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17 页/共 21 页

若操其端,则虽选士不能绝地。关尚一身而轻重异之者,执使之然也。夫以关言之,则物有而执在矣。九夷用之而胜不必者,其不达物生者也。   此言不达事变物化,故辄败北。《素问》曰:物生之谓化,物极之谓变。   若达物生者,五尚一也耳。庞子曰:以五为一,奈何?鹖冠子曰:天不能以早为晚,地不能以高为下,人不能以男为女,赏不能劝不胜任,   金帛在前,不能使尪者负。   罚不能必不或无不字可。   斧钺在后,不能使哑者呜。   庞子曰:取功,奈何?鹖冠子曰: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因或作固物之然,而穷达存焉。之二也,在权在埶。在权故生财有过富,在执故用兵有过胜。财之生也,力之於地,顺之於天;兵之胜也,顺之於道,合之於人。其弗知者,以逆为顺,以患为利。以逆为顺,故其财贫;以患为利,故其兵禽。昔之知时者与道证,或作澄#22。弗知者危神明。道之所亡,或作厈。神明之败,何物可以留其创?   留,犹止也。使创不伸曰留。   故曰:道乎道乎,或作道道乎。与神明相保乎。庞子曰:何如而相保?鹖冠子曰:贤生圣,   贤上生圣。   圣生道,道生法,法生神,   一阴一阳之谓道。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神生明。   神下生明。   神明者,正之末也。   偏生合,公生明,诚信生神。故曰正之末也。   末或无末字受之本,是故相保。   学问第十五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之问服师也#23,   服,事也。   亦有终始乎?抑其拾或作舍。下同诵记辞,阖棺而止乎?鹖冠子曰:始於初问,终於九道。若不闻九道之解,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以何定乎?   此言非独白纷如也,虽至阖棺而止,尚不足以定之也。故所贵乎问学者,岂诵说之云乎?在於得书之体,得言之解。   庞子曰:何谓九道?鹖冠子曰: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征,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庞子曰:愿闻九道之事。鹖冠子曰: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素如献素之素。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阴阳者,分数,所以观气变也。   《周官》保章氏云:以星土,以云物,以十有二岁,以十有二风,占天地之灾祥。   法令者,主道治乱,国之命也。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   此言学问之序。道德已明而阴阳次之,阴阳已明而法令次之;三者备矣,然后可以言治矣。天官,冢宰是也。百官取揆,故曰表仪。造始而已,故曰祥兆。此以静唱,彼以动和,故曰下之应也。   神征者,风采光景,所以序怪也。   《祭义》所谓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煮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伎艺者,如胜同任,或为住。所以出无独异也。   《周官》六德则异之以智、仁、圣、义、忠、和,六艺则同之以礼、乐、射、御、书、数。   人情者,小大、愚知、贤不肖,雄俊豪英相万也。械器者,假乘焉,或作马。世用国备也。处兵者,威柄所持,立不败或作取之地也。九道形心,谓之有灵,   形,着见也。   后能见变而命之,   物至能名。或曰:奇见异闻为变。《列子》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盖此类也。   因其所为而定之。若心无形灵,或作虚。辞或有传字虽抟捆,   捆,犹叩椓也。   不知所之。彼心为主,或作至则内将使外;内无巧验,   精不足以揆道,粗不足以验物。   近则不及,远则不至。庞子曰:或有曾闻字。礼、乐、仁、义、忠、信,愿闻其合之於数。鹖冠子曰:所谓礼者,不犯者也。所谓乐者,无菑或作蔷者也。所谓仁者,同好者也。所谓义者,同恶者也。所谓忠者,久愈亲者也。所谓信者,无二响者也。圣人以此六者,或无者字卦世得失逆顺之经。   卦,犹卜也。   夫离道非数,不可以□□绪端;不要元法,不可以心体。   刽,犹郀也。《南华》曰:堕其肢体,黜其聪明。又曰:夫道覆载天地,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表术或无表字裹原,   术,如术业之术。原,如原道之原。   虽浅不穷;中虚外博,虽博必虚。庞子再拜曰:有问戒哉。虽毋如是,冥或无其字材乃健。弗学孰能,此天下至道,而世主废之,何哉?鹖冠子曰:不提生於弗器,   器故提之。   贱生於无所用。中河失船#24,一壶千金。   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   贵贱无常,时使物然。常知善善,昭缪不易,一揆至今。不知善善,故有身死国亡,绝祀灭宗。细人犹然不能保寿,义则自况。   此言细人且尔也,况於己乎?其义当以自况。   世贤第十六   卓襄王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   卓,当为悼。此赵悼襄王也。盖赵孝成王卒,子偃立,是为悼襄王。襄王三年,庞暖将攻燕,擒其将剧辛。   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临朝,为随兵故。若尧之任人也,不用亲戚,而必使能其治病也,不任所爱,必使旧医。   《语》曰:老医少卜。盖老医更病多矣,尧故使之。   楚王闻傅,暮□在身,   □,盖病也。   必待俞跗。   俞跗,盖非楚人。此亦寓言。传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体酒、馋石、蹻引、案桃、毒熨,而割皮解肌,诀肌结筋,搦髓脑,浣肠胃,练精易形。此虽已成,所以必治,而鬼神避之也。   卓襄王曰:善。庞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医殷、太公医周武王、百里医秦、申麃医郢、   郢,荆所都。   原季医晋、   《国语》曰:晋文公使原季为卿。   范蠡医越、管仲医齐,而五国霸。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数。卓襄王曰:愿闻其数。暖曰:王独不闻魏文侯之问扁鹊耶?   扁鹊,勃海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   此神医也,为之於未有。《周官》曰:疾医曰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夫昧於在神,而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更以参两验之,亦已粗矣。然《周官》言此而已者,盖中材之法也。歧、附岂世有哉?   故名不出於家。   名在门内而已。《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   此明医也,治之於末乱。所谓造形而悟者也。   故名不出於闾。   其闾里知之矣。   若扁鹊者,才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於诸侯。   其所能愈粗,其所闻愈远。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25?   管仲匡救桓公,常在其细,故能以其君霸。盖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方是之时,诸侯莫或知焉。此其治毫毛者也。   凡此者不病病,   或云不病。至於病而治之,不亦晚乎?疾甚曰病。   治之无名,或云治无名使或作便之无形,   夫病之形名着矣,然后使医,此桓侯之所以死也#26。   至功之成,其或作六下谓之自然。   针艾之功无所欣赖,故其昧者谓之自然。推之於治,此击壤之民所以不知尧舜之力也。   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维,牵孪也。   卓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庶几管仲者出焉。   天权第十七   挈天地而能或无能字游者,   《南华》所谓旁日月、挟宇宙者类此。   谓之还或作环。又或作绎名   常住真际而不逐於名。   而不还於名之人。   区区外慕,逐物丧己,常为造化负之而走,岂能挈天地而游哉?   明照光照,不能照己之明是也。   离朱方昼拭眦,百步之外明烛须眉,而不能近视其睫。则逐物不反灵於人者,虽明照如月、光照如日,而不能照己之明,何足怪哉。   独化终始,随能序致,致,或作故。独立宇宙无封,谓之皇天地。   无封,无吵域也。革曰#27:四海之外,无极无尽,犹齐州也。束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后犹营也。西行至幽,人民犹是也;问幽之西,复犹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