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710 页/共 737 页

《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木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木子,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猎菖实,七月、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武平、兴古、九真有之。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智,直尔不敢啖,可为浆也。 《交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似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乍,九月熟。又有草眯子,亦如之。亦可为糁。因其草似鬼目。 甘蔗 《说文》曰:{艹诸},蔗也。 《汉书□礼乐志□郊祠歌》曰:百味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应劭曰:柘浆,取柘汁以为饮也。) 《吴录□地理志》曰:交句(音漏。)县甘蔗大数寸,其味醇美,异于他处。笮以为饣易,曝之,凝如冰,破如博棋,入口消释。 《江表传》曰: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饣易。黄门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饣易中,启言吏不谨。亮呼吏持饣易器入门,曰:“杆器既盖之,且有油复,无缘有此也。黄门将有恨汝耶?”叩头曰:“常从臣求官莞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也!”问,具服,即於前加髡,鞭斥外付。 《晋书》曰:顾恺之,每食蔗自尾至本。人或问之,曰:“渐入佳境。” 《宋书》曰:庾仲文好货,刘雍自谓得其助力,事之如父,夏中送甘蔗。 又曰:玄嘉末,魏太武征彭城,遣使至小市门致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 《齐书》曰:宜都王铿善射,常以堋的趟惬,曰:“终日射侯,何难之有!”乃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世晷。 又曰:范□,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宣命至□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粽,随尽复益。彪笑谓曰:“范散骑小复验之,一尽不可复得。” 《梁书》曰:庾沙弥性至孝。母刘亡,好啖甘蔗,沙弥遂不食焉。 《三国典略》曰:陆纳反湘州,分其众二千人夜袭巴陵。晨至城下,宜丰侯修出垒门,坐胡床以望之。纳众乘水来攻,矢下如雨。修方食甘蔗,曾无惧色,部分军旅,鼓而进之。遂获其一舰,生擒六十人。纳遂归保长沙。 又曰:侯景至朱雀街南,建康令庾信守朱雀门。俄而景至,信众撒桁。始除一舶,见景军皆着铁面,退隐于门,自言口燥,屡求甘蔗。俄而飞箭中其门柱,信手中甘蔗应弦而落。 《隋书》曰:赤土国,物产多同于交。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酒色黄赤,味亦香美。 《永嘉郡记》曰:乐城县三州府,江有三洲,因以为名。对岸有浦,名为菰子,出好甘蔗。 卢谌《祭法》曰:冬祠,用甘蔗。 范汪《祠制》曰:孟春,祠用甘蔗。 《扶南传》曰:安息国出甘蔗。 《广志》曰:甘蔗,其饣易为石密。 《□南记》曰:唐韦齐休聘□南,会川都督刘宽使使致甘蔗。蔗节希似竹许,削去後亦有甜味。 《神异经》曰:南方荒内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音干,音柘。)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甘,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既甘;生取汁为饴饣易,益珍;煎而暴之,凝如冰。 《甄异传》曰:隆安中,吴县张牧字君林,忽有鬼来,无他,须臾,惟欲啖甘蔗,自称高褐主人,因呼“阿褐”。牧母见之,是小女,面青黑色,通身青衣。 魏文帝《典论》曰:常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三兵。余与论剑,酒酣耳热。方食干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蒲佰。 《栽萦正书》曰:岁比不登,凡不给之物,若干蔗之属,皆可权禁。 《楚辞》曰:(乓切。)鳖炮羔有柘浆。(柘,蔗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诸柘、巴苴。(诸柘,甘柘。) 张协《都蔗赋》曰:若乃九秋良朝,玄酎初出,黄华浮觞,酣饮累日。挫斯柘而疗渴,若氵敕醴而含蜜,清滋津於紫梨,流液丰於朱橘。 曹植诗曰:都蔗虽甘,杖植地折;巧言虽美,用植地灭。 张载诗曰:江南都蔗,酿液澧沛,三巴黄甘,瓜州素柰。凡此数品,殊美绝快,渴者所思,铭之裳带。 李伯仁《七款》曰:副以甘柘,丰弘诞节,纤液映豺,旨於饴蜜。 虞翻《与弟书》曰:有数头男,皆如奴仆。伯安虽痴,诸儿不及。观我所生,有儿无子。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两弟,有似人也。去日南远,恐如甘蔗,近抄即薄。 应璩《与尚书诸郎书》曰:檀氏园,葵菜繁茂,诸蔗瓜芋,亦离尚萌。未知三生,复何种植? 冯衍《杖铭》曰:杖必取材,不必用味;相必取贤,不必所爱。都蔗虽甘,犹不可杖;佞人悦已,亦不可相。 甘{艹诸} 《南方草木状》曰:甘{艹诸},民家常以二月种之,至十月乃成卵,大者如鹅,小者如鸭。掘食,其味甜。经久得风,乃淡泊耳。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 陈祈畅《异物志》曰:甘{艹诸}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肪。南方人专食之,以当米谷。蒸炙皆香美。宾客酒食亦施设,有如果实也。 燕(音郁)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食郁及。(,{艹婴}也。) 《毛诗题纲》曰:葛ぱ,一名燕藤,好生河浒边,得水润而长。喻王九族,蒙王恩惠,以育子孙。今王无泽于族人,不如葛ぱ生河浒边也。 《广雅》曰:燕,{艹婴}舌也。 《广志》曰:燕,似梨,早熟。 《魏王花木志》曰:燕,实大如龙眼,黑色。《说文》谓之婴,《诗疏》一名车鞅藤。《豳诗□七月》曰:“食郁及”。此名燕。 潘岳《闲居赋》曰:梅香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 曹毗《魏都赋》曰:英梅杨李,若留郁棣。 廉姜 《广雅》曰:荦,(相维切。)廉姜也。 《湘州记》曰:始安县空龙山、精了山出廉姜。 《食经》曰:廉姜法:蜜煮乌梅,去滓,比滓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 刘祯《清虑赋》曰:仰称韭,俯拔廉姜。 卷九百七十五 果部十二 甘蕉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芭蕉二株。 《南夷志》曰:南诏,土无食器,以芭蕉叶藉之。 《广志》曰:芭蕉菹,或曰甘蕉茎,如荷芋,重皮相裹,大如盂升。叶广二尺,长一丈。子有角。子长六七寸,或三四寸。生为行列,两两共对,若相抱形。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迢狞饱人。其根大如芋魁,大一石,青色。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谓之蕉葛。虽脆而好,色黄白,不如葛色。出交趾建安。 《南州异物志》曰:甘蕉,草类,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馀,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馀、二尺许。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茎末。百馀子,大名为房,根似芋块,大者如车毂。实随华,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後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此焦有三种:一种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似牛乳,味微减羊角蕉;一种大如耦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味,最弱。其茎如芋,取以灰练之,可以纺绩。 《异物志》曰: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匠不趾葛也。其内心如蒜鹄头生,大如合半蚌。因为实房,一房有数十枚。其实皮赤如火,剖掷晷黑。剥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而馀滋味犹在齿牙间。一名甘蕉。 顾徽《广州记》曰:甘蕉,与吴花实根叶不异,真是南土暖,不经霜冻,四时花叶展,其熟、其未熟时,亦苦涩也。 《南方草木状》曰:蕉树子,房相连累,甜美,亦可蜜藏。 《游名山志》曰:赤岩山水石之间,惟有甘蕉林,高者十丈。 卞敬宗《甘蕉赞》曰:扶疏似树,质则非木。 扶留 《吴录□地理志》曰:始兴有扶留藤,缘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槟榔。 《蜀记》曰:扶留木,根大如箸,视之似柳根。又有蛤,明迮贲,生死晷,取烧为灰,曰牡厉粉。先以槟榔着口中,又扶留长寸,古贲灰少许,同嚼之,除胸中恶气。 《异物志》曰:古贲灰,牡厉灰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而後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已,扶留、槟榔,所生相去远,为物甚异而相成,俗曰:“槟榔、扶留,可以忘忧。” 《交州记》曰: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叶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广志》曰:扶留藤,缘树生,其花实即也,可为酱。 左思《吴都赋》曰: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芋 《说文》曰:齐人谓芋为莒。 《孝经援神契》曰:仲冬,昴星中,收莒芋。(宋均注曰:莒亦芋。) 《广雅》曰:藉如,水芋也,亦曰乌芋。 《汉书》曰:汝南郡有鸿隙大陂,翟方进为丞相,秦破之。郡中追怨,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 《汉书》曰:秦破赵,迁卓氏,曰:“吾闻岷山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至僮百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曰:李雄克成都,众甚饥馁,乃将民就于妻阝,掘野芋而食之。 《南史□孝义传》曰:鲜于文宗,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 《胜之书》曰:区种芋法:区收三石。 《汝南先贤传》曰:袁安,字召公,除阴平长。时年饥荒,贸苍菜食租入不毕,安听使输芋,曰:“百姓饥困,长何得食?”先自引芋,吏皆从之。 《汝南先贤传》曰:薛包归先人蒙侧种稻芋,稻以祭祠,芋以充饥。耽道说礼,玄虚无为。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饿,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风土记》曰:博土芋,蔓生,根如鸡鸭卵。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蜀郫人。母亡归送,吏饥,辄取道侧民芋,随以帛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相语曰:“闻何安汉清,民取粮,令为之偿。” 《博物志》曰:野芋,食之煞人。家芋,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 《广志》曰:凡十四芋:有君芋,大如魁;有车毂芋,有旁巨芋,有边芋。此四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伞盖,缃色,紫茎,长丈馀,易熟,长味,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霍。有蔓芋,缘支生,大者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亩收百斛。有卑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不美。有蒙控芋,有青芋,有曹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又有百子芋,出叶榆县。有魁芋,无旁子,生永昌。 《本草经》曰:芋,土芝,八月彩。 左思《蜀都赋》曰:瓜畴芋区。 菱 《尔雅》曰:菱,蕨麋。(郭璞症曰:今死晷芰也。) 《尚书大传》曰:钜野菱。(钜野,大野也,鲁薮,今蜀山阳也。) 《周书》曰:冬食菱藕。 《周礼□天官下》笾人职曰:加笾之实,菱。 《国语》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屈到,楚卿;宗老,家臣,)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建,屈到之子子木,)曰:“夫子不以私欲干国之典也。” 《汉书□循吏传》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秋冬益畜果实菱芡。 谢承《後汉书》曰:袁闳父贺为彭城相,亡,闳到郡迎丧,饥食菱芡,渴饮行潦。 《梁书》曰:鱼弘为湘东王镇西司马,述职西上,道中乏食,缘路彩菱,作菱饭,给所部。弘度之所,後人觅一菱不得。又於穷洲之上,捕得猕猴数百,为脯,以供酒食。 《淮南子》曰:楚灵王作章华之台,弃疾承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避而去之,乃食菱饮水,枕块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