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74 页/共 737 页
《魏略》曰:常林少单贫,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其妻常自担饷馈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吴录》曰:徵崇,字子知,遭乱,遂隐於会稽,躬耕以求其志。好尚者从学,所教不过数人辄止,欲令其业必有成也。
《吴志》曰:薛综上疏云:“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
《晋书》曰:朱冲,字巨容,少有志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
又曰:赵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宋书》曰:王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而执卷不辍。家人请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答曰:“我自耕耳。”
《齐书》曰: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人,令耕种。
《梁书》曰:孔子祛,会稽山阴人也。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常怀书自随,投闲则诵读。勤苦自励,遂通经术。
《赵书》曰:东耕仪直殿中监,铺席於侍臣之南,北面解匣,出御耒,跽受黄门侍中。侍中释剑,擎跽,以颖授尊。太常赞曰:“皇帝亲耕籍田,一推一反,三推三反。”成礼,侍中跽取耒,以授侍郎,以授殿中监,监复韬匣。
《管子》曰: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於是财用足。
又曰:行其游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也。
又曰:耕者,出入不应於父兄,用力不农,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又曰: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
《文子》曰: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
《晏子春秋》曰:有纳书景公者,云:“吾不知晏子之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悦。晏子退而穷处,东耕于海滨。
《墨子》曰:鲁南郑人吴宪者,冬陶夏耕,自比於舜。
又曰:墨子之齐,遇故人,曰:“今天下莫为不若已。”墨子曰:“今小人,一人耕,九人处,耕者不可以不急。何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子宜劝我,何以止我?”
又《非乐》曰: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织之事。
《庄子》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而耕。禹往见之,则在野。
又曰: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退而耕於颍水之阳,终身不见。
《尸子》曰:有虞氏身有南亩,妻有桑田。神农耕而王,所以观耕。
《商子》曰: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为螟蚵(胡多切。)(之欲切。)亦大矣。是有《诗》《书》,犹无益於治。
《孟子》曰:伊尹耕於有华之野,汤躬诣之,伊尹嚣然弗顾。
又曰: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於其野也。
《孙卿子》曰:子路问孔子曰:“有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而无孝名,何也?”子曰:“但使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患无孝名也?”
《韩子》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免走触林而死。因释耕而守株,冀更得兔,宋人笑之。
《淮南子》曰:夫织者日以进,耕者日以却,事相反,成功一也。
扬子《法言》曰: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京都。
《傅子》曰:耕根车,天子亲耕乘之;蹑猪车,畋猎乘之。
《山海经》曰:后稷播百谷,始作耕。
《六韬》曰:昔帝尧之王天下,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绩之时。
《国语》曰:古者天子籍田,后稷监之,(监,察。)太史赞替王,(赞,导。)王敬从之。王耕一发,(一发,耜之发也。王无耦,以一耜耕也。)班三之,(班三次也。三之,下各三其上也,王一发,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庶人终于千亩。(终,尽耕之。)
又曰:管仲对齐桓公曰:“深耕而疾之,以待时雨。”
《吕氏春秋》曰:匡章谓魏王曰:“今君行多者数百人,皆不耕而食,此害稼亦甚矣!”
又曰:人臣孝则事君忠,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
又曰:舜耕於历山,昌草生,於是始耕。
《董生书》曰:禹见耕者五耦而轼。
《贾谊书》曰: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馀一年之食;九年耕,而馀三年之食。三十岁,民有十年之蓄。
《说苑》曰:曾子衣弊衣而耕,鲁君使人致邑,曾子不受,曰:“受人者畏人,与人者骄人。”终不受。
《太玄经》曰:神农冬耕,被服纯青。
崔元始《正论》曰:宣帝使蔡登校民耕相,三犁共一牛,一人持之,下种挽搂,皆取备焉,一日种一顷也。
《拾遗录》曰:需支夫善耕,妇人善织。以五色丝稍内口中,两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丈夫多力,勤稼,一日锄十顷之地。
《董正别传》曰:刘恭嗣少有异才,闻司马操博物多通,故往见焉。遇其方耕,执耒耜於垅亩之上,於是释耒下衽,相就而言。
《任嘏别传》曰:嘏字昭先,乐安人。有比居者,擅耕嘏地数十亩,种之。人以语嘏,嘏曰:“我自以借之也。”耕者闻之,惭谢还地。
《襄阳耆旧传》曰:庞公,襄阳人,居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阳城。躬自耕耔,其妻相待如宾,休息则整巾端坐,以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
《桓阶别传》曰:阶为赵郡太守,期月之间,增户万馀。路有遗一囊,耕者见之,举以系树。数日,其主还取。
《石勒别传》曰:石勒,元康中流宕山东,寄旅平原茬平界,与师欣家佣耕,耳恒闻鼓角な铎之音,勒私异之。
《琴操》曰:曾子幼小慈仁,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利,四时惟宜,以进甘脆。尝耕於太山之下,遭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乃作《忧思歌》。
卷八百二十三 资产部三
耒
《释名》曰:耒,耜也。
《古史考》曰:神农作耒耜。
《世本》曰:咎繇作耒耜。
《周礼□冬官□考工下》曰:车人为耒,庇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郑司农云:耒谓耜耒。,读为其颡有庇之,谓耒下歧。玄谓:,读为棘刺之刺。刺,耒下前曲,接耜。)自其缘其外以至於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与步相中也。(缘外六尺有六寸,内弦六尺,应一步之尺数。耕者以田器为度。宜耜异材,不在数中。)坚地欲直庇,柔地欲句庇。直庇则利推,句庇则利发。倨句磬折,谓之中地。(中地之耒,其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调则弦六尺。)
《礼记□月令□季冬》曰:冰已入,令告人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冰既入,而令有司告人出五谷之种,明大寒气过,农将兴修田器。)
《韩诗》曰:三月之时,可预取耒、耜修缮之。至於四月,始可以举足而耕也。
《魏志》曰:段灼上疏理邓艾曰:“昔姜维有断陇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又为区种,身被鸟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梁书》曰:贺革,字文明。少以家贫,躬耕供养。年二十,始辍耒,就父受业,精力不怠。
《唐书》曰:永徽三年,高宗亲享先农,躬御耒耜。
《淮南子》曰:清英之美,始於耒、耜。(清英,酒也。)
耜
《释名》曰:耜,齿也,如齿之断物也。
《周礼□地官下□山虞》曰: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季犹稚也。服与耜宜用稚材,尚柔刃也。服,牝服,车之材。)
又《秋官下》曰: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郑玄谓:萌之者,以兹其斫其生者;夷之,以钩镰迫地芟之也,若今取茭矣;含实曰绳,芟其绳则实不成熟;耜之,以耜测氵柬土铲之。)
《礼记□礼运》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无以入也。)
《毛诗□国风》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饣盍彼南亩,田至喜。(三之日,夏正月也,豳士晚寒。于耜,始修耒耜也。四之日,周四月也,民无不举足而耕矣。)
又《小雅□大田》曰:以我覃耜,ㄈ载南亩。(覃,利也。时至,民以其利耜炽发所之地,趋农已急也。)
又《周颂》曰:《良耜》,秋报社稷也。良耜,ㄈ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犹测测也。《笺》云:良,善也。农人测测以利善之耜,炽是南亩也。种此百谷,其种皆成好含生气,言得其时。)
王隐《晋书》曰:徐苗少孤家贫,好学书,昼执耒耜,夜不废读诵。
《後魏书》曰:赵琰遣人买耜刃,得剩利六百,即命送还刃主。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唐书》曰:高宗行籍田之礼,躬执耒耜而九推焉。礼官奏:“陛下合三推。”上曰:“朕以身率下,自当过之,恨不终於千亩耳。”初,将籍田,先止于先农之坛,因阅耒耜,有雕刻文饰者,谓左右曰:“田器,农人执之,在於朴素,心岂贵文饰乎?”乃命彻之。
《国语》曰:周制有曰:“民无悬耜,(言常用。入士曰耜,耜柄曰耒。)野无奥草。”(皆垦辟与深也。)
《吕氏春秋》曰:六尺之耜,所以成亩;其博八寸,所以成畎。(高诱注曰:六尺为亩,三尺为畎。)
犁
《释名》曰:犁,利也,利则发土,绝草根也。
《魏略》曰: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民不晓作楼犁,用工甚费。隆乃教作楼犁,省力过半。
又曰:弘农太守刘类,多市犁辖,载所部贸丝。
《管子》曰: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子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令农始作服于公田。
《盐铁论》曰:庶人乘马者,足以代劳而已。故行则服轭,止则就犁,下种轭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即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耕,一人种,二人挽楼,凡用两牛六人,一日则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陈留耆旧传》曰:萧令陈,字叔明。躬自握犁,种五谷。有黄雀随犁翔上。
崔《政论》曰: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
《唐书》曰:天宝初,开砥柱之险以通流,石中得古铁犁铧,有“平陆县”字,因改河北县名为平陆县。
《後唐史□明宗纪》曰:上顾谓侍臣曰:“朕昨日出城观稼,见百姓父子三人同曳犁耒者。力农如是,深轸予怀。可赐耕牛二头”。
耦
《说文》曰:耦,耕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
《周礼□地官下》曰:里宰,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征敛其财赋。(《考工记》曰:耜广五寸,二为耦。此言两人相助耦而耕也。郑司农云:锄,读为籍。杜子春云:锄,读为助,谓相佐助。)
又《冬官》曰:匠人为沟洫,(主通利田间之水道。)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其垄中曰畎,畎上曰伐。伐之言发也。畎,亩也。今之耜歧头两金,像古之耦也。)
《毛诗□周颂》曰: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私,民田也。言上欲富其民,而让於下,欲民之大发其私田耳。终三十里,言各极其望也。於是民大事耕其私田,万耦同时举也。)
《国语》曰:吴王还自伐齐,乃谇申胥(谇,告让也。)曰:“昔吾先王体德圣明,达于上帝。(先王,阖庐。上帝,天也。)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为言子胥佐先王,犹耕者之有耦,以成其事。)
董仲舒云:禹见耕者五耦而轼,过十室之邑而下;见山仰之,见谷俯之。
种植
《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曰: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礼记□月令》曰: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首种不入。(旧说云:首种谓稷也。)
又《仲秋》曰:是月也,劝人种麦,无或失时。
又《礼运》曰:为礼不本於义,犹耕而弗种也。(嘉谷无由生也。)
《尚书□洪范》曰:五行:土爰稼穑。(种曰稼,敛曰穑。土可以耕,可以敛。)稼穑作甘。(甘味生於百谷。)
《尚书□酒诰》曰: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今往当使妹土之人继汝股肱之教,为纯一之行,其当勤种黍稷,奔走事其父兄也。)
《尚书考灵耀》曰:春,鸟星昏中以种稷;(鸟,朱鸟,谓鹑火。)夏,火星昏中以种黍菽。(火,大火也。)
《孝经援神契》曰:土黄白宜种禾,黑坟宜黍麦,苍赤宜菽,泉宜稻。
《说文》曰:禾之秀宝曰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