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86 页/共 1125 页

寿康宫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干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正、至,皇帝率百僚诣寿康宫行朝贺礼,设黄麾角仗。」从之。 四年八月丙戌,诏将帅、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慈福宫 慈福宫 淳熙十五年八月二日,诏修盖皇太后宫。 五日,诏学士院、给舍同礼官依典礼拟撰进宫殿名。既而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李巘、权礼部侍郎尤袤、起居舍人郑侨、户部员外郎权太常少卿罗点、太常丞(张)[詹]体仁、秘书省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倪思、太常博士叶适奏,恭拟殿名曰慈福。诏恭依。 十六年正月十五日丙午,皇太后迁慈福宫。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殿 殿原为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讲武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保宁门西有隔门,门内面南有讲武〔殿〕,唐曰文思球场,梁以行从殿为兴安殿球场,后改今名。 广政殿天头原批:「东京。」按此门实以东、西京混编。建隆三年,三佛齐遣使来贡,对广政殿。 含光殿祥符二年八月,西南夷来贡,令赴含光殿宴。 集英殿集英殿旧曰元德,亦曰广政,晋天福二年改元德为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二月己酉改含光,祥符八年六月十五日甲子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元和,寻改今名。春秋、诞圣节锡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殿。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东有紫云楼,宫中观宴之所也。熙宁三年三月八日,上御集英殿试进士。仁宗大宴集英殿者三十八。 太极殿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诏改西京新修诸殿名,今太极、天兴等名是也。 武德殿天头原批:「西京。」《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延春殿,其次面北曰武德殿,后唐曰解御,又曰端明,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散甲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东宫后东池门内有飞龙院,西有散甲殿,梁弓箭库殿为宣威,后改今名。 景福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崇政殿后有柱廊侧座殿,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试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 廊。 垂拱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曰垂拱殿,唐曰延英,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长春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苑南有长春殿,后唐建名。 明福殿《京都杂录》:唐曰崇勋,后唐曰中兴,晋改今名。 太清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寝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 广寿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建礼门之西曰广寿殿,唐曰嘉庆,后唐改今名。 明德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太平兴国三年改广寿,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 天兴殿西京大内太极殿前有右、左龙尾道,日楼、月楼,东、西横门曰日华、月华,殿后有柱廊。次天兴殿,旧曰太极后殿,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嘉庆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禁中殿合有嘉庆殿,(平)[宋]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居万安宫。 延和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延和殿北向,俗呼倒座殿呼:原作「呜」,据本书《方域》一之七改。、仁宗于延和殿试宗室子弟书和:原无,据前注补。令宗正第其高下,宗望为第一。 观稼殿《京都杂录》:东京有清华殿、观稼殿观稼殿:原作「亲稼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 万岁殿万岁殿在垂拱殿后,祥符七年十月戊午改名延庆殿。一本作延福殿。祥符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庚申,以(祖)[圣]祖降临,宴宗室于万岁殿。七年九月庚寅,诏辅臣、宗室观万岁殿上梁。 延庆殿即万岁殿,祥符七年改今名,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名延福殿。 宝慈殿《京都杂录》:京都大内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 柔仪殿东京大内福宁殿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皇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佑]二年改今名。 坤宁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 庆云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庆云殿庆云殿:原作「云庆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玉京殿、清景殿。 西凉殿景佑二年重〔建〕,在天章阁东。 慈德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慈德殿,章惠太后居。初名宝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慈德后苑又有观稼殿。 班瑞殿天头原批:「北京。」《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先朝驻跸行宫正殿以班瑞为名。其修葺行宫屋宇,并给官钱,毋得科率。 鏺麦殿元丰四年八月,籍田司言,奉诏种水陆田于 鏺麦殿前。 打麦殿天头原批:「临安。」绍兴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上谓辅臣曰:「朕闻祖宗时,禁中有打麦殿。今朕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种(种)重谷,示王政所先,亦欲知稼穑之艰难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天章阁 阁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天章阁 绍熙五年闰十月九日,天章等阁状:「将来安奉今上皇帝藩邸旌节,两浙转运司合行雅饰,修换物件,并合用朱漆。青地金字牌二面,一面上题写太上皇帝藩邸旌节,一面上题写今上皇帝藩邸旌节。所有牌样制大小,乞令两浙转运司委官赴阁计会,合行换造对象,候毕日同时安挂。」从之。 十日,天章等阁状:「勘会已降指挥,安穆皇后谥号改成穆皇后,安恭皇后谥号改成恭皇后,所有内中见崇奉安穆皇后、安恭皇后位牌各一座,并朱红漆卓子二只,乞行下两浙转运司依样制造。」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降真阁 降真阁 东都大内次北广圣宫,天圣二年建长宁宫以奉三清玉皇道像,后安真宗御容于宫之降真阁。景佑二年改广圣宫。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延春阁 延春阁 《京都杂录》:延春阁在东京大内走马楼。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迩英阁 延义阁 迩英阁延义阁 二阁在崇政殿东、西,侍臣讲读之所。 景佑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癸丑,置写《无逸》篇于屏。 三年正月乙巳,贾昌朝请辑经筵事为一书,诏以《迩英、延义二阁记注》为名。 九月辛卯,诏辅臣至迩英阁观讲书。 庆历四年,迩英阁出御书十三轴,凡三十五事。丁度等上《答迩英圣问》一卷。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阁 阁 熙宁元年二月十六日,大理寺言: 阁以详断法官兼监,欲专差检法官二员监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焕章阁 焕章阁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九日,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兼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李巘等言:「已降指挥,编修高宗皇帝御集,依典故合建立阁名,令议定申尚书省取旨。巘等恭议,以焕章为名。」诏恭依,令学士院降诏。诏曰:「朕仰惟高宗皇帝恢广运之德,懋中兴之功。耆定群方,鼎新百度。制礼作乐,治具毕张;寝兵措刑,仁风大播。盖自缉熙之学,见乎经纬之文。扩斯道于精微之传,观众妙于尊明之养。凡敷言之是训,暨肆笔之成书,煟有洪辉,卓为丕宪。方始裒辑,将谨宝藏。载稽帝世之隆,无越尧章之焕,因揭名于层宇,仍列职于清厢。庶克奉承,用贻永久。其阁恭以『焕章』为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式循故实,以待贤才,其俾攸司,具着于令。」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华文阁 华文阁 庆元二年八月十三日,中书门下省言:「孝宗皇帝阁以『华文』为名,乞于见今阁牌『焕章』字下添入二字,以『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焕章华文之阁』一十八字为文。本阁应行移文字,并合添入。」诏依。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宝谟阁 宝谟阁 嘉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诏曰:「朕惟昔在光宗,日新圣学。发于号令,雷风彰鼓舞之神;焕乎文章,云汉丽昭回之饰。钩画凛鸾龙之飞动,光芒灿珠璧以陆离。宜有袭藏,式严安奉。龟书阐瑞,交辉东壁之珍;虹彩凝祥,寅上西清之御。宝列羲图之秘,谟新禹命之承。冠以美名,揭于层宇。肃万灵之拥护,揜群玉之菁华。其阁恭以『宝谟』为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以待鸿儒,以昭燕翼。着于甲令,副在有司。」以吏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兼侍讲袁说友等言袁:原作「表」,据《宋史》卷三八《宁宗纪》二改。:「已降指挥,令学士院、后省同实录院官议定光宗皇帝御集阁名,今恭议定,以『宝谟』为名。」故有是诏。 熙宁元年二月十六日此条上原批:「 阁复,后校销。」,大理寺言:「 阁以详断法官兼监,欲专差检法官一员监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显谟阁 显谟阁 学士,建中靖国元年置,诏如三阁故事,序位在宝文阁学士之下;直学士,诏序位在宝文阁直学士之下;待制,诏序位在宝文阁待制之下。直阁,政和六年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仪凤阁 仪凤阁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仪凤、翔鸾二阁,景佑中有瑞竹生阁首。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园 玉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