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658 页/共 1125 页
后添种桑、柘,更不功税。
二十六日,诏:「自今遇赦减放税物,候到日,委所属州府先具合纳放分数色额,供本路转运司委本官看详,如允当,即画时施行。」先是,三司上言:「每遇恩赦,诸路减放税物,其间分数等第多有差谬,乞条约。」故有是诏。
二月,诏:「应天下纳税纔入限,州、县即追人户(理)[里]正、典级校料。(令)[今]候初限未得校料,更宜劝谕省减刑罚,办集赋舆,以称朕意。」
九月八日,诏:「诸路支移税赋勿至两次,仍许以粟、麦、荞、菽互相准折。其科买官物,如土地不产者,具数以闻。」又令江淮发运司岁留上供米五十万硕,以备赈济。
天禧三年八月,左司谏直史餐李仲容言:「民有广种桑柘,多为不逞之辈妄言官增税绢,望行条禁。」诏自今违者,耆保捕送官司科责。所种桑、柘,更不增税,所在书壁告谕。
四年九月,诏:「诸州有启幸隐陷税物者,与限百日,听自官首罪,止自改正,已后收其税物。限满不首,为纠告者论如法。」
仁宗天圣二年五月,诏开封府:「自今税赋,令诸县据折变到合纳逐色斛斗分定仓场,并许第三等以下人户依常平例,就便将易得斛斗抵折送纳。如或下户送纳贱色斛斗了足外,尚有少数,亦许令近止力及人户等就便折纳。」
陕西都转运司将辖下人户夏税支那,于隔蓦州、军仓分送纳。盖路遥脚重,其人户多将见钱就籴斛 宝元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知华州魏舜卿言:「伏
斗送纳,其钱又为所过收税。乞令逐府每有人户将见钱了纳税物,令本属官司出给公凭,所历商税务特与放免。」从之。
庆历三年十月,诏:「天下二税版簿内有虚作逃亡破税,及咤推割用幸走移,或请占官田而不输税,致么而失陷者,其知县、令佐能根括出积弊者,当议量其多少之数而赏之。」
四年九月,参知政事贾昌朝言:「用兵已来,天下民力颇困。请下诸路转运司,毋得承例折变,科率物色。其须科折者,并奏听裁节。虽有宣 及三司文移,而于民不便者,亦以上闻。」从之。
十一月赦书:「西京河阳近经并废县分,颇闻人户输纳不便,其复县如故。」以从民所欲么。
五年三月,德音:「自今支移税赋,更不得添纳地里脚钱。」
六年三月,诏诸路转运司:「凡夏、秋税支移折变,自今并于未起纳半年前揭牓晓谕之今:原脱,据《长编》卷一五八补。。民有未便者,许经所属投状,申本司详察施行。」
皇佑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诏下湖南郴、永、桂阳监等处,人户所纳丁身米,每丁特减三斗二升。先[是],马氏据湖湘日,科民间采木,不以贫富,计丁取数。国初,转运使司务省民力,奏请量直纽米,随税以纳。行之已么,而高下不等,贫者苦之。至是,守臣以闻,仁宗恻然悯之,亟命三司勘会始末,取其至下者为准,故有是诏。然每岁所蠲,亦不下十万石矣。
四年六月,诏广南东、西路经蛮贼蹂践处,夏税未得起催。
五年十一月,赦书:「开封府诸县
两税,于元额上减三分,永为定式。坐家破逃、冒佃官私田土,限百日陈首,只据首起日纳税赋。」
十二月,诏:「南郊赦书,第四等户残欠税物,并与倚阁。自今须纳七分以上者方为残欠,仍着为定制。」
至和元年九月,诏:「比沧州均田税,民或未以为便,其令复输如旧。」
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臣寮言:「定州并真定府等路最为冲要,屯集兵多,从来资粮未能广蓄。近闻真定府路税赋累年支拨与近里州军送纳,颇为未便。」诏令三司今后沿边州军税赋,只许支拨与沿边州军送纳,不得支拨近里州军。如违,官吏分等科违制之罪。
嘉佑元年九月,赦书:「夏、秋税赋,其能免人户支移劳费者,岁终具所免处条上之条:原作「 」,據文意補。。其二税折科,自今并平估,不得亏损农人。」
四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书门下言:「草泽陈师中上《太平通济策》,言江、淮、两浙、福建、广南并为山水之乡,或遇秋(源)[潦]泛涨,近山民田土多被土石涨塞,难复开耕,悉为废地。所存二税,无由去除,贫民岁虚纳税。」诏天下许有废田许有:疑误。,并乞勘会除落二税。三司下江(东南)[南东]、西、荆湖南、北、两浙、福建、广南东、西、益、梓、利、夔州转运司看详,并言所请经么可行。省司检会:「旧制:缘江河州县有人户披诉河塌并落江地土者,并行委逐处差通判或幕职与县令佐同诣逐户地检量诣实,官吏结罪以闻,差官覆检。如显有欺弊,官司盖庇,妄破省税者,本县干系兼检覆官吏,
计所妄破一年税物。不及一匹,从违制一匹以上科违制之罪;计赃重者,从『应输课之物,回避诈匿不输』律条坐之。内干系人吏罪至流者,仍奏裁。然此诏只条约河塌落江地土者检覆,即无人户田土被土石涨塞,难复开耕,许与披诉检覆之文。欲乞应今后有民田被山源洪水泛废流荡、土石冲破,委实不任开耕,永为废田者,并许经县披诉,县司勘会诣实,保明申州,乞依前诏差官检覆诣实,官吏结罪以闻。检覆得实,乞与除落二税。显有欺弊,官司知情,亦以旧法坐之。」从之。
八月二十七日,中书门下言:「天下税赋轻重不等,乞行均定。」诏职方员外郎娉琳、都官员外郎林之纯、屯田员外郎席与言、虞部员外郎李凤、秘书丞高本等相度均税,后令分往均田。又诏三司置局详定,命三司使功拯、谏议大夫吕居简、户部副使吴中复领其事。然高本独持异议,以谓田税之制,其废已么,不可以复均。其后虽用古注稍均数郡田,其于天下不能尽行。初,庆历中,三司请令于淮南亳、寿州、京西蔡、汝州择尤不均处,如方田法均之,而京西均税郭咨言:「蔡州多逃田,须先招辑。」由是中止。至是,再有是旨。又命天章阁待制吕景初、张掞、枢密直学士吕公厩、谏官司马光并同详定。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十六日,诏:「开封府界诸县见催积年倚阁蚕盐钱及麦种贷粮残零数目。今春贫民无力送纳,候麦收,或
令随夏税送纳。」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皇佑新编京东一路 》:积水灾伤田,其人户如不系灾伤,并元种不敷地亩,一例披诉,并当严断。地邻知情盖庇,科不应为重所隐户下税数,勒尽元数送纳,不在减放之限。仍许诸色人告首,据所欺隐并元种不敷地亩打量,如告首一亩以上至十亩,赏钱五千;十亩以上至一顷,赏钱十千;每一顷增五千,至百千止,以犯人家豹充。如不足,于知情邻人处催理。或告数户,各据逐户顷亩给赏。其本户如欺隐已经妄破税物,计赃重者,从诈匿不输律条定断,条内增赏钱一倍。」
二十七日,诏:「诸县催税,依条逐户下销凿足,将簿钞上州驱磨。内县分有管户二万已上处,即于元降半月限外更展半月申解。若驱磨尚有愆欠,其催科典押、书手、本年催税户长,并令勘罪严断,一面填纳,不得追呼民户。」
二年七月六日,监察御史里行张戬言:「京西、陕西及利州路夏旱,麦收及一二分,昨有逐县收接诉状,差官检覆,访闻下户居住僻远,税数畸零,及单丁、女户、老幼之家不曾披诉。欲望今年披诉夏苒已经检覆系灾伤州县,及应陕西去秋支移赴近边输税之家,委逐路转运、安抚司下本州岛将纳外,见欠租税更不折变,各输本色,就令本州岛、县送纳,及今秋租税亦免支移。」诏令逐路转运司体量实灾伤处,即相度施行讫奏。
四年十月六日,前知襄州、光禄卿史照
言:「昨任内劝诱六县民自备人夫、物料,开修堙废渠堰共二十一处,浇溉水田一千八百余顷,农民获利。又准京西转运司牒,于诸县乡村主、客户均差夫二千四百八十二人,开修古淳河,依功料一月了毕,用梢木填筑堤堰缺口,共长一百六里,计工七万四千五百,给过官米豆一千四百九十石,计所浇民田六千六百余顷。见耕种次一千五百余顷,渐以耕放水通流入陂渠,及向下先修起官陂等,引通河堰并黄台港水合流入渠,接连两水,灌注入旧潭陂,民已获利。切恐州县便欲增添税额,乞且令春、冬自办夫工,不住开修,常令陂河通流,候三年已后田畴增益,方与量添税数。」诏送京西转运司。本州岛委官勘会:「今县水陆田税数,自来于税钱贯百上一例纽纳色额,即别无水陆地顷亩上纽纳税数色额。今将税簿照会得淳河堰下业户水陆地都共合系税钱四百二十七千六百三十文。今淳河才始开修通流,人民方得灌溉,难遽增税,且乞仍旧,候三五年增添水利徐议。」诏三司,应已有税田土不得兴修水利,增添税数。
十四日,检正中书户房公事章惇言:「陕西路每岁支移税赋,盖欲实军储于边郡。然所支移沿边斛斗纔十万三千余石、草二十四万余束,所省不过三数万贯,而一路为之搔扰。若令乘贱广谋籴买,当无事时使兵马就食近里州军里:原脱,据《长编》卷二二七补。,即沿边军储自然充积然:原脱,据《长编》卷二二七补。。请罢支移,以宽
一路民力。」诏判永兴军曾公亮详所奏,如实,即关转运司罢支移。
元丰元年闰正月二十七日,环庆路经略司言:「环、庆二州阙乏,蕃部及弓箭手去年合纳欠负,乞依汉户等倚阁七分,至将来秋料纳。」从之。
三月四日,京西南路转运司言:秘书监高赋言:「唐州民请地生税,实公私之利。乞并邓州南阳县民有田无税及税少地多,立限一年自陈,据顷亩立税给帖,听为永业。限满不言,听人告请。」从之。
二十二日,诏:「开封府界诸县及诸路转运、提举司权停催理第四等以下户欠负,候夏熟输纳。」
五月二日,司农寺言:「诸路蚕麦丰熟,乞下提举司以积欠钱数、谷粮增直折纳。」从之。
六月二十四日,诏京东东路:「民诉方田定验肥瘠未实处,并先择词讼最多一县,据名色等酌中立税,候了日,无赴诉,即按以次县施行。」
七月九日,诏永兴军等路提举司:「据未经方田均税县分,并已经方田咤民披诉,曾差官定夺委实不均县分,如是夏熟秋苒滋茂,可见丰稔次第,即一面依方量均税条差官体量讫,前期一月申中书省取旨。」
三年八月十九日,诏永兴军长安等五县民[罢]夏税支移。以灾伤,限内失诉么。
九月八日,权发遣三司户部判官李琮言:「奉诏根究逃绝税役。有苏州常熟县天圣年簿管远年逃绝户倚阁税紬、绢、绵、苒米、丁盐钱万一千一百余贯石匹两,百九十五户当输苒米三百五十三石、紬绢
五十一疋、绵三十五两外,并无田产人户,亦无请佃主名。盖么失推究,奸猾咤之失陷省税。乞差秘书省著作佐郎刘拯知常熟县,根究归着。他县有类此者,亦乞选官根究。」从之。
十月十二日,诏:「诸路转运司支移科折二税,并具行下月日上中书。」以中书言「熙宁八年诏:『支移二税,于起纳半年前行下。』而转运司多逼近起纳方行,如开封府界五月十五日起纳夏税,五月十二日方下诸县坊民及时输纳」故么。
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诏:「衡州茶陵县岁以税米折纳船材,运至潭州造船。自今以所输即本县造船。」后又诏:「民税米听输县,米一石别输船脚钱七十,官为运至潭州。」
十二月二日,琼管体量安抚朱初平等奏:「海南四州、军诸县税籍不整,吏得以增损,乞根括。元额存正数外,欺弊诡伪尽改正。」从之。
同日,朱初平又曰:「朱崖军在琼州之南十六程,地狭人少,税米不足,则移琼州昌化税米输之。不惟地远,黎人抄掠,大抵吏以钱往籴纳而多取民钱,不胜其苦。欲令朱崖军官自籴米,止令琼州昌化输钱。」从之。
五年二月一日,提点开封府界诸州镇公事叶温叟言:「诸县夏税输纳有期,方行倚阁,续有旨,令上三等纳本色。缘本色多丝绵、紬绢,今已过时,虽法许纳钱,而官估物价钱几倍,殆成空文。」诏诸租丝绵、布帛折纳,并依实直上价。
二十一日,开封府言:「永兴、秦凤等路当行方
田「等」上原有「二县」二字,据《长编》卷三二三删。,已准朝旨取税赋最不均县先行,岁不过一县,若一州及五县,不得过两县。缘府界十九县,比一州事体不同,以此推行,十年乃定。请自今年岁方五县。」送司农寺,以为便民,从之。
六年四月十一日,尚书户部言:「根究淮南路逃绝税役等李琮奏:『累年亏陷税役,乃是造簿错误,官司失于点检,积成欺弊。欲令人户逐年依料次随夏、秋二税带纳。』欲依琮所乞,以今簿内失收税钱物特以除放今:原作「金」,据《长编》卷三三四改。。」从之。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翟思言:「唐州旧以土地瘠薄,人不耕佃。往年高赋知州,招集流民自便请射,依乡原例起税,凡百亩之田,以四亩出赋,自是稍稍垦治,殆无旷土。闻转运司近以土辟民庶,百亩之赋增至二十亩,民情骚然。且流民披臻开荒民:原作「田」,据《长编》卷三三七改。,乐于安土者,特幸税轻,有足自养。今土虽稍辟而利薄,民虽差庶而未富,官既多取,则私养不足,其势恐至于转徙,如是,则不惟所增之赋为虚额,亦失常入之数。伏望申 使者,如合增税,即量功分数,庶使新集之民得以安业。」诏下转运司相度以闻。
九月九日,陕西转运副使范纯粹言:「鄜延一路新地,税赋阙乏,乞许臣不限元丰三年旧制,酌邻并州县税赋远近,移阙处送纳。」从之。
十二月九日,御史蹇序辰言:「江南东路自李琮根究亏陷税役,官吏率以灭裂,未得均平。乞本路委县令佐限一年重根究,令转运、提点刑狱、提举司考察。其能改正虚冒数
多者,追前官所得赏授之,仍按前官之罪。」从之。
七年五月十一日,荆湖路相度公事、尚书右司员外郎娉览言:「徽诚蛮多典卖田与外来户诚:原作「城」,据《长编》卷三四五改。,乞立法:溪洞典卖田与百姓,即计直立税,田虽赎,税仍旧。不二十年,蛮地有税者过半,则所入渐可减本路之费。乞下辰、沅、邵三州施行。」从之。
八月十四日,陕西转运司言:「今秋民户税乞许本司酌远近支移,以实缘边。」从之,毋过三百里。
十二月十二日,权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范昫言:「乞再展限一年,带纳诸县积欠税课。」从之。
八年二月十六日,诏:「受纳税租,斛功一升升:原作「胜」,据《长编》卷三五一改。、蒿草十束功一为耗,旧例多者及常平租课并依旧例,蒿草支尽有欠者,耗内听除二分。」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二日,宣德郎刘谊言:「钦、横二州每年支移,百姓苒米纳于邕州、太平诸寨,廉州米纳于钦州,白州米纳于廉州,化州米纳于雷州,高州米纳于容州,类皆陆行,近者十程,远者二十程,于民不便。」诏户部下本路转运司,具的确利害以闻。
七月十五日,臣寮上言:「税赋自五季以来,有咤逃亡倚阁,业尽税存者;有典吏笔误年深,至以簿头虚有管额者;有他处送纳,误发文钞于别县,未能画时尽数勾销者;有乡司揽纳之人恃此作过,不为送纳,却将甲村姓名同钞销在乙村者。愿诏诸道州、县催税纳毕之外,更与限两月销簿,直候诸处发到文钞,勾销了毕。簿内纵有欠户,即令佐
躬亲监勒乡司抄录,严责罪状二本,一本并簿申送本州岛对磨,一本在县根究催纳,以绝吏人虚勾人户及借户钞之弊。」从之。
二年三月十八日,诏陕西转运司:「今后支移税赋,以等第高下为远近,人差分三等。其愿纳脚钱者,亦以此定多寡,各从其便。」先是,御史言:「陕西转运使吕大忠以支移为名,其实止令移户就本处输纳脚钱,百姓苦之。」诏提刑司体量。提刑司奏「逐州、军上四等人户既免支移,只令本州岛、县送纳,转运司所立地里脚钱,比之远输别无侵损。于民外第五等自来不曾支移,惟陕、解二州费用差少,盖是平日支移之时,地里不均,故轻重不等」故么。
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诏:「开封府界、京东、京西、河北、河南人户各纳蚕盐钱,如是不系灾伤愿折纳斛斗者,听。」
绍圣元年正月九日,诏令两浙转运司将折纳到紬绢价钱,置场收买金银,或将来蚕丝熟日,兼买纱罗、紬绢,差官部至京师送纳逐库借过紬绢之数。以户部言「两浙所收蚕丝至薄,本路今年和买并夏税紬绢,乞令第四等以下户任便纳钱,兑拨左藏、元丰、内藏库封桩禁军阙额等紬绢支用」故么。
七月二十五日,诏:「陕西路每岁夏、秋支移税物,令本司趱那支移赴沿边、次边及附近西北送纳。」从本路转运使胡宗回请么。
二十八日,诏:「府界诸路监司,令辖下丰熟州、县将人户今年秋料合纳系官诸般欠负,据在市斛斗立定
价直及縻费,每斗量添价钱,取情愿折纳。中合用斛斗愿纳见钱者「中」字前疑有脱字。,亦听。其监官,将折到斛斗及五千缗,与第五等酬;将一万缗以上,与第四等。其折纳到斛斗内有元系起上供钱,即令转运、提点司兑籴起发。元系朝廷封桩钱,依旧封桩。」
十一月十二日,诏:「京东路人户所欠借贷钱、斛并典当牛钱,及倚阁租税等,并令分作十料,随夏、秋税输。」
二年七月十一日,诏:「诸路今年夏税如已用新条,或只用旧例纽计纳者,各不追改外,所有秋税折科,并具仍旧。」以户部言「诸处申明时估价值,逐处所较多寡不等,难以一 立法」故么。
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御史中丞黄履言:「臣伏闻熙宁、元丰之交,先帝常选官往诸路折纳斛斗,而陕西路续遣李博总之,是昨总号称职,遂致边储所在仓廪充积。切见今来雨旸及时,麦必大稔,若前期选官就陕西诸郡平价折纳,则官储、民用两获其利。」诏:「诸路丰熟州军诸色欠负,并比市价添钱折纳斛斗,仍差朝散提举斛盐余景、宣义郎新差知齐州章丘县李王惠前去河北、陕西路,务在储积,勿致伤农。」
五月二十一日,诏:「诸路昨咤灾荒,民户所欠税租及诸逋负,除已降分料旨挥带纳外,其后续欠合并催纳者,并自今夏为始,分作四料带纳。其府界诸路丰熟斛斗价贱去处,民户逋负愿(已)[以]斛斗折纳者听。于价高及所熟分数不多处,即毋得一例行。」
四年二
月十八日,奉议郎赵竦奏:「民间水旱并诉,许匿不输,徒损豹用以资兼并,而实被灾伤之家未尝全蒙蠲免,乞下详定所明立条禁。」从之。
九月二日,诏:「诸州起纳夏、秋税赋,每月令具元额、已纳、见欠税物名数申省部点检。如限满有欠,令转运司依编敕施行令:原作「今」,据《长编》卷四九一改。。如转运司失行遣遣:原脱,据《长编》卷四九一补。,省部即行举察。」从裁定六曹寺监文字所请么。
十一日,诏以今年畿县秋田不稔,民户粮草不易输纳,其愿纳钱本县者听,如户部岁计草有阙,以封桩草代之。
元符二年六月一日,河东转运副使郭时亮言:「畿内民租,乞令于所属便近县镇输纳,特免支移。」从之。
三年三月十一日,户部言:「两浙路转运、提举常平司奏:本路将受纳夏税和买,不理优重,收市例钱,岁计缗钱九万二千四百有畸,分给役人。既非常赋,而横敛如此之多,于衙规役法皆有所害。欲乞于衙规依旧收入『受纳夏税和买,理优轻分数』,所有分给市利,乞依重禄法寝罢。」从之。
徽宗崇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户部言:「乞将成都府路人户税钱折纳丝绵,依旧免纳官耗。」从之。
大蹑元年正月五日,诏:「访闻成都府、利州路转运司于未合催纳税赋期限内,先次预行科物、纳租税,已知非理,虑民受害。见今根究间,今得本司于崇宁四年六月内先次科纳折变税公牒,绢每疋折钱三百,紬每匹折三百二十,布每匹折九十二文,柴每担四文二分足。公然违
法科率折变不当物价,使川、陕远民痛被掊敛。可令邻路提点刑狱司子细看详公牒内事理,推原自祖宗立法催税文意,及么来有无似此条例。若是违法创行暴敛,即勘鞠所由官吏,具案闻奏,重兴惩责兴:疑当作「与」。,以诫不法聚敛、暴虐激怨之臣,庶几遐迩均受其赐。」
二年六月十四日,诏:「应被差受纳二税官,虽不拘常制,并不许差出,(侯)[候]纳限满日依旧。其已差出官,并令归任受纳。」
七月二十四日,诏:「昨赦文禁诫非时促纳和、预买物帛,功罪一等。比闻慢吏废法,凡输官之物,违期促限。蚕者未丝,耕者未获,追胥已旁午于道,民无所措手足,为之恻然。自今如前催纳输官之物,功罪一等。致人户逃徙者,又功一等。」
三年六月一日,臣寮言:「有旨,于诸丰熟处许人户入谷,以偿逋负,以一州一县数立定赏罚。臣以为从人所愿,则不必立定赏罚。若立赏,则官吏规赏避罚,必有抑勒之弊。积欠多是贫民,有娉承祖名,子占父籍,肌肤尽于棰楚,而逋欠不能除者,使官吏希赏,其弊不可胜言。」诏赏罚指挥勿行。
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诏:「累降处分,约束诸路监司、州县止率科率配买及纽折省租税,并一切营利诛求害民等事,前后非不丁宁。访闻有司壅遏德意,远方小民无所申诉。仰逐路人户许实封投状越诉。受词状官司如辄敢谷违,其当职官吏并以违制条科罪。」
二十七日,河北运判张翚言:「节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