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 第 24 页/共 35 页
  
  
   有正经自病。
  正经虚则剩理开,胜理开则内自发来,不从外来。
  有正#3邪所伤。
  五行相克,邪自外伤。
  何以别之?
  二者何所辫别。
  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为神,五藏之君,聪明寸#4智,皆由心出。忧劳太甚则伤其心,心伤神弱也。
  形寒饮玲则伤肺。
  肺主皮毛,形寒者,皮毛寒也。又主受水浆,不可玲饮,肺又恶寒,故日伤。
  志怒气肝#5逆,上而不下则伤。
  肝主谋虑,胆主勇断,虽在志为怒,其怒太甚,亦有所伤。
  饮食劳倦则伤脾。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以饮食饱,胃气满,脾络常急,或走马跳跃,或以房劳,亦能伤脾。
  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腰者肾之府,久坐则肾气不得宣行,故损也。肾穴在足心,名日涌泉。居处湿地,亦损也。强力者,举重引弩也;入水者,度水跌仆,喘出於肾,或妇人经水未过,强合阴阳。
  是正经之自病者也。
  此五者,皆正经自病,皆谓它邪。
  何谓五邪?
  问五藏外邪。
  有#6中风。
  中,伤也。肝应风,邪散於五藏为五色,春伤於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有伤暑。
  暑喜归心,邪入五藏为五臭,夏伤於暑,秋为瘠疟。
  有饮食劳倦。
  脾主味,邪入五藏为五味,正经自病,言饮食劳倦。今五邪亦言饮食劳倦。正经病,谓正经虚。又伤饮食五邪病,谓食饮伤脾而致病也。
  有伤寒。
  肺主#7燥,而其令清切。肺主声,邪散入五藏为五声,肺主皮毛,恶寒,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有中湿。
  肾主水,主湿,邪入五藏为五液,秋伤於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此谓五邪。
  此五病从外来。
  假令肝病。
  且如肝不#8受病。
  何以知中风得之?
  问中风之因。
  然:其色当青。
  答巽为风,属木,其色青。
  何以言之,肝主色。
  木之华萼,敷布五色,作五邪。
  自入为青。
  本经自病。
  入心为赤。
  肝邪入心,其色乃赤。
  入脾为黄。
  肝邪入脾,其色黄。
  入肺为白。
  肝邪入肺,其色白。
  入肾为黑。
  肝邪入肾,其色黑。
  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也。
  肝主中风,心主伤暑,今心病中风,故知肝邪往伤心也。
  其病身热,胁下满痛。
  心主伤暑,病则身热,肝布两胁,故胁满。
  其脉浮大而弦。
  浮大心豚,弦肝脉。
  何以知伤暑得之?
  问伤暑之由。
  然:当恶臭。
  心主暑,恶臭。
  心#9主臭。
  心,火也。火之化物,主#10臭出焉。
  自入为焦臭。
  火性炎上,则生焦苦,正经自病。
  入脾为香臭。
  火之化土,其臭香。
  入肝为躁臭。
  火之化木,其臭躁。
  入肾为腐臭。
  火之化水,其臭腐。
  入肺为腥臭。
  火之化金,其腥臭#11。
  故知心病,伤暑得之也,当恶臭。
  所以心病得於伤暑,故当恶臭。
  其病身热而烦,心痛。
  注见十六难。
  其脉浮大而散。
  心自病豚。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问饮食劳倦之由。
  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
  脾主味,故知之。脾经虚则不欲食,脾经实则欲食。
  何以言之?
  问所喜味。
  脾主味。
  脾主甘,甘受味,故主味。
  入肝为酸。
  脾邪乘肝,故喜酸。
  入心为苦。
  脾邪乘心,喜苦。
  入肺为辛。
  脾邪入肺,喜辛。
  入肾为咸。
  脾邪入#12肾,喜咸。
  自入为甘。
  本经自病,故喜甘。
  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
  心主伤热,脾主劳倦。今心病以饮食劳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
  其病身热而体#13重,嗜外,四支不收。
  身热者心,体重者脾,主四支不能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