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16 页/共 21 页
小休曰息。
终则有始,孰知其极?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
太疏#15故也。
笼中之乌,空窥不出。
太密故也。
众人唯唯,安定祸福?忧喜聚门,吉凶同域,
庆者在堂,吊者在门。
失反为得,成反为败。吴大兵强,夫差以困;越栖会稽,勾践霸世。达人大观,乃见其可。可,或作苛。椭枋一术,奚足以游?
椭,读如隋銎之隋。枋,读如方变之方。夫天下之事,百出要以百变应之。而今隋方一术,则岂足游於变通之会哉?
往古来今,事孰无邮?
邮,置邮也。行者过之而巳,故事之过者为邮。
舜有不孝,尧有不慈,文王桎桔,管仲拘囚。坱轧□垠,□垠,或作葬云。孰□得之?
此言大钧播物,坱轧无垠,皆在垆□之内,孰□得之。
至得无私,泛泛乎若不系之舟,
任之而已。
能者以济,不能者以覆。天不可与谋,地不可与虑。圣人捐物,从理与舍。众人域域,
域域,浅狭之貌。
迫於嗜欲。小知立趋,好恶自惧。夸者死权,自贵矜容。一本自矜容下云徇名终身谋奈,无列士以下两句。
《诗》曰:垂带悸兮是也。
列士徇名,贪夫徇财。
以身逐物曰徇。
至博不给,给,或作结。
统之无要,则虽博乃更不给。何则?至道常约故也。
知时何羞?
不愧不作。
不肖系系,或作敷俗,贤争於时,
知也者,争之器也。名也者,相轧也。
细故袈一本袃作袭,蒯作葪蒯,
蒯,犹芥也。袃芥,剌鲠也。
奚足以疑?事成欲得,又奚足夸?
此言如意与不,无足欣戚。
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此言理尽於上而彼之繁言虽累千万,犹当赏此。
勾践不官,
勾践尝臣於吴。
二国不定;文王不幽,
幽於美里。
武王不正;或作武王不执正。管仲不羞辱,名不与大贤,功不得与三王#16,钲面备矣。
备知第十三
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万物安之?人情安取?伯夷、叔齐能无盗,而不能使人不意己。
横逆岂可必哉?
申徒狄
殷之末世枯槁者也。
以为世涵浊不可居,故负石自投於河,不知水中之乱有逾甚者。德之盛,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舟车不通。何者?其民犹赤子也,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男曰赤子,女曰婴儿。
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是以鸟鹊之巢可俯而窥也,伶,麋鹿群居可从而系也。
乌鹊性猜瞿,麋庇性惊决,放此主言之。
至世之衰,父子相图,兄弟相疑。
夫父子,天性也;兄弟,天伦也。恩信素足,非自外至。故跟市人之足则辞以脱悞,兄则以妪,大亲而已矣。令德下衰而至於父子相犹、兄弟相□者,岂其性固异於古也哉?盖治之之过也。
何者?其化薄而出於相以有为也。
此言不能相与於无相与#17,相为於无相为,故其弊至此。郭象曰:夫体天地、冥变化者,虽手足异任、五藏殊管,未尝相与而百节同和,斯相与於无相与也;未尝相为而表裹俱济,斯相为於无相为也。若乃役其心志以恤手足,运其殷肱以营五藏,则相营愈笃而内外愈困矣。盖知此也。
故为者败之,治者乱之,败则傰,
傰,党也。
乱则阿,阿则理废,佣则义不立。尧传舜以天下,故好义者以为尧智,其好利者以为尧愚。汤、武放弒利其子,好义者以为无道,
此言何谓也?若予所学则唯好义者以为有道。
而好利之人以为贤。为或无为字彼世不传贤,故有放君。君好傰阿,故有弒主。夫放弒之所加,亡国之所在,吾未见便乐或作见其便乐而安处之者也。夫处危以妄安,循哀以损乐,是故国有无服之丧、无军之兵,可以先见也。是故箕子逃
逃,逃祸也,非谓逃而去之。孔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
而搏裘牧#18,
《宋世家》曰:南宫万杀愍公于蒙泽,大夫裘牧闻之,以兵造公门,万搏牧,牧齿着门死。即其事也。
商容拘而蹇叔哭。
蹇叔,秦臣也。穆公袭郑,蹇叔哭之。
昔之登高者,下人代之□,或作殪。
□,怖也。
手足为之汗出,
怖故为之汗濡。
而上人或无人字乃始抟折枝而趋操木#19,
言傍观者为之惊惧,而登高之人虽危莫知焉,乃始抟而折枝,趋而操木。
止之者僇,
止之使勿尔者,覆受僇焉。凡此以况处危忘安,而谏者蒙辱之义。
是故天下寒心而人主孤立。今世之处侧者皆乱臣也,其智足以使主不达,其言足以滑政,其朋党足以相育於利害。昔汤用伊尹,周用太公,秦用百里,
百里奚也。
楚用申麃,
申包胥也。
齐用管子,此数大夫之所以高世者,皆亡国之忠臣所以死也。
此言古之人其才一也,或以高世,由亦或以死者#20,所遇之君异也。
是观之#21,非其智能难与也,乃其时命者不可及也。
此言伊、吕、申、管之才,人非莫及也,而箕、裘之徒卒以杀辱者,无其时命故也。
唯无如是,
无其时命。
时有所至而求,或作袁,又或作表。
有君无臣,故虽时有所至而上求焉。
时有所至而辞,
有臣无君,故虽时有所至而下辞焉。
命有所至而阖,或作合。
阖,犹辞也。
命有所至而辟。或作阙。
辟,犹求也。
贤不必得时也,不肖不必失命也,是故贤者守时而不肖者守命。
守命,犹委命也。
今世非无舜之行也,不知尧之故也;非无汤、武之事也,不知伊尹、太公之故也。费仲、恶来得辛纣之利,而不知武王之伐之也;比干、子胥好忠谏,而不知其主之煞之也。费仲、恶来者可谓知心矣,而不知事;比干、子胥者可谓知事矣,而不知心。圣人者,必两备而后能究一世。
兵政第十四
庞子问鹖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人之,赏以劝战,罚以必众。或作恐众。五者已图,然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故何也?
得其战矣,未得其所以战也,故九夷用之而不必胜。语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此之谓也。故曰:夫子驰亦驰,夫子趋亦趋,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其近是乎?
鹖冠子曰:物有生,
生,犹化也。
故金木水火未用而相制。
此言前期而胜也。
子独不见夫闭关乎?立而倚之,则妇人揭之。或作易褐之上。仆而措之,则不择性而能举其中。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