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76 页/共 737 页
《毛诗□车邻□驷[A164]》曰:《驷[A164]》,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始命,命为诸侯也。秦始附庸也。)游于北园,四马既闲。(闲,习也。)
又《国风□将仲子兮》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擅。(园,所以树木也。檀,强刃之木。)
又《小雅□鹤鸣》曰: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何乐於彼园之观乎?,落也。上其树檀,下其。)
《周礼□天官》曰:太宰九职,二曰园囿,毓草木。(郑注云:园,蕃也。)
《史记》曰:董仲舒,广川人,以治《春秋》,当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观於舍园。
《汉书□梁孝王传》曰:王有罪,入朝,乘布车,从两骑,入匿长公主园。(张晏曰:布车,丧人乘之也。)
又曰:田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北向,目坐东向。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私挠。由此滋骄。治宅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後汉书》曰:窦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沁水公主,明帝女。)主逼畏,不敢计。後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阴喝,犹噎塞也。阴,音於禁反。喝,音一介反。或作呜故反。)後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愈犹差也。)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博、邓叠二人更相纠察,(以阴、邓皆外戚,恐其逾多,故使更相纠察也。博,阴兴之子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切切,犹殷勤。)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鸟子生而啄者曰雏也。)宪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
《续汉书□百官志》曰:濯龙园,在洛阳西北角。
谢承《後汉书》曰:吴迁胶东侯相,时戴宏父为县丞。宏年十六,从在丞舍。每行园,常闻讽读之音,奇而候之,亦与为友。宏卒成儒宗,知名东夏,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身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又曰:中平二年,造万金堂於西园。
《献帝春秋》曰:吕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浸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者,不早相得故也。”
《魏略》曰:颜斐为京兆太守,起菜园,使民投闲灌治之。
《魏志》曰:明帝之幸郭元后也,毛皇后爱宠日衰。景初元年,帝游後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元后曰:“宜延皇后。”帝弗许,乃禁左右,使不得宣后知之,明日见帝,后曰:“昨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
《魏略》曰:青龙十二年,起土山於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寮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又曰: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
《晋书》曰:华□免官後,栖迟家巷。武帝登凌云台,望见□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封。
王隐《晋书》曰:王衍,字夷甫,戎叔父也。终於平北将军,送故甚丰。亲故借衍车马、帷帐、器物者,衍因与不复录。资财尽出洛城西先人旧园田上。
又曰:王戎为荆州刺史,坐遣吏修园宅,应免官,诏以赎论。
又曰:孝宗欲於後园修立池苑,江谏以“强贼未灭,宜旌军备,尝存俭约,以率群下”。
又曰:汜腾,字无忌,应孝廉举,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叹曰:“生於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散家财五十万,以施宗族。柴门灌园,琴书自适。
《南史》曰:臧荣绪幼孤,躬自灌园,以供祭祀。
《宋书》曰:茹法亮於宅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将一里,竹林花药之美,公家园竹不能及。
又曰:沈道虔居武康北石山下。有人窃园中菜,道虔自外还见之,即自逃隐,待窃者去後乃出。
《齐书》曰:会稽孔家起园,列植桐柳,多构山泉,殆穷真趣。衡阳王钧往游之,曰:“殿下处朱门,游紫闼,讵得与山人交耶?”答曰:“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大美之。
又曰:豫章王嶷薨後,尝见形於第後园。乘腰舆,指麾处分,呼直兵,直兵无手板,左右授一玉手板与之,谓曰:“橘树一株死,可觅补之。”因出後园。
《梁书》曰:徐勉为书式其子嵩曰:“中年聊於东田间营小园者,非存播艺以要利,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尔。又以郊除闲旷,终可为宅,傥获悬车致事,实欲歌哭於斯。”
又曰:刘慧斐隐居东林寺,又於山北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时人仍谓为离垢先生。
《燕书》曰:愍帝时,有异爵,素质绿首,集于端门东园树,栖翔二旬而去。夏,以异爵故,大赦;名东园曰白爵园。
《後魏书》曰:胡太后亲览万机,手笔断决。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
又曰:高聪为中尉所弹,遂废于家,断绝人事,惟修营园果。世称高聪梨,以为珍异。
又曰:元欣好营产业,多所树艺。京师名果,皆出其园。
又曰:景穆贾岁,颇亲近左右。营立田园,以收其利。
《北史》曰:齐卢景裕不营世事,居无二业,惟在注解。其叔父职居显要,而景裕止於园舍,精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北齐书》曰:河南康舒王孝瑜。文襄於邺东起山池游观,时俗眩之。孝瑜遂於第作水堂龙舟,植幡槊於舟上,数集诸第宴射为乐。武成幸其第,见而悦之,故盛兴後园之玩。於是贵贱慕学攵,处处营造。
《後周书》曰:後周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宇文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耳!”
《唐书》曰:何潘仁,西域胡人也,家富於财。潘仁厚自奉养,引致宾客。炀帝时尝犯法,惧罪,逐亡入司竹园,鸠集亡命,众至数万。及义兵起,求得平阳公主而奉之,以应义师。
《庄子》曰:汉阴丈人为园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灌,一日浸百畦。子贡教以为桔槔。
《列子》曰:杨朱见梁王曰:“王者治天下如运诸掌。”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耘,言治天下,何也?”
《韩子》曰:昔弥子瑕宠於卫君,与游於东园,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
《淮南子》曰:夫临江之乡,其人汲水以溉其园,江水弗减也。
又曰: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藜蓼为之不采。(言人畏之。)
《说苑》曰:吴王欲伐荆,告左右曰:“敢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怀丸操弹於後园,露沾其衣,如是三旦。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後;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崔在其傍;黄雀方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得其前利,不顾其後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兵。
《风俗通》曰:园,援也,从□袁声。四皓园公,亦本园者。
《玄晏春秋》曰:又好桑农种藏之事,且养鸡鹜。园圃之事,勤不舍力焉。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桃核。此桃霜下结花,隆暑方熟。亦云仙人所食。常使植於霜园,此园皆植寒果也。
又曰:魏明帝起灵禽之园,方国所献异鸟兽,皆畜此园也。
《世说》曰:王子敬入会稽,经吴,闻顾辟强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顾方集宾友,酣宴园中。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又曰:简文幸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梁间想,觉鸟兽自来亲人。”
又曰: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片金,管不释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之。
《向秀别传》曰:向秀常与嵇康偶锻於洛邑,与吕安灌园於山阳,收其馀利,以供酒食之费。
《桂阳先贤赞》曰:苏耽常闻夜有众宾来,耽告母曰:“人招耽去,已种药着後园梅树下,治百病,一叶愈一人。卖此药,过足供养。”
《仇池记》曰:城东有首蓿园,园中有三水碓。
《三秦记》曰:汉武帝名园曰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名含消。
又曰:汉武帝果园有大栗,十五枚一升。
《华阳国志》曰:何随家养竹园。人盗其笋,随过行见,恐盗者觉怖走,竹伤其足,挈履徐步归。
《幽明录》曰:武宣程羁偏生未被举,家常使种葱。後连理树生於园圃。
殷仲堪《游园赋》曰:尔乃杖策晨游,以咏以吟。落叶掩蹊,果下成林。
《曹植诗》曰: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刘讠必之天公笺曰:昔申酉之际,遭汤旱流烟;今子岁,值尧水滔天。火延烧其庐,水突坏其园。
谢玄《与姊书》曰:比二日东行,游步园中,已极有任家湖形模也。姊想瞩此,亦小有所散。
圃
《说文》曰:种菜曰圃。
《毛诗□鸡鸣》曰: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又《七月》曰: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周礼□地官下》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葡萄、枇杷之属。)
《礼记□射义》曰: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
《左传□庄公》曰:子颓有宠,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国之圃以为囿。(圃,园也。囿,苑也。)遂奉子颓以代王。
又《僖公下》曰:秦师袭郑,郑使皇武子辞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又《哀公下》曰:卫侯为虎幄於籍圃。(於籍田之圃新造幄幕,以虎兽为饰也。)
《论语》曰: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庄子》曰:古之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以游逍遥之庐,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谓是采真之游。
《韩子》曰:景公欲移晏子家於豫章之圃,晏子辞。
《孟子》曰:今有场师,舍其梧贾,养其贰棘,则为贱场师也。(场师,治场圃者。梧、贾,皆木名。贰棘,酸枣。言此以喻人舍大养小,故曰贱场师也。)
《淮南子》曰:昆仑山有疏圃之地,满之潢水三周。
《山海经》曰:淮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
《风俗通》曰:圃,补也,从口甫声。
《拾遗记》曰:昆仑山第二层下有芝田蕙圃,皆数万顷,群仙种耨焉。
曹植《籍田赋》曰:夫凡人之为圃,各植其所好焉。好甘者植乎荠,好苦者植乎荼,好香者植乎兰,好幸者植乎蓼。至於寡人之圃,无不植也。
卷八百二十五 资产部五
蚕
《周礼□天官下□内宰》曰: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蚕于北郊,妇人以纯阴为尊,郊必有公桑蚕室焉。)
又《夏官□马质》曰:马质,掌质马。禁原蚕者。(原,再也。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物莫能两大,禁再蚕者,为伤马也。)
《礼记□月令□季春》曰:是月也,命有司无伐桑柘,(爱蚕食。有司,谓主山林之官。)乃修蚕器。(蚕器,谓簿、槌、、筐之类。)后妃齐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季春吉祀,皇后享先蚕。先蚕,天驷。享先蚕而後躬桑,示率先天下也。)
又《孟夏》:是月也,蚕事既登,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后妃献茧,进其成功也。乃收茧税,十而取一。以桑为均者,谓用桑多则茧多,桑少则茧少,贵贱长幼如一,各自以桑为均,不得以人贵贱长幼为差。)
又《檀弓》曰: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蚩兄死者,言其襄之不为兄死,如蟹有匡蝉有,不为蚕之绩范之冠也。范,蜂也。蝉,蜩也。谓蜩啄,长在腹下。)
又《祭义》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大昕,季春朔日之朝也。诸侯夫人,三宫半王后也。风戾之者,及早凉脆采之,风戾之,使露气燥,乃以食蚕。蚕性恶湿。)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
又《祭统》曰: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音缁。)服。诸侯耕於东郊,以共齐盛;夫人蚕於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
《春秋文耀钩》曰:商弦绝,蚕合丝。(弦将绝,蚕含丝以待用也。)
《春秋考异邮》曰:蚕,阳者,大火,恶水,故食不饮。桑者,土之液,木生火,故蚕以三月食叶,类会精合相食。
《尔雅》曰:蛾,罗。(蚕蛾。)鬼,蛹。(音龟。蚕蛹。)蟓,桑茧。(食桑叶作茧,即今蚕也。)雠由、樗茧、(食樗叶。)棘茧。(食棘叶。)栾茧。(食栾叶。)亢,萧茧。(食萧叶者。皆蚕类。)
《史记□天官书》曰: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
《续汉书》曰:光武建武二年,野蚕成茧,民收其絮。
又《舆服志》曰:贵人助蚕,玳瑁钗、簪、珥。
《东观汉记》曰:明德马后置织室,蚕於濯龙中,往来观内,以为娱乐。
谢承《後汉书》曰:南阳范充,为吴桂阳太守,教民植桑,之属,养蚕织履,民得利益。
《吴录》曰:南阳郡,一岁蚕八绩。
《後魏书》曰:世宗正始二年,徐州蚕蛾吃人,残者一百一十馀人,死者二十二人。时高肇专政,聚敛不息。
《隋书》曰:江湖之南,一年蚕四五熟。
《唐书》曰:武德中,梁州言野蚕成茧,百姓采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