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87 页/共 142 页

朱子曰。或怪公排斥佛老不遗余力。而於。华山女。独假借如此。非也。此正讥其炫姿色。   假仙灵以惑众。又讥时君不察。使失行妇人得入宫禁耳。观其卒章。豪家少年。云窗雾阁。翠幔金屏。青鸟丁宁等语。亵慢甚矣。岂真以神仙处之哉。   。彦周诗话。曰。诗人写人物态度至不可移易。元微之。李娃行。云。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此定为娼妇。退之。华山女。诗云。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此定是女道士。东坡作。芙蓉城。诗亦用。长眉青。三字。云。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   便有神仙风度。   泷吏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   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   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侬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   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   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   鳄鱼大於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圣人於天下。於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有生还侬。官无嫌此州。固罪人所徙。   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说委。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胡为此水边。神色久傥慌。   亢瓦大瓶罂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   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饰其躬。巧奸败群伦。   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羞。历官二十余。国恩并未酬。凡吏之所诃。嗟实颇有之。   不即金木诛。敢不识恩私。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於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   原选者评。欲写贬地远恶。却设为问答。又借吴音俚语以致真切之意。助荒陋之态。格调全祖古乐府来。君子以恐惧修省。泷吏。篇之谓也。莫道英雄气短。   沈德潜曰。音节气味。得之汉人乐府。韩诗中推为别调。借吏言以规讽。主意在此。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锺初得归。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原选者评。情致缠绵。词气逊顺。使人之意也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蓑蓑。上有凤凰巢。凤凰乳且栖。四旁多长枝。群鸟所托依。   黄鹄据其高。众鸟接其卑。不知何山鸟。羽毛有光辉。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上承凤凰恩。自期永不衰。中与黄鹄群。不自隐其私。下视众鸟群。汝徒竟何为。   不知挟丸子。心默有所规。弹汝枝叶间。汝翅不觉摧。或言由黄鹄。黄鹄岂有之。   慎勿猜众鸟。众鸟不足猜。无人语凤凰。汝屈安得知。黄鹄得汝去。婆娑弄毛衣。   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汝岂无朋匹。有口莫肯开。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   原选者评。韩醇曰。据诗意。凤凰谓裴度。挟丸子谓李德裕。李绅。元稹也。新书。李宗闵传。云。裴度伐蔡。引为彰义观察判官。蔡平。知制诰。长庆初。钱徽典贡举。宗闵托所亲於徽。李德裕。李绅。元稹共白徽取士不以实。宗闵坐贬剑州刺史。俄复为中书舍人。由是嫌怨显结。缙绅之祸四十余年不解。又云。宗闵初为裴度引用。及度荐李德裕可为宰相。宗闵遂与为怨。韩愈为作。南山。猛虎行。规之。按。度荐德裕在公没后五年。新书。误矣。   。渔隐丛话。曰。退之。宗闵俱裴晋公征淮西时幕客也。退之作。南山有高树。及。猛虎行。赠宗闵。皆略尽其终身所为。然退之无恙时。宗闵才为中书舍人。其所为尚未暴。自钱徽贬后。牛。李之憾始结。至其为相。则退之死久矣。遂有封川之行。所谓。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乌鹊从噪之。虎不知所归。者。何其明验也。   方崧卿曰。心默有所规。规。图也。东坡。五禽。言。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本公语也。   猛虎行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於熊豹。肯视兔与狸。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食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   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   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原选者评。二诗皆哀矜涕泣而道。宵。雅。之遗则也。   方崧卿曰。蜀本总题。误以上题。赠李宗闵。四字缀。猛虎行。之上。后人因之。其实后诗不为宗闵作。猛虎行。乐府旧题。非前诗类也。新书。又谓裴度荐李德裕。宗闵怨之。为作。此诗。荐事在太和三年。公没久矣。不可据。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於其间。   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殿前群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   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归来殒涕掩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乾坤惠施万物遂。独於数子怀偏悭。   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顽。   原选者评。起调激越。极似。同谷歌。   某氏曰。斯立是时为蓝田县丞。其曰。蓝田十月。元和十年十月也。孟郊已死。张籍病眼。故有。诗翁。壮士。之句。有怀立之且念朋友之不振也。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   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嵬嵬插花里。   玉山前脚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   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原选者评。红云明镜中。特有雪山倒影。便写得异样精采。结似洒脱。正恐不能忘情。   樊汝霖曰。公时自中书舍人降太子右庶子。   记梦   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   我听其言未云足。舍我先度横山腹。我徒三人共追之。一人前度安不危。   我亦平行蹋乔亢虚亢。神完骨脚不掉。侧身上视溪谷盲。杖撞玉版声彭觥。   神官见我开颜笑。前对一人壮非少。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颏肘拄座。   隆楼杰阁磊嵬高。天风飘飘吹我过。壮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语一字难。   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诘盘。口前截断第二句。绰虐顾我颜不欢。   乃知仙人未贤圣。护短凭愚邀我敬。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女巢神山。   原选者评。只是寓言。勿真谓与鬼争义。   黄庭坚曰。六字常语一字难。只前句中。哦。字便是所难。此乃为诗之法也。樊汝霖曰。苏内翰尝曰。太白诗云。遗我鸟迹书。读之了不闲。太白尚气。乃自招不识字。不如退之倔强曰。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随女巢神山。又曰。退之性气。虽出世间人亦不能容也。   某氏曰。此诗盖有托讽。意公忤执政。左迁为右庶子时作。前。酬卢公荷花诗。末云。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而此诗末亦云。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女巢神山。皆有不能俯仰随人之意。可知其为左迁之时也。   顾嗣立曰。按金居敬云。罗缕道妙。三句。意皆本。参同契。角根陬维。谓青龙处房六。   白虎在昴七。朱雀在张二。皆朝於玄武。虚危之位也。迎一阳之气以进火。妙用始於虚危。在一日言。正当子半。故曰须臾间。又曰。百二十刻须臾间。如。参同契。以十二卦十二律配十二时。阳火阴符之候。然一日之间有之。一刻之间亦有之也。公盖深得金丹之旨。乃倔强世间耶。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岂惟一身荣。珮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   况於经籍深。岂究端与倪。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於凫睮。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   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原选者评。戒心法吏。始拟收身。则已有为而为矣。中间省躬引分。乃足为朝士座右铭。   。雍录。曰。唐都城有三大内。太极宫在西。故名西内。大明宫在东。故名东内。别有兴庆宫号南内也。   洪兴祖曰。中朝事迹。云。天街两畔树槐。俗号为槐街。白乐天。乐游园。诗云。下视十二街。绿槐间红尘。即此也。   读东方朔杂事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   偷入雷电室。车訇羉掉狂车。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曰吾儿可憎。奈此狡狯何。方朔闻不喜。褫身络蛟蛇。   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   欲不布露言。外口实喧哗。王母不得已。颜口频口赍嗟。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   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夸。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原选者评。俞皐曰。此诗洪兴祖以为讥弄权者。观结语云云。殊不然也。意亦指文人播弄造化。如。双鸟诗。云尔。不然何独取方朔而拟之权幸耶。顾嗣立曰。按。汉书。东方朔传赞。曰。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於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公诗皆本经史。而此作独专取。内传。   亦偶然戏笔。故题之曰。杂事。也。   。汉武帝内传。曰。帝好长生。七夕。西王母降其宫。有顷。索桃七枚。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枚。曰。此桃三千年一实。时东方朔从殿东厢朱鸟牖中窥母。母谓帝曰。此窥牖儿尝三来偷吾此桃。昔为太山上仙官。令到方丈。擅弄雷电。激波扬风。风雨失时。阴阳错迕。致令蛟鲸陆行。   崩山坏境。海水暴竭。黄鸟宿渊。於是九潦丈人乃言於太上。遂谪人间。其后朔一旦乘云龙飞去。不知所在。   庭楸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