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20 页/共 21 页

道,犹言也。   贤不肖、愚知由焉出入而弗异也。道者,开物者也,   能使之由而已。   非齐物者也。   不能序之。   故圣,道也,道非圣也。   夫圣人者,道之主也。故圣,道也,而道非圣也。   道者,通物者也,圣者,序物者也,是以有先王之道而无道之先王。   此申圣道也、道非圣也之义。   故圣人者,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力不若天地而知天地之任,气不若阴阳而能为之经,不若万物多而能为之正,不若众美丽而能举善指过焉,不若道德富而能为之崇,   《易》曰:崇高莫大乎富贵。高者,贵也。崇者,富也。   不若神明照而能为之主,或作王。不若鬼神潜而能着其灵#39,不若金石固而能烧其劲,不若方圆治或作活而能陈其形。昔之得道以立,至今不迁者,四时、太山是也;其得道以危,至今不可安者,苓或作苓峦堙或作甄溪、   苓,如零落之零。堙,塞也。   橐木降风   橐,萚落之萚。降,下也。   是也;其得道以生,至今不亡者,日月、星辰是也;其得道以亡,至今不可存者,苓叶遇霜、朝露遭日是也。故圣人者取之於埶,而弗索於察。埶者,其专而在己者也;察者,其散而之物者也。物乎物,芬芬份份,   杂乱之貌。   孰不从一出、   皆出於一。   至一易?   至一而易。   故定审於人,观变於物。口者,所以抒心诚意也,或不能俞受或作爱究晓,   俞之言然。受,听受也。   扬其所谓,或过其实。故行异者相非,道异者相戾。诐辞者,革或作庠物者也,   诐辞,盖若告子之类。告子外义,圣人无之,故曰革物者也。   圣人知其所离。淫辞者,因物者也,   淫辞,盖若墨子之类。墨子兼爱,圣人有之,故曰因物者也。   圣人知其所合。诈辞者,沮物者也,   诈,犹邪也。   圣人知其所饰。   又从而为之辞。   遁辞者,请物者也,   夷之曰命之矣。   圣人知其所极。   极,犹穷也。   正辞者,惠物者也,   不诐、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圣人知其所立。立者,能效或作郊其所可知也,莫能道其所不及。   微妙之会,意不能到。况於言乎?   明谕或为论外内,后能定人。   表裹俱通,而后可以印证。   一在而不可见,道在而不可专。切譬于渊,其深不测,凌凌乎泳澹波而不竭。   涵泳溢流,莫之能竭。   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或作饰其身体。若或作与合符节,小大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或作干直无所不及。是以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故圣者,言之凡也。   一本凡也下云:而察人,圣者之功也。此所以虚传章文,显能未立,上下异奏,贤不如尊卑之术也。合百家为圣人,故曰言之凡也。凡者,统要之辞。   武灵王第十九   武灵王问庞焕或作暖曰:   武灵,赵武灵也。庞焕,盖暖之兄。   寡人闻飞语流传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愿闻其解。庞焕曰:工者贵无与争。   工,犹善也。   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或为谣俗、   使为淫俗所移。   哆暴憍恣而无圣人之数,爱人而与,无功而爵,未劳而赏,喜则释罪,怒则妄杀,法民或作居而自慎,或作填。   刑民而自以为慎。   少人而自至,   狭人而自以为至。   繁无用,嗜或作蓍龟占,   专任卜筮而已。   □□高义下或作不合意内之人。所谓因人事者,结币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复其口,   以赂买其近臣,使顺其江。   使其所谓是者尽非也,所谓非者尽是也,离或作虽君之际用忠臣之路。   离之言问#40。   所谓战克者,其国已素破,兵从而攻之,因句践用此或作因阳用此,无句践二字而吴国亡,楚用此而陈蔡举,   灵王八年,使弃疾灭陈。十年,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   三家用此而智氏亡,或作残。   三家,晋、韩、魏也。   韩用此而东分。   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单舌氏十县。东分其谓是,乎?   今世之言兵也,皆强大者必胜,小弱者必灭。是则小国之君无霸王者,而万乘之主无破亡也。昔夏广而汤狭,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吴强,此所谓不战或作能而胜#41,善之善者也。此《阴经》之法,   《阴经》,黄帝之书也。   夜行之道,天武之类也。今或僵尸百万,流血千里,而胜未决也。以为功计之,每已不若是。故圣人昭然独思,或作得恩。忻然独喜。若夫耳闻金鼓之声而希功,目见旌旗或作祀祺之色而希陈,手握兵刃之枋而希战,   枋,柄也。   出进合斗而希胜,是襄主之所破亡也。武灵慨然叹曰:存亡在身微乎哉,福之所生。寡人闻此,日月有以自观。昔克德者不诡命,得要者其言不众#42。   鹖冠子卷下竟   #1『真』,《四库》本案:『一本作「贞」』。   #2『解』,《四库》本作『懈』。   #3『死』,《四库》本作『法』。   #4『疏』,《道戴》本原作『踈』。   #5『桓』,《道藏》本原作『□』,避宋讳。今据《四库》本改。   #6『桓』,《道藏》本原作『栢』,今据史实及《四库》本改。   #7『城』,《四库》本作『诚』。   #8『王』,《四库》本作『正』。   #9《四库》本案:『一本无「则」字』。   #10《道藏》原缺『积德』二字。今据《四库》本补。   #11《道藏》本原缺『积』字。今据《四库》本补。   #12此句《四库》本作『夫强不能者僇之,其言辱』,并案:『一本此六字误作注。又,一本无「之其言辱」四字』。   #13『搏』,《四库》本作『搏』。   #14『伍』,《四库》本作『五』。   #15同注#4。   #16《道藏》本原缺『得与』二字。今据《四库》本补。   #17『无』,《道藏》本原作『天』。今据后文及《四库》本改。   #18『裘』《四库》本作『仇』。   #19『搏』,《四库》本作『搏』。   #20《四库》本脱『由』字。   #21此句《四库》本作『由是观之』。   #22『澄』,《四库》本作『登』。   #23『之』,《四库》本作『学』。   #24『失』,《道藏》本原作『矣』。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25『桓』,《道藏》本作『□』,今据《四库》本改。注文同此。   #26『死』,《四库》本作『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