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954 页/共 1125 页

九月十九日,管勾国子监范师道言:「本监元额学官八人,见止六人,伏见应制料钱藻顷因应举讲书中等,已有朝旨,候一任回与直讲。近应中制科,欲乞令藻带新官赴监说书。」从之。 【宋会要】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以三班差使殿侍崔公度为和州防御推官,充国子监直讲。以宰臣韩琦言其守道甚笃,文章(虽)[雄]奇(瞻)[赡]逸故也。 三年四月,诏:「今后补试监生,只就六月内了当,更不许举人陈状乞展限。」从国子监请也。先是,元年补到监生六百人,有百一十道。至三年无人请领,又去失二十道。勘会自来补试,只于六月内了结,监牒上姓名、三代,取候举人来请时,旋书填给付。近岁为多在七月,比毕,则已锁试院,遂为预书之,乃致有余,因缘生弊。仍有是请。 是月,国子监直讲黎錞言:「本监有元年所余监牒一百六十道,无人请领。盖举人多有占籍开封府,而无意求补,聊随众就试,或复夹带无艺之人同在场屋。故奏名之后,却不请领,虚名(人)[入]额。检会祥符三年本监奏称:《六典》,学生初入学,行束修之礼于其师。国初以来,但补为生者,即纳束修二千,属监司公用。又言:监生及第后纳钱,谓之光监,然实是初入学见师之礼,本非光监。乞令举人补监生,并各先纳钱二千,方许就试。如此,则非实愿补试,必不肯至。若补中,更不纳光监钱。」从之。 六月,国子监言:「本监每月支旧书库卖书钱充众官食钱,库子粮课、剩员酱菜钱,并编修院、医书所、谏院、雕造《前汉》所等钱,共一百四十二贯七百五十文省。乞将本监官食钱、库子粮课、剩员酱菜钱并印书匠工钱,系本监事,即于卖书钱内支;其余公用钱,并乞于左藏库支拨。所有书库支遣余钱,即依条每半年纳左藏库。」诏:「今后将本监卖书钱尽纳左藏库。所合支用钱,并令三司勘会,出给历子,下左藏库支。」 《神宗正史 职官志》: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司业,正六品;丞,正八品;主簿,从八品,各一人。太学博士十有二人。博士十人,旧系国子监直讲。元丰三年,诏改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正、录各五人,武学博士二人,律学博士、正各一人。博士,从八品;正、录,并正九品。而太学录五人,武学正、录各一人,选学生无视品。祭酒、司业,掌三学之教法政令而监之。事则丞与正;分经讲授,审覆行艺,则博士主之;举行学规,以次考选,则正主之;纠不如规者,论选士以告于正,则录主之。凡入学,先验所隶州公据,岁于孟月〔试〕中,则补充外舍。月书行艺,季论其可选者,取岁终校定,具注于籍。春秋补内舍,间岁补上舍,则命官覆试,视其校定之数,参验而叙进之之:原作「人」,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改。。若学谕、直学及斋长谕阙,则选校正生 充。凡试,以文武习业考艺,以斋学规罚考行,皆通取以较定升补。岁计所隶斋生升降多寡为殿最,加赏罚。惟律学试以议刑(继)[断]狱,无较定法,虽已仕者听肄习焉。车驾幸学,则官属率诸生班迎,即行在距学百步亦如之。旧有判、同判、管勾监及直讲官,其程督课试,率多文具。熙宁初,诏用经术取士,广辟黉舍,分为二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日给以食,皆有赐钱充费,而刊印给纳书籍有官,疗治疾苦有医。朝廷育才,于斯为盛。及元丰中,复正官名,分案八,设吏十十:原无,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补。。 《哲宗正史 职官志》:国子监祭酒、司业、丞、主簿各一人。祭酒掌国子监、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之政令,司业为之贰,丞参领监事。凡诸生之隶于太学者,分三舍。斋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季终考于学谕,十日考于学录,二十日考于学正,三十日考于博士,又三十日考于长贰。岁终取外舍生百人,内舍三十人,校定奏闻,以定覆试。视其校定之数,参验而叙进之。凡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公试,初场以经义,次场以论、策。试上舍如省试法。凡内舍行艺与所试之等俱优者,为上舍上等,取旨命以官;一优一平为中,留俟殿试;一优一否或俱平为下,留俟省试。惟国子生不预考选。凡课试、升黜、教导之事,长贰皆总焉。车驾幸学,则率官属率诸生班迎,即行在距学百步亦如之。凡释奠于先圣先师及武成王,则率官属诸生共荐献之礼。岁计所隶三舍生升降多寡之数,以为学官之殿最赏罚。官属:(大)[太]学博士十人,掌分经讲授,考校程文,以德行道艺训导学者。学正五人,掌举行学规,凡诸生之戾规矩者,待以五等之罚。学录五人,掌佐学正纠不如规者。职事学录五人事:原作「士」,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改。,掌与正、录通掌学规。学谕二十人,掌以所授经传谕诸生,及专讲《论语》、《孟子》。直学四人,掌诸生之籍及几察出入。每斋置长一人,掌表率斋生。凡戾规矩者,纠以斋规五等之罚。其在外有显过而证验明者,亦听纠之,不许以自首赦恩原免。月考斋生行艺,着于籍。谕一人,掌(左)[佐]斋长道谕诸生。武学博士二人,学谕二人,掌以兵法、七书、弓马、武艺训诱学者。律学博士二人,掌传授法律及校试之事。小学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罚。学长二人长:原作「掌」,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改。,掌序齿位、纠不如仪者。集正二人,掌籍诸生名氏籍:原作「集」,据《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改。,纠程课不逮者。凡诸学生徒皆有定数,元佑初,置《春秋》博士,三年罢命官正、录,止以上、内舍生充选。后复置命官学正二员,博士兼行规矩职事,添置掌仪以纠之。减学谕、直学员数及律学博士一员。绍圣改元,复元丰学制,命官学职悉仍旧云。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谏官滕庠言:「庆历中,太学内舍生二百员,并官给日食。近年每人只月支钱三百文添厨,其余自造,比 旧所费殊寡。即今补试诸生一百五十人,方拨四五十人入学,足二百员,其余试中未入学者,尚百余人。远方孤寒,待次多日,却归乡里,奔驰道路。今太学斋舍空闲甚多,欲乞增置生员一百人,作三百数。况本监岁收租课足以供(瞻)[赡]。」又谏官吴申言:「今太学生徒以二百人为限,其数啬狭,远方之士,逾年待次。伏乞学生不限员数,庶使向儒日盛,流化天下。」诏申、庠再参定。申等欲于内舍生二百人外,增一百员名;外舍生逐旋补试,且令入斋听读,仍不破官中贴厨钱。候内舍生有阙,即将外舍生拨填。如此则有广朝廷育才之意,亦不违先降学制。从之。 五月,国子监言:「自来补试国学监生,以六百人为额。今科场三年一开,窃见开封府国学各增解名三分之一,四方士人以此盛集京师。欲乞监生人数亦展一分,以九百人为额。」从之。 六月,又言:「访闻举人欲来本监投下家状,缘条制,每人用京朝官两员委保,不得过五人。欲乞亦许通用流外曾历任无赃罪选人,仍乞职官令录许保三人,判司簿尉许保二人。所冀举人依限早就试补。」诏进纳及流外出身不许保任,余并从之。《职官志》:元丰三年,诏:「自今奏举太学博士,先以所业进呈。」五年,诏国子监官差承务郎以上,阙即差选人充正官,立行、守、试请奉法。八年,诏罢太学保任同罪法。 二年二月,臣僚上言:「乞今后天下州郡学举人欲补试于国子监,并(元)[先]于本处投状,官司契勘合得贡举条制,及体访无伪滥,即给公凭;令自赴监,更不用在京保官。此稍近乡举里选之法。」诏国子监按验不虚,令五人至三人递相委保,如是假冒,甘勒出科场,即与施行。其品官之家随侍子弟,即于随侍处依此召官委保。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三京国子监添同判一员,差知州有资序人已上,须精神不至昏昧、堪任厘务者充。以三十个月满替。」 四年七月二十八日,诏:「国子监直讲,自来执政所举,或国子监又或中书选差,候将来有阙,于两制台阁所举五路学官内,考所业优者差。」 十月十七日,中书门下言:「近制,增广(大)[太]学,益置生员,除主判官外,直讲以十员为额,每二员共讲一经。委中书选差,或主判官奏举,以三年为任。选人到监五年,与转京官。或教导有方,或职事不修,并委主判官闻奏,当议升黜。其生员分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限员;自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以一百员,内舍以二百员为限。其生员各治一经,从所讲之官讲授。主判官、直讲逐月考试,试到优等举业,并申纳中书。学正、学录、学谕仍于上舍人内逐经选二员充。如学行卓然尤异者,委主判及直讲保明闻奏,中书考察,取旨除官。其有职事者授官讫,仍旧管勾,候直讲、教授有阙,次第选充。其 主判、直讲、职事、生员并第增添支食钱。」从之。 二十八日,诏殿中丞宋靖国、赞善大夫吕嘉问相度锡庆院建太学,从御史知杂邓绾所请也。绾言:「国子监粗容春秋释奠,斋庖之室不足以容诸生。至于太学,即未尝营建,止是假锡庆院西北隅廊屋数十间,逼窄湫隘,又官司未尝葺治。今大新学制,学者闻风,坌然毕集,恐不足以容。乞特赐锡庆院为太学。」故命相其地建之。 是月,诏:「国子监直讲自中书门下选差,及本监主判官奏举,不拘资序,任满与堂除合入差遣。又到监一年,通计历任及五考,即与转官。如教导有方,实为士人之所归向,委主判官保明以闻,及中书门下考察,许令再任。其职事不修者,许令中书门下及主判官检察取旨,不候任满差替。」 十一月十五日,国子监言:「新制增广生员,其有管勾官,亦籍其材干。请以著作佐郎杨完为监丞,马硫为主簿。」从之。 二十七日,管勾国子监公事常秩言:「取索在监直讲等前后所出策论题,考校诸生试卷,定到优劣等第。」诏焦千之等五人并罢职,与堂除合入差遣。 十二月一日,诏每年益以钱四千贯赐国子监,以增置学官生员岁用不足也。 五年十二月,诏国子监主判官待制已上差判,余并管勾本监公事。 八年八月一日,臣僚上言:「国子监保试只试一场,一千五百余卷,学官八员,计榜出之日,只以二日考毕。虽恐滞举人,而考较必须精审。」诏国子监今后宽定日限。 九年二月二日,修贡举 式练亨甫言:「自来诸路举人,于开封府冒贯户名应举,计会书铺,行用钱物,以少约之,亦不下六七千。被告讦则抵犯刑宪终身。有司虽明知伪冒,终不能禁止。今来国学、开封府既是并试,将两处解通取举人,宜皆愿于国学补试应举。缘补试多不中者,若不用贯户,则无处试,是犹未免前日之弊也。今欲遇科场,除国子监三舍生外,并令实通乡贯,十人为一保,召保官一员,委保于国子监,纳光监钱三千,给牒应举。其钱充试院及期集赐钱等支用。如此施行,不唯公私皆便,兼俾士人进身之初,无伪冒犯之累,稍趋行实,其(余)[于]风化,不为无助。兼国子自来请监牒纳光监钱二千一百六十文,今既与免补试贯户烦费,只令纳钱三千,则人情乐然,极为便利。」从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知谏院黄履言:「国子监每岁赐钱一万四千贯,供赡外舍生及诸般支用。切见本监有编 、经义、光监三等钱共及万贯见在,欲乞并自已后收到,令本监逐旋置房廊庄课。候将来置及岁赐钱数,则三等钱依旧桩管及充监用,而岁赐钱可罢。」从之。 十年二月十三日,诏:「国子监上舍生自今应补中后,在学实及二年,无犯学规第二等已上过,委主判同学官保明,与免解,从 上不得过三十人。内于贡举自合免解者,与免省试一次。已该免解后,又在学及二周年已上,别无公私过者,并免省试。」 元丰元年正月十一日,诏国子监丞、主簿省一员。 十七日,诏:「自今学官,非公筵不得预妓乐会。」从知永兴军吕公孺请也。 十二月五日,建州进士虞蕃上书言:「太学官不公,校试诸生升补有私验有:原脱,据《长编》卷二九五补。。其赴太学,常以巳入而午出。陛下日览万机,书筵劝讲,尚不数年而讲毕。今讲官讲《周礼》七年,纔及四卷。」又言:「《论语》、《孟子》道德之所在,陛下设科,使参大经,今未始有讲。乞令讲官依诸司例早入监,仍集诸生问答,间日一升堂,伏腊假不停说书。及非假故,毋因循废讲。」诏不公事,委开封府根治以闻;内申请事,(今)[令]国子监主判官相度。 二年二月十七日,判国子监李定言:「直讲以传授经术为职,乞不令管规矩事。」从之。 五月二十二日,诏权御史中丞李定同根治太学狱。 七月一日,同判国子监张璪言:「太学内舍、上舍生中选者,免解试,或免礼部试。旧以直讲考校,不无挟情,容有私取。请自今补内舍、上舍,皆自朝廷差官考校。」诏送详定学制所。 八月二十二日,诏益太学生员舍为八十斋,每斋屋五间,命入内东头供奉官宋用臣主管修展。 二十九日,诏看详太学条制所以国学条贯与见修学制定为国子监一司 式以:原作「有」,据《长编》卷二九九改。。 九月二十五日,右正言、知制诰张璪判将作监。上批:「璪见领审官东院、国子监,朝廷方议增严太学规矩,非久颁降,须赖主判之官以时督察,庶几成就。东院注拟差遣、检省条例职事颇多,宜改差璪同判将作监,(今)[令]专意推行学制。」 十二月十八日,御史中丞李定等言:「切以取士兼察行艺,则是古者乡里之选。盖艺可以一日而校,行则非历岁月不可考。今酌《周官》书考宾兴之意,为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上《国子监 式令》并《学令》凡百四十条。」诏行之。初,太学生(擅)[檀]宗益上书言:「太学教养之策有七,一尊讲官,二重正录,三正三舍,四择长谕,五增小学,六严责罚,七崇司业。」上览其言,以为可行,命定与毕仲衍、蔡京、范镗、张璪同立法,至是上之。太学置斋舍八十斋,斋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内舍生三百,上舍生百,总为二千四百。生员入学,本贯若所在州给文据,试而后入。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又一试,补上舍生。誊录封弥,如贡举法。而上舍则学官不与考较,诸斋月书学生行艺,以帅教不戾规矩为行,治经程文合格为艺。斋长谕、学录、学正、直讲、主判官以次考察籍记。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参以所书行艺,预籍者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上舍。合三等俱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俱平若一优一否为下。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 解免解:原作「免试」,据《长编》卷三○一改。,以升补及行艺进退,计人数多寡,为学官之赏罚。缘升舍为奸者,论如违制律,不用去官赦原。学正增为五人,学录增为十人,学长谕以学生为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诏改国子监直讲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 十九日,增国子监岁赐钱万五千缗。以国子监言「岁费钱三万七千缗,而所入纔二万三千缗」故也。 二十七日,诏:「国子监庄田、屋租并隶逐路转运司、开封府界提点司,依钱谷数认见钱,岁送纳监。」 二月九日,诏国子监罢书库官,复置主簿,增监厨使臣各一员。增岁赐公使钱并旧为千缗,增巡宿剩员并旧为二百人。并从之,以看详学制所请也。 二十三日,诏自今奏举太学博士,先取所业进入。 四月二十八日,诏增国子监岁赐钱六千缗。初给外舍生食,人月为钱八百五十,至是增至一千一百故也。 五月三日,编修学制所言:「奉旨立势要及国子监太学官亲属许不以乡贯就开封府应举之法。臣等看详,监以国子为名,而无国子教养之实,恐未称朝廷建学育才之意。乞应势要官亲戚,并令入监听读,以二百人为额,解发毋过四十人。」从之。 八月十九日,进士萧之美上《直言策》,其一言:「太学博士有《易经》,而讲者或两人同讲一经,而一善一否,则一人为讲义而分讲之;或未尝治经,则假手为讲义以讲之。」诏中书本房立法。 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国子监言:「学生入学,乞令同县五人以上为保。如犯第一等罚,不觉举者与同罪。许人告,赏钱三百。若未入学以前违碍,亦准贡举法。」从之。 五年正月十七日,太学言:「生员万 等五人曾经屏斥,未尝叙雪,而改名补试入学。」诏并斥出学,实殿一举。今后妄冒入学者,徒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