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707 页/共 737 页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有枣、柰、胡桃。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胡桃。
《广五行记》曰:後蜀李雄玉衡十二年,扶风人韩豹为太史令。雄卒,子期立,以豹为袒缘,犹领侯职。豹常言於期曰:“臣今老,志在田园,欲植胡桃,愿赐其种。”期不悟。俄而李寿自涪率众南向,袭克成都,废期自立。
《岭表录异》曰:山胡桃,皮厚而坚,大於北府。底平如槟榔,多肉少穰,亦与北中者相似。以斧追之方破,或取之,自底磨平,以为印子,其隔屈曲,类篆文也。
马融《西弟颂》云:胡桃自零。
潘岳《闲居赋》曰:三桃表樱、胡植叼。
孔融《与诸卿书》曰: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笃意。
刘滔母《答虞吴国书》曰:咸和中,避苏峻乱於临安式,吴国遣使饷馈,乃答书曰:“杆果有胡桃、飞穰。飞穰出自南州,胡桃本生西羌。外刚内柔,质似贤,欲以奉贡。”
荔枝
《东观汉记》曰:单于来朝,赐橙、橘、龙眼、荔枝。
谢承《後汉书》曰:汝南唐羌为临武县长,接交州,旧献荔枝,羌上书谏,乃止。
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石蜜乎?今以荔枝赐剿泗,啖之,则知其味薄矣。
《吴录》曰: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唐书》曰:杨贵妃生於蜀,好荔枝。海南荔枝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辄败。
又曰:白居易为忠州刺史,在郡为木了泱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晁,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如酪,大抵如此。其实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广志》曰:荔枝,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然,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方,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味。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百斛。犍为道南,荔枝熟时,百鸟肥。其名之曰焦核,小次曰春花,次曰朝偈,此三种为美。次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率生稻田间。
又曰:荔枝、壶橘,南珍之上。
《西京杂记》曰:南越王尉他,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荔枝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甘酸宜人。其细核者,谓之焦核,荔枝之最珍也。
《异物志》曰: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乾则醮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岭表录异》曰:荔枝,南中之珍果也。梧州江前有火山,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熟,故曰火也,)核大而味酸。其高新州与南海产者最佳,五六月方熟。(黔中亦出荔枝,余曾得一常,一势火山者。)形若小鸡子,近蒂稍平,皮壳殷红,肉莹寒玉。又有焦核者,性热液甘,食之过度,即蜜浆制之。又有蜡荔枝,黄色,味稍劣於红者。
《广州记》云:每岁进荔枝,邮传者疲毙於道。汉朝下诏止之。今犹修事荔枝煎进焉。其树自径尺至于合抱,叶密如冬青。木性坚重。其根,工人多取为阮咸槽、弹弓、棋局。
仲长统《昌言》曰:今人主不始神芝、朱草,而患枇晁、荔枝之腐,亦鄙矣!
王逸《荔枝赋》曰:乃睹荔枝之树,其形也,暧若朝□之兴,森如横天之彗。角亢兴而灵华敷,大火中而朱实繁。灼灼若朝霞之吐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
刘渊《吴都注》曰:荔枝树生山中,叶绿色,实正赤,肉肥,肌正白,味美。
左思《蜀都赋》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卷九百七十二 果部九
蒲萄
《史记》曰:大宛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於是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
《汉书》曰:李广利为二师将军,破大宛,得蒲萄种归汉。
《续汉书》曰:扶风孟他以蒲萄酒一斛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三辅决录》又载。)
魏文帝诏群臣曰: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馀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饣,脆而不梳,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饣。(乌县切。)又酿以为酒,甘於麴,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张斌,字斌,字洪茂,敦煌人也。作《蒲萄酒赋》,文致甚美。
又《後凉录》曰:建玄二十年,吕光入龟兹城。胡人奢侈,富於生养,家有蒲萄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北齐书》曰:李玄忠曾贡世宗蒲萄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曰:“仪同位亚台,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罄。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已故也?久相嘉尚,嗟咏无极。恒思标赏,有意无由。忽辱蒲萄,良深佩戴!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
《唐书》曰:高祖赐群臣食於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乾,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因赐物百段。
又曰:蒲萄酒,西域有之,前跟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蒲萄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为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又曰:太宗时,叶护献马乳蒲萄,一房长二丈馀,子亦稍大,其色紫。
又曰:李直方常第果实若贡士者,以绿李为首,芳梨为副,樱桃为三,甘橘为四,蒲萄为五。或荐荔枝,曰:“寄举之首也。”
又曰:蚌在葱岭南,逾县度,经热坂。其地暑湿,人皆乘马。土宜亢稻,多甘蔗、蒲萄,草木陵寒不世。
《金楼子》曰:大月氏国,善为蒲萄花叶酒,或以根及汁酝之。其花似杏,而绿蕊碧须。夏春之时,万顷克发。如鸾翼。八月中,风至吹叶上,伤裂有似绫纨。故人呼风为蒲萄风,亦名裂叶风。
《汉武帝内传》曰:西王母尝下,帝设蒲萄酒。
杜笃《边论》曰:汉征匈奴,取其胡麻、稗麦、苜蓿、蒲萄,示广地也。
《广志》曰:蒲萄有黄、白、黑三种。
《□南记》曰:□南多乾蒲萄。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浮图前,柰林、蒲萄,异於馀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柰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於枣,味并殊美,冠於中京。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官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异。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京师语曰:“白马甜榴,一实直牛。”
《唐景龙文馆记》曰:四月上巳日,上幸司农少卿王光辅庄。驾返顿后,中书侍郎南阳岑羲设茗,饮蒲萄浆,与学士等讨论经史。
又曰:大学士李峤入东都庙,学士等祖送城东,上令中官赐御馔,及蒲萄酒。
《博物志》曰:西域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传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日不解。
又曰:张骞使西域还,得蒲萄。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蒲萄百七十八株。
《秦州记》曰:秦野多蒲萄。
《本草经》曰:蒲萄生五原、陇西、敦煌,益气强志,令人肥健,延年轻身。
王逸《荔支赋》曰:西旅献昆山之蒲葡。
钟会《薄萄赋》曰:余植蒲萄於堂前,嘉而赋之,命荀勖并作。
应祯《蒲萄赋》曰:结繁钟之磊落兮,英茏总而弥房。
傅玄《蒲萄赋》曰:逾龙堆之险,越悬度之阻,涉乎三光之阪,历乎身热之野。
橄榄
《金楼子》曰:有树名独,分为二株,其东向一枝是木威树,南向一枝是橄榄树。
《南越志》曰:博罗县有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分为三衢:东向一衢,木叶似练,子如橄榄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橄榄。
裴渊《广州记》曰:橄榄涩酒。
《广志》曰:橄榄,大如鸡子,交州以饮酒。
《南方草木状》曰:橄榄,子大如枣,二月华,八九月熟。生食味乍,蜜藏乃甜美。交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
《临海异物志》曰:馀甘子,梭形,初入口舌涩酸,饮水乃甘。又如梅实核,两头锐。呼为馀甘、橄榄,同一物异名耳。
《岭表录异》曰: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尺,其子深秋方熟。闽中尤重其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生吃及煮饮,悉解酒毒。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内盐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彩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舡,损乾後,牢於胶漆,著水益乾坚耳。
左思《吴都赋》曰:龙眼、橄榄。
椰
《隋书》曰:林邑国人,深目高鼻,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缠身,冬月衣袍。妇人推髻。施椰叶席。
《唐书》曰:诃陵国,俗以椰树花为酒。其树生花,长二尺馀。实大如人胫,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饮之亦醉。
《南夷志》曰:荔枝、槟榔、诃梨勒、以萦、光榔等诸树,永昌、丽死觐山皆有之。
《□南记》曰:南诏遣使致南国诸果,有以萦,状如大牛心。破一重粗皮,刮尽;又有一重硬壳。有小孔,以筋穿之,内有浆二合馀,味甘色白。
又曰:□南多以萦,亦以蜜渍之为糁。
《广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有叶如束蒲,乃在树末。实如大瓠瓜,悬在树头。实外有皮,中有核,皮里有汁升馀,清如水,美如蜜,可饮。核中肤白如雪,厚半寸,味如胡桃而美,可食。出交趾,家家种之。
《南方草木状》曰:椰,二月花,花仍猎菖实,房连相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树黄,俗名为丹。横破之,可作碗。子长如栝楼子。
《交州记》曰:以萦有浆,截花,以竹桶承取汁,作酒,饮之亦醉。
《神异经》曰:东南荒中有椰木。椰高二三丈,或十馀丈,围丈馀,或七八尺。叶三百岁尽落而华,华如甘瓜华。华尽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岁而熟。熟後不长不减,形如寒瓜,长七八寸,径四五寸。
《南州异物志》曰:椰树,大三四围,长五六丈,通身无枝。至百馀年有叶,叶状如蒲,长四五尺,直竦指天。实生叶间,皮包之,如莲状。皮硬过於核中。肉白如鸡子,著皮,崦腹内空含汁,大者含升馀。实形团团然,或如楼,横破之,可为爵,并堪器用,南人珍之。
《异物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叶如束蒲,在上。其实如瓠系之巅。实外皮如葫芦,肤中有汁升馀,清如水,味美於蜜。食其肤则不饥,食其汁则增渴。又有如人两眼处,俗号以萦为越王头。
《岭表录异》曰:以萦树,亦类海棕。实号以萦,大如瓯盂。外有粗皮如火,腹次有硬壳,圆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如卵者,即截开一头,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烂班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冷而动气。
左思《吴都赋》曰:椰叶尾。
《俞益期笺》曰:有清浆数斗,悬於长木之端,终不乾,故为小异。
杨梅
《金楼子》曰:杨周年七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椿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公指以示儿曰:“杆真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博物志》曰:地有名章则生杨梅。
《南越志》曰:熙安县白蜀里多杨梅,张公以为名章则多杨梅。此偶以所闻而命书,後好事改地就之耳。求之白蜀,去之远矣。
裴渊《广州记》曰:卢山顶有湖,杨梅绕其际。人登者,止得於山饱食,不得持下。
《吴兴记》曰:故章县县北有石椁山,出杨梅,常以贡御。张华所谓“地有名章,必生杨梅”,盖此谓也。
《食经》曰:藏杨梅法:取完者一斛,盐渍之,曝乾。别取杭皮二斤,煮汁,盐渍之。不加蜜渍。梅色如初美好,可留数月。
《临海异物志》曰:杨梅,其子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味甘甜酸。
梁较型《杨梅颂》曰:怀蕊挺实,涵黄扌柔丹,镜日绣粲,照霞绮峦。
沙棠
《山海经》曰:昆仑之丘有木焉,状如棠,黄华赤实,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却水。
《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南越志》曰:宁乡,果多沙棠。
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罗浮山有沙棠,华黄赤实,味甘如李。
枸橼
裴渊《广州记》曰:枸橼树以橘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皮以蜜煮为糁。
刘欣期《交州记》曰:枸橼如柚,核细。
《异物志》曰:枸椽,实如橘,大如饭,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若酸浆
《岭表录异》曰:枸橼,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京辇豪贵家钉盘筵,怜其远方异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工,竞取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燕脂,擅其妙巧,亦不让湘中人镂木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