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89 页/共 142 页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横云忽飘散。翠树分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从之游。路有豺虎迹。   原选者评。孤冷癚削。具缒幽凿险之能。   。纪年录。曰。嘉祐四年。荆州上王兵部书曰。自蜀至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二十有六。公由水路至嘉州。入嘉陵江。由泸。渝。涪。忠。夔等州入峡江。故作。过宜宾。泊牛口。入峡。出峡。等诗。   夜泊牛口   日落江雾生。系舟宿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飧。安识肉与酒。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今子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原选者评。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於此悟出艰难中骨力。孰谓陋室荒村不可以学道。   夜行观星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似。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原选者评。搔首问天。通以玄解。是即。道不可名。强名曰道。之旨也。   八阵碛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原选者评。后幅评论孔明数语。惜之至。服之至也。八阵图垒。人所共知。其箕张翼舒之形。无烦铺叙。放怀今古。历历千年。气成虹霓。词出金石。意岂独为武侯叹绝。   。水经。注曰。江水又东。径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作。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   入峡   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窸。垂蔓绿毵毵。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绝涧知深浅。樵僮忽两三。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磝。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气候冬犹暖。星河夜半涵。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版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叹息生何陋。劬劳不自惭。   叶舟轻远溯。大浪固尝谙。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蛮荒安可驻。幽邃信难惭。   独爱孤栖鹘。高超百尺岚。横飞应自得。远飏似无贪。振翮游霄汉。无心顾雀羋。   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   原选者评。用险韵。作长律。尽如其意之所出。最称擅长。首二句虚笼以作起局。长江。   六句。又作总挈。其。入峡。十二句。峡中之景物也。绝涧。十二句。峡中之人事也。气候。八句。则言人居峡之陋。叹息。八句。则言己入峡之劳。至。独爱孤栖鹘。以下十二句。前六句写孤鹘横飞自得之乐。后六句写自己局束尘劳之态。两相对照。作开之势。知高超之乐。则知高遁之甘矣。章法明。如观远岫。列秀青青。   。太平寰宇记。曰。瞿塘峡在夔州府城东。旧名西陵峡。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堆当其口。乃三峡之门。巫峡在巫山县。明月峡在夷陵州悬崖间。白石如月。黄牛峡在夷陵州西。   。三峡记。曰。三峡连亘七百里。重岩叠嶂。隐蔽天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水经。云杜宇所凿。   出峡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忆从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   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原选者评。险境发以雄词。须看其意思闲暇萧散处。   神女庙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深渊龟鳖横。巨壑蛇龙顽。   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还应摇玉珮。来听水潺潺。   原选者评。徐徊神境。仿像仙踪。不袭用玉色。并页颜及望帷褰帱一切猥琐漫亵之语。范成大。巫山图。及。巫山高。二诗。 力辨。何不缘轼诗。巫山。神女。二作为证耶。   。吴船录。曰。下巫峡三十五里。至神女庙。十二峰皆在北岸。前后映带。不能足其数。所谓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亦未必是。神女之事。据宋玉赋。本以讽襄王。后世不察。一切以儿女子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庸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令鬼神斩石疏流。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   巫山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   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   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水沸。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   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野老笑吾旁。少年尝屡至。   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石笋依孤峰。突兀殊不类。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   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   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   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   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洪濛草树密。葱茜云霞腻。石窦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终朝自盥潄。冷冽清心胃。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不到今十年。衰老筋力惫。当时伐残木。牙蘖已如臂。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   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   原选者评。带阜缨峦。屯云积气。析之。则句炼字琢。合之。则悠悠乎与颢气以俱。而莫得其涯。   。入蜀记。曰。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荆州十首录三首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   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原选者评。俯仰陈迹。怀古者所同。悲壮慷慨。则唐贤得意笔也。   嘉祐庚子。轼侍其父洵自荆州游大梁。此诗当在。郑州西门。作之前。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原选者评。次联是早行景色。妙从首句。残梦。二字生出。故日月字不嫌杂见。王世贞之论似密实疏。   。艺苑卮言。曰。刘驾。马上续残梦。境颇佳。下云。马嘶而复惊。遂不成语矣。苏子瞻用其语。下云。不知朝日升。亦未是。至复改为。瘦马兀残梦。愈坠恶道。   留题延生观后山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原选者评。三句观后之景。四句小堂之景。唐时。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阳诸主皆先后丐为道士。筑观在外。玉真师事道士史崇元。此诗中。二联较之李义山。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之句。更为语隐而意微。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原选者评。挥霍如意。五六一联。深沈雄健。景中有情。苍茫。二字。俱读从上声。前人所未有。此自轼诗创用。唐人如韩诗读。张王。为去声。白诗读。目龙目忽。为上声。后人不审所出。遂谓前贤自我作古。恐不尽然耳。   赵次公曰。石鼻寨即武成镇也。战国。指言蜀与魏也。诸葛亮作此城以拒郝昭。自北来而入蜀者。至此渐入山。故曰。试新险。自蜀来而趋京。洛者。至此已出山。故曰。送残山。   自此地前往宝鸡为入西南矣。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   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三首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明。堆压檐板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