙。那京卿跑来一看,见自己心爱的妻子给宫里偷换去了,如何不怒,便对着那女人吵嚷起来。张学士听得了,忙进来拦住说 :“千万莫声张,给宫里知道了,俺们全家人的性命不保 。”他儿子听了,也只得忍气吞声地把陌生女人收下。过了几天,皇太后下了一道懿旨,说 :“凡汉官命妇,以后一律不准进宫 。”百官们看了这道旨意都莫名其妙,独有张学士父子两人心中十分难受。   康熙皇帝玩过汉女以后,便把宫里几十个旗女一齐丢在脑后。过了几天,他觉得闷在宫里十分腻烦,便和小如意商量,打算悄悄地偷出宫去游玩。小如意起初听了,不敢奉旨。无奈皇帝生性暴躁,说怎么定要怎么的。小如意也违拗不过,只得 改换了袍褂,两人装作主仆模样,偷偷地出宫去,大街小巷地游玩。皇帝几十年闷在宫里,如今满个京城乱跑,怎会不乐。   有时上馆子去吃喝,有时到窑子里游玩,游到天色傍晚,便偷偷地回宫去。谁知游了几天,却游出风流事体来了。   有一天,皇帝带着小如意正在驴马大街上走着,忽然迎面来了一辆驴车,车中端坐一位美貌妇人。皇帝不觉看怔了,那车辕儿撞在他身上,他也不觉得。车厢里的妇人,水盈盈的两道眼光原也注定在皇帝脸上,看得他呆得厉害,便不觉吟吟一笑。这一笑,都把皇帝笑得越发呆了。那驴车在前面走着,皇帝慌慌张张在后跟着,一直跟出西直门一家门口停住,把个皇帝累得满身是汗,气喘吁吁。他便悄悄地叮嘱小如意,无论如何,今夜须把这妇人弄进宫来,说着,自己先回宫去了。要知那美妇人进宫与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劫民妇暗移国祚 逋国师计害储君   却说小如意奉了皇帝的旨意,盯在这家门口候着。打听得那妇人的丈夫姓卫,原在驴马大街开一爿布庄,今天这妇人回娘家来探望母亲;他丈夫原是十分爱妻子的,叮嘱当晚须回家去的。小如意便买通了那赶车的,答应派他到宫里当一个小差官。那赶车的十分欢喜。到了时候,那妇人辞别母亲出门上车,小如意也雇了一辆车,偷偷地跟在后面。两辆车子一前一后直赶宫门去,在御苑后门下车。那妇人下车来,看这样阔大的地方,不觉吓了一跳。小如意上去说明原故,又说倘得皇帝宠幸,你丈夫也同享富贵。这妇人原也十分贞节,坐在车厢里的时候,看见皇帝人物轩昂,便有几分意思了;如今说是万岁爷,她如何不愿意!当时跟着小如意走进御苑去,在绛雪斋拜见万岁。   皇帝见了这妇人,欢喜得忙上去伸手拉了起来。小如意忙避去,当夜便在绛雪斋留幸,一连十天不出斋门。圣旨下来,把这妇人封做卫妃。他丈夫卫光辉也召进宫来,赏做御前侍卫官。他夫妻两人瞒着皇帝,常常在暗地里见面。   这位卫妃身上有一种甜腻的香味,人闻了这香味,不觉心动起来。卫妃走过的地方,那香味常常留着不散;她人不曾到跟前,便远远地闻得这一股香味。她穿过的里衣,香味十分浓厚,便是洗也洗不去的。洗浴剩下来的水一阵一阵发出香气来, 宫女们也不舍得倒去。因此皇帝格外宠爱,称她做香美人。谁知卫妃进宫来不上七个月,便生下一个孩子来,长得肥头胖耳,哭声十分洪亮,皇帝十分喜爱。因和卫妃交情深厚,便有立他做太子的心,取名胤禛,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这时宫女们得皇帝临幸的很多,生的儿子也很多,康熙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卫妃怕将来弟兄争位,自己的儿子当不上太子,因此常常在皇帝跟前恳求。皇帝嘴里虽然答应,只因胤禛年小,打算过几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