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04 页/共 1125 页
〔荣州〕:荣德县,旧名旭川县,上一字同哲宗庙讳,治平四年改。
广安军:开宝二年以合州浓洄、渠州新明二镇建军浓洄:原作「浓泗」,据《元丰九域志》卷七、《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八改。。
渠江县,二年自渠州来隶。
新明县、岳池县,并二年自合州来隶。
利州路,绍兴十四年分为东西路,后并为一,干道三年六月复分为二路。干道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言:「利州东路旧系利州路,绍兴十四年,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申明,将吴璘差充利州西路安抚使,以阶、成、西和、(凰)[凤]、兴、文、龙七州隶属西路;杨政差充利州东路安抚使,以兴元府、金、洋、利、剑、阆、巴、蓬州、大安军九处隶属东路。其官属、人吏,从宣抚司比附经略司量度裁减。今利州东西路并而为一,通部十六州军,比附未分路已前经略司所管官吏相度裁减外,随宜存留。」从之。
〔利州〕:伪蜀昭武军节度,景佑四年改宁武军。
平蜀县,旧名裔山,干德三年改。
嘉川县,咸平四年自集州来隶。
昭化县,旧名益昌,开宝五年改以上嘉川、昭化二条原误合为一条,文为「昭化县,旧名益昌,开宝五年改为嘉川县,咸平四年自集州来隶。」按昭化、嘉川自是二县,此文不可通,兹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正。。
洋州:伪蜀武定军节度,景佑四年改武康军。
阆州:歧平县歧:原作「故」,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熙宁五年废为镇,隶奉国县。
晋安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西水县。
普安军,旧剑州。隆兴二年十月,以本州岛言孝宗潜藩,下给舍(义)[议],升为普安军节度,升隆庆府。
永归县,干德五年废隶剑门县。
剑门县,景德二年以县隶剑门关,兵马都监主之,熙宁五年复来隶。
剑门关,景德三年以剑州剑门县直隶京,以兵马监押主之,熙宁五年县复隶,剑门关仍别置。
巴州:归仁县,干德四年废,隶曾口县。
始宁县,四年废隶其章县。
通江县,天圣元年改诺水复旧,熙宁五年废壁州,省白石、符阳二县来隶。
难江县,熙宁五年废集州,以县来隶。
清化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化成县「化成」二字原在「熙宁五年」下,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及《元丰九域志》卷八改正。。
〔大安军〕:三泉县,唐隶梁州。
西和州:旧岷州,隶秦凤路秦凤路:原作「西和路」,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卷五改。。绍兴十四年改为西和州,来隶。
兴元府西县,干德三年以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隶大安军,三年军废,还隶。
绍兴七年闰十月二日,川陕宣抚副使吴玠言:「利州路三泉县北至兴州仙人关外,地里不远,东接梁、洋一带,水陆冲要,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比年移关外诸将军马就本县屯驻,人烟事物,大段繁多。《九域志》,至道二年曾升为大安军。绍兴三年六月内,宣抚处置使司已将本县依便宜升为军,乞依已行事理。」从之。
绍兴十五年闰十一月十七日,四川宣抚司言:「昨分画秦州地界,割到本州岛管下成纪、陇城两县地分,乡社户民遇有词讼,并作成纪、陇城县百姓。缘两县治见属对境,委是称呼不便。乞将两县地分建为一县,随宜差置官吏,隶成州管辖。今逐急将两县权隶天水县管治去讫。」诏令并归天水县。
夔州路,唐干元二年升为都督府,寻罢。天成二年升为宁江军节度。
夔州:景德三年自白帝城徙城东今治。
〔达州〕:巴渠县,干德三年移治江西风乐坝。
三冈县,三年移治索心市。
阆英县,五年废隶石 县,至道三年移治新安市。
石鼓县,熙宁七年废隶通川、新宁、永睦三县睦:原作「陆」,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
忠州新浦县,庆历四年废隶开江县「忠州」下有脱文,「庆历四年废隶开江县」者乃是开州之新浦县,别为一条,今无从补正。。
宾化县,嘉佑八年废隶隆化县。
隆化县,熙宁七年以县隶南平军。
武龙县,宣和元年改为枳县,绍兴元年依旧。
〔重庆府〕:万寿县,干德五年废隶江津县。
南川县,熙宁七年以县隶南平军。
〔云安军〕:云安县,开宝六年以夔州云安县建军,即县为治所。熙宁四年,以县户口析置云安监安义县,八年复废隶焉。
珍州:大观二年建。
乐源县,大观二年建。
绍兴二年十月四日,宣抚处置使张浚言:「恭依圣训便宜行事,将珍州管界境土已选差正侍大夫、华州观察使、夔州路兵马钤辖、知务川城田佑恭充知州,依仿务川城例施行,庶得省免经费,为公私利便。所有黔州元拨隶珍州税户李泽等四十九家,并令拨还彭水县等处。已行下田佑恭更切相度条具,申本路帅司审度,保明供申,别听本司指挥。」从之。
播州:大观二年以杨文贵献地建,宣和三年废为城。
播川县,大观二年建,宣和三年废为城。
朗川县,宣和三年废。
承州:大观三年以任汉崇献地建,宣和三年废为县。
绥阳县,大观三年建,宣和三年割隶珍州。
开宝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改溪洞珍州为高州。先是,刺史田迁言自赐王州,连年灾沴,乞改州名,故有是命。铸印赐。
思州: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废为城,今复。
务川县,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废为城,隶黔州。
邛水县邛水:原作「印水」,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安夷县,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废为堡,隶黔州。
溱州:熙宁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废为寨。
溱溪县,熙宁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废为寨,隶南平军。
夜郎县,熙宁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废。
遵义军:大观二年以杨文贵献地建,宣和三年废为寨。
〔云安军〕:安义县,熙宁四年以云安县户口析置安义县,八年复废,隶云安。
福建路,太平兴国元年为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改福建路。
福州:建炎三年升为帅府。
福州怀安县,太平兴国五年析闽县地置。
罗源县,旧名永正,天禧五年改永昌,干兴元年改今名。
永福县,崇宁元年以永泰县犯哲
宗陵名,故改之。
绍兴元年八月十六日,福建路安抚司言:「福州改为帅府,本司移文江南西路安抚使司,取会到改置帅府合差置准备差遣五员,准备差使十员,准备将领二员,乞依前项差置。」诏置准备将领二员,准备差遣、差使各五员。
〔建宁府〕:旧建州,伪闽镇武军,伪唐改永安军,又为忠义军,后为军事。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孝宗潜藩升建宁府。
崇安县,淳化五年以崇安场置,咸平元年析建(杨)[阳]县地以益之。
松溪县,至道二年析(蒲)[浦]城县地以益之。
关隶县,咸平三年以关隶镇置,析建安县地以益之。
政和县,旧关隶县,政和五年复。
泉州:大观三年升为望郡。
惠安县,太平兴国六年析晋江县地置。
〔南剑州〕:伪唐剑州,太平兴国四年以利州路有剑州,加「南」字。
将乐县,四年自建州来隶。
〔汀州〕:上杭县上杭:原作「光杭」,据《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淳化五年以上杭场置,至道二年徙毙砂地,咸平二年复徙治浯口。
武平县,五年以武平场置。
绍兴三年七月十五日,福建路转运、提刑司言:「相度到汀州莲城堡,乞创置一县。」诏依,以莲城县为名。
干道四年正月十日,福建路安抚、转运、提刑司言:「汀州上杭县治元在锺寮场,缘知县兼监坑(治)[冶],遂移县治,累遭兵火,见存上百余家,僻在山隅,不通商旅,风水败坏,人民不
安。本县旧基见在,地名郭坊,人烟翕习,正当十二乡之中,四路坦平,民间便于输纳。兼有大河,泝流上通本州岛,顺流平抵(湖)[潮]州,陆路通于漳、潮、梅、赣等州,商旅往还不绝,士庶父老皆乞迁复以便民。」从之。
唐漳州,伪闽南州,干德四年复旧。
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建州邵武县建军。
邵武县、归化县、建宁县,并五年自建州来隶。
泰宁县,旧归化县,元佑元年改。
〔兴化军〕:莆田县、仙游县,〔太平兴国〕四年自泉州来隶。
〔广州〕:梁(青)[清]海军节度,后入伪汉,开宝四年收复,仍旧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
开宝五年改今名,隶连州,六年来隶此条似有脱误,疑是后英州光县之文错简在此。。
番禺县,五年废隶南海县南海:原作「南康」,据《宋史》卷九○《地理志》六改。,皇佑三年复置。
东莞县,五年废隶增城县,六年复置。
游水县,五年废隶怀集县。
蒙化县,六年废隶四会县。
信安县,熙宁五年以县隶新州。
四会县,熙宁六年以县隶端州。
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诏升广州香山镇为香山县,从本路诸司请也。
开宝五年五月七日,诏废伪汉广州常康、咸宁二县,依旧为南海镇。南海之名,自秦、汉以来未尝改,刘氏割据岭表,伪建都于广州,乃分南海县地为常康、咸宁二县,以为京邑,且就美名。至是,以本道上言,乃改正之。又诏废置并移广南州县。先是,岭表既平,按版籍州县名多,户口甚少,乃命知广州潘美及岭南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