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 - 第 422 页/共 432 页
国初,青海蒙古尤专横,与西套西域诸部声息相通,胁制番族,犯边无已时.雍正初,和硕特罗卜藏丹津败,内地大军深入青海,追各寺所藏明代国师、禅师印敕,限其庙舍毋过二百楹,每寺喇嘛毋过三百人,并禁藏兵器。盖以前酋均喇嘛,寺院之主,各辖番人如土司,番族多削发,寺僧无定额,遂致僧民混淆,良莠不齐,寺院即为逋逃薮矣。自是仿土司,设番目,改隶道厅卫所,以分厄鲁特之势。定其贡市之期与地,三年一贡,分三班,九年一周,定互市于日月山。厄鲁特遂不敢窥青海,其势亦日就孱弱,而数十年间,番族以生养休聚,渡河而北,大肆刦掠,蒙古不能御,至畏西番如虎狼矣。
道光朝,经边吏派兵剿办,河北肃清,又除汉奸,断粮茶,而番势遂蹙,投诚乞命,乃编户口,责成头目定贸易之所,限粮茶之数,而番患始息,此河南八族投诚之由来也。然当初受羁縻时,尚知遵守法令,后复扰及沿边。咸丰间,又将河南八族野番招安,移近青海一带住牧,派员清查荒地,又割分蒙古旷土,与八族番均分地界。赏其头目千户、百户等职,钤束其众。岁在青海大臣处请票,在丹噶尔采买粮茶,岁给千百户青稞仓斗一千零二十石,石例价五钱,合银五百两有奇。且于归附之野番所办口粮,每石日给市量青稞一合,每户月给茶一封,每岁运粮三次,每次限以四个月粮,地方文武官会同验明人数粮数放行,择要设卡稽查。其后人口蕃,生番渐熟,率皆富少贫多,亦无力能办大宗粮茶,其请票亦虚应故事,沿卡稽查禁物而已。综计投诚番子八大族,管四十小族。盖汪什代克族,管小族十二;刚咱族,管小族十;千布彔族,管小族十一;都受族,管小族二;完受族,管小族一;曲加洋冲族,管小族一,公洼他尔代族,管小族一;拉安族,管小族一。 「 后又分上下拉安二族。」 又刚咱族、千布彔族、完受族、公洼他尔代族,拉安族等,置千户五,别有总管二。刚咱族曰剌麻拉夫炭,汪什代克族曰完托,百户入册者十六,百总 「 亦称副百户。」 三十五,什长一百六十八。番族凡七千八百三十二户,男女大小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口。其副千户、百户、百总、散百总等,由疆吏随时赏给,不入部册者不与焉。以上八族,皆已编为熟番,迁居河北。而其族之留于河南者,散而复聚,河北番又稍稍归附之,户口遂数倍于昔,蜂拥狼突,变为野番。千户势不能聚其民为一处,有仍归故土收聚旧族而不复北还者,则河北番族无主统驭,又变为野番矣。若河北郭密九族及阿里克族,河南鲁本科十七族及果洛族,皆世称西宁番者也,耕牧兼业,差同于汉族。
千布彔族之分地最近,地名倒淌河,原为蒙古陀莫公遗地。其旧地在黄河南萨莫楞地方,本管小族十有一,移居于此。逾六十年,族众散处河南者尚伙,大半流为匪徒。河北一部,户口稀少,正副千户以下,仅设百户一人,安居乐业,已历数世,而人称之曰哈目番,译之乃为野番,盖为河南同族所累也。千户秀氏名班玛,副千户名盆巴,百户名丹科。其人睛黑而突,浓眉,须连于鬓,颧骨突起,鼻平,口广,唇薄,皮肤黄色,身量中等,似吐蕃人,与内地之番异。盖内地之番与汉族杂处,久服水土,私通婚媾,血统混淆,形貌已难辨别.外番则不同,然亦择汉男为偶,抚汉孩为嗣矣。语为西藏语,亦杂蒙古音,文为唐古忒文,书页为梵经贝叶形,外用木板夹之。
青海之库车库尔,居大山中,汉番或耕或牧,其前后有番三大族,故其地之土著,番占十之八九。三族者,北为公洼他尔代族,中为都受族,南为曲加洋冲族,皆河南投诚八族之番安插于此,仅数十年。惟公洼他尔代有世袭千户,都受、曲加二族仅有百户,皆受辖于公洼他尔代之千户,两族有应办之务,青海办事大臣必告之千户,如蒙旗之盟长然。三族分地,于蒙番中为最远,人丁最寥落,毘连河南土司,时虞强邻侵扰,械鬬之案岁有数起。千户名青阿零,常游牧于柴达木以避之。
郭密据黄河南北之关键,为青海全属精华所萃。番族归化最早,世称西宁番之一也。内分尕让族、江拉族、多剌族、登楞族、焕木族、质盖族、作什纳族、当加却呼族、贺尔加族等九种. 「 贺尔加族在黄河北岸,渡河南至贵德城十里近。今舆图均以此族载在贵德南境,尚在哈克河以南。然彼处番户有拉安、完受诸族,无贺尔加族也。」
中惟贺尔加族有地界,余八族混在一处,每族百户一人,总属于尕让千户。千户名吉亥买尔多吉,副千户名先巴。郭密分上下二境,中有却卜藏沟,北接叶隆山,南通黄河,上下以此分界。所谓下郭密者,有二十余庄,大者曰尕让庄、贺尔加庄,北至索罗格山,接千布彔界,地瘠民贫,土人半以游猎为生,村庄约有四十余,大者曰郭密香卡,郭密大庄,膏腴之地不下数千顷,汉番且耕且牧,沿河一带,树木成林,可樵可猎,南与千格和蒙古地相连.大抵下郭密地段居十之三,居民重牧不重耕,上郭密地段居十之七,居民耕牧并重,西宁府属及四川民人争往垦荒,河南无主之番亦往投之。风俗介乎汉番者,为熟番,衣冠语言虽异,与汉族耦居无猜。若散处游牧忽来忽去者为生番,其人眼突多须,身短,皮肤苍而粗,半系川滇保罗种,贪狠嗜杀,无一不匪。所谓番匪者,此种最多。千百户不敢收纳其众,间有收纳者,必得番族公认而后可。汉族居其乡者,悉从其俗。又有赘于番族者,生子即为番,不复还汉籍矣,惟回民绝迹其境,间有之,土番亦必百出其计以驱之。
藏族藏族,一称唐古忒族,亦称番族,即吐蕃人。西藏为古三危,康、卫、藏也也。汉称西羌,在魏为秃发,唐为吐蕃,西人称曰图伯特。吐蕃出于党项,党项出于鲜卑, 「 党项为鲜卑八部之一。」 鲜卑谓后土曰拓跋,故北魏、西夏,均以拓跋为氏。晋时,河西鲜卑秃发利鹿孤,实为西藏吐蕃之祖。秃发、吐蕃,皆拓跋二字之声转.唐时有都播国,在今俄属西伯利亚之托波儿斯克,是则托波儿克实为吐蕃之初地也,明矣。吐蕃、蒙古同出鲜卑,故蒙古人记载,自谓与吐蕃同族,而欧人亦谓藏人乃蒙古种中特别之族。然据希由克所记,则其人眼小而黑,须疏,颧骨突出,鼻平,口广,唇薄,上流社会之肤色似欧人,常人则黄色,身量中等。其人常快乐而甚慈惠,勇于战鬬,惟迷信甚深。畜牧者为犂牛、驴、马、绵羊、山羊,工纺织,善陶埴,并树艺各种农产物之与土地相宜者,又知采掘贵金属。至其人口,或谓仅百五十万,或谓当过五百万,生齿之少,实因地味瘠薄,气候不和,喇嘛太多,及一妻多夫之习,有以致之也。
其人以西藏为根据地,分布于西康一带,间有入居云南、甘肃者。体质强,性情朴,兼营耕牧两业,在昔亦称强族。语言杂梵音,汉语、蒙语、印度言皆有羼入。文字有字母三十,亦曰唐古忒文,出于希伯来,与畏兀儿文同。畏兀儿,即古之回纥也。
甘巴甘巴为藏中著名之族,其性活泼,喜游戏,他人所不忍居之惨境,彼怡然居之,不以为意。且事佛之心较藏人浅薄,未尝有遣子弟入佛寺之事。此族初自喀木移此,专事旅行,转徙四方,不惮跋涉,且远至克什米尔,然亦有从事农业之人。
苗族黎族苗族, 黎族在湘, 蜀, 黔, 滇, 两粤之间, 曰蛮人, 曰夷人, 曰瑶人, 曰(上棘下火) 人, 曰仡佬, 曰倮倮, 曰倮罗, 曰倮罗夷, 曰俅夷, 曰仡僮, 曰佯僮, 曰佯僙, 曰僚, 曰峒人, 曰 革姥, 名称不一, 皆古三苗, 九黎之遗裔也。 泰西人种学家以其所居在山谷溪洞, 故目之为高地族, 而实我国内地最古之土著。 自黄帝战胜其大酋蚩尤于涿鹿, 乃退居黄河以南。 陶唐之世, 苗民逆命, 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南, 「 河南淅川厅之丹江。」 则又驱诸江汉之间.舜窜三苗于三危,即喀木卫藏也。然其遗种保守江南,控彭蠡而扼洞庭,恃险以抗汉族。至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公旦惩荆舒,周宣王命召虎平荆蛮.春秋之世,楚启山林。汉开西南夷,三国吴平山越, 「 在黟山中。」 大江南北之平地巢穴于是尽失,乃窜入岭南一带之深山穷谷,终古不振矣。
其人被服缯纩,好歌舞,挟巫蛊之术,好铸铜鼓,所用兵器为弓矢刀矛剑盾之属。贵人一娶数女,常人结婚时,男女择地跳舞,相悦,则遂为夫妇焉。
至南条西部苗、瑶诸土司所辖人民,实皆汉族之别支,以格于地势,遂与汉族隔阂,未能同时进化,其真为上古苗黎之裔者,绝少矣。
黎之种,旧无所考。或曰,黎母山有女自卵中诞生,适外来番男与之配,遂为黎种所自出,故名其山曰黎母。或曰,有女航海而来,入山中,与狗为配,生长子孙,名曰狗尾王,遂为黎祖,其子孙即以王为姓,故凡生黎皆王姓。或曰,黎即后汉之俚人,粤俗呼山岭为黎,俚人居其中,因讹为黎,居广东琼州之五指山,其在广西者亦称俚。或曰,唐李德裕贬崖州,其后有遗海外者,入居崖,遂为黎人。其一村皆李姓,貌颇与别黎殊,唐时旧衣冠今尚有藏之者。
黎有生熟两种.熟黎之类三,黎岐、孝黎、黎鬃是也。生黎之类六,花脚黎、大厂黎、小厂黎、岐黎、霞黎、生岐是也。其号花脚者,男女皆于足胫刺纹数行。
黎头辖一峒者为总管,辖一村或数村者为哨官。大抵父死子承,世世相传,或间有无子,以妻或弟代之者,则为众所归而公立之也。小事听哨官判断,大事投总管理处,总管不能理处,始出而控于州县.生黎之地不属官,亦各有地主,间有典卖授受者,以竹片为券。盖黎族无文字,用竹批为三,计邱段价值,划文其上,双方面及居间者,各执之以为信,无敢欺冒。
琼州之黎,族类繁,亦有生熟之分。自文昌县外,散处于十二县境,熟黎略近城市,语言服食无异汉族,性情亦狡黠。生黎蜷伏深山,巢居野处,茹毛饮血,绘面椎髻,气质粗暴。至愚顽凶狠,则生熟黎皆同。睚眦必报,以杀人越货为事。向无专官抚治,仅举总管牌甲,令自约束。政曾设抚黎局于定安、临高、陵水三县,以县令为承审官。惟皆玩视职务,以黎愚而易欺,遇事辄婪索偏袒,以致积莫伸,时或酿成仇杀,激为暴动。光绪中叶,陵崖黎乱,冯萃亭宫保子材督师剿之,两年始平。勒令薙发着衣,始准与汉族通往来。
苗族土司之由来苗族风俗语言异于汉族。治之之法,自元、明以来,每用羁縻政策,官其酋长,仍其旧俗,设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等诸土司,及土府、土州县,并令其世袭,掌自治权。
湖南诸苗湖南苗族有生熟之分,其苗疆边墙旧址,自亭子关起,东北绕浪中江至盛华哨,过长坪,转北,过牛岩芦塘,至高楼哨得胜营,再北至木林湾溪,绕干州城镇溪所,又西北至良章营喜鹊营止。其居边墙以外者为生苗,在边墙之内,与汉族杂居,或佃耕汉族之地,供赋当差,与内地人民无异者,则熟苗也。汉族亦狎视之,无猜嫌。
黑苗所居,则自松桃之长冲卡落,乃折东至新寨亢金,东南至黄瓜寨、上下西梁苏麻寨,折东至鸭酉栗林,入镇筸右营所辖鸭保、只喇隆朋廓家大田杨管,南上至得胜营,北入干州左营所辖平隆、石陇地母劳神鬼猴鬼冲之属,皆是也。其地绝险,人绝悍。至打郎坡望溪狗儿山一带,在平隆鸭保之中,则又生苗中之生苗矣。盖鸭保、天星强虎岑头之属,虽生苗,与汉族之客民相习,犹有能操客话者。诸处为人迹所不到,言语侏离,性情乖异,生苗且勾结滋事,而离巢窵远,不能久居。若边墙以内出没之苗,非此类也。
红苗所居,则自干州高岩河西与永溪相接者,皆是也。地险陡,人凶悍,与镇筸左营、右营所管黑苗相似,但其地与汉境差远,中既隔以熟苗,外复环以汉族,不若镇筸右营、得胜营、西门江、晒金塘、筸子坪之属。生苗寨落即与汉村相连,故攘窃之患,犹不多见。干州吕洞山东北至良章营、喜鹊营、马颈坳一带苗寨,虽生苗,而东北与永保苗毘连,东与六保仡佬各寨为邻,虽悍,而汉族与仡佬力足以御之,故其患视他处为稍辑。
花苗所居,为凤凰厅乌巢河东岸,马鞍山、黄茅坡附近,司门前、太平关、酿水沱、上下猨猴寨、梁项毛都塘、七兜树、两头洋等大小百余寨,地险恶,而性犷悍,东出则过清溪哨、靖疆营各汉地。南出则通廖家桥、永保各汉地。汉、苗毘连,其间无甚藩蔽,而近在镇筸城上下,视左右两营生苗,实居肘腋之间也。
小凤凰营、鸡公寨等处,与铜仁正大营接界,旧为镇筸中营所辖,熟苗与汉族杂居,风俗与黔苗相类,通汉话,畏官府,在镇筸所辖诸苗之中,此为较驯.贵州诸苗黔于汉, 属西南夷, 明始设府州县, 苗族乃日渐繁, 后有自粤迁至者, 亦隶属之。 白苗在定龙里, 低头黄晴, 躯短小, 红苗在铜仁府, 青苗在贵阳, 镇宁, 黔西, 修文, 黑苗在都匀八寨, 镇远, 清江, 古州, 箐苗亦黑苗别种, 在平远州, 爷头苗为黑苗类, 洞寨苗与爷头苗分寨居, 花苗在贵阳, 大定, 广顺, 黎平, 九股苗在施秉徃凯里, 黑楼苗在清江八寨, 黑生苗在台拱, 古州, 黑脚苗在清江, 台拱, 车寨苗在黎平, 古州, 西溪苗在天柱县, 紫姜苗在清平,都匀, 平伐苗在贵定, 谷蔺苗在定番, 九名九姓苗在独山, 克孟估羊苗在广顺州金筑衑司, 东苗在龙里, 清平, 贵筑, 西苗在平越, 清平, 贵筑, 尖顶苗, 宋家苗均在贵阳府, 夭苗在陈蒙烂土夭坝, 罗汉苗, 楼居苗均在八寨丹江, 阳洞罗汉苗在黎平, 短裙苗在思州葛彰, 杨保苗在天柱锦屏, 葫芦苗在定番罗斛, 鸦雀苗在贵阳, 郎慈苗在威宁州, 仡僮, 佯僮, 白仲家苗, 伶家苗, 侗家苗, 家苗均在荔波县, 侬苗在永丰萝斛册亨, 黑罗罗在平远, 大定, 黔西, 威宁, 白倮罗在永宁慕役司及水西, 八番在定定番州, 打牙仡佬在平越, 黔西, 翦头仡佬在贵定新添街, 水仡佬在余庆, 木仡佬在贵定, 都匀, 黔西, 锅圈仡佬在平远州, 披袍仡佬在平远, 施秉, 清平, 猪屎仡佬在石阡, 黎平, 古州, 仡兜在黄平, 施秉, 镇远, 佯僙在都匀, 石阡, 施秉龙泉提溪, 黎平, 卡尤仲家苗在贵阳, 都匀, 镇宁, 普安,补笼仲家苗在定番、广顺,青仲家苗在古州、清江、丹江,黑仲家苗在清江,清江仲家苗在台拱,曾竹龙家苗在安顺府,大头龙家苗在镇宁、普定,狗耳龙家苗在广顺,白龙家苗在大定、平远,蔡家苗在贵筑、清平、威宁、大定、修文、清镇。僰在普安州,瑶在贵定,峒人在石阡、郎溪永从洪州,蛮在贵定新添街丹行二司,冉家蛮在思南府沿河司,六洞夷在黎平府,六额子在大定威宁,白额子在永丰罗斛,白儿子在威宁州,黑民子在清镇大定黔西。
黑生苗改土归流贵州黑生苗性悍甚,长镖短剑,常结党访富户,夜执火行。雍正乙卯,改土归流,其患少息。
雕题之民葱岭附近山中,有雕题之民,盖苗类也。
(女革)姥横暴(女革)姥风俗言语自为一种,与他苗大异,敏慧不如红苗,平和勤勉不如白苗,嗜酒吸烟, 「 白苗亦嗜酒吸鸦片者,百千之一而已。」 蓬头垢面, 「 白苗妇女以梳绾发,行路遇清流则散发梳洗,濯足浴身,日至数次不厌。」 体力不如青黑等苗,而横暴过之。
巴补凉山蛮人巴补凉山为滇、蜀间一部落,素为蛮人所居,其地绵亘数千里,与滇之巧家、昭通及川之宁远、越隽接壤,气候温和,土腴物茂,惟其人不通文化,时刦汉族。兹以宣统辛亥所调查之人数,详述如下:一、都土司所辖者二十四支:隘箕五百人,甲博六千人,兵补一万人,已你四千人,甲迭七千人,染脸一千人,耿无五百人,妈黑六百人,阿流六百人,折支三百人,拿吉一千人,阿立不详,黑三百人,的瓦不详,阿流苦姓五百人,噜补不详,阿大马五千人,迭使一千人,丙资马一千人,必谷不详,神以六百人,姓黑不详,莫石一千人,模洗不详。
二、安土司所辖者三十三支:苦姓三千人,花姓七千人,梢姓八百人,苏姓二千人,熊姓一千人,五举一百人,五母二百人,徐姓一千人,底洗一百人,洗马溪马三百人,米西马三百人,立使一百人,立侯马不详,王姓八千人,不易马五百人,很黑一百人,补西马不详,九口马二百人,要马五百人,毋颇六百人,很口一百人,甲拉三百人,阿架四百人,体口八百人,平头马不详,五苦三千人,模红马五百人,补以二百人,阿六马三千人,甘宋五百人,麻结一百人,焦脚五百人,黄姓七百人。
三、杨土司所辖者十四支:阿着一千人,吾奇二千人,不及七百人,莫石五百人,鸡取三百人,鲁姓二千人,阿六马三千人,恩展七千人,丁姓六百人,卢姓四百人,胡姓一千人,韩姓五百人,阿侯二万人,暑干一万人。
四、冷土司所辖者九支:阿侯二万人,暑干一万人,能红五千人,哇屠三千人,石展三千人,入欠五千人,黑你七千人,瓦说五千人,阿你马三千人。
峨马夷人干、嘉盛时,留意边防,云南峨马各边土练常三四千。道光中叶,边兵外调,夷人乘虚侵略,汉地之抛荒者,遂数十里。 「 峨边南之化林坪三四十里,东北之麻柳坝、北沙河八九十里,马边西北之大竹堡,雪口山、三河口、楠木坪等地皆百余里,西南之油榨坪、烟峰泛各数十里,雷波西北之中山坪处亦各数十里。」 故汉族旧壤,竟至数十里中求一汉族而不得。偶遇旧时汛防地址,有一二被裁之绿营兵丁欲归无所,惟向夷人承佃耕种,按年纳租,颗粒不足,折银交付,纯仰夷人之鼻息以为生活。
边备空虚,兵不能卫民,民乃托凉山夷人以自卫,岁议苞谷若干石,盐若干斤,布若干疋,钱若干钏.谓之曰保费.保护者或至被保护者家,则必杀鸡出酒,强与为欢。稍忤夷意,夷或以虚词恫喝,被保护者曲意承迎,必得其欢而后止。不独零星散户偪近夷巢者然,即内地场市汉族,亦必按户摊钱,求保护于某支黑夷,谓之曰包山费,又曰看路费.毛坪场之年纳雅札支钱一百钏,永安场之年纳冑扭支钱六十钏,皆是此例。既纳保费矣,而汉族彼往此来,不携一物,路程仅二三十里,必出盐一二斤或钱一二百文以与夷人,令其同行,方能到达地点,否则夷人相遇,谓为傥来之物,掠卖凉山,终身不返。至商人道经其地之按照货物以纳金求保者,更无论矣。 「 凡至夷地贸易者,先于汉地觅一黑夷,按照所带货物值十抽一,即如展转交保,任其所之,苟遇危险,皆由承保者担负赔偿。然偿者八之三,骗者则十之七也。」
粤瑶两粤之地,瑶居半,皆祖盘古而宗狗头王。王,即盘瓠也。瑶之祀祖,辄以十月朔,令男女既冠笄者,连襟而舞,谓之踏瑶。两相悦,祀毕,男遂负女去。粤东则更以七月望日,俾两髻男、三髻女衣五彩裾,歌且舞以妥侑焉。在粤西者,种凡三,曰高山,曰花肚,曰平地。高山最犷悍,花肚次之,平地又次之。向设瑶目一、瑶甲六以辖之,中又分瑶与狼。狼,客户也。明万历时,调狼兵征罗旁溪瑶,其族类遂蒸于曲江以北,东绕罗旁,面连山,聚族而居,惟连之八排,子姓繁衍,桀骜难驯,地广七百余里。轮倍之,率为盘姓。其它赵、冯、邓、唐诸氏皆汉人,以避瑶赋诛求,举家窜入,日濡月染,而饮食衣服器用皆与真瑶无异。自四姓窜身瑶中,教制军器,教挠边疆,教肆掠刦,蠢而凶者,日浸悍而黠矣。
山官者,瑶总也,总之下,有瑶目八人,辖诸瑶。约岁九月入诚谒县尹,投邨落安靖结,无跪拜礼,间携野珍一二献,或兔或獐,官则赏之以银若布。时署中盛陈仪仗,示威以慑之。瑶从者归,语其侪偶,云不畏中间端坐者,只怕两旁鸡毛官,谓隶卒也。纳粮,则委之里长,交好者倍其赋以付,予取予求,不汝瑕疵也。少欺谩,立加以刃,否则要诸路而歼之。
广东连州直隶州,界连湖南蓝山、临武等县,又与连山、绥瑶厅界毘连,时有汉、瑶互讼之案。绥瑶同知署距州城七十里,山城斗大,居民不及五十家,别有行署在三江城,乃审讯汉、瑶讼案之所,三江协驻焉。瑶人赴州署完纳钱粮,除赏给银牌外,复给以盐酒豆腐诸物,瑶人即于大堂下炊爨,欢饮而去,其性则甚驯也。
湘瑶酃瑶有二种, 一曰高山瑶, 一曰平地瑶。 高山瑶蓬头跣足, 言语侏 离, 衣服理斓, 登高涉险, 捷若猿猱。 平地瑶饮食衣服与汉族同, 其佃种力作营作置产皆然, 惟与瑶人言则瑶语, 汉族言则汉语. 女多赘壻于家, 弃其姓而从之, 生子后乃去。
桂杨州北界常宁大山,曰洋泉洞,白水洞,盘纡数百里,深林密箐,有瑶居之。汉族垦田傍山下,瑶则垦山种作,自云瑶耕山,汉耕田。凡山,皆羣瑶世业也。高山瑶依山为食,一二岁辄弃去,更治他山。平地瑶为熟瑶,颇与汉族相比狎,语言亦同。
永明县境,三面接粤,诸瑶错处,有真赝二种.以盘、李、周、赵、沈、郑、邓、唐八姓为真瑶,他姓为赝瑶。
軬客軬客,亦瑶也,本为古八蛮之种.五溪以南之岭,迤逦巴蜀,有蓝、胡、盘、侯四姓,盘姓为多,相传皆高辛狗王之后,以犬戎奇功,尚帝少女,封于南山,种落遂繁衍,今其族犹以岁时祀之。
么些么些,即《唐书》所载么些兵是也。在云南维西。明土知府木氏攻取吐番六村康普叶枝、其宗喇普地,屠其民,徙么些,令戍之,后渐蕃衍,倚山而居,覆板为屋,檐低仅容人。
头目所辖为二三百户,或百余户,或数十户。建设时,地大户繁者为土千总把总,为头人,次为乡约,次为火头,皆各子其民,子继弟及,世守莫易,称为木瓜,犹汉言官也。对之称为那哈,犹汉言主也。所属么些见之,皆跪拜奉物,发言时,屈一膝,讼亦赴愬。有不率,头目鞭笞之。农时助头目工三日,榖将熟,取其青者蒸而舂脱粟,曰扁米,家献二三升,腊奉鸡米。元日,头目以酒饭劳之。火头见头人士官,则拜而侍坐。火头,乃头人之所属也。
估倧过澜沧江百里有部落曰估倧,有二种,皆无姓氏。近城及其宗喇普,明木氏之所屠未尽者,散处么些之间,谓之么些估倧,奔子栏柯墩子者,谓之臭估倧。语言虽同,习俗性情,与么些迥别.那马那马,本民家,僰人也,澜沧、弓笼皆有之。地界兰州,多不能自记其姓氏,么些谓之那马,遂以那马名之。语言实与民家无异,男女衣服之饰,杂用估倧、么些之制,而受制于么头人。
仡佬能捍红苗仡佬湖南泸溪之上下五都、大章、小章、洞庭山等处,及干州厅东南各寨落,凡百数十处。亦有散居永顺、保靖、永绥间者,居汉村,则遂为汉人;居苗寨,则遂为苗人,而言语亦与苗异。其人耐劳习俭,不为乱,能捍红苗。干、嘉间平苗之役,颇得其力。
倮倮倮倮者,自西藏东部至西川、云南边境,金沙江流域皆其所居,构屋于山间崖腹,从事耕牧,湘、黔、两粤亦有之,名称因所在而异,倮倮特其一也。其人往来于山间巢窟者,如履平地,时出刦掠邻近诸部,而藏族被害尤甚。躯干较内地人为长大,身体正直不屈,四肢细长,筋骨强壮。惟性怠惰,耽安逸,压操作,故肥满而大。面椭圆,带褐色,眼大,颊骨突出,鼻弓形而稍广,口之上唇稍薄,俗有拔须髯之风,齿白而整齐,虽年老不脱,盖不食熬肉故也。然面生皱纹甚早,其纹满面,且达于额.额甚大而高,发橙黄色,总为一束,集于额上,覆以绵布,状如犀角,长及九寸。
倮倮有阶级,白种者,历代土酋相传之血统也。干倮倮如庶族。别有所谓上马奴、下马奴者,古昔蔡家等种人充之,后皆脱离而自主矣。 「 上马奴、下马奴者,土酋上下马时,此奴伏地以足踏其背而上。」 酋为卢、陇、安、阳四姓, 「 此冒汉姓,其真姓则安曰纳子波,阳曰侧波。」 其巨室尚拥数十百里之地,人民数万,田租万千右,羊豕万头,曾与巴布、 「 在川、滇、黔之间,大河环绕,森林重迭,外人除种痘师外不能入。常出侵略邻近州县,躯格极强大。」 大木干 「 酋长之称.」 通婚,酋有子若干,皆裂土地人民而均分之,品位亦齐等,惟其势则日分日微矣。
黑罗罗倮倮亦曰黑罗罗,又曰乌蛮,本名卢鹿,讹为今名,在贵州之平远、大定、黔西、威宁。俗尚鬼,故又曰罗鬼。性愚而恋主。
绿觚滇中倮罗有黑白二种,皆多寿,一百八九十岁乃死,至二百岁者。子孙不敢同居,舁之深谷大箐中,留四五年粮.此倮不省人事,但知炊卧而已。遍体生绿毛,如笞,尻突成尾,久之长于身。朱发金睛,钩牙铦爪。其攀陟岩壑往来如飞,攫虎豹獐鹿为食,象亦畏之。汉族见之,呼之曰绿觚。
宁远倮夷湖南宁远倮夷分二种,一黑骨头,相传为孟获遗种,肤粗不洁,不蓄发须,男以尚义无外遇为重,女以有节不苟合为荣.其人如山林不广,使娃不多,则终身不得娶。至于生女,则无论贫富,人争求婚。
一白骨头,即使娃,为黑骨头所掳之汉男女。在汉族视之,则均呼之为倮夷耳。其宗族,各袭其始祖之名字以为支,犹汉人之某姓某家,若生齿过繁,或子孙有著名凶恶者,则就中叶著名之祖名别为一支。支名虽异,本姓则一。至各支使娃,则从其主人之支名,其婣党仅本支中黑白相属亲疏相伴。此外则结为婚婣,以厚党援,曰祖父母姑党,曰姊妹妻党,曰儿女婚党,有事则使其相助,各党亦必相助,以责后日之报。
爨人爨人,居云南曲靖府山中,为垢夷之后。
畬客畬客产于处州,或称其为盘瓠之遗种,与福建之狗头蛮实同一族。其至处州,当在顺治朝,盖由交趾迁琼州,由琼州迁处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