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83 页/共 1125 页

七月二十四日,诏内殿崇班秦怀志、白仲达贴筑新旧城墙。 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内庭火,延燔长春、崇德、会庆、承明殿,命宰臣吕夷简为大内修葺使内:原作「臣」,据《长编》卷一○一改。,枢密副使 杨崇勋为副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夏守赟都大管勾修葺事,入内内侍省押班江德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周文应同管勾。十月工毕。 景佑元年五月十五日,入内内侍省言:「司天监集众定夺开拱宸门外过道,称无妨碍,选定十九日申时开门。」从之。 皇佑元年八月十二日,侍御史徐宗况言,在京旧城修筑年深,乞行完葺。从之。 嘉佑四年正月十一日,修筑京新旧城。及兴役,赐兵卒缗钱。 八年四月十九日,诏于内香药库之西偏建皇子位。 英宗治平元年十月十六日,命内侍供奉官王希古贴筑在京新旧城墙。 二年二月十一日,权发遗三司户部副使吕公着奏,乞候既郊岁丰,乃修庆宁宫。从之。 三年六月二十九日,改清居殿曰钦明,命直龙图阁王广渊书《洪范》一篇于屏。时帝谓广渊曰:「先帝临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无为。朕方属多事,岂敢自逸,故改此殿名。」因访广渊先儒论《洪范》得失,广渊对以张景所得最深,以景论七篇进。翌日,复召对延和,曰:「景所说过先儒远矣,以三德为善论。朕接臣下常务谦柔,听纳之间,则自以刚断。此屏置之座右,岂特无逸之戒也。」赐广渊御纸笔墨黄金等。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初,改集英殿后琼英曰需云。 二年闰十一月,诏:「今后在内修造,系宫殿门内,委提举内中修造所主领;其系皇城内宫殿门外者,即令提举在内修造所施行」。是年作庆寿、宝慈二宫。 四年,后苑 作玉华殿。 七年,玉华殿后作山亭一,祥鸾阁一,基春殿一。 八年八月二十一日,诏:「都城久失修治,熙宁初虽尝设官缮完,费工以数十万计。今遣人视之,乃颓圮如故,若非特选官总领其役,旷日持久,必不能就绪。可差入内东头供奉官宋用臣专切提辖修完,其有合申请事件,并令条具闻奏。仍差河北、京东拣中崇胜、奉化七指挥及新废监牧兵士五千人七指挥:《长编》卷二六七作「十指挥」。,专隶其役。所有上件兵士万人,隶步军司。应缘修城役使犯杖罪以下,即令提辖修城所断遣,内系虽杖罪合干追照,即送步军司断遣。每五百人仍许奏选殿直以下至殿侍一人部役。」 九月七日,重修都城,诏内臣宋用臣董之。废罢监牧司马监兵士五千人,以二千人充在京新置广固四指挥固:原作「国」,据《长编》卷二六八改。专隶修完京城所工役,于京城四壁置营;三千人添置府界保忠六指挥,于陈留、雍丘、襄邑置营。候修京城毕,其新置保忠指挥额数,即行拨并,仍隶步军司。非有宣命,不得差使。所有请受,并依保忠例支给。 是年,造睿思殿。 九年二月,改正南南河门曰景风,南(博)[砖]曰亨嘉砖:原作「博」,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下同。,鼓角曰阜昌。正北北河门曰安平,北(博)[砖]曰耀德。正东冠氏门曰华景,冠氏第二重曰春祺。子城东曰泰通。正西魏县门曰宝城,魏县第二重曰利和。子城西曰宣泽。东南朝城门曰安流,朝城第二重曰巽齐。西南观音门曰安正,观音第二重曰静方。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内城创置北门,曰靖武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北京」下注引此文,与此全同,可知此条所载乃北京大名府事,《宋会要》误收于此。。 六月十六日,诏在京旧城诸门 并汴河岸角门,并令三更一点闭,五更一点开。 十年九月十八日,提辖修完京城所言:「准诏令御书院书写外城诸门牌额,今汴河上流两岸南、北水门并曰大通,有此相犯。」诏北门改曰宣泽。又汴河下流南水门,旧曰上善,改曰通津。 十月四曰,提举修完京城所言,五丈河上流咸丰门南水门未有名额,诏以永顺为额。是年,改文德殿南门曰端礼德:原无,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补。,左、右长庆隔门曰左、右嘉肃,安乐门曰含和,崇仁殿北横门曰通极,拱宸门里西横门曰临华,东华门曰北謻门。 元丰元年十月六日,重修都城讫功,诏知制诰、直学士院孙洙諲记刻石南熏门上。洙卒,改命知制诰李清臣。城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高四丈,广五丈九尺,外距隍空十五步,内空十步。自熙宁八年九月癸酉兴工,以内侍宋用臣董其事,役羡卒万人,创机轮以发土,财力皆不出于民。初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奇,至是所省者十之三。 十一月十四日,赐度僧牒千,为修治都城诸门瓦木工直之费。 十二月二日,提点修治京城所言,修治毕功,壕寨人等乞酬赏,诏随功力轻重转资、减年、支赐有差。 八月,开封府请修治京城四壁,留十步,以墙为卫,外容车马往来。诏七步外筑墙,留五步为路。其官私屋有碍者免拆,止据见今地五步外筑墙,留五步为路。 二年,造承极殿并殿前亭二,及殿东小石池一。 三年五月十三日,诏赐内东门里进食门曰会通里:原作「重」,据《长编》卷三○四改。。 九月,废旧城明殿坊入景灵宫。 四年四月四日,承议郎胡宗炎言:「夷门山在大东内北「夷」上原有「庚」字,据《长编》卷三一二删。,当少阳之位,为都城形胜之所,国姓王气所在。公私取土于此,冈阜渐成坑堑。伏望禁止及填塞掘凿处掘:原作「握」,据《长编》卷三一二改。司天监定如宗炎。」所言,从之。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诏在京新城外四壁城壕开阔五十步,下收四十步,深一丈五尺,地脉不及者至泉止。是年,延福宫造神御殿,曰燕宁,以奉仁宗、慈圣光献皇后御容。 六年正月八日,诏开新城四面壕,移毁公私舍屋土田,委杨景略估直给之,或还以官地。其官营房及民坟寺舍,责京城所管认拨移修盖。 二月三日,诏给度僧牒千作京城水门。 五月十三日,尚书刑部言:「切闻京城诸门,或不以时启闭,公私或以废事。欲新城门并以日初出入时为准,委开封府检察。」从之。 闰六月五日,权开封府推官祖无颇言:「准诏,提举京城所度量京城里壁四面离城三十步妨官地民屋离:原作「杂」,据《长编》卷三三六改。,按图摽拨内税地及屋,参验元契,并估计时价以闻并估计:原无,据《长编》卷三三六补。。除官屋地不估,百姓屋地百三十家,计直二万二千六百缗。」诏集禧等观当拆修屋,令京城所管认;其余官屋令将作监折修,民屋价钱钱:原作「办」,据《长编》卷三三六改。,令户部以拨马钱给。 九月十三日,提举京城所言:「先准朝旨,发夫开新城外壕,候兴役,令开封府界提点司与提举京城所官同提举。勘会本所见检计分放工料,难更同提举。缘今夫役近在辇毂之下,全藉镇抚,欲望差管军 臣僚都大提举。」诏开封界发夫五万人,仍差权开封府推官祖无颇、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范峋、殿前都虞候苗授都大提举编拦授:原作「扰」,据《长编》卷三三九改。。 十月十六日,上批:「来春开封府界起夫五万开城壕,宜令二月朔入役,庶日景舒长舒:原无,据《长编》卷三四○补。,工力易办,兼于农事,未致失时。」 七年六月二十四日,赐专一主管制造军器所度牒千五百,买木修置京城四御门及诸瓮城门,帮筑团敌马面帮:原作「封」,据《长编》卷三四六改。,并给役兵官吏食钱。 七月,废善利、永济关按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此条为北京事,善利、永济关乃北京大名府城之水门名,《宋会要》误收于此。。 八年哲宗即位未改元。五月十四曰,府界提点范(峒)[峋]、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苗授、开封府推官王同老坐开京城西壁等壕亏空,擅令人出备夫钱,等第罚金。 哲宗元佑元年正月十二日,工部言,京城四壁城壕止以广固人兵渐次开修,更不差夫。从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中书省言:「提举京城所奏,修治京城所元管大小使臣五十七员五:原作「二」,据《长编》卷三九三改。,今相度可以废罢四十七人,存留一十员管勾事务。并乞不拘常制,踏逐指名抽差,各与通理三年为一任。」从之。 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诏:「雪寒,应在京工役去处,自今月十八日后放假三日。」 绍圣元年正月八日,尚书省言,提举京城所奏,增筑京城讫工,诏官吏役兵比类赏之。 闰四月十六日,中书侍郎李清臣言:「奉诏,命臣以元丰二年进撰《重修都城记》重行校正,缘已经神宗皇帝御览,自是叙述一时之事,其后增修,自可别命词臣撰述。」从之。仍令提举京城所别具增 筑京城制度,旨差官撰文「旨」上疑脱一「取」字。,相对立石。 五月十八日,提举京城所奉诏具修筑京城制度以闻。诏翰林学士蔡卞撰词并书。 九月六日,三省言,有旨以李清臣先撰《都城记》于南熏门上立石,差翰林学士蔡卞书。诏仍令卞篆额。 二年四月二日,宣和殿成。初,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不敢燕处,乃即睿思殿之后,有后苑隙地,仅百许步者,因取以为宣和殿焉。宣和殿者,止三楹,两侧后有二小沼,临之以山。殿广袤纔数丈,制度极小。后太皇太后垂帘之际,为臣僚论列,遂毁拆,独余其址存焉。及徽宗亲政久之,宣和于是旋复。徽宗亦踵神宗、哲宗故事,昼日不居寝殿。又以睿思时为讲礼、进 之所,乃皆就宣和燕息。大观二年,既再缮葺之,徽宗乃亲书为之记,甚详,而刻诸石。及重和元年,议改号,因即以为宣和元年,乃改宣和殿为保和殿者,宣和之后殿,重和元年所创也。 三年六月十八日,诏及暑热,在京工役可给假三日。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九日,诏显谟阁为熙明阁。 三月十八日,诏管勾御药院阎守懃,以见存材植制造防城之具。初,元丰中城京师楼橹之类,咸极攻坚,所储莫非良材。至元佑尝罢之,以其材他用。上令守懃检校,犹不乏,故俾终其功。 崇宁五年二月二十六日,诏曰:「朕荷天右序,男女仅五十人,垂休无穷,以次成立,建第筑馆,指日有期。而京师居民繁伙,居者栉比,无地可容,深虑 移徙居民,毁彻私舍,久安之众,遽弃旧业,或至失所。言念赤子,为之恻然。可令有司度国之南,展筑京城,移置官司军营,将来缮修诸王外第与帝姬下嫁,并不得起移居民。」 政和二年五月十六日,详定九域图志所言:「今来兴仁府辅郡,既以东字为别,即郑州辅郡,亦合依此以西字为别。(颖)[颍]昌、开德府合冠以南、北辅。兼延安等五府属县,已依本所申请,罢称次赤畿。即四辅所治县,自合正名次赤,余县合为次畿,所贵格法从一。」从之。 四年八月三日,诏改端明殿为延康殿。 五年四月十日,诏秘书省殿以右文殿为名。 八月十二日,诏秘书省移于他所,以其地建明堂。 八年十月六日,诏宣德门改为太极之楼。重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诏复依旧名。 宣和二年二月一日,诏宣和已纪年号,殿名易为保和殿。 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承议郎樊澥奏:「窃观神宗皇帝熙宁间诏有司铸都城诸门铜符契,依法勘同,复命枢密院约旧制更造铜契,中刻鱼形识之,各分左、右给纳,以戒不虞,而启闭之法严于旧矣。元丰初重修外城,仅五十里,增卑培薄,屹然崇墉,遗国家万世之业,顾不伟哉!比年以来,内城颓缺弗备,行人躐其颠,流潦穿其下。屡阅岁时,未闻有修治之诏,则启闭虽严,岂能周于内外,得不为国轸忧 欲乞特降缗钱,付之有司,遴选能吏,鸠工董役,(役)俾郛郭宏丽,实帝居无穷之赖。」诏差都水使者孟杨 提举修治。 六年十二月四日,中书省言:「专切提举京城所状,奉诏塝筑京城,开撩壕河,修葺诸门等,可于宣和七年选日下手。今据本所选到,宜用来年二月二十四日巳正四刻后丙时,并先自京城西南角坤位下手,吉。」从之。 记曰原批云:「此段双行注第十六页第十一行『知制诰李清臣下』。」按旨上文元上元年十月六日条。:「以三岁之绩,易数百年因循之陋。崇墉(迄)[屹]然,周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而埤堄七尺。坚若埏埴,直若引绳。惟我汴京气象宏伟,平广四达,冈阜缭转,隐磷地中,若龙盘虎伏,睨而四据。浊河限其北,漕渠贯其内,气得中和,(王)[土]号沃 衍,霏烟屯云,映带门阙,望之者知其为天子之宅。周世宗广而新之,逮此百二十有五年,圣主营于无为,图于弗用,取羡卒共其力,兵不踰一万,分部者六。板干递迁,畚锸贯序,创机轮以登土,为铁疏以固沟,肇于丙方,环于四浃。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奇,所省者十之三。其作怡然,其成裕然,人不及讨,士不及议,而城以全新奏矣。又以材易八门,崇端显严,遂与城称。其外趾跨隍百一十有五步。圣授其算,士荐其能。」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 西京杂录 西京杂录 【宋会要】 景德二年八月十三日,以将朝陵,诏西京八作司修葺大内及诸司廨舍。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国家经制,动着于典常;殿闼规模,上符于天象。缅维列祖,尝幸旧都,修宫阙以未成,正名称而靡暇。今因巡省,周览禁庭,县示于人,题号非便,须从改作,用协彝章。其明堂殿前三门改为太极门。其诸殿诸名号,宜令崇文院检讨详定以闻。」 大中祥符四年三月十四日,祀汾阴回驻跸,将赐酺,有司请改五凤楼名以彰庆宴。诏以太祖建楼,因瑞应立名,不可更也。 仁宗景佑元年九月十五日,宰臣王曾言:「西京水南地里阔远,居民甚多,并无城池,望令渐次修筑。」诏知河南府李若谷计度兴筑。 神宗熙宁二年十月十六日,京西转运司言:「西京大内损坏屋宇,比旧少四千余间矣,乞于春首差中使一员,计会留守司通判检定翻修,每二间折刱修之数一间。」诏令通判检定,本京修葺,转运司提举。 四年二月十一日,诏京西转运司每年拨钱一万贯,买材木修西京大内。 元丰七年七月四日,尚书工部言:「知河南府韩绛乞修大内长春殿等,欲下转运司支岁认买木钱万缗。」从之。 十日,知河南府韩绛言:「近被水灾,自大内天津桥、堤堰、河道、城壁、军营、库务等皆倾坏,闻转运司财用匮乏,必难出办。役兵累经 刷,府官职事繁多。欲望许臣总领,赐钱十万缗, 选京朝官、选人使臣各三五人,与本府官分头补治。乞发诸路役兵三四千人。」诏转运司于经费余钱支十万缗,令沈希颜往来与韩绛同提举营葺。及选使臣三五员,役兵于本路 刷二千人,如不足,即雇工。 徽宗政和三年十二月三日,诏:「见修西京大内,窃虑乱有采伐窠木、损毁古迹去处,仰王铸觉察以闻,违者以违御笔论。」 四年二月十四日,诏:「西京大(京)[内]近降指挥补饰添修,或闻官有计度,甚失本意。如实颓圮朽腐,方许整葺,不得过侈。」以上《续国朝会要》。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南京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南京 【宋会要】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雎阳奥区,平台旧壤。两汉之盛,并建于戚藩;五代以还,荐升于节制。地望雄于征镇,疆理接于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于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讴谣所集,符命荐臻。殆兹累朝,俯同列郡。式昭茂烈,宜锡崇名。用彰神武之功,且表兴王之盛。宜升为应天府,宋城县为次赤,宁陵、楚丘、柘城、下邑、谷熟、虞城等县并为次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