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122 页/共 1125 页
二月,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席益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以言者论其去岁议遣大臣使虏,独以母老为辞;近者虏使对扬榻前,独无一言之助。故有是命。论者不已,遂落职云。
三月十五日,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张浚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以臣僚论其轻失五路故也。
五月二十三日,同知枢密院事、淮南两浙等路宣抚使周望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六月三日,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衡州居住。以言者论其 国败事故也。
二十五日,左中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徐俯罢为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官职依旧。制以「奏章俄上,引疾甚坚」故也。
五年闰二月三日,左朝散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胡松年罢知宣州,以松年为签书数月求去故也。
六年二月
二十日,中大夫、参知政事沈与求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明州。以累章请求外,故有是命。未几,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二月九日,左正奉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赵〕鼎罢为观文殿大学士、两浙东路安抚制置使、知绍兴府。制书以「粤惟入辅之初,密赞亲征之议,捷方奏而求去,章屡却而复来」故也。
十三日,左朝议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折彦质罢为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折:原作「析」,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改。,依前官职。以彦质屡乞解罢机政,故有是命。
七年九月十三日,特进、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都督诸路军马张浚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督: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补。、提举江州太平观。时以郦琼之乱故也。
八年正月十一日,左中大夫张守罢参知政事,除左通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加食邑五百户,知婺州。守累章乞祠,故有是命。
三月九日,左中议大夫、参知政事陈与义罢为左太中大夫、充资政殿学士、知湖州。与义在政府一年,与张守相继告退,诏除便郡,而特转官加恩,亦一时之异数也。
十月四日,参知政事刘大中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处州。以大中累章乞罢机政,既而臣僚论列,复罢授宫观。
二十一日,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赵鼎罢,授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充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制书以「虏曾攻于合肥,决汉相
亲征之计;民未安于建业,赞商盘旧土之迁。正资一德以相扶,亦赖同心而共济。遽乃抗章请去,力挽莫回」。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左通议大夫、枢密院副使王庶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潭州。庶在政府十月,抗章请外,故有是命。其后以言者论列,落职宫观。久之,责授向德军节度副使,道州安置云。
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李光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光在政府岁余,论事不合,求去,诏与郡。言者攻之,遂奉祠。再二年,再坐弹章,于是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十年五月六日,左太中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罢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肖胄再入西府岁余而罢,从所请也。
十一年七月八日,左通议大夫、参知政事孙近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近以臣僚累章论列求罢,得祠。明年正月,再以言者落职。既而责授左朝散郎、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潭州居住。十四年,降三官,移居南安军云。
八月九日,少保、枢密副使岳飞罢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依前少保,充万寿观使,仍奉朝请。臣僚累章论飞,大率谓:「昨来被旨起兵,则故稽严诏故:原作「固」,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略至龙舒而不进;兹者衔命出使,则坚执偏见,欲弃山阳而不守。」飞以故累上章乞罢,始降诏不允,再请,遂有是命。
十月二十八日,扬武翊运功臣扬:原作「杨」,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太保、枢密院使、英国公韩世忠罢为横海武宁安化军
节度使,依前扬武翊运功臣,充醴泉观使,仍奉朝请,连进福国公福:原作「对」,据《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改。。制曰:「比繇外阃之严,入干中枢之柄。予深注意,日观前箸之筹箸:原作「着」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敌亦声闻,固已侧席而坐。乃忽陈于悃愊,愿遂即于燕申即:原作「节」,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故有是命。
十一月五日,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范同罢为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参知:原作「范同」,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臣僚言同初执政即为迁葬之谋,由信州至建康,所过搔扰郡县。又谓朝廷收天下兵柄归之宥密,同乃贪天之功以为己有。故有是命。其后再坐论列,遂责降分司云。
十二年八月六日,签书枢密院事何铸罢为依前端明殿学士、左朝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观。以臣寮论铸首董岳飞之狱,阅日滋久,初无一言叙陈。既而以枢臣使虏,自谓议狱不合,遂致远行。故有是命。后(有)[又]落职、分司、徽州居住云。
十一月五日,安民靖难功臣、太傅、枢密使、益国公张俊罢为镇洮宁武奉宁军节度使俊:原作「浚」,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依前靖难功臣臣:原作「成」,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太傅,进封清河郡王,充醴泉观使,仍奉朝请。制书以「自升宥密之司,尤切安危之寄。适邻封之敦睦,幸寰宇之小康,而乃数贡诚忱,力求闲退」。故出。
二十二日,少保、枢密院使、信安郡王孟忠厚罢为少傅、镇潼军节度使,依前信安郡王、判福州。制书以「官以孤少之贵,位以枢廷之崇,庶俾同寅,用期至治。曾坐席之未暖,遽封囊而请闲」故也。
十三年闰四月二十八日,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王次翁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
洞霄宫。次翁以老自请故也。
六月十七日,程克俊罢签书枢密院事,依前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克俊以久婴末疾自请故也。
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左通奉大夫、参知政事万俟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以台谏交章论列,诏除职与郡,已而给舍驳奏,故有是命。
五月十四日,资政殿学士、左朝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同提举详定一司 令楼照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职名仍旧。以臣僚论列故也。
十二月二十二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李文会罢,守本官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筠州居住。初以台谏交章论列,罢政与祠。既而又论文会尝荐冒品官人陈洵武于奉使王师心,滥转四资,洵武坐送大理寺取勘,文会遂贬高安云。
十五年十月四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兼修玉牒杨愿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职名仍旧。以愿自陈故也。
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李若谷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寻落职,令江州居住。若谷初以论罢得外祠,言者再乞夺职,徙之远地,故有是命。
三月十二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何若罢,依旧职名提举江州太平观。以累章引疾乞罢故也。
十八年二月六日,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段拂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兴国宫。寻落职,依旧宫观,兴国军
居住。臣寮言:「建炎间,建康府通判杨邦乂伏节死义,而拂摄倅事,恬不知耻,何以躐居政府!」遂除职与祠。言者不已,乃落职,依旧宫观,兴国军居住。
四月十三日,左中大夫、知枢密院事、兼提举秘书省秦 罢为左通奉大夫、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兼提举秘书省。以 自请父子共政、当避嫌疑故也。
八月十一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汪勃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勃在西府踰一年,坐劾章,乃以亲老归养为请,故有是命。
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余尧弼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在外宫观。寻落职。依旧宫观。以臣寮论其无所建明,初除职与祠;又论,乃落职宫观云。
二十二年四月十二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巫伋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以臣寮论其缄嘿,罢政奉祠祠:原作「事」,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再论,遂落职。
九月二十三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章复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以臣寮论其受命以来无所建明,诏以旧职奉祠;及再论,黜之。
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宋朴罢为端明殿学士朴:原作「璞」,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依旧宫观。初,臣僚论列,依旧宫观;既而言者不已,故落职云。
二十四年六月十一日,端明殿
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史才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以臣僚论列罢政,仍旧职奉祠;及再论,遂黜之。
十一月十六日,左朝奉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魏师逊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宫:原作「军」,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寻落职,依旧宫祠。初以臣僚论列,罢政奉祠,仍旧职;再论,遂黜之。
二十五年四月九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施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既而落职,依旧宫观。臣僚言昨因国忌行香,拥盖入景灵宫门,众论大喧,始送其卒于有司,以故除职宫观。再论,黜之。
六月三日,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签书枢密院事郑仲熊罢为端明殿学士书:原作「枢」,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臣僚言,仲熊一入枢府即拱嘿结舌,及归私第即戒门杜宾,阴令侄时中交通,沈长卿以谤讪党逮棘寺,仲熊力为营救仲:原作「中」,据前述改。,故有是命。
十二月十二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董德元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依旧宫祠。以臣论列其附会权臣故也。
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魏良臣罢为资政殿学士殿: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补。、知绍兴府。臣僚论良臣不公之迹,故有是命。
八月二十六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程克俊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克俊以疾请,故有是命。
二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张纲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婺州。纲执政一年而
罢,从所请。
十一月二十六日,左中大夫、知枢密院事汤鹏举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在外宫观。寻落职,罢宫祠。臣僚论其在言路卖直,除职奉祠;言者不已,卒落职。越明年二月二十六日,再论列,乃罢宫观云。
二十九年六月十六日,左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陈诚之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泉州。寻落职,罢宫观。臣寮论其进以附会,无所建白,除职与郡,再落职奉祠云。
二十六日,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兼提领编修玉牒所沈该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既而落职,依旧致仕。臣寮论该在政府数年,曾无建明,于是罢政。初以职名宫观,既而落职致仕,亦该连请谢事也。
三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左中大夫、知枢密院事王纶罢为资政殿大学士王:原作「罢」,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改。、知福州。纶在枢密府踰三年,引疾乞罢,故有是命。未赴镇间,改除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云。
八月七日,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贺允中罢为左通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允中在政路期年,上章告老,遂迁秩超职云。
十二月一日,左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汤思退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落职,依旧宫祠。先是,十月癸亥,日方过中,天无云而有雷声,人情骇异。至是,臣寮言:「本朝庆历八年,京师一日无云而震,仁宗皇帝谓张方平曰:『夏竦奸邪,天变如此。』亟命草麻黜之。今日
之变,其在大臣。」乃交章论罪思退,卒诏落职云。
三十一年七月十九日,左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罢在外宫观,后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臣寮论麟之辞使虏之行,于是罢政与祠;言者不已,乃有是命。
三十二年三月一日,左中大夫、参知政事杨椿罢为资政殿学士、在外宫观。寻降为端明殿学士。臣寮论椿为执政无所建明,(初)[除]职奉祠;再论,降之。已上《中兴会要》。
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六日,未改元。诏:左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叶义问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任便居住。寻降充端明殿学士,依旧宫祠。既而落职,送饶州居住。先是,殿中侍御史张震、右正言周操交章论列,乞行贬责,义问亦上章求解机务,遂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江州:原作「太州」。按太平兴国宫在江州,本卷中已累见,径改。。既而右谏议大夫刘度论其「边隅有警,奉诏督视,强愎自用,暗于机事,驱迫李横,丧师长寇」,乃降端明殿学士,依旧宫祠。御史中丞辛次膺又极论义问,乞鑴职远窜,于是落职,饶州居住。
隆兴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诏左通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除资政殿学士、知潭州。制书:「祖舜亟由禁闼,晋贰枢庭,遽抗封章,力辞位着。」故有是命。
三月十八日,诏左太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新除参知政事张焘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制书以焘「一代宗儒,四朝旧德, 辞荣而谢事,至引疾以卧家。要当就
见以决疑,何可乞身而遽去」。故有是命。
五月十五日,诏:左通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浩,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制书以浩「属予纂序之初,积以巘藩之旧,甫经半载,躐至中台,荐形恳 之辞,蔑副挽留之意」。故有是命。
六月九日,诏左通议大夫、参知政事汪澈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寻落职,台州居住。以右谏议大夫王大宝论其宣谕荆湖,措置乖缪故也。
十九日,诏左中大夫、参知政事辛次膺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制书以次膺「凛列朝之正色,怀复君之大忠。逮朕纂承,首加趣召,方资励翼,莫逐挽留」。故有是命。
十二月三日,诏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陈康伯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判信州。制书以康伯「当国家多事之时,专廊庙万几之寄。心如金石,勋在旗常。朕方委任而责成,尔亦勤劳而匪懈。久烦几务,屡抗封章,谕旨莫回,陈辞益固」。故有是命。
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二年:原作「三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改。,诏:降授特进、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魏国公张浚,特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制书以浚「提江淮表里之封,尽颛总统;佩将相安危之寄,式重倚毗。三年于兹,庶绩用乂。迭览指瑕之劾,且披请老之章」。故有是命。
七月四日,左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洪遵除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制书以遵「自
托不能,所请甚力」,故有是命。
十月十五日,诏左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贺允中除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允中以衰老不能拜跪,上章乞依前官致仕,故有是命。
十一月十日,诏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汤思退,特授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有旨落职,永州居住。以谏议大夫(伊)[尹]穑、侍御史晁公武论其「挟术自营,不为国计,谋谟乖刺,措置颠倒,自坏边备,一意议和。如罢筑寿春城,散万弩营兵万:原作「方」,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改。,辍修海舡,毁拆水柜,甚至彻海、泗、唐、邓之戍,使虏人乘虚侵轶边境。及除都督,逗遛不行,纵敌 国,一至于此」。故有是命。
闰十一月五日,诏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周葵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制书以葵「粤自(强)[疆]陲之警,浸勤夙夜之忧,正赖同寅,用图再造,倏尔易退,确乎弗移」。故有是命。
二十四日,诏左中大夫、参知政事王之望除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制书以之望「复往视师之望: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乙。,久不闻问。国人皆曰可杀,谓尚出于私心;台评以汝为倾,殆弗(宫)[逭]于公议」。故有是命。
干道元年二月十九日,诏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陈康伯特授少师、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致仕。制书以康伯「膺两朝眷注之恩,积四载经纶之业,勋在王室,泽润生民。朕兹垂拱以仰成,公乃逡巡而避宠」
公:原作「法」;避:原作「被」。并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改。。故有是命。
六月六日,诏左中大夫、同知枢密
院事王刚中致仕。制书以刚中「夙宵无倦,劳役过差,用爽节宣,(寝)[寖]成沉涸。斯有挂冠之请,且遂安车之荣」。故有是命。
八月七日,诏通议大夫、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宫,仍奉朝请。制书以端礼「方隆眷注,期底乂宁,属元良肇举于旷仪,顾姻娅难居于膴仕」。故有是命。
二十二日,诏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虞允文除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制书以允文「召从岳牧,乃登庙堂,虽眷倚之意弥坚,而丞弼之勋空着。方责成于治 ,(仪)[乃]自速于烦言」。故有是命。
二年三月三十日,诏左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洪适特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制书以适「亟升枢筦,旋秉国钧。方本朝循名责实之秋,盖大臣同心辅政之日,何未凝于懿绩,遽有啧于烦言」。故有是命。
四月二十二日,诏左通议大夫、枢密使汪澈除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制书以澈「比自外服,越还本朝,进(外)[升]枢筦之崇,旋正使名之重。载披奏牍,祈解近司」。故有是命。
八月五日,诏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叶颙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制书以颙「既付之政事之烦,又委以枢机之寄,正当公心而及物,直己以正人,尚稽庶绩之熙,遽至烦言之责」。故有是命。
八月十六日,诏左中大夫、同知枢密
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林安宅可筠州居住。是岁五月,林安宅为右谏议大夫,与侍御史王伯庠论列参知政事叶颙侄元璘请求周良臣赃事,下临安府送狱勘鞫,至是狱始具,案验皆无寔迹,故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