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88 页/共 1125 页
天圣二年八月己卯,幸继照堂。
景佑元年正月庚寅,改为继圣堂。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资善堂
资善堂
堂在元符观南。(太)[大]中祥符八年置。《宋史 地理志》:在开封府大内,宣佑门东廊次北。《景定建康志》:行宫资善堂,在学士院之右。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资善堂
资善堂
天禧二年八月,以给事中、 知政事李迪为太子宾客;以右谏议大夫乐黄目为给事中目:原作「自」据《长编》卷九二改。,兼左庶子;升王府咨议 军、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张士逊为右谏议大夫、兼右庶子;升王府咨议 军、礼部郎中、直史馆崔遵度为吏部郎中、直史馆、兼左谕德;升王府记室 军、左正言、直史馆晏殊为户部员外郎、直史馆、兼舍人,赐金紫;右正言鲁宗道为户部员外郎宗道:原作「家受」,据《长编》卷九二改。,兼右谕德,赐紫鱼袋;资善堂都监、左藏库使、长州刺史、入内押班周怀政为左骐骥使、入内副都知,兼管勾左右春坊事;内严崇班、资善堂祇候杨怀玉为内殿承制、皇太子宫祇候。
九月丁卯,天安殿册太子。
三年九月丙子,赐《元良述》、《六艺箴》、《承华要略》。《玉海》:四年,徙御厨北,一作禁庖之北,一云宣佑门内东庑北,讲筵所亦在焉。十月己卯,资善堂上梁。是岁正月十七日幸,太子会宫僚观之。
四年十月,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令日赴资善堂侍讲。钦若罢相为宫保,不当侍宫筵,特陈乞而从之。《玉海》:十一月庚午御札,中书、密院常务令宰臣与太子就资善堂会议。壬申,辅臣见皇太子于堂。十二月九日乙酉,诏只日承明殿不视事,中书、枢密院诣资善堂议事。辛丑,太子会师傅宫僚于是堂,赐教坊乐。先是,天禧元年九月甲子,读《论语》毕第九卷,宴王友于堂。四年十月壬辰,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日赴资善堂侍讲读。
闰十二月,命入内内侍省副都知邓守恩同勾当资善堂,兼太子左春坊。
五年三月,宰臣丁谓等请自今兼太子师傅,十日一赴资善堂。宾客已下,只日更互陪侍讲学。从之。
四月,以内
殿崇班雷允恭为皇太子宫都监,同勾当资善堂、左右春坊司。
十一日戊午,以皇太子生辰,宴辅臣、东宫官于资善堂。《玉海》:五月癸未,诏皇太子读《春秋》。辅臣奏曰:「臣等时入资善堂陪侍讲席,太子天姿英迈,好学不倦,写字有笔法。」上喜。《宋史 冯拯传》:干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钱惟演遽曰:「当致力,无大忧也。」拯熟视,惟演踧(强)[踖]。
仁宗宝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癸丑,诏天章阁侍讲贾昌朝、王宗道于是堂编排书籍,教授内臣,以编修为名。昌朝乞差赵希言、杨安国同共编排,从之。
四月戊辰,命赵希言、杨安国编排。癸未罢之。
康定元年十一月三日,诏枢密院都承旨、左屯卫将军王元佑领赵州刺史,与侧近差遣。以自陈历事三朝、尝经资善堂祗应也。
皇佑元年七月壬子,帝幸资善堂,作诗,有曰「畴日学堂亲政第,仰怀慈训倍依依」之句。说书所寓资善堂,庆历初改为讲筵所。
至和二年三月,宴饯知徐州吕溱于是堂。
治平四年五月,饯李柬之,十月乙卯,饯李受,命侍臣赋诗。时谓远过二疏。
神宗元丰八年十二月二日,诏:「今月十五日开讲《论语》,读《宝训》,讲读官赴资善堂,以双日讲读,仍轮一员宿直。初讲及更旬,宰相、执政并赴。」
十五日,初御迩英阁,召三省、枢密院、侍讲、侍读、修注官讲读,锡宴于资善堂,赉银帛有差。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六日,诏讲读官更不轮资善堂宿直。
六年,诏史院写《迩英延义记注》送资善堂。
徽宗政和元年二月二日,诏三月二十
七日定王桓、嘉王楷出就资善堂听读。
三月二十八日,诏宰臣、执政官许就资善堂见定王、嘉王,王至中门外迎揖,升堂就坐。王西向,宰相、执政东向。退,王揖送于大门内。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诏皇子到堂听读,特许讲官时暂到堂参见。时侍读郑居中讲筵奏事,尝面被旨也。
五年二月十八日,定王桓言:「臣已依诏旨,于二月七日出阁过府讫。臣昨就资善堂听读,寻常须候迩英经筵已开,方取旨定日。恭惟圣学高妙,群臣莫及,躬御经筵,但欲遵承祖宗故事,非待儒臣讲说,修辅睿明。如臣之愚,正当力学,不可旷日,岂应拟视经筵 兼臣问安视膳之外,还过府第,绰有余暇,况不同往日,深在禁严,出入不敢自便。今欲乞圣慈许令每日不拘早晚,但稍有间隙,即请学官赴厅讲读,所贵为学日益,有以副圣慈眷抚之意。」从之。
二十三日,诏皇子建安郡王枢、文安郡王杞今春出资善堂听读,其管勾官比附定王、嘉王听读例施行。
十年四月十二日十年:按政和无十年,当是「七年」之误。,诏:「皇子安康郡王栩出就资善堂听读,可特(钦)[依]此推恩:本阁祗候使臣、管勾所手分各转一官,白身人补副尉,祗应人各转一(员)[资],并依旧祗应。」
宣和元年四月十三日,中书省言:「检会皇子吴国公出就外傅,令太史局选日。」诏资善堂、蕃衍宅各置直讲、翊善、赞读一员。以给事中陆藻为郓王、肃王、景王翊善,给事中葛次仲兼直讲,中书舍人张劝兼赞读;国子司
业梅执礼兼安康郡王、济阳郡王、广平郡王、镇国公、吴国公翊善,礼部员外郎王绹兼直讲,秘书省校书郎胡松年兼赞(讲)[读]。
五年正月七日,以尚书吏部侍郎卢益兼资善堂翊善。
七年二月十九日,以朝请郎,直秘阁、管勾万寿观许中兼资善堂翊善。
三月二十六日,符(实)[宝]郎季质兼资善堂直讲。
五月十一日,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奏:「臣昨乞罢弟时中资善堂赞读,乞依去年御笔指挥,与一外任差遣。」诏依所乞与郡。
二十一日,符宝郎季质〔奏〕:「奉敕差兼资善堂直讲。伏见赞读宇文时中缘系执政之弟,已陈乞罢免。今来质妻父张邦昌任中书侍郎,伏望许令罢免。」诏依所乞,今后差从官。
六月二日,以刑部尚书蒋猷兼资善堂翊善,给事中吴幵兼资善堂赞读,中书舍人谭世绩兼资善堂直讲。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十一日,诏皇太子以六月七日出就外傅,仍就资善堂置学舍,令国子监供监书。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罢,绍兴五年五月复置。本堂系掌管皇子国公听读,提举官、干办官各一员,以内侍官充。手分二人。《宋史 地理志》:建炎三年闰八月,高宗自建康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讲筵所、资善堂在行宫门内,因书院而作。
绍兴五年五月八日辛巳,诏择日除防御使伯琮为节度使,封国公,出就资善堂听读。先是,元年四月戊申,以(致)[政]和故事面谕宰臣〔范〕宗尹等。辅臣奏事,赵鼎曰:「昨日得旨,见上。臣退而与孟庾、沈与求商量,皆仰赞陛下为宗庙社稷大
虑,谨令有司卜今月二十六日吉。」上曰;「可。」与求曰:「此盛德之事也。」上曰:「朕年二十九,未有子,然国朝自有仁宗故事。艺祖创业,其勤至矣,朕取子行下子鞠于宫中,复加除拜,庶几仰慰在天之灵。」初,张浚未出使也,上尝以语鼎、浚、庾、与求曰:「此子天资特异,在宫中俨如成人,朕自教之读书,极强记。」鼎先得旨,于行宫内造书院屋一区,欲令就学。有司以图来上,凡建屋十六间,从约也。至是,书院成,上曰:「只以书院便为资善堂,俟除授讫,命儒臣为直讲、翊善,悉如故事。」
二十三日,诏:「已建资善堂,提点官差主管讲筵所邵谔,干办官差睿思殿祗候使臣李中立。」
二十六日己亥,以贵州防御使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诏左朝奉大夫、徽猷阁待制、提举建隆观、兼史馆修撰、兼侍讲范冲兼资善堂翊善,左承议郎、守起居郎、兼侍讲朱震兼资善堂赞读。上亲笔付出,朝论以为极天下之选。
二十九日,诏建国公阙差主管文字词臣一名,掌章表使臣一名,直省官二人,袍笏下班祗应二人,手分一名,进奏官一名,楷书一名,辇官六人,翰林司厨子、入内院子各二人, 龙亲事官六人,仪鸾司一名。
六月一日,诏今月七日建国公出就资善堂听读。
五日,宰臣赵鼎等奏:「建国公初七日出资善堂,臣等考故事,当谒见。」上曰:「朕令国公至资善堂见范冲、朱震当设拜,盖尊师重傅,不得不如此。卿等既欲循故事,可往
一见。」
七日,诏:「资善堂差置手分二人,于无违碍官司指差,每月请给并依翰林医官局后行见请则例支破。到堂实及十年,与补进武副尉。今后有阙,依此施行。」
七月七日,中书、门下省言:「昨蕃衍宅赞读等官,各厅合破书奏楷书一名,并当直承送亲事官十人。今来资善堂诩善、赞读各依上件体例施行。」从之
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建国公瑗出合听读《孟子》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并各与转一官资。内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
十一月三日,资善堂言:「近诏建国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并各与转一官资,契勘楷书李愿、茶酒班祗应魏宗道伴读书写文字使唤,宣力颇多。内李愿系白身,将来别无补授恩例,欲乞特与一名目,魏宗道更乞优与推恩。其余祗应人吏,即无似此可以援例之人。」诏李愿许用转一官恩例,特与补进义副尉,魏宗道更与减三年磨勘。
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诏建国公瑗听读《尚书》终篇,翊善朱震、赞读苏符各与转一官。
八年三月九日,诏建国公瑗听读《尚书》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翊善、赞读下人吏,各与减二年磨勘。内无官人吏,各支赐钱十五贯。其余诸色人内,将校支赐钱十贯,节级五贯,并令户部支给见钱。
八月六日,诏朱震久任资善,赞翊有功,除依条与致仕、遗表恩泽外,特更与一资恩泽。
九年三月十四日。诏崇国公璩出赴资善堂听读,其
请俸、给赐等应合行事件,并依建国公已得指挥体例施行。
六月十九日,诏听读《孟子》终篇,学官等可依建国公《孟子》终篇例推恩,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各与一转官资。内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合寄资人依旧寄资。
十年三月十三日,诏听读《尚书》终篇,本合并资善官吏、医官,翊善、提点资善堂下人吏,各与减二年磨勘。内无官人吏并进奏官,各支赐钱十五贯,其余诸色人将校支钱十贯,节级、长行、翊善下亲事官五贯,并令户部支给见钱。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诏听读《周易》、《毛诗》终篇,学官等可依建国公《周易》、《毛诗》终篇例推恩,内副尉与依使臣法比折收使,余各色不同人比附施行。
十二年三月六日,诏左朝奉郎、试给事中、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程克俊除资善堂翊善,左朝奉郎、试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秦梓除资善堂赞读。
七日,诏枢密院编修官赵卫、大理司直钱周材除普安郡王府教授。
十四日,诏普安郡王府教授并依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体例施行。先是,诸王宫大小学言:「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请给、人从,并依太常博士则例,序位立班在国子博士之上。及本学印记系下文思院铸,以『绍兴诸王宫学朱记』八字为文。其行移文字内,六曹、寺监、大宗正司并用申状,其余诸司务并用关牒。学官遇有合批书事件,申所隶宗正寺批书。」以新除普安郡王府教授钱周材、
赵卫申明体例,故有是诏。
十七日,诏:「普安郡王府差下班祗应乔虞卿、进义副尉任叔献代客司祗应,今有阙,亦许指差有名目人充填。『HT 』』宅案司日支有名目人充填宅案司日支食钱伍伯文,书表司、客司日支食钱四伯文。有名目充代并白身人,并依此支破,辇官、仪鸾司厨子与带行见请,步军司兵士与支破月粮,诸般合得请给外,日支口食米一升,并割移名粮就本府帮勘。其一行请给,并自祗应日为始支破。」
四月四日,诏秦梓兼资善堂翊善。
十三年四月十七日,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教授钱周材、赵卫言:讲授普安郡王《毛诗》已终篇,合接续别讲经书。诏令讲授《礼记》。
闰四月三日,诏普安郡王瑗讲授《毛诗》终篇,本府官吏并与减二年磨勘。
十四年十月六日,诏听读《礼记》、《文选》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学官、下班祗应,并依普安郡王听读《文选》终篇例推恩。
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诏听读《春秋左氏传》终篇,本府并教授、官吏各与减二年磨勘。
二十一年三月六日,诏太常博士丁娄明差兼普安郡王瑗、恩平郡王璩府教授。《宋史 宁宗本纪》:嘉泰元年二月壬辰,开资善堂。
庆元六年四月十五日,宰执进呈萧逵、龚颐正并兼资善堂小学教授。京镗奏:「圣嗣未艾,不妨自为此举,愿更择一人伴读。」上曰:「然当更相度,不可容易。」
九月二十九日,诏资善堂小学主管官可就差干办御药、兼提点资善堂张延礼,手
分、入内院子、把门亲事官,并就见今资善堂人相兼祗应。教授下共差破当直承送亲事官四人。
十一月九日,诏宗子与愿可改名曮,特除观察使,令就资善堂授书。资善堂申:「乞皇城司差取亲事官二人,充本堂库子,掌管书籍、什物等,分差宿直,实占祗应。翰林司差人兵二人,充本堂看管火烛及供应茶汤,分番宿直,实占祗应。一、仪鸾司差取工匠二人,充本堂钉设,分班宿直,实占祗应。一、所有三司差到人兵共六人,每月添支茶汤钱,依现今资善堂看管院司则例支破。」每月于左藏库止添支钱一贯文。并从之。
嘉泰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诏资善堂小学教授萧逵、龚颐正,今后许令乘骑入出和宁门,至北宫门外下马,赴堂供职。今后准此。仍于殿前司差拨鞍马并草料、控拢军兵。
十三日,诏资善堂小学教授如遇轮堂赴堂授书日分,所有应干期集免行趁赴。
十二月,秘书郎娄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二年二月,秘书郎张嗣古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闰十二月十五日,诏宗子与谈特补右内率府副率,充资善堂伴读。
四年七月,秘书省著作佐郎邹应龙兼资善堂小学教授。开禧元年七月,升兼直讲。
八月,秘书郎黄中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开禧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臣僚言:「臣闻汉贾谊论三代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原皆本于教子,则知教子者,帝王之急务也。天佑邦家,皇子端重聪哲,闻于内外。今者冠礼既
成,正皇嗣之位,启王爵之封,则所谓小学教授之名固当更改。至于翊赞之官,比前之日尤加重焉。如更添置一二员,得真贤实能以居之,庶几不负明时使令之意。欲望圣慈与大臣议之,更正官名,妙简精择端亮之士,取学术粹而器识明者,俾之从容朱邸,赞助缉熙,增广闻见。有如皇朝官制、兵制与夫民政、边事之类,亦如横帙之暇,并与讲明,足以裨补万一。检照嘉佑典故,有以皇子位说书为官称者,今来更合取自圣裁,或下有司讨论施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