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18 页/共 21 页
浮悬天地之明,
四时之运,转移日月,埶若浮悬。
委命相鬲谓之时。
且然无间谓之命,四时之运委之而已。然而木敷、金敛、火炎、水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用,不能相通。
通而鬲谓之道。
道故有塞有通。
连万物,领天地,天地下有建报重九明五字。合膊膊,一作搏,或为宇宙二字。
同根,命曰宇宙。
阖天之谓宇,辟宇之谓宙。二者相须而立,故曰合膊同根。
知宇,故无不容也;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知宇,故无不容。
知宙,故无不足也;
有乎长而无本□者,宙也。知宙,故无不足。
知德,德,或作隐。故无不妥也;
知德故所遇於地者,不择而安之。
知道,故无不听也;
知道故所受於天者,不辞而听之。
知物,故无不然也。
因其所然而然之,万物莫不然也。
知一而不知道,故未能裹也。
不能视己之明,故曰未能裹也。
昔行不知所如,往而求者则必惑。
盖昔之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是以反也。都子曰:大道以多岐丧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索所不知,求之象者则必弗得。
象者,意之筌蹄。夫索所不知,求之筌蹄,而不知求之言意之表,岂足以得其粹哉。轮人曰:公之所读,是古人之糟粕。已寻绎鹖冠子之意,盖将发蒙解惑,使人致一而求道於言意之表,故有此言。而下文云。
故人者莫不蔽於其所不见,鬲於其所不闻,塞於其所不开,诎於其所不能,制於其所不
胜。世俗之众,笼乎此五也,而不通此。未见而有形,
危机虽未兆见,而理已有焉。
故曰有无军之兵,有无服之丧,人之轻死生之故也,人之轻安危之故也。
以故,是以知之。
夫蚊虻坠乎千仞之溪,
注谷曰溪。
乃始翱翔而成其容;容,或作客。
成其翱翔之容。高飞曰翱。布翼不动曰翔。
牛马坠焉,碎碎,或作钵。而无形。由是观之,则大者不便,重者创深。
此言贵高之蹶#28,其患大矣。《老子》曰: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兵者,涉死而取生,陵危而取安。是故言而然,道而当。当,或为富。道而当,一作道奠富。
言而然,然后道而当。道,犹行也。
故一蚋噆肤,不寐至旦;半糠入目,四方弗治。所谓蔽者,岂必障於幅度帷□、隐於帷薄哉。
细曰□,粗曰薄。
周平弗见之谓蔽,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之市,攫人之金,以为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盖嗜欲之乱人心如此。岂必四周有物障之也哉?
故病视而目弗见,疾听而耳弗闻。蒙或无蒙字故知能与其所闻见俱尽,
句。
鬲鬲,或作高。故奠务行事与其任力俱终,
句。
塞故四发上统上统,或作上纥而不续,□□而消亡。夫道者,必有应而后至;后至,一作后合至。
观之於易见矣。
事者,必有德而后成。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
成之於无为。
得无来,
得之於无来。夫德至矣,故妙须心解,而君不能得之臣,子不能献之父,则得之在我而已,其来岂有自哉。
详详,或作辟#29。察其道,何由然哉?迷往以观今,是以知其未能。彼立表而望者不惑,按法而割者不疑,固言有以希之也。夫望而无表、割无法,其惑之属耶?所谓惑者,非无日月之明、四时之序、星辰之行也,因乎反兹而兹而,一作慈西之惑也。
所谓惑者,反之而已,岂必无也哉。《列子》云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盖类是也。
惑故疾视愈乱,惇而易方。
疾视,即上所谓病视四方。故《书》曰:譬彼病目见空中华盖,空本无华,由妄见故。惇,犹笃也。易方,《南华》所谓天地四方易位是也。盖疾视至於天地四方易位,则其病之笃者也,非独目视昏华而已。
兵有符而道有验,
盖弗迷者然后见之。
备必豫具,虑必蚤定。
否则惑矣。
下因地利,制以五行,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营军陈士,不失其宜。五度既正,
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是也。
无事不举。招摇在上,
招摇,斗之柄端,主指者。
缮者作下,
《礼》云: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即此是也。缮,犹继也。盖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善战者常缮其怒#30,使再不至於衰,三不至於竭。此黄帝之所以百战而兵不败也。
取法於天。四时求或作生象,
四时求象,犹言求象四时也。
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玄武。天地已得,何物不可宰?理之所居谓之地,神之所形谓之天,知天故能一举而四致,并起而独或作税成。乌乘随随,□蜚垂□或作秋。
未详。
故昔善计者#31,非以求利,一作求胜。将以明数;一作明胜。昔善战者,非以求胜,将以明胜。独不见夫隐者乎?或有及字。设始知之,其知之者,屈已知之矣。若其弗知者,虽师而说,尚不晓也。
隐者韬潜,故其难知如此。此善战者所以必至於明胜也。
悲乎,夫蔽象两塞之人,未败而崩,未死而禽。设兵取国,武之美也;不动取国,文之华或为归也。
士益武,人不益文,
二句其实一也。变文,是以不同。
二者或作甚寡爱#32,
武事刻惨,失之少恩。
不可胜论。耳者,可以听调声,而不能为调声。目者,可以视异形,而不能为异形。口者,可以道神明,而不能为神明。
凡此以明师匠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与人巧也。故下文云。
故先王之服师术者,呼往
迷者不反,呼之使勿往也。
发蒙,
《南华》曰:微夫子之发吾覆,则吾无以见天地之大全。
释约解刺,
约,如绳约之约。刺,如针刺之刺。
达昏开明,而且知焉。故能说适计险,
说,止息也#33。适,如往也。
历越踰俗,轶伦越等,知略之见,遗跋众人,或作人#34。求或作未绝绍远,难之在前者能当之,难之在后者能章之。
章,如彰往察来之章。
要领天下而无疏,
疏之为言失也。
则或作明远乎敌国之制。
不为敌人所制。
战胜攻取之道,应物而不穷,以一宰万而不总。
提要而已,如每事而总之焉,得力而给诸。
类类生之,耀或作翟名之所在。
朝廷,耀名之所在也。《传》曰: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
究贤或作则能之变,极萧楯之元,元,或作无。
萧萧,斧也。干谓之楯。萧以戮人,楯以卫己。知此则知兵矣。戎之字从戈从甲,盖兵之道如此而已。
谓之无方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