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121 页/共 1125 页

云均: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补。。 六年十一月一日,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刘挚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郓州。制书以挚「樊侯无吐茹之谦,资之补(兖)[衮];傅说有朝夕之诲,倚以济川。亟辞揆叙之繁,深服谦光之益。抗章不已,陈义甚高,易退之风,勉从厥志」。故有是命。 七年五月十四日,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以御史杨畏、监察御史黄庆基言岩叟天资至险,强狠自用,废法 私,窃弄威福,而岩叟遂称疾,章再上,故有是命。 八年三月七日,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制书以颂「擢从政路,进执宰衡,曾未期年,屡求归老」。初,侍御史贾易坐言事出,既叙复为京西路转运副使,经郊祀恩赦,乃与知苏州范谔对移。颂言易论不避权贵颂:原作「讼」,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号为敢言,更赦除州非是。论于帘前,未决,而御史杨畏、来之邵劾颂稽留制书,颂即抗章待罪,坚以老病为辞,故有是命。 十四日,太中大夫、中书侍郎 范百禄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先是,右仆射苏颂以稽留诏书罢政,言者论百禄寔位中书,岂有同罪异罚之理;且百禄援引亲党,与苏轼、苏辙结为朋比, 私害政。故有是命。 绍圣元年三月四日,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颖)[颍]昌府。制书以大防「夙夜百为,忧劳一致。改元而后,与政历九年之间; 有国以来,首相踵三人之久。恳祈避宠,难抑能迁」。故有是命。 二十六日,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罢,守本官知汝州。先是,辙以札子论事,上曰:「人臣言事何所害,但卿昨日以札子奏,谓机事不可宣于外,请秘而不出,今日乃对众陈之。且引汉武帝事以上比先帝,引谕甚失当。」诏苏辙除端明殿学士知汝州。诏词曰:「文学风节,天下所闻,擢任大臣,本出朕意,事有可否,固宜指陈固:原作「故」,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而言或过中,引义非是。」上批:「苏辙引用汉武故事比拟先帝,事体失当,所进入词语不着事寔。朕进退大臣非率易也,盖义不得已,可止散官知汝州,仍别撰词进入。」「始则密奏以指陈,终于宣言而眩听。至引漠武,上方先朝,欲以穷奢黩武之姿,加之至德秉哲之主主:原作「上」,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言而及此,其心谓何!」此别撰词也。 五月十一日,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事刘奉世罢为端明殿学士、真定府路安抚使、兼知成德军。奉世再乞罢政,故有是命。 二年十月二日,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丞郑雍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雍累请罢政故也。明年,蹇序辰言雍在元佑间与弃地之谋,落资政殿学士。 三年正月九日,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韩忠彦罢,守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真:原作「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忠彦执政凡七年,至是自请解政,故有是命。 四年正月十二日,正议大夫、守中书侍郎李清臣罢,守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清臣再执政凡三年,与宰相章惇数争议不合议:原作「义」,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 清臣力请罢政,故有是命。元符元年四月十四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林希罢枢密:原作「谏」,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守本官知亳州。以希私积怨愤,志在中伤,故有是命。 二年闰九月十二日,通义大夫、守尚书右丞黄履罢,守本官知亳州。以履朋比怀奸比:原作「米 」,據《長編》卷五一六改。,动摇国政,命令已出,退有后言,故有是命。 三年五月,徽宗即位未改元。右正议大夫、尚书左丞蔡卞罢授资政殿学士卞:原作「忭」,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改。、知江宁府。以言者论卞傅会经义,变乱名寔,以继述神考为名,以纂绍王安石为主,欺罔天下,罪不容诛,故有是命。未几,复落职,提举(抗)[杭]州洞霄宫。又以少府监分司南京。 九月八日,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罢守本官,依前特进、知越州。前是,侍御史陈次升言:「惇自登揆路,专任阿私,残人害物,古所末有。奉使山陵,措(致)[置]乖谬。至郑州力士饥饿,不能承重,灵驾抵暮方得安(洎)[泊];至巩县遇雨,则先之幕次,更不随从。奉使如此,罪安可赦 」左正言陈瓘言:「惇独干政柄,首尾八年,迷国 朝,罪不可掩。又奉使无状,率职不虔,致哲宗皇帝大升辇陷于泥淖之中,露宿野次。伏见唐李珏为文宗山陵使,会秋大雨,梓宫陷泞不前,罢为太常卿。虽然因他事贬昭州刺史而罢相,实坐奉使之罪。今惇之罪,正与珏同。」章累上不已。上初以惇帘前异议,姑务含容,尝谓言者:「朕之初政,不欲以已事责人。」故自夏初以来章疏,皆寝不下。至是,以言者论惇奉使失职,事干泰陵,始有是 命。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大夫、尚书右丞范纯礼罢,守本官知(颖)[颍]昌府。坐言语谬 ,为言者所(谈)[劾],上章待罪,故有是命。 七月二十七日,左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安焘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府。焘执政八月而罢。 崇宁元年五月六日,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韩忠彦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名:原作「明」,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改。。既而忠彦特落职,差遣如故。以言者前后论忠彦怀怨引党,欲复为元佑之弊,尽变神考法度故也。 二十五日,中大夫、尚书左丞陆佃罢,守本官知亳州。制书以佃「元符之末,迁叙过优,处之安然,殊不引避」。故有是命。 闰六月九日,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曾布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制书以布「遽露诚悃,祈解政机,虽眷倚之弥加,览封章之屡至,眷其有守,寔亦重违」,故有是命。 七月二十六日,通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章楶罢为资政殿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制书以楶「方资经制之良,遽爽节宣之适,章屡却而复上,志愈坚而不回」,故有是命。 十月十二日,右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蒋之奇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以言者论之奇尝议弃湟州地,故有是命。 二年八月二日,通议大夫、尚书左丞张商英罢,守本官知亳州。制书以商英「秉国政机,议论反复,加之自取荣进,贪冒希求。元佑之初,诋訾先烈,台宪交章,岂容在列」。故有是命。 三年 八月五日,特进、门下侍郎许将罢为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以言者论其反复取容也。 四年正月,金紫光禄大夫蔡卞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制书:「朕体貌大臣貌:原作「恳」,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改。,始终顾遇。矧惟枢庭之长,夙推旧德之良,祈解政机,用蕃宠数。」故有是命。 五年十二月二日二日:原作「日日」。按《宋史》卷二○《徽宗纪》二:「十二月戊午朔……己未,刘逵罢。」则当为二日事,因改。,中大夫、中书侍郎刘逵罢,守本官知亳州。以言者论逵操行儇浮,性资邪险,愚视一相,凌轹同列故也。 大观元年正月,右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吴居厚罢为资殿学士,充太一宫使。制书以居厚「参赞政机,屡更岁钥,兹举引年之义义:原作「美」,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数形避位之言言:原作「嫌」,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封奏继来,悃诚莫夺」。故有是命。 四月,中大夫、中书侍郎邓洵武罢,守本官知随州,以宋乔年父子与洵武议不合,会妖人张怀素狱兴,其徒有与洵武联姻者,蔡京以为言,遂贻罢免。 九月,正奉大夫、中书侍郎梁子美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郓州。以言者论子美在河北措置籴便不寔,故有是命。 三年四月,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林摅罢,守本官知滁州。以言者论摅不学无术,狠愎专恣,故有是命。 六月,同知枢密院事管师仁罢,守资政殿学士、充佑神观使。师仁执政仅两月执、仅:原皆作「及」,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引疾乞罢,故有是命。 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师致仕、楚国公蔡京降授太子少保致仕。臣僚奏:「京顷居相位,擅作威福,权倾中外。轻锡与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谓财利为有余,皆出诞慢;务夸大以兴事,肆为 搔扰句首原有「功」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删。。援引小人,结为死党;假借姻娅,布满要途。以至交通豪民,兴置产业。役天子之将作子:原作「下」,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营建居第;用县官之人力,般运花石。乃至名为祝圣〔寿〕而修塔,以壮临平之山势;托言灌民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忏语。至 娛之告變 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作「侄俣」,疑是。,而谬为心疾;受孟诩之讹言,而与之官爵。赵真兴辅之以妖术,张大成窃议其奸慝慝:原作「意」,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骇动远迩,闻者寒心。稽之古人,有一于此,必加严刑,而京兼有之,乃复泰然,无复忌惮。谓宜暴白京罪,明正典宪,以为人臣之戒。」故有是命。 二十八日,门下侍郎余深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青州。深执政仅两月,引疾乞罢,故有是命。 七月,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薛昂罢守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从所请也。 七月,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郑居中罢居中: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乙。,守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制书:「眷言中宫,时惟族属,具陈悃愊,力抗封章。」故有是命。 政和元年八月二十七日,通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时臣僚言商英尝作《嘉禾颂》、《司马光祭文》,毁訾先烈;中宫选立,初无建明,阴怀异意;令唐庚以己意讽台谏,排(系)[击]良善,规变政体;纵中书吏漏泄命令等罪,故有是命。 九月十八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王襄罢,守本官知亳州。以襄身为大臣,妄荐近侍,故有是命。三年正月三年:原作「二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吴居厚罢为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以居厚上章告老,故有是 命,从优礼也。 四月,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丞邓洵仁罢,守资政殿学士知亳州。以臣僚言洵仁缔交黄经臣,附张商英,故有是命。 七年十一月,中大夫、中书侍郎侯蒙罢,授资政殿学士知亳州。以蒙上章乞罢,故有是命。 宣和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大夫、中书侍郎冯熙载罢为资政殿学士、知亳州。以言者论其不省坟墓故也墓:原作「基」,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 五年正月,中大夫、尚书左丞王安中罢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燕山府安抚使燕:原作「安」,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兼知燕山府。安中执政踰三年,会收复燕山,安中请行,故有是命。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降授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观。以臣僚言:「攸凭籍世禄,济以奸回,平日迷国乱常之罪不胜诛矣。方王师平燕,童贯为宣抚使童:原作「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而攸副之,提数十万之师,挫于残破之虏,乞正刑名。」故有是责。其后再贬海岛云。 是月,中大夫、尚书左丞蔡懋罢为资政殿学士、大名尹、大名府路安抚使。懋执政凡一年,至是宣和旧臣皆已去位,适大名阙帅,故有是命。宣奉大夫、守尚书右丞宇文粹中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粹中执政踰一年,初命以右丞扈从上皇东幸,已而除李纲以补其处。至是,上皇还阙,乃有是命云。正奉大夫正奉: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乙。、尚书右丞李梲罢,守本官提举亳州明道宫,以奉使无状故也。通议大夫、中书侍郎王孝迪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孝迪执政一月罢,以曾祖名政,自 陈乞罢所受职官,改延康殿学士。未几,出知庐州,继又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 四月,通议大夫、门下侍郎赵野罢为资政殿学士、知襄阳府。以言者论野辅政无状,故有是命。 是月,中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宇文虚中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虚中在枢密府凡两月在:原作「凡」,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以奉使无状,故责及之。 八月,太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许翰罢为延康殿学士翰:原作「瀚」,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改。下同。、知亳州。翰在枢密府,将移文督责种师中,使之出师以赎过。师中素刚,不受迫促,遽兴师决战,以至败绩。又言者论翰任御史中丞日,未尝一言及蔡氏,于是落职宫词云。 九月十五日,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李纲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扬州。纲执政凡九月,既宣抚河东,未几朝廷易相,纲即军中上言乞罢,故有是命。继而言者又论其专主用兵之议,元无神筭奇画,及命以抚宣之任,败军覆将,耗用邦财不可数计。臣僚又言纲冒内禅之功以自名;用姚平仲以至挫衄;收括取金银榜,使怨归公上;兵既妄动,暂行罢免,阴使其党默谕士庶,使之伏阙,几至变乱几至:原作「既」,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假爵禄以市私恩,推守御之赏至数千人赏:原作「党」,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使金人复加怨愤 ;阴与吴敏党庇蔡氏;不能逆诈,辄以蜡书结余使:原作「便」,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命以宣抚,抗拒君命,乞纳告身;逮至泽潞,不务持重,以至挫败等十罪。又言其所上章疏多高自称誉,跋扈不恭,乞行黜责。于是以保靖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 十一月,中大夫、知枢密院事冯 澥罢,授资政殿学士授:原作「资」,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太子宾客,以奉使金人军前议和,及还,方有是命。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八 罢免下 罢免下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三日,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张邦昌罢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至六月四日,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制曰:「以死偿节者,臣子之宜;求生害仁者,圣人所嫉。倘或志存于躯命于: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补。,则将义薄于君亲。邦昌身受国恩,位登宰辅。方宗社有非常之变,乃人臣思自尽之时,而不能抗虎狼强暴之威,徒欲为鼠雀偷生之计。陷于大恶,所不忍言。虽天夺其衷,坐愚至此;然君异于器,代匮可乎!宜大正于典刑,用肃清于名分名:原作「明」,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改。。尚以本繇于逼胁,恻然姑示于矜容。黜以散官,投之远服。其体好生之德,毋忘自讼之心。」 四日,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耿南仲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初,钦宗即位,南仲自以东宫旧臣,谓当柄用,而吴敏、李纲越次而进,位居其上。南仲积不平,因每事异议,主和甚坚。及虏再入寇,议遣大臣诣军前,南仲首以老为辞。钦宗怒,固遣之。南仲既出城,即自归大元帅府。上薄其为人,及登极,因其自请,故有是命。未几,言官交章论其主和 国,罪不可贷,因落观文殿大学士。其后论者不已,乃以散官安置临江军。 六日日:原作「月」。按《宋史 高宗纪》一所记,冯澥罢乃五月乙未,是月庚寅朔,乙未正是六日,因改。,中大夫、尚书左丞冯澥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澥执政仅半年,更围城之变,一时大臣皆北行,而澥独留其后。隆 佑太后命澥奉迎上于南京,及上即位,坚请罢,故有是命。 七月十五日,太中大夫、尚书右丞吕好问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宣州。以自乞罢政,故有是命。 八月二十五日,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充御营使李纲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制书以纲「欲尽括郡县之私马,将竭取东南之民财。兹遣防御之师,寔为渡河之援,每敦促其速进,辄沮抑而不行。尚缘注意之求,特 乞身之请」。故有是命。 二年五月二日,通议大夫、尚书右丞许景衡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景衡尝建言,请车驾渡江驻跸,言者论其失,故有是命。 三年二月二十日,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御营使黄巘善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御营副使汪伯彦为观文殿大学士伯彦:原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乙。、知洪州。皆以巘(抵)[邸]旧恩,相辅无谋,致仓卒南渡,言者论其罪恶故也。 三月三日,中大夫、尚书左丞叶梦得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宫」下原有「使」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删。、兼侍读、提领户部财用、车驾巡幸顿递使。梦得执政十四日罢,而有〔是〕命,力辞不就职,遂出知洪州,兼江西制置使。复辞,于是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二十五日,中大夫、尚书左丞卢益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四年八月二十五日,以中大夫大:原作「书」,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改。、资政殿学士特降两官。以言者论益自处州奉迎隆佑太后 旋归,所至扰民故也。 四月一日,通奉大夫、中书侍郎王孝迪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孝迪再执政一月而罢。 六日,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朱胜非罢为观文殿(学)[大]学士、知洪州。中大夫、门下侍郎颜岐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签书枢密院事路允迪罢为提举醴泉观、兼侍读。中大夫、尚书右丞张澄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江州。是年七月八日,胜非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宫:原作「言」,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改。。内澄落职,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京:原作「宫」,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改。,居住衡州;允迪罢制置使职事,提举江州太平观。坐苗、刘之变,不能式遏故也。 八月五日,中大夫、参知政事李邴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抗)[杭]州洞霄宫。邴以扈从隆佑皇后往洪州故也。 四年二月二十二日,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营使杜充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诏以充「总诸将万夫之屯,当长江一面之寄,乃因奔北,惟事退藏,止罢要权,犹从优数」。故有是命。 五月十四日,中大夫、参知政事王绹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绹执政不及一年,至是乞罢政,而有是命,从优礼也。 二十三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两浙西路宣抚使周望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衡州居住。臣僚言:「望脱身避寇,纵兵大掠,致贼骑复破吴门。又拥重兵,坐视临安陷没而不赴援。」诏罢职宫观。言者又论其罪大责轻,故 有是命。 八月二十五日,诏朝散大夫滕康、朝散大夫刘珏,并特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滕康永州居住,刘珏衡州居住。臣僚言康权知三省、枢密院事,珏为权同,闻警急之报,了无忧国之心,至使太后乘流涉险,为虏骑之所追迫,乞再行窜逐,故有是命。 十一月五日十一月:原作「十月」,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补。,朝奉大夫、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赵鼎罢,授依前职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诏以鼎乞宫祠祠:原作「词」,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改。,故有是命。 绍兴元年正月十三日,中大夫、参知政事谢克家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克家以疾求去,故有是命。 七月二十九日,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范宗尹罢为观文殿学士尹:原作「允」,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制书以「轻用人言,妄裁官簿,以庙堂之尊而负天下之谤,以人主之孝而暴君亲之非」。因其乞身,故有是命。 八月十五日,中大夫、参知政事张守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以引疾求退云。 十一月十七日,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富直柔罢为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臣僚论其 私植党,乃乞罢故也。 二年六月十三日,中奉大夫翟汝文罢参知政事。诏以祖宗以来,宰相、参政通治三省事,汝文专恣故也。 八月二十七日,左通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提举修政局秦桧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九月一日,落职,宫观仍旧。制书以 「凭恃其党,排斥所憎斥:原作「恨」,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改。。进用臣邻,率面从而称善;稽留命令,辄阴訹以交攻」故也。未几,臣僚累章论列,遂落职。 三年九月七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罢为镇南军节度使、提举宫观。九日,又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士,宫观如故。颐浩初以言章求出,既罢相建节,言者复论其制词优厚优:原作「厚」,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改。,无一字贬黜,乃罢节除职。 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左中大夫、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军前通问使韩肖胄罢知温州。肖胄在枢庭近半年,及使还,有是命,从所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