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艳史 - 第 5 页/共 26 页

这一夜,他和纳喇氏不用说得,自然是颠鸾倒凤,百事都有了。   第二天五更时分,英明皇帝便起来坐朝。   从此他在宫殿各处,都仿着明朝的格式。又时时召各贝勒大臣进宫来游玩,又和文武官员商量国家大事。英明皇帝这时深恨明朝欺他,常常和大臣提起,便切齿痛恨。这时有把守边关的来报说:明朝沿边的百姓,每年越界来偷采人参东木。英明皇帝便立刻下圣旨,着达尔汉、侍卫扈尔汉,带领兵队到边界地方去巡查,见了明朝人,抓住便杀。那侍卫奉了圣旨,赶到边地上去,杀死明朝五十个人。英明皇帝又打发纲古里、方吉纳两人去见广宁巡抚李维翰,责问明朝人越界采参的事体。   李维翰听说杀了自己的百姓,便大怒,喝叫把金国来的两个使臣和九个侍卫一齐捆绑起来。一面修书信给努尔哈齐,要他偿命。努尔哈齐心下虽然愤恨,但自己的使臣被明朝捉住了,也无法可想,只得把自己以前从叶赫部捉来的十个犯人,送到抚 顺关去??一齐杀死,算是抵了明朝的人命;那纲古里、方吉纳两人才得逃着性命回来。英明皇帝虽说一时忍辱含垢,但他报仇的念头越是深一层了。   天命三年正月,有一天黎明,努尔哈齐起来准备坐朝。推窗一望,只见那边挂着一个淡淡的明月,有一道黄气横遮着月光,有二尺多宽,四丈多长。英明皇帝见了,不禁哈哈大笑,说道 :“这是明朝的气数完了,我金国气数旺盛的预兆呢 !”   那继大妃也站在他身后,一同看着,听英明皇帝说了这句话,便接着说道 :“陛下这话可有什么凭据?”英明皇帝说道 :“你不看见吗?那一轮明月,不是明朝吗?这光淡淡的,不是衰亡的预兆吗?你再看看那道黄光,不是我们金国吗?那金子不是黄色的吗?这黄光如此发旺,不是我国应该兴盛的预兆吗?   再者,这黄光罩住在明月上面,不是金国灭去明国的预兆吗?   ”继大妃听了这番话,心下恍然大悟,爬在地下,连呼万岁。   英明皇帝笑着把妃子扶着,一面催宫女快快帮着披挂,踱出殿去。那文武百官朝贺已毕,英明皇帝便慢慢地把天象说出来,又说道 :“天意已定,诸卿忽疑;朕计已定,今岁必伐明矣!   ”当时殿下许多武将听说皇帝要去伐明,快活得也个个磨拳擦掌。有三位固山额真出班奏请皇帝调遣。皇帝谕,诸卿且退,待朕与法师计议妥善,自有调遣诸卿之处。到了第二日,果然宫里传出旨意来:宣老法师干禄打儿罕襄素进宫去商议军国大事。这位法师,自从西藏步行到满州地方,道行高深,说法玄妙,英明皇帝十分敬重他,特为他建造一座极大的刺嘛寺,遇有疑惑难决的事,都去请教老法师。当时英明皇帝和老法师谈了许多时候,便越发有了主意。老法师择定二月十四日这天,英明皇帝亲自摆驾出城,调齐八旗人马,在大教场听点。英明皇帝周身戎装,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拣了二万精兵,带到祖 庙里行礼。那班随征贝勒和文武大臣都行过礼,转身出去,整顿队伍。顿时旌旗蔽日,枪戟如林,浩浩荡荡杀奔抚顺关来。   大军过界凡山,忽然先锋军士捉住一个汉人,押解到大营里来。英明皇帝亲自审问,那军土把汉人推进帐来,英明皇帝向他上下一打量,见那人蓄着一部短须,面貌十分清秀,望去便知道是一个读书种子。英明皇帝是最爱读书的人,当下便吩咐解绑,又赏他坐下,细细地盘问着。汉人说道 :“下臣姓范,名文程,字宪斗,原是宋朝文正公仲淹之后。自幼博览群书,上解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韬略。只因屡次上书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飘落到此。又见黄光贯月,知道满州出了真主。   因此,不避斧铖,来见陛下。陛下倘有知人之明,下臣便当竭尽毕生之能上辅明主 。”英明皇帝听了这一番话,心中大乐,忙吩咐侍卫敬他酒肉;又对范文程说道 :“朕与明朝有七大恨事,其余小怒且不用说。先生既有意来此,总该明白朕的心事。   范文程听了,请过纸笔,便在当筵写成《七恨》,道:我之祖父,未曾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勒誓:凡满汉人等,毋越疆围。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人于明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伴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士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遣书诟詈,肆行凌侮,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党之,胁 我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略。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初扈伦诸国,合兵侵我,天厌扈伦起衅,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判断,恨七也。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范文程写成,由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译成满文,朗声诵读一遍。英明皇帝连连赞叹道 :“范先生真是朕心腹之臣 。”从此拜文程做军师,随营参赞。英明皇帝称他范先生,各贝勒、大臣都称他先生,满朝文武都十分敬重他。   这时大队人马已到古勒,英明皇帝吩咐扎营。当晚在旷场上,摆下香案,马步八旗兵丁四面密密层层地围定。英明皇帝带着贝勒大臣文武百官,踱出帐来,向空中一齐跪倒,行过三跪九叩首的礼儿。范文程捧着七恨告文,高声朗读一遍。便在当地竖起一杆龙旗,四面乐器齐起,皇帝退进营去。第二天,皇帝登上将台,发下号令:大军分做两路,左翼四旗,兵取东州、马报单两地;皇帝和诸贝勒带着右翼四旗兵八旗护军,取抚顺关。一声号炮,拔寨都起。右翼四旗到了干浑鄂谟一片旷野地方安营。范文程进帐去见了皇帝,奏道 :“臣仰察天象,不久便有大雨。大军驻在平原,怕有困水之虑。此去西南有一座高山,名叫福金岭,颇可以安插人马。望陛下立刻下令,移军山上去 。”英明皇帝听了他的话,立刻拔营前进。那兵队走至半路,雨点已连珠似地下来了;待到得上山扎住营盘,外面雨势和移山倒海一般。皇帝在帐中叹道 :“范先生真神人也!   ”谁知这一阵雨一连下了十多天,兀自不肯住点。从山上望去,那平原上顿成了一片大湖,把这一座山四面围住,好似大海中 的一座孤岛。英明皇帝闷坐在军帐里,心中十分焦急。   有一天夜里,许多贝勒、大臣陪着皇帝。皇帝说道 :“天下大雨,怕不能进兵。朕意欲回军,好吗?”当时大贝勒代善奏道 :“不可!我们这一回去,还是再和明朝讲和呢?还是结怨呢?况且大军已到明朝疆界,不战而退,何以服众?”范文程也说 :“臣察天象,三日以内便当睛朗,请陛下再忍耐几时。   ”皇帝便问道 :“范先生,你看我们大军几时可以行动?”范文程说 :“后天亥刻进兵 。”诸将听了他的话十分诧异,听听外面狂风大雨,正来得猛烈。皇帝却信范文程的话,传下令去:“后天亥时进兵,向抚顺关进发 。”到了这一天傍晚时候,还是倾盆似的大雨。到了亥时,果然风停雨止,湿云四散,天上推出一轮皓月来,照在人脸上,好似白昼一般。皇帝在马上打着鞍子说道 :“范先生真神人也 !”大军迤逦行去,到第三天微明时候,前面隐隐露出一带城池来,便是抚顺城了。皇帝下令把人马散开,在抚顺关前横着,有一百里长。这时抚顺城里有一个农人出城来砍柴,被巡逻兵捉住,送来见皇帝。皇帝好言抚慰他,问他城内有多少人马。那农人说 :“只有游击李永芳带着一千人马 。”皇帝便命范先生写一封招降书,交给这个农人,叫他送进城去。要知李永芳降降与不降,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被底红颜迷降将 腔中热血赠知人   却说英明皇帝待招降书送去以后,便要准备攻城。范文程悄悄地奏道 :“这抚顺城池高深,一时不易攻克。况且招降李游击的书信送去,一时不得他的回信,我们也不能便下攻击之令。依下臣愚见,暂退兵至十里以外,在深山树林中藏着。城中百姓见我兵马退去,自然照常开门做买卖。我们派五十名细作混进城去,于中取事,岂不轻便 !”英明皇帝听了他的话,便下令兵退十里,悄悄地去深山树林中藏躲着。抚顺游击官见敌兵去远了,便吩咐开城,依旧开市做买卖。那时有一位千总名王命印的,见开了城门,怕建州兵马再来,便去对李游击说:“还是关上城门罢 !”李永芳说 :“我们抚顺百姓全靠开市度活,倘然闭城停市,那人心越发慌乱了 。”王命印又说 :“开了市场,怕奸细容易混入 。”李永芳不听他的话,依旧天天开着市场。从此,满汉人民在城门口进进出出,也没有人查问。   过了七八天,大家也忘了建州兵马。忽然一声呐喊,建州的兵马着地和狂风似地卷来。那把守城门的慌慌张张把城门关锁起来,便有许多满人锁在城里。一霎时,外面驾起云梯,箭如飞蝗地射进城来。李永芳在城楼上督促兵士放箭,又把许多木块、石块打下城去。正忙乱的时候,忽见西面火起。他争跳上马向西门跑去。才到西城,那东城又火起了,急转过马头向 东城跑去。看看快到东城,那南城、北城又同时起火了。他知道城中有了奸细,悔不听王命印之言,致有此失。李永芳急向自己衙门跑去,到了衙门口,只见里面人声杂乱,火光烛天。   他仗着一柄大扑刀抢进门去,才跨一步,脚下一根绳子一绊,一个倒栽葱倒在地下。门角里跳出十多个大汉来,上去按住,拿绳子绑上了,抬去关在一间暗室里。耳中只听得人声鼎沸,喊杀连天。直到半夜里,才安静下来。李永芳也便昏昏沉沉地睡去。到天明时候,外面走进四个满州兵来,把他拖出屋子去。   李永芳抬头一看,那英明皇帝坐在上面,两旁站着文武官员。   皇帝传旨下来,叫他投降。李永芳开口大骂,不肯投降。停了一会,外面把许多尸首抬了进来。李永芳看时,认得是千总王命印和一班将弁的尸首,内中还有李永芳妻子的尸首。李永芳看了,不禁号啕大哭。皇帝又传谕下来劝他,不必悲伤,你妻子是遭城中乱兵杀死的,并不是满洲兵杀死的,如今皇帝看你妻子死得可怜,便着人预备上等棺木收殓;一面吩咐把陈氏尸身停放在大堂。不一时,果然有许多人拿了上等的衣服棺木来收殓他妻子。收殓停当,皇帝又吩咐文武官员上去祭奠。   这一来,把个李永芳的心软化了一半,两个兵士上来替李永芳松了绑,又设下酒肉请他吃。李永芳这时肚子十分饥饿,见了酒肉,不由不吃。他一边吃着,一边想到:我吃便吃,投降却不投降,看他们拿我如何处治?他放量吃了一个饱,谁知吃完了便两眼朦胧,昏昏沉沉地睡熟了。第二天早晨,李永芳醒过来一看,见自己睡在炕上,眼前灯烛辉煌,床头锦衾香软,一个美人儿和他并头睡下。她是满州打扮,髻儿高高的,鬓儿低低的,压在那粉脖子上面,越显得黑白分明;两道弯弯的蛾眉,眉梢斜浸在云鬓里;两腮胭脂红得可怜,一点朱唇鲜艳动人。那美人儿看他呆呆地向自己打量着,便“嗤”地一笑,把 被角儿遮住自己的粉脸儿。看她身上穿着一件银红小袄,越显得腰肢婀娜。李永芳心中一动,正要用手前去推开她,忽然“啊哟”一声,伸手向自己头上一摸。那头发剃得光光的,只头顶上挂着一条大辫子。李永芳不由得叹了一大口气,淌下眼泪来。只见那美人又从被窝里坐起身来,低声软语地劝慰他。李永芳问她 :“你是什么人?怎么和我一被窝睡着?”那美人“扑嗤”一笑,说道 :“你看这大呆子!俺俩既做了夫妻,怎么不睡在一个被窝里?你问我是谁,我说出来时,怕不要吓破你的胆。我不是别人,便是那当今皇上七太子阿巴泰的大公主呢!   ”李永芳听了,果然吓了一跳,从被窝里跳起来,直挺挺地跪在炕下。公主笑着,忙拉他起来,一面唤着侍女来服侍附马穿戴起来,看他居然穿着袍褂靴帽、红顶花翎。一会儿那公主也打扮齐整,双双出去谢过皇上。皇上圣旨下来,拜李永芳做抚顺总兵官,专管抚顺一带的汉人。   这时左翼人马也在抚顺会合,一连打破了抚安、花豹、三岔各处。又派兵进鸦鹘关,围清河城,五日五夜打破了。大军回来,又过抚顺城,把城墙拆毁了。出关来,人马齐集甲板地方,大小将士齐来献功。这时掳掠了许多金银人畜,皇帝一齐赏了兵士们。又捉得关上做买卖的山东、山西,江南苏州、杭州各地生意人,皇帝吩咐多多地给他们盘缠,放他们回家去。   英明皇帝亲自押阵,各贝勒大臣随驾随从。看看走到谢里甸的地方,传令驻营。忽然探马报说 :“后面明广宁总兵张承荫、辽阳副将顾廷相、海州参将蒲世芳,领兵一万追赶前来 。”英明皇帝听了,微微一笑,说道 :“这班贪生怕死的奴才!俺大军到时,他们躲到哪里去了?如今候俺出了关,却又来追赶。   这明明是装幌子,哄他主子的。我量他来也没有勇气的。孩子们!快快去杀他一阵 。”一个号令传下去,大贝勒和四贝勒各 带本部人马,直杀上去。那巴克什额尔德尼令另外两贝勒也带了兵马,前去策应。张承荫见满洲兵来势汹涌,便靠山分扎中、左、右三营,开掘壕沟,排列大炮。那八旗兵个个奋勇攻上山来。火炮下去,山下兵马死了不少。正相持时候,忽然西南角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直向明朝兵营打去。大贝勒呐一声喊,抢上前去,见人便砍,见马便射。四贝勒也向山南奋力地攻打上去。正在血战的时候,忽然山后金鼓大震,巴克什额尔德尼令另外两贝勒的人马又从明兵的后营杀来,把张承荫的兵队挤在半山里,进退两难。四百满兵把包围在核心,可怜张承荫、顾廷相、蒲世芳和游击梁汝贵等五十员战将,都死在乱箭下,那残兵败将向四面山下逃去。满兵追杀四十多里,才止住这一场杀。四位贝勒获得战以九千匹,盔甲七十副,兵仗器械不可胜数,他们一路唱着凯歌,回到大营。英明皇帝给他们在营里大开庆功筵宴。这且不去说他。   话说明朝神宗皇帝,看着国弱民贫,百官偷情,心下十分忧虑。忽然接到建州入寇、抚顺失守、李永芳投降、邹储贤死节的消息,不由得惊慌起来,立刻传谕升勤政殿,召见六部臣工。那兵部侍郎杨镐出班奏称 :“建州夷人努尔哈齐,久有反意。臣前任辽东巡抚时,一再奏陈。无奈那时李成梁一味敷衍;我朝又因军饷缺乏,遇事因循,到如今闹成这不可收拾的局面。   依臣愚见,现在建夷自称可汗,屡次寇边,他目中久无天朝,可想而知。为今之道,我朝非大发兵马,痛痛地剿伐他一下不可。但出军关外,非寻常战事可比,必然要选熟悉关外人情地理的,才可以去得。据臣所知,有老将李如柏,罢职多年,求皇上下旨征召他起来,授他辽东统兵之职。又有杜松、刘綎、刘遇节、马林、麻崖、贺世贤等,都是深明关外情形的。请陛下调进京来,一一委任他大小各职,跟着李如柏带兵二十四万 出关,去实力征剿。至于出军之路,愚臣也早有计划,约分大军为四路,可令杜松及刘遇节等统兵三万从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左岸入苏子河之河谷。可令马林和麻崖等会合叶赫部的援军一万五千人,从开原铁岭方面出三岔儿入苏子河一带。可令李如柏和贺世贤等统兵二万五千,沿太子河出清河城,从鸦鹘关入兴京老城。可令刘綎带兵一万,会合朝鲜援军一万,从宽甸出佟家江一带,入兴京老城的南面。另委统兵大员,带领大军驻扎沈阳,遥为策应。这是进退两利、一网打尽之策,望陛下采纳 。”杨镐奏罢,退回原班。两旁官员见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他们也没得别的说了。皇帝便传旨退朝。杨镐回到家里,自有一班同僚前来探望。   第二天,果然宫里传下圣旨来,拜杨镐以兵部侍朗兼辽东经略使驻扎沈阳,为四路总指挥官。其余李如柏等,都依了杨镐的原奏,各个加上这衔,跟着大军出关,去征伐建州夷人。   那兵士和粮饷都从福建、浙江、四川、甘肃各省四处搜刮来的。   可怜自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下了这道征奴的上谕,直到第二年二月才得杂凑成军。大军开拔的这一天,杨镐传集人马在大校场听点。刘綎是先锋官,早在将台伺候。杨镐骑马到了大校场一看,那四处八方来的人马,号令不一,服式也不一样,零乱散杂,他心里老大不高兴。回想到国家府库艰难,也是没有法子的事件。当下他略略检点一过,传令祭旗。刘綎走到帅旗脚下,一头牛捆绑在地,他手下兵士见先锋官到来,便拔刀斫牛,连砍三刀,那牛头才落下来。刘綎心想 :“如此笨拙的兵器,如何出关去与建州夷人厮杀?”当下勉强把旗祭起,杨镐便把大军分作四路。分派停当,暂回府中住宿。杨镐的夫人听说丈夫要带兵远征,心下有说不出的凄惶,当日便备了一桌酒席,在内堂替丈夫饯行。说起建州夷人万分强悍,此去不知胜败如 何。那夫人和如夫人、公子、小姐都淌下泪来,杨镐忙喝住了,说些闲话。举家正忧闷的时候,忽然二门上的家人跑来回说:“外有刘将军请见 。”杨镐问明是刘綎,心想 :“我们才在校场上见过面,如今他又有什么紧要公事呢?”一面想着,一面走出去。那刘綎见了杨镐,劈头第一句便问道 :“大帅,看我们的军队可用得吗?”杨镐听了,不觉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也是没法的事体 。”刘綎说道 :“大帅要知道,此番出师,不是儿戏的事体。像这样杂凑的军队,末将怕是靠不住。依末将的意思,求大帅奏明皇上,另练新军二三万人,归末将统领。   教练一年,便在劲旅。那时不用劳师动从,便是末将一人,也可以抵住那建夷十万人马 。”杨镐听了,又叹了一口气,举起一只手来,在刘将军肩上一拍,说道 :“老弟,你还怕不知道吧,如今国库如此空虚,满朝站的又大半是奸臣。便是这杂凑的军队,也是经过八九个月才得召集成功,哪里又经得起将军去另练新军?不用说国库里拿不出这一宗军饷,便是这一年的耽搁,那建州人怕不打进关来么?事到如今,也是没得说的了。   老弟,你看在下官面上,出去辛苦一趟吧 !”刘綎原是一个血性男子,听了杨镐这一番话,便站起来拍着胸脯说道 :“元帅既这样说,末将拼着一条性命结交皇上和元帅罢了!但是……   ”刘綎说到这里,觉得又是碍嘴,不好意思说下去。杨镐听了,便追着他问道 :“但是什么?”一看,那刘綎已是掉下眼泪来了。杨镐心里明白,便拍着胸脯说道 :“老弟放心,怕此番出军不利,老弟身后的事,有下官替你料理 。”刘綎忙上前跪下来,说道 :“这样请元帅受末将一拜 。”杨镐也跪下去答拜,说道 :“俺二人拜做兄弟罢 !”站起来两人拉着手,淌着泪。   刘綎说道 :“末将益发连家小的事也托付大哥了 。”杨镐心下万分难受,回心一想,大军未发,先为此痛哭起来,它不是不 祥之兆吗?忙止住了哭,索性拉他到内堂去拜见夫人,留他坐下喝酒。   第二天,杨镐先把刘綎的家小取进府来,一块儿住着;一面催促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关外去了。看看到了沈阳,杨镐传集大小将领商议军事。探马报来说 :“金国皇帝亲带八旗兵丁,每旗七千五百人,约有六万大军,已离我军不远 。”杨镐听了,便拔下一支令箭,令马林等带领本部人马,会合叶赫援军约一万五千人,从开原铁岭方面出三岔儿入苏子河一带,扰他南面。   只许混战,不许对垒,引他深入南方,便立了第一功。马林得令去了。第二支令箭,传刘綎上帐,说道 :“你带领一万人马,会合朝鲜一万援军,从宽甸出佟家江一带入兴京老城南面。你打听得西路兵开仗,便从东路猛攻,断其归路 。”刘綎得令去了。第三支令箭,传李如柏上帐来,说 :“你带领二万五千人马,沿太子河出清河城,从鸦鹘关直捣兴京巢穴。三路兵中,你这一路道途崎岖,最不易走。你却须昼夜赶程,路上不得停留。早到兴京,便是你的第一功 。”第四支令箭,唤杜松和刘遇节上帐,说道 :“你二人带领三万人马,从沈阳出抚顺,沿浑河左岸入苏子河河谷,抵当敌军正面,须稳扎稳打,打听得南面军队开战,才许你动身,猛力攻打,不得有误 。”杜松诺诺,连忙领了将令去了。这里杨镐修下战书,打发人速到兴京去。一面派游击使安仁,沿路催督粮草,侦探敌情。   却说四路兵马,马林一路行得最快。英明皇帝大军正向界凡山进发,忽然探马报说 :“南面苏子河一带,隐约见明军旗帜。此外西、北、东三面,却不见敌军 。”诸贝勒、大臣听了,齐对皇帝说道 :“我军向西直进,如今敌军却从南面横冲过来,以我中军挡敌人前锋,怕为兵家的忌。请陛下下令,大军速速改向南方进行为是 。”英明皇帝听了众人的话,迟疑了一会, 说道 :“请军师上帐 !”那范文程听皇帝传唤,忙走进中军营去。皇帝见了军师,便把上项情形说了一遍。范文程略略思索了一会,说道 :“依臣愚见,我军且莫向西,也莫向南,暂时扎营在此,再听后报 。”皇帝听了,点点头,传令下去:大军立刻扎住营头,休得行动。一面多派探马,四处去侦察敌情,速速回报。六万大军正走得急迫,忽然下令停住,把个先锋官扈尔汉急得搔耳摸腮,说,敌人已在前面,俺们赶快赶上去,迎头痛痛地打他一仗,岂不是好?俺们既不断了腿,又不害什么病,好好的怎忽然在这里前不巴村,后不挨店地站住了,养起力来了呢?”诸贝勒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看看大军驻扎着,今天不走,明天也不走,后天又不走,急得那大小将弁,背地里都骂“鸟军师 ”。   到了第四天上,四处探马都报到说道:北路上有一文明朝人马,沿太子河正向清河城进发;东路上也有一支人马,从宽甸进发;西路上有一支明朝人马,从浑河一带荒僻小径而来。   独有南路上一支人马,从开原铁岭方面昼夜兼程,摇旗呐喊而来。英明皇帝听了,便问军师,这四路人马来得何意。范文程微微笑着说道 :“清河城一路兵马,直攻兴京。虽是十分紧要,但是那路途崎岖,行军十分迟缓。目前兴京决不有碍。那东路上的兵马,原是打算攻我军的背后,但是我们前锋倘然能够得胜,那东路的兵,也不战自退了。至于西、南两路的兵马,骤然听去,觉得南路的敌兵来得急迫。但是臣料定,他南路的兵马决不是主要军队,这是他们伏下的疑兵,引诱我们向南走去。   越走越深,他却用全力从西路直扑我的后阵,那时我们腹背受敌。那东、北两路兵马,便直捣兴京,叫我们顾此失彼。如今我们偏不中他的计,请陛下传令,只用五百名兵士在南路上险要所在,拉住敌人的疑兵。在树林深处,多插旗帜,他自然不 敢前进了。陛下自统八旗大军,直攻抚顺。这一路是明朝的主力军队。西路一破,那三路人马不战自降矣 。”范文程说话时候,许多贝勒、大臣围着他静静地听。听到这里,那扈尔汉跳出班来,举手伸着一个大拇指说道 :“先生好妙计 !”回头一看,见英明皇帝坐在上面,他忙爬下地去磕头谢罪。要知范文程的计算错也不错,再看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苏子河边淹战将 萨浒山下困雄师   却说英明皇帝听了军师一番谈话,恍然大悟,忙传令留下五百人对付南来敌军;拨一千人马,挡宽甸一方面的敌军;自己却领着八旗六万大军,昼夜兼程向西进发。不多几日,看看到了界凡山,吩咐扎定营头,筑起堡垒来。   这时,明将杜松和刘遇节带领三万人马,驻扎在萨尔浒山的山冈上,两军隔着一条苏子河遥遥相对。讲到这位杜将军,原是一位勇将。他在边疆身经大小百十回恶战,从不退怯,长得一身好气力,等闲一二百人不在他眼中。他有一种古怪脾气,每到交战的时候,便把衣服脱去,露出一身黑肉来。那刀枪着在他身上,淌下血来,他也不在意。因此,他身上处处都是伤疤。他也爱喝酒,到酒醉的时候,便脱下衣服来数着刀疤谈论。   那战功虽说如此,但他每次战争,总是在左右翼跟着主帅,从不曾独当一面做过主帅。如今他挂着正先锋的印,出兵到浑河地方,相过地势,便下令把三万人马都扎在山冈上。刘遇节看了,便劝他说道 :“从来扎营,都是靠山傍水的。如今主帅把全队人马都搬上山去,倘然敌兵渡过河来,我军从山上下来,又是累坠,又是费时。依末将的主意,分五千人马沿河扎定;再分五千人马,沿苏子河上下游侦探敌军可有偷渡的情事;一万五千人马,分为中、左、右三营,靠山脚扎住。主帅统带五 千人马在萨尔浒山冈上,远可以瞭望,近可以督战 。”杜将军听了刘将军一番话,且冷笑几声,不去睬他,却依然在山冈上吃酒谈兵。   看看过了十多天,那对河的敌兵却毫无动静,杜将军等得不耐烦起来,便亲自带了一万人马,赤膊大呼,渡地河去讨战。   待得刘遇节知道,赶上前去劝阻说 :“兵分则力单,渡河而战又是十分危险的事体。敌人不肯渡河过来。他一来是防我军在半河里攻击他,二来是诱我军过河,以逸待劳。将军千万不可渡河 。”这时明兵已大半渡过河去,一任刘将军千言万语,杜将军如何肯听他,只嘱咐刘将军紧守山营,大喝一声渡过河去了。那英明皇帝坐在帐中,打听得明兵已渡过河来,便留下两旗兵士,在界凡山等待敌军;自己却统着五万五千大军,从苏子河上流头悄悄地渡过去。这时,刘将军依着将令,在萨尔浒山上紧守着,老营河岸旁并无兵丁看守。谁知那建州兵马,已是渡过大河漫山遍野而来。   这是半夜时分,明朝将士正在山上做他的好梦,只听得四下里一声呐喊,那建州兵已抢上山冈来。刘遇节从梦中惊醒过来,跳上马冲下山去。这时夜色昏黑,那敌兵擎着火把分八路进攻,好似八条火龙。刘遇节看看抵敌不住,他带了一万多人马,拣那没有火光的地方冲下山去。这刘将军是不曾到过关外的,他手下又都是江南兵,不熟地理。那建州兵却十分熟悉,只拣那大路杀上山去。可怜许多明兵,只因不识道路,撞在敌军里,被他打得片甲不留。便是刘将军带着的一万兵士,也都因不识道路,撞在丛莽中不得脱身的也有;翻在陷坑里,遭人马踏死的也有。刘将军左冲右突,四下里找路,竟找不出一条下山的道路。他奔波了半夜,跑得人马疲乏,一个眼错,被绊马索绊翻了,活捉到建州大营去。他见了建州皇帝,不住口地 大骂;恼了大贝勒,便在他父亲眼前,一刀挥作两段。   这一场恶战,萨尔浒山上的明兵死了五千多人,逃去了五千多人,被建州兵活捉住一万人马,夺得的旗帜马匹不计其数。   这个消息传到杜将军耳朵里,不觉吓了一大跳。他渡过河足足费了一天光阴,待到傍晚时候,那天上忽然下起倾盆似的大雨来,把个杜将军打得和落汤鸡似的,好不容易渡到对岸。那兵士们拖泥带水地走着,人人怨恨,个个疲乏。看看到了那界凡山下,远远见那敌人营中全无灯火。杜将军心中疑惑,忙传命兵马站住,派探马前去打探。谁知前面的探子不曾回来,后面的探马却已报到说:萨尔浒山的大营全军覆灭!杜将军听了,慌得手足无措,急传人马悄悄地退回浑河右岸去。他知道苏子河右岸有敌兵拦住,便想从浑河退回去。这时便是四更天气,天上乌云满布,漆黑无光,只有前面一条浑河发出白茫茫的光来。杜将军一边走着,一边肚子里暗想 :“幸而界凡山的敌兵不曾觉得,倘然给敌兵知道了,追赶上来,这时前有大河,后有追兵,不死在刀下,也要死在水里 。”看看全军已到了浑河岸边,便传令渡过河去。到天色微明,人马才渡得一半,杜将军自己也下了船,在河中照料。这时所有木筏、船只装满了人马,在河中行驶;还有一半人马,一齐站在河岸边守候船筏。   忽然身后尘头大起,喊杀连天,那建州一万五千人马和一阵风似地赶到,见人便杀,见马便砍。那班明兵在泥水中跋涉了一夜,受尽风寒,肚子又饥饿,身体又疲乏,这时逼得他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杜将军在河中望见建州兵马十分骁勇,纵横驰骋,杀得明兵大喊大哭,一半落在水里,一半死在刀下,五千人马,被杀得半个不留,岸上堆着一墩一墩的尸首,浑河的水也红了。杜将军看了,也无可奈何,只催着船只快渡。一会儿,大军渡到右岸,看看岸上一片平沙,静悄悄的不见人影,杜将 军才放心了。那五千兵马零零落落,也整不起队伍来。杜将军带着他们向西面走去,走了十五六里路程,见前面一座大树林,那山角斜插在树林里。杜将军传令到山下树中去造饭息力,兵士们到了树林中,便七歪八斜地倒在地下,将弁们上去喝起了这个,那个又睡倒了。杜将军看着士兵也可怜,装做看不见,一任他们游散去。 正休息时候,忽听得树林后一声炮响,左面大贝勒代善杀到,右面四贝勒皇太极杀出。杜将军也不及招呼兵士,只带了游击王宣、赵梦麟和三五百亲兵跳上马,一溜烟逃去。这里两个贝勒在林中只是搜杀明兵,杀得他们呼爷喊娘,到底一个也不曾逃得性命。那杜将军骑在马上,连连地打着马,也不分东西南北,见路便走。走到一座山谷下,只见前面闪出一支人马来,黄伞宝盖,马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建州可汗。左有大交扈尔汗,右有军师范文程,那扈尔汗拍马上前说道 :“俺们等候你多时了,你快快献上头来 !”杜将军看看不是路,忙拨转马头逃走。后面建州兵风驰电掣一般追来。杜将军慌不择路,只向那荒僻小路走去。流星赶马似的,足足追了二十多里路。看看前面一座高山拦住去路,那山壁直竖,无路可寻。杜将军知道此番性命难保,便掉转马头,大喝一声,向建州兵冲来。两将对阵,交战了半个时辰,那建州兵土也被他杀死不少。一瞥眼那王宣、赵梦麟俱被扈尔汉杀死在马下。   杜将军大怒,丢下来将,上去和扈尔汉对敌。山上站着一个小将,放过一支冷箭来,“卜”的一声,直穿杜将军的咽喉,只听得“啊哟”一声,跌下马来死了。 原来这座山名叫勺琴山,那山上的小将军,是英明皇帝第十三个儿子,名叫赖慕布。   他奉了父皇之命,领二千人马在勺琴山上守候着。当下他二人回到大营,献上杜松首级,英明皇帝论功行赏,要算大贝勒的功劳最大。把掳来的器械马匹,都赏了将士们。这夜,总兵马 林得了杜将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他行军到尚间崖,深掘壕沟,严阵自守。大贝勒吃过庆功酒,便向他父亲要三百名骑兵,连夜赶到尚间崖去。马林见建州兵到,便把炮兵列在营外,骑兵列在营内;另派潘宗颜自领一军,在西面三里外斐芬山驻扎,互为犄角。这时英明皇帝大军也陆续到来,和大贝勒的兵合在一处。探马报称 :“空开萼漠地方,有明左翼中路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沁统步骑军一万人,用大车外面遮着藤牌列阵 。”   英明皇帝嘱咐大贝勒看守大营,他和四贝勒亲自带了一千人马去察看龚念遂的军队。四贝勒一见那大车环列,好似城墙,便喝令放火箭,顿时好似几千条火龙向敌营射去,那大车转动,十分笨重,一霎时都着了火,烈焰飞腾。四贝勒发出一声喊,抢上前去,那后面的兵士也跟着猛力进攻,人人奋勇,个个当先,早把那大车攻破。明兵被自己的车子拦住,一时逃不脱身,大半死在建州兵的刀枪之下。那李希沁、龚念遂都力战而死。   英明皇帝正站在高处,见他儿子在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心下好不欢喜。忽然一骑报到说道 :“大贝勒已与马林开仗了。   ”英明皇帝便丢下四贝勒跑回大营去。只见马林军队在尚间崖下扎营,便传令军士从山阴面爬上山去。皇帝亲自在山上摇着红旗,建州兵士奋勇冲杀下山。明兵看看挡不住了,正要转身抵敌,那大贝勒带着一万铁骑从前面直冲杀过来。马林兵士腹背受敌,不战而逃。建州兵士,追一阵,杀一阵。明朝副将麻岩及大小将士一齐阵亡,只有马林逃得性命,落荒而走。这里大贝勒追杀一阵,看看明朝人马被他杀尽,这时四贝勒也得胜回来,两军合在一处,转向斐芬山攻打潘宗颜去。那斐芬山势十分险恶,英明皇帝下令骑兵一齐下马,上山仰攻。明兵在山上打下大炮来,建州兵死亡甚多。大贝勒和四贝勒在山下奋勇督战,只苦得建州兵是没有大炮的。四贝勒向御营里调来一支 大队弓箭手,那箭和飞蝗一般地飞向山顶上去。   看看明兵阵角,还是兀立不动。后来扈尔汉看看力攻难以胜,便带了一千名校刀手,爬向山后小路,绕过敌营背后去,发一声喊,杀进营去,明兵便大乱起来。山下的兵见山上敌军乱了阵脚,便又冒死上前。潘宗颜却是一位勇将,他一任山后如何扰乱,只顾前面抵住敌兵。看看建州兵已到半山,他便指挥兵士,用炮火猛打。因此建州兵士又死亡了二三千人。直到建州兵士占住山头,他还亲自开炮轰打。后来炮架子翻倒,把他的身体直摔下山去。可怜一位猛士,跌得脑浆迸裂血肉模糊。   到这时,马林这支人马可以算得全军覆没。   那叶赫贝勒金台石布相古原带有三千人马,与明兵约定共打建州的。他走到开原中古城,听得明朝兵败,吓得他卷旗息鼓,悄悄地逃回本部去。这时英明皇帝已破了明朝两路兵马。   范文程便兑 :“陛下快快回军防护兴京要紧 。”英明皇帝便收集八旗军队,回兵到固勒班暂驻。那时,明朝总兵官刘綎、李如柏两支兵马,由董鄂、虎拦两路进兵,看看已离兴京不远。   一个消息报到建州大营里,英明皇帝便拜扈尔汉做先锋,先带一千人马昼夜兼程回去保护兴京,第二天又打发二贝勒带本部人马二千名接应。英明皇帝自己带了贝勒、大臣和文武官员,回到界凡山下行凯旋礼,斩倒八头牛,祭旗告天。大贝勒见二贝勒已去,怕他夺了头功,忙去对父皇说 :“愿带二十个骑兵前去打探消息,大军随后来 。”皇帝答应了他。三贝勒听得了也要跟着去。四贝勒这时在山后围猎,听说他哥哥先去,他便匹马赶到父皇跟前,求着父皇,也要和两位哥哥一块儿去。英明皇帝是喜欢四贝勒的,当时把他搂在怀里说道 :“好儿子,你两个哥哥已去了,留下你一个在营里陪伴着父亲,岂不是好?”四贝勒心中原是想家,便再三求着父亲,先放他回兴京 去。三个贝勒回至兴京,宫中几位妃子听说了,便唤进宫去,围着他们打听营中消息。四个贝勒便手舞足蹈地把战场的情形细细说了。那妃子们听了,又是欢喜,又是害怕。只有三贝勒莽古尔泰是有母亲的,当下他母亲富察氏听到出神的时候,便一把搂过他儿子来,“我的心肝”“乖乖”乱叫。讲到四贝勒皇太极,他母亲叶赫氏虽早去世了,只因他面貌长得俊美,说话又讨人欢喜,宫中的妃子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那乌拉氏又是格外喜欢,当下也一把搂过皇太极去,“心肝”“宝贝”地乱叫。那十四皇子多尔衮,见他母亲欢喜哥哥,也抢上去倒在他母亲怀里。乌拉氏一手搂着多尔衮,一手搂着皇太极,大家看时,他弟兄两人一般的长得得人意儿。多尔衮年纪小,望去似乎比他哥哥还要俊些。大贝勒和二贝勒看了这个情形,想起自己的母亲,不觉心中一酸,一掉头走出宫门去了。   天色微明,忽然听得城外连珠炮响,鼓角齐鸣,知是皇帝驾到,城中大小臣工忙出城去迎接进宫。英明皇帝到得宫里,乌拉氏忙备办筵席替皇帝接风。这时营中捉得几个明朝美女,送进宫去。那妃子、公主们见她裙下尖尖的一双小脚,都十分诧异,齐围定了她,脱下弓鞋来,捏着看着。把那美女,只是低垂粉颈,再也抬不起头来。停了一会,宫女上来领去梳洗,这一夜送去陪侍皇帝。皇帝见她长得温柔美貌,倒也十分宠爱。   那阿敏也是十分好色的,这一夜他了弄得两个明朝女去侍寝。   第二天带进宫去,求皇帝赏她封号。皇帝便封她做诗妾,把自己的封做庶妃。阿敏看看皇帝的比自己的长得格外俊,便怔怔地看着,只是憨孜孜地笑。皇帝见了,不觉大怒,命宫女推出宫去。从此,皇帝心中有几分厌恶二贝勒,不常召他进宫。   到了第二天皇帝坐朝,便有扈尔汉出班奏称,现有明朝西路兵马,已从宽甸进董鄂路,居民逃匿深山茂林中。那总兵刘 綎纵兵焚掠村落,杀死百姓很多。当有牛录额真托保尔、额尔纳、额黑乙三人率驻防兵五百人迎敌,被刘綎军队重重围住。   额尔纳、额黑乙又被乱兵杀死,又杀死兵士三百人。托保尔带了残余兵马,逃来兴京求救,请皇上下令,快发大兵前去迎敌。   英明皇帝听了,忙下令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统原有人马,先往董鄂路迎敌;又令扈尔汉带领一支人马,在深山茂林中策应。留四千精兵保守兴京,预备抵敌李如柏、贺世贤兵马。此番出兵,大贝勒当大元帅,三贝勒当副元帅,四贝勒当先锋元帅,拔寨先起。看看走到富察地方,探马报说 :“前面明兵沿佟家江来,相距只有十六里 。”四贝勒听了,吩咐在山谷中扎下营盘。一面在后营挑选二百名明朝浙江兵士,传进帐来,给他酒肉,又用好言抚慰一番,教他们依旧穿着明朝军装,打着明朝旗号迎上去,到佟家江刘綎营里谎报说:杜松将军已得了兴京城池,特打发来迎接将军进城去的。又说 :“你们好好的前去,倘能诳得刘綎到来,便算是你们的头功,立刻放你们回浙江,见你们的妻儿老小去 。”那班兵士听说放他回家见妻儿老小去,便个个感激,人人奋勇。当下他们便打扮停当,打着杜元帅的旗号,向佟家江一路迎上去了。这里扈尔汉也带着他的马队赶到,和四贝勒合兵一处。托保尔带着败残军马来投见四贝勒,四贝勒吩咐他到深山茂林中去侦探敌踪。   却说那刘綎从沈阳出发,由宽甸东向迤逦沿佟家江一带过来。沿途山路崎岖,丛莽深密,心中又怕杜松先得了兴京,夺了自己大功。因此催促兵士昼夜赶程,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兵士们走得疲倦万分,叫苦连天。看看到了董鄂路上,实指望借着民房休息一会儿,谁知到了董鄂,那百姓走得十室九空,莫说牛羊鸡犬不见一只,便是那屋子也拆毁了。大军到此,吃既没东西吃,住也没地方可住。刘綎十分愤恨,兵士们便放 一把火把民房烧了,依旧拔队前进。看看前面一带大江,渡过江,已是富察地方。刘綎原与朝鲜兵约会在此,十日前早已派海介道康应乾带五百名步兵前去迎接,到如今,既不见朝鲜兵到,也不见康应乾回来。刘綎无可奈何,便传令大军暂行沿江扎定,一俟朝鲜兵到,便即合兵进攻。谁知守候了几天,那朝鲜兵队却查无信息。刘綎等得不耐烦起来,便下令兵士们明曰四鼓造饭,五鼓渡江。那兵士正忙着收拾营装,忽然江对面渡过一小队人马来,夕阳照着旗上,显出一个“杜”字来。兵士们忙去通报元帅,刘綎叫传进帐来一看,果然是自家的兵士。   问起杜元帅时,原来早于三日前夺得兴京城池,建州都督已被乱军杀死。杜元帅住在都督府里,专候刘元帅过江去,商量收服北路部落。这班兵士说得活灵活现,不由刘綎不信。刘綎听了,心中不觉一喜一恨:喜的是建州夷人已灭,中国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恨的是朝鲜军队延误时日,这项破兴京的一番大功被杜元帅夺去,自己枉做了一个先锋元帅。此番出军来,不曾立得尺寸功劳,回去难见经略的面。当下便把兴京来的兵士安顿下食宿的地方,传令兵士明天缓缓起行,把所有战器都收藏起来。兵士们也个个卸下甲胄,准备渡江入城,去休养几天。   要知刘綎究竟如何结局,再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兄逼弟当筵结恨 甥杀舅登台焚身   却说刘綎带有一万兵士,个个都是强壮精悍。只因山河跋涉,饱受风尘,十停中倒有五停闹起病来。如今所说杜将军得了兴京,派兵来迎接进城去休息几天。兵士们听了,便个个喜笑颜开,把兵器收藏起来,身上穿着软甲,谈笑歌唱着渡过江去。先前来报信的二百名浙江兵士,走在前面领路。看看走了二十多里路,后面忽然金鼓大震,一支人马杀来,正是三贝勒统领的人马。刘綎十分慌张,再看那领路的浙江兵,已是去得无影无踪。幸而刘綎有五百名亲兵还不曾卸甲,便掉转身来,列成阵势。自己拍马当先,和三贝勒厮杀。无奈那建州兵马越来越多,他后面的兵士又来不及穿甲。綎知道前去有一座阿布达里冈,可以驻得兵马,便传令兵士速速后退到阿布达里达冈上,守住山顶再与敌人厮杀。刘綎亲自押后,且战且退。看看到了阿布里冈,明兵便抢着上山去。才走到山腰里,忽听得山顶上一声号炮响,四贝勒领着一支人马大喊冲杀下来。明朝兵士手无寸铁,又是身披软甲,只见山顶上箭如骤雨,打得明军马仰人翻,那尸身填满了山谷。刘綎手下人马折去大半,这时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他便带着人马向西逃去。前面有一座山峡,双峰对峙,中间只露出一条羊肠鸟道。刘綎把兵马排成一营直线,亲自押后,慢慢地行去。才有小半人马走出山谷,忽 然西南两支人马杀出,左有大贝勒代善,右有扈尔汉,把明朝人马切做两段。大贝勒亲自来战刘綎,刘綎见了,眼中冒火,擎着大刀奋力杀去。两人在山峡下一来一往,杀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大贝勒撇下刘綎,向山峡外走去。刘綎拍马迫去,却被建州兵四下里围住。刘綎东冲西突,往来驰骋,总逃不出这个圈子。看看自己手下兵士,被建州兵杀得只剩五六十人。   那箭锋四下里和飞蝗一般射来,刘綎拿刀背拨开,只是四下里找路走。忽然一支箭飞来,射中马眼。那马受痛,和人一般直立起来,一翻身把刘綎掀下地来,建州兵一拥上前来捉他。刘綎手快,争拔下佩刀自刎死了。大贝勒上去割下他的首级来,转过马头来,带着本部兵马向富察赶去。   话说代善已打听得明海介道康应乾带着朝鲜一万兵士,从富察南路走来。那朝鲜兵都是身披纸甲,头带柳条盔,于是,心生一计。待到半夜时,他亲自带一千骑兵,各各带着火种,冲进朝鲜营去。前门厮杀,后门放起火来。这时东南风大作,那火头扑入前营,顿时烧得满天通红。朝鲜兵士身上纸甲藤盔着了火,一时脱不得身,立刻烧死了一大半。那烧得焦头烂额逃出营来的,都被大贝勒四下的伏兵捉住。这时,三贝勒、四贝勒、扈尔汉的兵马都已赶到,四面围定,一齐放箭。从半夜杀起,直杀到第二天午时。那一万兵马,不死于火,便死于箭,只有康应乾却被他逃跑了。这一场恶战,建州兵又掳得马匹器械无数。扈尔汉领了得胜兵士先走在路上,又遇到明朝游击乔一琦一小队兵马。扈尔汉和他战,一琦败走,扈尔汉追上去。   看看追到固拉库崖下,忽见崖上扎着一个营盘,风吹着露出朝鲜的旗帜来。扈尔汉心下狐疑,认做乔一琦是诱敌之计,便把马头勒住,不敢前进,一面遣报马去报与大贝勒、三贝勒知道。   不多时候,那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带着全部人马赶到。 那朝鲜都元帅姜宏立打听得明兵大败,便偃旗息鼓,打发通事宜到建州营里来投诚。说道 :“帮助明朝,原不是我国王的本意,只因从前日本兵打进我国里来,霸占住我们城池,那时多亏明朝派兵来帮助我们打退日本兵。如今明朝又送文书来叫我们出军到宽甸,我们义不容辞,分派一万人马,在富察地方驻扎。我们原不知道和什么人开战,如今既是你们建州人马,我们也不敢冒犯上国;况且那一万兵士,已蒙上国杀死。如今我们元帅愿修两国之好,立刻停战 。”大贝勒听了这番话,便和扈尔汉商议。四贝尔便立刻有了主意,打发通事官跟着来人到固拉库崖朝鲜营里去回话,说 :“你们既有诚意投诚,便当把所有明朝人马杀死,都元帅姜宏立亲自到我们营中来投降。我们看天有好生之德,才肯赦他的罪孽 。”那姜宏立听了这番话,无法可想,便把明朝游击官捉住,连他的兵士都从山顶上抛下去。可怜这五百多明兵,个个跌得断腰折腿,脑破血流,死在山下。建州兵就山下割了乔一琦的首级,带着朝鲜国的都元帅和副元帅两人回到兴京去。那姜宏立见了英明皇帝,吓得只是爬在地下磕头。英明皇帝叫人扶起,在偏殿里赏赐酒肉;一面又备办庆功酒席,请大小从征官员在御花园吃酒。   英明皇帝又在宫里召集各妃子、太子、公主、福晋们,开一个家庭筵宴。当时妃子们有富察氏、觉罗氏和庶妃等,太子们有:次子代善,三子阿拜、四子汤古岱、五子莽古尔泰、六子塔拜、七子阿巴泰、八子皇太极、九子巴布泰、十子德格类、十一子巴布海、十二子阿济格、十三子赖慕布、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十六子费扬古,都团团圆圆陪着父皇坐在一桌。   这时,英明皇帝一壁吃着酒,一壁听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三人辅叙战功,心中好不快乐。皇帝心中最欢喜的是十四子多尔衮,看他面貌又长得清秀,脑子又聪明,性情又和顺,宫中 各妃子福晋们,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多尔衮在酒席上,也和穿花蛱蝶似的,跑来跑去。不是在这位妃子怀里坐一回,便是在那位福晋膝前靠一回。皇帝吃到高兴的时候,也把多尔衮拉过来,搂在怀里,一手摸着他的脖子问道 :“这几天可拉弓吗?   ”多尔兖忙回说 :“这几天,天天五更起来拉弓。师傅说孩儿有劲,明日打算添上一个力呢 。”皇帝微笑说道 :“不添也好,省得拉狠了,乏了力 。”父子两人正说道话,乌拉氏见他儿子得了光彩,心中也说不出的欢喜,忙离席出来,摆着腰走到皇帝跟前,笑说道 :“陛下莫看他一个十岁的小孩子,他已跟着师傅学上中国的诗了 。”皇帝听了,伸着一个大拇指,说一声:“好儿子 !”当下多尔衮要卖弄自己的才学,便讨来笔砚来,上面先写着“西郊试箭”四个字,接着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道:绣旗队队出西林,鞸箭腰弓在柳荫。   众里一支飞电过,准能巧射比穿针?   他略加思索地写成了诗,忙捧着去献给父皇。英明皇帝接纸在手,哈哈大笑,说道 :“你父亲枉做了一朝天子,这中国字我却一个不认识。好孩子,你快译给我听听 !”多尔衮便把诗里的意思,仔仔细细地译了出来。满殿的人听了说好。这时独有富察氏见乌拉氏太得意了,心中酸溜溜的,有说不出的一种难受,便悄悄地向自己两个儿子丢了一个眼色。那莽古尔泰因父亲封他做了三贝勒,心中感激父亲,却不敢十分放肆。独有德格类,因父皇不肯封他贝勒,心中久怀怨恨;如今见有母亲壮他的胆,便想借此出出气。但是,一个人也不敢说话,他一向知道四贝勒皇太极是不满意多尔衮的,便暗暗去拉着四贝勒的袖子,向他挤挤眼,皇太极心下明白。 讲到皇太极,是太妃的儿子,又是一身好武艺,面貌也长得英俊,但是总比不上多尔衮长得秀美,因此宫里的妃子,总是喜欢多尔衮的多。皇太极这一点醋气也捺在肚子里长久了,如今见他大要过面子去,便不觉心中勃然大怒,明仗着自己新有战功,父皇决不奈何他的,当下他便在鼻管中冷笑一声,说道 :“这些都是书呆子闹着玩的事情。我大金国以马上得天下,我们现在用不着这个 !”这几句话,虽然说得正大光明,但是听在英明皇帝耳朵里,明明知道他弟兄两人在那里吃醋,心想,这弟兄嫉妒,不是好事体。很想说几句话责备他,无奈这皇太极也是自己十分宠爱的,文武百官又都和他好,他新近又立了战功,便不好意思去说他。谁知这里皇太极才说完话,那边德格类又发话了,他冷笑着说道 :“这些句子,听在耳阿里怪熟的,我师父也曾教我过,莫不是在什么书上直抄下来,哄着父皇的吗?”这多尔衮到底是小孩子,听两个哥哥这样奚落,他便把小嘴儿一扁,“哇”的一声哭了。乌拉氏忙上来拉过去。   英明皇帝气得双眉倒竖,喝着德格类说道 :“你弟兄两人欺侮他年纪小,这一点点小过节儿便气他不过,将来会怎么呢?”   一句话骂得满殿的太子哑口无言。英明皇帝便传旨,把德格类逐出宫去,从此不奉宣召,不得进宫。旁的太子也觉得脸上没有光彩,怏怏地退出宫来。独有皇太极心中不服,却暗暗地在外面买服文武百官,结党营私。这且不在话下。   却说明经略使杨镐,在沈阳城中一次一次得到三路兵队全军覆没的报告,吓得他神魂颠倒,手足无措。他一面写奏章报与神宗皇帝,一面立刻传出军令去,令清河城一路总兵李如柏的军队,赶速退回沈阳,保护城池。这萨尔浒山战役,明朝共阵亡兵士八万八千五百九十余名,将领阵亡三百十余名,烧死朝鲜兵士一万余名。杨镐这时心中最挂念的,是他盟弟刘綎的 尸首,便派了五十名兵士,悄悄地到阿布达里冈下去觅得刘将军的尸道来;用香木雕刻一个人头,装在死人的颈子上,又买了一具上等棺木,把他装下了,亲自送回北京去。刘綎的妻子见了丈夫的棺木,哭得死去活来。亏得杨夫人和她好,打叠起千言万语安慰她。从此刘綎的儿子便在杨府中养大,杨夫人便把女儿许配给刘公子,两家便在了眷属,刘夫人也得一个靠傍。   明朝自从吃了这个大亏,便牢守关隘,不敢问关外的事。   那建州皇帝便趁此机会取了开源城,又打破铁岭城:打败蒙古喀尔喀的军队,活捉酋长宰赛。扈尔汉又对英明皇帝说 :“那叶赫部主,从前赖我婚姻,如今又帮助明朝前来攻我,这个仇恨不可不报。愿陛下下令征之 。”英明皇帝说道 :“朕并非忘叶赫之仇。只因那叶赫部主和我四贝勒有甥舅的名分,如今出兵打他,怕于亲戚面上不好看 。”这时大贝勒站在一旁,跳起来说道 :“从来说的大义灭亲,俺们要成大事的人,顾虑不得这许多 。”英明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 :“这个话却也不错。   ”四贝勒便向父皇求得先锋元帅,带一万人马先行。英明皇帝亲自带了二万人马,随后行去,诸贝勒、大臣也随营听用。   却说那叶赫部主弟兄两人,一名金台石,住在东城;一名布扬古,住在西城。他弟兄两人,自从明兵大败以后,便带着兵马逃回本部,刻刻防备建州兵来攻打他。到这时建州兵果然来了,英明皇帝亲自攻打东城,却令贝勒攻打西城。英明皇帝攻到第三天上,打破了东城的外郭;心中还念郎舅之情,便令兵士大呼道 :“金台石快快出降,饶尔一死 !”那金台石站在城楼上说道 :“努尔哈齐,你莫说这个话,我不是明朝人可比。   我和你在满洲地方一般是雄主,岂肯束手归顺?与其降汝,毋宁战死也 !”说罢,城上飞石滚木一齐下来,打得建州兵头破血流,倒在地下死去的却也不少。英明皇帝看着大怒,自己摇 着令箭,拍马跳上去。后面军士,张着藤牌,冒死猛攻,大喊一声,城墙坍了。建州兵一齐抢进城来,叶赫兵在城里还是拼死抵敌,金台石一手拉着他的福晋,一手抱着他的小儿子,在高台上躲避。建州兵四下里把高台围住,口中连喊道 :“金台石快快投降 !”金台石在上面说道 :“你家四贝勒是我的外甥,若要我降,请你四贝勒上台来一见,我便下台投降 。”当下英明皇帝听了,便约退兵马一箭之地,又差人到西城去把四贝勒皇太极唤来。那四贝勒到了台下,口称“舅父 ”。金台石招手,唤四贝勒上台去。四贝勒正要上去,一个侍卫站在一旁,冷眼看出金台石的脸上霹出凶恶的神气,忙去向四贝勒耳旁悄悄地说道 :“贝勒莫上去,可看见他脸上的神气么?他心中一定不怀好意呢 。”四贝勒给他一句话点醒了,忙站住了,一面对他舅父说道 :“我已在此,舅父快快下台来 !”金台石冷笑说道:“你既不肯上来,我也不曾和你见过面;你是不是我那真的外甥,叫我也难信,我如何肯轻易下台来呢?”这时大臣费东英、额驸达尔哈在一旁大声喝道 :“你看平常人里面,可有像我四贝勒这样英俊魁武的人吗?你下来便下来,不下来时,我们便放火烧台了 。”金台石又说道 :“我儿子德尔格勒,听说他受伤在家,你何不唤他来,俺父子见一见面,再商量下台的事。   ”停了一会,德尔格勒上台来,见了他父亲说道 :“事到如今,守住在台上也无用了。俺父子两人快快下台去,见了英明皇帝,或者他看在亲戚面上,饶恕我们,也未可知 。”金台石听儿子劝他投降,不觉大怒,拔下佩刀来,向他儿子砍去。他福晋见了,忙上去抱住了。德尔格勒看他父亲不肯投降,只得抹着眼泪,走下台来。他福晋见丈夫固执不肯下台,便也抱着幼子走下台去。他母子三人走到英明皇帝跟前,磕着头,大哭起来。   英明皇帝用好话劝慰着,又赏他母子酒饭,叫四贝勒陪着一块 儿吃,说道 :“他是你的哥哥弟弟和舅母,从此以后,你须好眼相看 。”费英东看着金台石到底不肯下台,便喝声 :“杀上去 !”建州兵便一齐拿起斧子,砍那台柱子。金台石在台上放起一把火来,顿时轰轰烈烈,烧得满台通红。建州兵在四下围着看着,那台烧到一半,便震天价一声响亮,台脚坍了,金台石还不曾烧死,从台上直翻下来。建州兵上去捉住了,拿绳子把他活活勒死。报与英明皇帝那里,圣旨下来了,好好地棺敛埋葬。 这时西城正被建州兵围得紧急。布扬古听说东城已破,心中十分害怕,和他兄弟布尔杭古商量投降,又怕建州皇帝不准。   他母亲听得了,便说 :“待我先出城去和大贝勒说妥了,你弟兄再投降未迟 。”当下他母亲出城来见大贝勒。大贝勒见他外祖母来了,便迎接进帐,十分恭敬。他外祖母说 :“你两个舅舅极愿投降,又怕你父皇不许,特求俺来问你 。”大贝勒听了,立刻拿起桌上一杯酒来,喝下半杯,剩下的半杯,叫人送去给布扬古吃下,拍着胸脯说道 :“我外甥保舅舅的性命如何?”   布扬古吃下半杯酒,吩咐开城,把大贝勒迎进城来,摆上酒席,他两人对酌起来。说起亲戚的情分,布扬古不住掉下眼泪来。   大贝勒一面催促他快投降去。布扬古便站起身来,走到后院去,和他妻子告别。那福晋拉着布扬古的手,哭着说道 :“听说金台石已被建州兵逼死,丈夫此去,须得处处小心。那努尔哈齐十分阴险,怕他不怀好意 。”布扬古便挥泪而别,走到前院,和他弟弟布尔杭古一同跟着大贝勒到大营里去见英明皇帝。布扬古肚子里记得他妻子嘱咐的两句话 :“刻刻提防 。”他跨着马,走到营门口,不见有人出来迎接,心下便怀疑起来,勒定了马,不敢下来。大贝勒见了,忙抢上前来,拉住他的马缰说道 :“你不是一个好汉!话既说定,还有什么疑心呢?”布扬 古勉强下得马来,走进帐去,见英明皇帝铁板着脸儿,坐在上面。两旁站着许多侍卫,各挂上腰刀,眼睁睁地看定他,静悄悄的,真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布扬古心里越来害怕,便屈着一条腿跪下去,心想他们倘要杀我,我一条腿不曾跪下,也可以逃得快些。半晌只听得上面吩咐 :“赏酒 !”便有侍卫捧着金酒杯,满满地盛着一杯酒,送到布扬古面前。布扬古看了这一杯酒,心头止不住乱跳起来,他心想 :“这一定是一杯毒酒,我可不能吃的 。”他便接过酒来,送到唇边去,一手擎起袖子来遮住,悄悄地把一杯酒倒在地下,也不拜谢也不磕头,便站了起来。只听得英明皇帝冷笑一声,吩咐大贝勒说道 :“领你舅舅回西城去 !”布扬古、布尔杭古两人急急退了出来,回到西城去。   那布扬古的福晋正盼望着,见丈夫平安回来,便笑逐颜开。   夫妻两人在内院重整筵席,浅斟低酌起来。吃到更深时候,便双双携手入帏上炕,做他的好梦去。正甜蜜的时候,忽然窗户外面跳进两个大汉来,手拿一条粗绳,上来套住布扬古的颈子。   见听得布扬古大喊一声,可怜活活的勒死了。他福晋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见了这情形,哭得死去活来。这时布扬古手下的侍卫已走得干干净净,还有谁来理会他呢?那两个大汉看看人已死了,便一纵身跳出窗槛去了。原来,这两个大汉是英明皇帝差遣来的,他见布扬古那种桀骛不驯的样子,怕他还有反意,因此打发这两个刺客来勒死了他,为斩草除根之计。那布尔杭古和大贝勒有郎舅之亲,便饶恕了他,这时,叶赫全部都投降了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