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120 页/共 1125 页

四年六月十六日,右 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寇准罢为太子太傅、莱国公归班班: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补。。制书以准「再谋揆政,专委国权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此下制词乃七月寇准降知相州责词,非六月罢相制。,舆议交喧,朝章失序,加以罔思兢慎,不肃门庭,交结匪人,亏伤大体」。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一月:原作「十月」,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补「一」字。,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丁谓〔罢为〕户部尚书归班,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李迪罢为户部侍郎归班。制书以谓「遽致同列谓:原作「为」,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面兴忿词,寔骇予闻,有伤国体」;以迪「当旅对之扬廷,忽抗言而兴忿,骇予闻听,厥有彝章」厥:原作「决」,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先是,迪因奏对,言:「谓奸邪弄权,中外无不畏惧,臣愿与同下宪司置对。」且言:「昨林特男在任非理决罚人致死,其家诣阙诉冤,寝而不理,盖谓所党庇谓:原作「为」,据《长编》卷九六改。,人不敢言。」又曰:「寇准无罪,朱能事不当显戮,东宫官不当增置。又钱惟演亦谓之姻家,臣愿与惟演俱罢政柄,望陛下别择贤才为辅弼弼:原作「弱」,据《长编》卷九六改。。」又曰:「曹利用、冯拯亦有朋党。」利用进曰:「以片文只字遭逢圣世,臣不如迪;奋空拳,捐驱命,入不测之虏,迪不如臣。」帝顾丁谓曰:「中书有不当事耶 」谓曰:「愿以询臣同列。」帝顾任中正,中正等曰:「中书供职之外,亦无旷阙事。」顷之,谓、迪等退,帝怒甚,命付御史按劾。利用、拯进曰:「大臣下狱,不惟深骇物听,况丁谓本无忿竞之意,而与迪置对,亦未合宜。」帝曰:「曲直未分,安得不令辨对 」既而意稍懈,乃曰:「朕当即 有处分。」乃诏谓、迪各降秩一级,谓知河南府,迪知郓州。寻(后)[复]留之。先是,迪与寇准同在中书,事之甚谨。准既得罪,谓等颇轻之,迪不能堪。至是,辅臣例兼官,迪以旧人当迁尚书。又故事,两省侍郎无兼左右丞者,盖谓深欲抑迪,拟兼左丞,故迪益愤。又谓素善林特,既议改特为詹事,明日晨朝待漏,又欲以特为枢密副使,仍领宾客。迪曰:「特去岁迁右丞,今年改尚书、入东宫,皆非公选,物议未息,况已奏除詹事,不可也。」因诟谓,皆不答,同列极意和解,皆不听,遂力争于帝前,期必与谓俱罢。翌日,帝御承明殿承:原作「丞」据《长编》卷九六改。,召丁谓询其纷竞之故。谓从容陈叙,且言:「李迪本自喧哱,臣不当与之俱罢臣:原作「百」,据《长编》卷九六改。。」赐对久之。于是遣入内都知张景宗、副都知邓守恩传诏恩:原作「思」,据《长编》卷九六改。,送谓赴中书,令依旧视事。仍命与冯拯、曹利用俱进秩,领宫官;以迪知郓州,放朝辞放:原作「故」,据《长编》卷九六改。,实时赴任。 干兴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仁宗即位未改元。司徒、兼侍中、充玉清昭应宫使昭:原作「宫」,据《宋史》卷二一○《宰辅表》一改。、昭文馆大学士丁谓降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制书以谓「罔念嘉猷,密交奸孽,山园擅易,曾靡敷陈,简札潜通,备彰欸昵,私营器用,窃役工徒,证佐甚明,僻违斯显」。先是,帝召宰臣冯拯、曹利用、任中正、钱惟演、王曾、张士逊至承明殿,谕以「丁谓身为宰辅,与雷允恭交结,情寔难知」。因示文字一纸,及谓托允恭令后苑巧工造酒器托:原作「记」,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改。,并出造金杯盘,颇极妙丽。复示允恭欸状,尝告谓求勾当皇城司及管三司衙将,谓 私许之,并知移徙山陵皇堂,曲庇不言等事。又语拯等:「自来谓每附允恭入奏公事,皆言已与中(枢)[书]、密院参议允当,所以皆可其奏。近因欺罔彰败,方知动多虚矫。且营奉陵寝,臣子所宜尽心,眩惑多端,几 大事。所为如此,(主)[何]副国家倚注之心 」拯等奏曰:「自先帝登遐遐:原作「还」,据《长编》卷九八改。,朝廷政事只是谓巘与允恭商量,一一自称于内库厚达内库厚达:意不可解,疑当作「内宫禀达。」,得圣旨,臣等莫辨真虚,须至依禀。虽或事有疑虑,情涉阿私,莫敢指陈,无由申诉。今者伏赖皇太后、皇帝察其奸诈,俾臣等获(由)[申]忠 ,尽达圣聪,邪正洞分,上下无壅,斯乃宗社之灵,天下之幸也。」又语拯等曰:「丁谓罪状既露,须至降黜,卿等同议如何,只今拟定。」于是就殿隅共议,请除少保分司,仍令御史台遣人监伴往彼,当日进发。中书召当直舍人草词,不降内制,仍诏御史台榜示朝堂,传告诸路。七月,贬授将仕郎,守崖州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仍布告中外。 二十九日,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任中正降太子宾客宾客: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乙。,知郓州。制书以中正「罔念匪躬之格训,辄兴傅下之诡词,志在朋奸,道殊中立」。先是,内出御札云:「中正与丁谓交分最深,务相朋助,不顾治道。昨雷允恭事败,中正累对人言合议宽恕,交状彰显,宜微惩责,仍令御史台催促进发。」 十一月一日,枢密使、兵部尚书、充祥源观使钱惟演罢为检校太傅「观」下原有「察」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删。、保大军节度使。制书以惟演「顷露由衷,恳祈逊职,宅予忧之尚 默默:原作「然」,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改。,从乃欲之未皇。虽帏幄宣谋,靡愆于慎重;而葭莩联戚,终避于嫌疑」。故有是命。 仁宗天圣五年正月十九日,枢密副使、刑部侍郎晏殊罢,守本官知宣州。先是,从幸玉清昭应宫,怒公人祗应不到,挥笏折齿,台宪官连上封章,以殊为性褊率,失大臣体。帝以殊东宫旧僚,先朝任用,止令罢职,出典外藩,故有是命。 七年正月十三日,枢密使、保平(章)[军]节度使、守司空、侍中、景灵宫使、兼群牧制置使曹利用罢,判邓州,余官如故。制书以利用「帏幄之谋,每存信厚;将相之任,咸副仰成。岁月兹多,封章荐至,顾乃奉身之请,式符知止之言」。故有是命。二十五日,再降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左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仍令内侍、御史台吏伴送至州。二月十四日,降充崇信军节度副使副使: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乙。、房州安置。先是,利用侄汭以荫为左侍禁,领赵州兵马司,州民告汭谋不轨,遣使鞫治,悉抵法。又利用领景灵宫使,令枢密吏贷宫中官钱,诈为见数,故再及于贬。 二月七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张士逊罢为刑部尚书、知江宁府。初,曹利用将得罪,士逊尝为解其事,太后怒,帝以士逊东宫旧臣,乃进秩而罢之。 六月二十七日,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王曾罢为吏部尚书、知兖州。制书以曾「分职灵宫,巘心妙道。虽钦崇匪懈,克守于虔 诚;而警备或亏,适罹于炎火。顾夙宵而增惧,念典法之有常」。故有是命。 明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张士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枢密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尉杨崇勋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制书以士逊「久司魁柄,克着勋庸,式颁劳逸之恩,特优进退之礼」;崇勋「纳忠宣力,久竭于诚明;作翰均劳,式颁于命数」。先是,百官诣洪福院上庄懿皇太后谥册,退而奉慰,士逊乃过崇勋园饮,日中不至,群臣离立以俟。权御史中丞范讽弹奏之,遂以士逊为左仆射,崇勋为使相,俱罢。及告谢,士逊乃位崇勋下,帝问其故,士逊对曰:「臣官仆射而崇勋使相,故位当在下。」于是更命士逊为使相。时士逊已罢而翰林学士承旨盛度草制,犹用士逊旧衔,有司奉行制书,不复追改,论者非之。 景佑二年二月十三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李迪罢为刑部尚书、知相州。制书以迪「姻联之内,险诈成愆,靡先事而上言,顾为臣而有隐,何以更居衮职衮:原作「充」,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改。,以肃朝章。」初,帝御延和殿,召宰臣吕夷简、参知政事宋绶决范讽狱政:原作「正」,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改。,以迪素党讽,独不得召。既惶恐还第,翌日遂降是命。 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吕夷简罢为镇海军节度 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曾罢为右仆射、充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绶罢为左丞、充资政殿学殿: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蔡齐罢为户部侍郎、知(颖)[颍]州。时曾与吕夷简议论既不合,而政事多依违不决,因各上章求退,绶多同夷简而齐间有所异,用是皆罢免。曾止迁仆射知青州,既入谢,求改郓州,乃下学士院贴麻,加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初除仆射,不云「判州」而云「知州」,当制学士之失。 五年三月一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王随罢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彰信军节度使,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陈尧佐罢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户部侍郎、参知政事韩亿罢守本官归班,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石中立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制书以随「繇厉精而宣力,久结疾以愆和,迭贡奏函,恳辞魁柄」;尧佐「遽因灾异,继有奏陈,援汉家赐策之文,探羲《易》劳谦之旨」。时灾异屡发,谏官韩琦言随久被病,而尧佐复高年,政事不修,韩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请以其兄纲代之,又石中立诙谐无大臣体,故并罢之。 宝元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宣徽北院使、定国军节度使、知枢院事王德用罢为武宁军节度使,赴本镇。制书以德用「枢机之 务,夙夕靡渝,俾偃息以攸宁,谅出处之奚间」。时权御史中丞孔道辅言德用貌类艺祖用: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补。,宅枕干岗,不可以处枢近,故罢之。 十一月十日,武宁军节度使武宁: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四乙。、知枢密院事盛度罢为尚书右丞、知扬州,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程琳降授光禄卿、知(颖)[颍]州此下原有「军事度」三字,据《长编》卷一二五删。。初,权知开封府郑戬发使院行首冯士元奸贼及私藏禁书事,而士元尝为度侵借民居。又琳欲创第而故枢密副使张逊第在武成坊,其曾孙偕纔七岁,宗室女所生也,贫不自给,而乳媪擅出券鬻之。琳密使人谕以偕尚幼,须得御宝许鬻,人乃敢售。其乳媪以宗室女故入宫见庄惠太后,既得御宝,而琳乃市取之,令弟琰同士元市材木。士元既杖脊配沙门岛,而府判李宗简辄私发公案,欲营救之救:原作「求」,据《长编》卷一二五改。。府推官王逵即白于戬,遂奏,移鞫御史台,词及度、琳,故有是命。 康定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王鬷罢守本官、知河南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陈执中罢守本官、知青州,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张观罢守本官、知相州。制书以鬷「历典事任,积扬诚节,方咨上略,以壮远猷,而羌丑弗怀,疆事遄警,虽咨诹之备至,顾绩用而未彰」;以执中「特越常均,超居大任,属叛羌之俶扰,尝更岁以预谋,广心失虞,前虑或阙,久当重任,曷厌群言」;以观「甄其业履之纯,副乃臣邻之重,遘戎渠之背惠,属师垒以宣威,虑事授方,颇失于素,念封陲之守,资备 御之长,难 苟安,以亏成筭」。故皆有是命。 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庠罢守本官、知扬州,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郑戬罢守本官、充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时宰相以庠、戬洎三使司叶清臣皆同时及第,又与知开封府吴遵路素相善,而并据要地,以为朋党,故出之。 庆历二年七月六日,枢密副使、给事中任布罢为工部侍郎、知河阳。初,子逊妄疏时政而并及其父不才,台谏官继有奏论,故罢之。 四年九月十二日,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晏殊罢为工部尚书、知(颖)[颍]州。制书以殊「罔念难疚,颇图晏安,广营产而殖私,多役兵而规利,致乃公论,达于予闻」。故有是命。 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杜衍罢为尚书左丞、知兖州。制书以衍「自居鼎辅,靡协岩瞻,颇彰朋比之风,难处吁谟之地。顾群议之莫遏,颁朝渥之尚优」。故有是命,仍放朝辞。 三月五日,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韩琦罴为资政殿学士、知扬州。以董士廉上书论水洛城也。 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贾昌朝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胜军节度使、判大名府,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吴育罢为给事中归班。制书以昌朝「夙夜尽瘁,勤劳国事,帷幄倚其筹谋,天下仰其风采。剡封来上,还政为言, 特徇乃诚,俾均日逸」。先是,育与昌朝数争事帝前。是岁春大旱,帝经筵问高若讷,若讷陈《洪范》肃时雨若,今大臣争事而不肃,故旱。遂皆罢之。 四月一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执中降授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庠降授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降授中书舍人,以自春不雨故也。十一月,执中复旧官。十七日,庠、度复旧官。 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枢密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城:原作「郡」,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夏竦罢枢密使,判河阳。初,卫士之变,领皇城司者皆坐逐,独杨怀敏降官,领入内都知如故。台谏官数言竦素结怀敏而曲庇之。时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帝方坐便殿,急召翰林学士。俄顷,学士张方平至,帝连言天变若此,盖夏竦奸邪所致。方平请撰驳辞,帝意遽解,曰:「且以均劳逸命之。」 皇佑元年八月二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陈执中罢兵部尚书、知陈州。制书以执中「一德佑于朝,公心推于众,间以江道演溢,版民流移,迭露章言,恳祈退避」。故有是命。初,执中以尚书左丞罢,既而帝以为恩礼薄,下学士院贴麻,改命之。 三年三月九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庠罢为刑部尚书,充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时言者以庠在相位,于国家无所建明,故出之。 十月二十二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文彦博罢 为吏部尚书,充观文馆大学士、知许州。制书以彦博「左右罄于一心,夙夜经于庶务。荐申奏述,恳避宠荣」。先是,侍御史唐介言彦博阴结禁中,且荐富弼为相,朝廷已责介春州别驾,而彦博自请罢重任,故有是命。 五年闰七月五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庞籍罢守本官、知郓州。制书以籍「不能厉以正方,绳于群下,交联亲构,私谒彰闻谒:原作「遏」,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逮有司之讯词,合杜门而待罪,乃行蔽断,仍失重轻。故公议之弗容,在人言之莫遏」。故有是命。初,齐州人皇甫渊获赃,于法当得赏钱,渊上书请易一官,乃赂道士赵清贶及堂吏士:原作「王」,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而清贶,籍甥也,殆以为白籍殆:原作「始」;白:原作「自」。并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既而渊数诣待漏院自陈,籍乃勒渊归齐州。有小吏告清贶等受赃事,籍即捕下开封府,而清贶及堂吏皆以赃配南方。清贶未至配所死,上言者以籍阴讽开封府杖杀清贶以灭口,又言事当付枢密院,而不当中书自行,故罢之。然谓籍阴讽开封府失寔也。 至和元年七月七日,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梁适罢守本官、知郑州。制书以适「出入五年,周旋二府,苛慝比作,变异重仍。加复啧有烦言,达于予听,曾淑声之莫逮淑:原作「俶」,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在清议之弗平」。故有是命。 嘉佑元年八月十四日,枢密使、护国军节度使狄青罢为护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时言者以青家犬生角,又夜有火光,中外以为疑,故罢之。 三 年六月七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文彦博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枢密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贾昌朝罢为镇安军节度使、右仆射、兼侍中、充景灵宫使。时御史郭申锡、张伯玉数攻彦博攻:原作「考」,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彦博〕内不自安,连上疏乞罢。谏官陈升之恐贾 昌朝代之代之:原作「中书」,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因摭昌朝在枢密院朝:原作「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改。,多引用亲旧使臣,又治大第,设两客位以待内臣数事,继以为言,遂并罢之。 六年四月二十七日,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陈升之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知谏院唐介等交上章弹奏升之素与勾当御药院王世宁连姻,而图柄臣,又知开封府,尝于豪民家市马而贱偿其价。帝出其奏示升之,升之请下有司辨虚寔,遂家居不出,自求罢去。帝遣中使以手诏出之,介等复居家待罪,顷复出之。如是者数四。帝顾谓辅臣曰:「凡除拜二府,朕岂容内臣预议耶 」而介等言不已,故两罢之。 七年三月八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孙抃罢为观文殿学士抃:原作「忭」,据《长编》卷一九六改。、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以御史韩缜言其昏昧不任事也。 治平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神宗即位未改元。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吴奎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制书以奎「比者论斥台宪之臣,颇失执政之重,亲被手诏,目为内批,稽留成命,至淹三日,非所以恭于奉上而俾民不迷者也。爰从免罢,以申薄责」。故有 是命。 九月二十八日,检校太傅、同签书枢密院事郭逵罢为宣徽南院使使:原无,据《宋宰辅编年绿》卷七补。、知郓州。初,召逵赴阙,御史张纪、唐淑问具言逵自进用以来,人言至今不已,况闻王绹亲奉德音闻:原作「问」,据《宋宰辅编年绿》卷七改。,中外侧耳,日俟圣断。若用范仲淹两府出使例,落佥书,且在陕西任使,于逵亦未为损。又同知谏院滕甫言:「国初边将虽累着功 ,所官不过刺史、防、团,所授不过沿边巡检,故能得其死力,此圣王驾驭将帅之术也。乞罢逵佥书之命。」而逵亦屡乞郡,故有是命。 十月七日十月七日:《宋宰辅编年绿》卷七及《宋史》等书皆作「九月辛丑」,疑此误。,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韩琦罢为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制书以琦「在成功而弗处,实有大以能谦,荐上奏封,恳辞政柄。顾倚毗之厚,诏谕数颁;而精恳之坚,辞诚难夺」。故有是命。 神宗熙宁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邵亢罢为给事中、知越州。以言者论亢不才,引疾辞位,故有是命。 三年四月十九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罢授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先是,王安石用事,议论不协,台谏、侍从多以言求去,抃上疏言:「非宗庙社稷之福,臣恐天下自此不安矣。」章九上求去,故有是命。 七月四日,行尚书刑部侍郎、充枢密院使吕公弼罢为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太原府。公弼在枢密六年。先是,王安石变法,公弼数言宜务安静。又与韩绛议论不协,孙嘉问窃公弼论事奏草以示安石,故命罢之。 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吏部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韩绛罢,守本官知邓州。制书:「属者羌渠陆梁,戎候骚动,辍自二公之列,往定安边之图。而听用匪人,违盩初诏,统制亡状统:原作「讨」,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七改。,绥怀寡谋,擅兴征师,深入荒域。卒伍骇扰,横罹转战之伤;丁黄驰驱,重被赍饷之役。边书旁午,朝听震惊。」故有是命。 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枢密使、守司空、兼侍中文彦博罢守司徒、判河阳。制书以彦博「秉国大钧,绝席庙堂之上;经时常武,运筹樽俎之间。惟吾老臣,多所更践,恳辞机务,往殿近藩」。故有是命。 八年正月七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冯京罢,守本官知亳州。制书以京「参决机务,为日兹久。予违汝弼,何惮不为。国有刑人,大夫不养,义当共疾,遏绝庶顽。而乃启导奖进,阴为主宰主:原作「王」,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八改。。」故有是命。 十月三日,给事中、参知政事吕惠卿罢,守本官知陈州。制书以惠卿「向以经术文辞入侍左右,不次拔擢,俾预机政,而乃不能以公灭私,为国司直,比阿所与,屈挠典刑,言者交攻言:原作「交」,据《宋宰辅编年绿》卷八改。,深骇朕听。」故有是命。 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门下侍郎王安石罢为检校太傅,依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江宁府。制书以安石「引疾自陈,丐闲甚确,宜仍揆路之秩,载加衮钺之荣」。故有是命。 十年二月十八日,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王韶罢为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知洪州。韶在枢府四年,自陈母 老乞外,故有是命。 元丰二年五月十七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元绛罢,守本官知亳州。先是,太学生虞蕃上书讼博士受财不法,逮系诸生,词连绛子耆宁,故有是命。 三年九月十六日,尚书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薛向罢,守本官知(颖)[颍]州。先是,知谏院舒亶言:「开封府界提举官陈向,近于枢密院议养马事,枢臣薛向等论议喧悖,中外传播嚣然。」诏:「薛向论事反复,无大臣体。」故有是命。既而御史满中行言:「向黜守(颖)[颍]州,责命已行,曾不知惧,偃然自若,乞重加贬窜。」又诏改知随州。 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枢密使、正议大夫、兼群牧制置使冯京罢为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京自请守藩,故有是命。 三月十三日,太中大夫、参知政事章惇罢,守本官知蔡州。以大理寺劾惇父俞及弟恺占民田,故有是责。 五年五月十日,正议大夫、枢密副使、权发遣宣徽院吕公着罢为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政:原作「正」,据《宋宰辅编年录》卷八改。、知定州。先是,乞补外,帝遣使封还其奏,至是再有请,故有是命。 六年七月十三日,知枢密院、太中大夫孙固罢为通议大夫、观文殿学士、知河阳。以引疾求去位,故有是命。 八月十八日,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丞蒲宗孟罢,守本官知汝州。以缮治西府违法,御史杨畏言其 私坏法,无复纲纪,大臣如此,何以辅人主正百(百)[官],诏御史中丞与杨畏根究以闻,故有是责。 十月十一日,诏:「宰臣、执政官 因罪降黜,守本官以下,应缘前两府恩例,止依本官;候有迁除职名迁:原作「选」,据《长编》卷三四○改。,即依旧例。」 七年七月十七日,中大夫、尚书左丞王安礼罢为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初,张汝贤弹奏王珪与安礼陈乞子侄差遣事陈:原作「仍」,据《长编》卷三四七改。。上以珪子仲端已退所乞差遣退:原作「选」,据《长编》卷三四七改。,其安礼子枋、侄游差遣有条许用例奏钞,汝贤格不下,又疏安礼素行贪污。上既罪汝贤,安礼亦求去,故有是命。 哲宗元佑元年闰二月二日,尚书左仆射、正议大夫、兼门下侍郎蔡确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时司马光、吕公着、苏轼、苏辙、吕大防、刘挚、王岩叟相继进用,确遂连表乞解机务,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章惇罢,守本官知汝州。制书以「比议役书,本俾参订。当其敷纳,初不建明建:原作「谏」,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迨于宣行,始兴排沮排:原作「诽」,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务从含贷,益至喧呶。鞅鞅非少主之臣,酠酠非大臣之节。稽参故实,稍屈典刑,其解政机,往临郡寄。」初,左司谏王岩叟言:「惇凶焰日炽,恶德不悛。近帘前争役法,词气不逊,又称天下之人共以免役为害。陛下一日复差法,中外欣悦,而惇独为异论,妄生沮难,动摇人情。」右正言朱光庭亦言惇谋,乞行显诎,故有是命。 四月二日,正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韩缜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颖)[颍]昌府。制书以缜「至诚屡抗于封章,自讼恐妨于贤路。异乎矜功要名而去者,尤得难进易退之体焉。是用迁秩崇阶,升华禁殿,陪敦邑赋,增衍 户封。而况郑壁近邦壁:原作「璧」,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于门故里于:原作「守」,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为国藩辅,曾侍燕闲之余闲:原作「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乃心王家,勿忘启沃之志忘:原作「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故有是命。 九月二十四日,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张璪罢为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知郑州。璪执政凡六年,至是乃罢,从其请也。 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通义大夫、守尚书左丞 李清臣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阳。清臣累表请补外,故有是命。 七月二十二日,正议大夫正:原作「政」,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守门下侍郎韩维罢为资政殿大学士、知邓州。以御史论其多除用亲属也。 四年三月十八日,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以言者论宗愈自为御史中丞,论事建言多出私意,与苏轼、孔文仲各以亲旧相为比周旧:原作「书」,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补。,力排不附己者,操心颇僻,岂可以为执政。宗愈亦力求罢免,故有是命。 六月五日,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颖)[颍]昌府。制书以「方倚成而熙绩,遽引疾而退身。言虽重违,礼实增厚。加殿中之近职, 寰内之大州」州:原作「洲」,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九改。。 同日,中大夫、尚书左丞王存罢为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存执政凡二年,至是蔡确以诗得罪,存与宰相范纯仁留身帘前,合力固争,以为不可贬确,又谓不宜置之死地。既而确再贬新州,存与纯仁皆罢去。 五年十二月一日,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许将罢为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知定州。先是,将累表陈乞外任外任:原作「在外」,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上批:可特除资政殿学士,转一官知定州一: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补。,所命词作 「自陈均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