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119 页/共 1125 页

十月十二日,诏:「武义大夫、权主管殿前司公事王逵已守本官致仕,为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除依条合得恩泽外,更特与恩泽一名。」 十一月二十四日,左朝奉郎、试右谏议大夫单时乞致仕,诏特转一官,依前试右谏议大夫致仕。 六年正月二十四日,诏黄中落致仕,除权兵部尚书,兼侍读。 闰五月三日,殿中侍御史徐良能言:「伏见右朝议大夫傅宁台参,为宫观满回。谨按宁老赃宿蠹,众所鄙弃,官年七十有五而实年过之。既满宫观,便合休致,然犹造朝营求差遣。欲望圣慈,特令致仕。」诏依。 八月二十六日,吏部状:「准付下故右朝请郎富橚致仕恩泽,荫补男琡;又准付下江州奏,故右朝请郎司马备致仕恩泽,荫补男逸,并于文资内安排事。勘会近降集议指挥内一项,契勘非泛补官之人转至合奏荐官,候将来致仕日与一名恩泽,已曾奏荐人更不奏荐。照得富橚初补,因宣和五年六月御笔:『富弼辅佐三朝,年未久,家世零替,其曾孙橚与补将仕郎。』司马备元名宗召,改今名,初补建炎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得旨,系太师司马光之侄,见今在朝无人食禄,特与补迪功郎。本部契勘,逐官虽系特旨补官,缘并是 先朝元老之家所乞致仕恩泽,伏乞朝廷详酌指挥。」契勘富橚、司马备系富弼、司马光之后,兼补授非非泛七色之数,有旨依条放行致仕恩泽。 十一月六日郊祀赦:「内应见任及致仕文武升朝官、禁军都虞候以上,守藩方马步军都指挥使,父母妻并与封叙,已封叙者更与封叙;亡殁者与封赠,已封赠者更与封赠。如祖父母在,愿回授者听。应选人陈乞关升、致仕,通理任岳庙差遣。如在干道四年十一月九日以前罢任并出违条限之人,其考第并许收使。并特奏名文学乞致仕之人曾任岳庙,如任满在前项指挥之后,与理为权官任数,许揍理考任,放行致仕。」九年十一月大礼赦同。 七年二月二十七日,诏太傅、保康军节度使、大宁郡王吴益除太师,依前保康军节度使、大宁郡王致仕。 六月十九日,诏左朝奉大夫汪勃、左朝奉郎巫伋并复龙图阁学士,依旧致仕。 七月四日,诏左朝奉郎、试太子詹事王十朋除龙图阁学士致仕。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累官至侍讲。后告老,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卒,年六十。绍熙三年,谥曰忠文(《宋史》)。 八月二十六日,诏武功大夫、荣州刺史刘奭与落致仕,特添差两浙西路兵马钤辖。 二十七日,诏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高州刺史赵胜特授右千牛卫将军致仕。 十月六日,诏太尉曹勋落致仕,提举皇城司,特令趁赴六参起居。 十 一月二十九日,侍卫步军司奏:「武经大夫、本司训练官刘昌奏,为母李氏身故,乞解官持服。本军阙官管干,申朝廷将刘昌特与起复,依旧管干军马外,今据本将申,刘昌忽中风,病势危笃,乞守本官致仕。本将保明,乞施行。」诏候服阕日守本官致仕。 十二月八日,中书门下省言:「在法,陈乞致仕应荫补者,若历任无入己赃,及不曾犯私罪徒,但生前曾乞致仕,虽亡殁在出 前在出:原倒,据后文乙。,听依致仕荫补法。访闻诸军将应荫补官以病乞致仕者,其家匿丧以俟致仕文字,或经旬月,殓殡失时,深可怜悯。」诏诸军因疾病陈乞致仕之人,仰本军实时保明申所属,纵亡殁在出 前,听依上条荫补。 八年四月六日,诏:「右武大夫、保康军承宣使梁珂因多病乞致仕,今已痊安,为系藩邸人数,可落致仕,与在京宫观,免奉朝请。」 五月二十六日,右中奉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翟绂乞致仕,诏特转一官,依前权尚书兵部侍郎致仕。 十二月二十日,诏左武大夫、鄂州观察使致仕陈子常落致仕,充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干办御药院。 九年正月十七日,左朝散郎、守起居郎刘季裴乞守本官致仕,诏除秘阁修撰致仕。 闰正月二十七日,诏复武康军承宣使王权特复清远军节度使致仕。 七月七日,诏王之奇复资政殿学士致仕指挥更不施行,以臣僚论列故也。 同日,诏左奉议郎、大理寺丞邵说特与转 左朝奉郎致仕,依条与致仕恩泽。以差出措置递角,在路得疾也。 九月十二日,吏部状:「嘉州奏,承右宣教郎孙茂状,为母亲王氏年高,乞致仕侍养。本部照得本官见年六十六,母王氏见年九十六,所乞致仕虽有建炎元年指挥,文武官非疾病危笃不能任职者不得陈乞致仕,今本官乞致仕侍养母亲,别无规避,今欲依条格放行,转官致仕。」从之。 淳熙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庆寿赦:「应文武已乞致仕年七十已上人,并特与转行一官,选人循一资,无资可转与改初等京官。应命官引年致仕,其间有才识过人而体力精强者,令监司、郡守于所部搜访,具名以闻,当议量材任用。」 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诏迪功郎、前添差遂宁府府学教授雍山特改宣教郎、赐绯致仕。以山节操益坚,行义弥着,恬退不仕,故有是命。 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龚明之与改宣教郎致仕,仍赐绯。明之,平江人。是年以庆恩赦,知府事(簟)[单]夔保奏,明之乡里推其年德,宜被褒宠,故有是命。 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奉议郎、金部员外郎鹿何年未六十,自乞休致,诏除直秘阁致仕。何年五十四,未觉衰老而止足,遽求休致,上以其志可嘉,故有是命。 八年六月一日,诏潼川府司户参军王昂特改承务郎致仕。昂以进士出身,年踰六十,始得一第,不愿出仕,从其请也。 九年九月十三日明堂赦:「昨降指 挥,因杀金平、和尚原、大仪镇、明州城下、顺昌府立功,转官至敦武郎,乞致仕,并理为战功,(故)[放]行致仕恩泽。尚虑其间有因前项补授出身或转资之人,皆系亲冒矢石,见阵立功,可转官人,特与放行致仕恩泽。」《李焘传》:淳熙十一年春,焘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 」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用人以昭陵为则。」辞气舒徐。卒,年七十。上闻,嗟悼,赠光禄大夫(出《宋史》)。 十三年正月一日庆寿赦:「应文武已致仕年七十以上人,并特与转行一官,选人循一资,无资可转人与改初等京官,年八十人各更与加转一官资。应选人、使臣年七十以上愿致仕者,于合致仕官上与转一官,八十以上转两官。应文武致仕升朝官年七十以上,并与依格支赐羊、酒、粟、帛。其年八十并曾任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仍与倍赐。」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八 罢免上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七八 罢免上 【宋会要】 太祖建隆四年九月十八日,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左羽林军大将军李处耘,责授检校司空、淄州刺史。先是,李重进(判)[叛],命归德节度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总管,处耘为都监。至是,制书以处耘「动资胸襟,每事率易,既乖倚注,合正刑章」,故有是命。 干德二年正月十六日,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范质罢为太子太傅,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王溥罢为太子太保,枢密使、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魏仁浦罢,仍旧为右仆射。制书以质等「位隆三事,所宜勉辅于冲人冲:原作「中」,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改。;日有万机,安可久烦于旧德。俾令就第,用解持衡」,故有是命。 五年正月二十日,枢密副使、左卫大将军王仁赡责授右卫大将军。先是,命忠武节度王全斌、武信节度崔彦进及仁赡征孟昶。至是,制书以仁赡「全辜委任,颇恣贪残,杀戮降兵,惊(骚)[扰]生众」,故有是命。 开宝五年九月十七日,枢密使李崇矩罢为钦国军节度使。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厚相交结。太祖闻之,颇怒。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崇矩知其险诐无行,待之渐衰。伸怨恨,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帝释不问,故有是命。 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 士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城:原无,据《宋史》卷二一○《宰辅表》一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先是,普秉政既久,屡为赵玭、雷德骧等告讦,又尝以隙地私易尚食疏圃尝:原作「赏」,据《长编》卷一四改。,及广营邸店以规利。太祖知其事,每优容之。普复与枢密使李崇矩结为婚姻,未几崇矩门人郑伸讼其阴事,出为华州节度。普既无援,复为德骧子有邻告中书堂吏不法事德骧子:原作「子德骧」,据《长编》卷一四乙。,词连及普,故有是命。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枢密使楚昭辅罢为左骁卫上将军。昭辅以足疾家居仅周岁,不求解职,会郊祀毕,故有是命。 七年四月七日,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多逊责授兵部尚书。先是,多逊与秦王结构奸谋,罢为兵部尚书,奉朝请。继以属吏,诏文武常参官集议于朝堂。太子太师王溥等议,请削夺在身官爵,准法诛斩。诏削夺官爵,配隶崖州,充长流百姓。 二十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沈伦责授工部尚书。制书以卢多逊包藏逆节,伦与之同列,曾不先觉,稔其丑迹,上黩朝经,复谢病引年,贪荣窃位,故有是命。 八年正月十四日,枢密使、检校太师、兼侍中、临淮郡公曹彬罢为天平军节度使。彬为弥德超所谮,制书以「彬两朝备罄于腹心,终日不离于帏幄。折冲千里,虽藉樽俎之筹;节制百城,宜分旄钺之任」。故有是命。 四月二十三日,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弥德超削夺在身官爵,配琼州禁锢。制书以德超「诟 骂同列,指斥朕躬,为臣若斯,于法何逭」。先是,德超尝给事晋邸,后迁至酒坊使。因乘间以急变闻,云枢密使曹彬秉政岁久,能得士众。帝颇疑之,出彬为天平军节度,骤进用德超。初,谮彬事成,期得枢密使,及是大失望,居常怏怏,诟王显曰:「我等为国家言大事,有安社稷功,但得线许大名位。汝等何人,反在我上!」又大骂曰:「汝辈当断头,我度帝无执守,为汝辈所眩惑。」显等告之显:原无,据《长编》卷二四补。,帝怒,命御史知杂滕中正就第鞫之,德超具伏,故抵于罪。 七月十八日,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郭贽责授秘书少监。制书以贽「启沃蔑闻,尸素斯极。饮酒过量,自贻沈湎之讥;发言无稽,寔彰容易之态」。故有是命。 雍熙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门下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琪罢为刑部尚书同:原作「中」,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制书以琪「识非远大,望阙具瞻,曾无端谨之称谨:原作「惧」,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但有恢谐之诮」。故有是命。 是日,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柴禹锡罢为左骁卫大将军。制书以禹锡「不能尽瘁于事,倾输乃诚倾:原作「轻」,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苟且因循,辜予委遇」。先是,帝谓辅臣曰:「禹锡为性险巧,昨朕欲广宫城,禹锡有别第在表帜中,上言愿易阛阓中官邸店,朕闻之恍然不乐。自此知朕薄其为人,恐罢此职,乃巘与宋琪相结,为琪来请流人卢多逊第为:原作「谓」,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朕即赐之。多逊犯罪藉没,琪为宰相,复请居之,不避恶名,与锺离意何相远耶 卿等观之,岂大臣之体乎 」故有是命。 四年四月七日,枢密副 使、右谏议大夫张宏罢〔为〕御史中丞。帝以河北用兵之际,宏但守位而已,御史中丞赵昌言多上北边利害,故两换之。 端拱元年二月十日,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昉罢为右仆射。先是,布衣翟马周击登闻鼓,讼昉任宰相,属北戎入寇,不忧边思职思职: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补。,但赋诗饮酒。籍田礼方毕,帝召翰林学士贾黄中草制罢相,令诏书切责。黄中言:「仆射百僚师长,旧宰相之任,今自工部尚书拜自:原作「日」,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乃为殊迁,非黜责之义。若以文昌务简均劳为辞若:原作「务」,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斯为得体。」帝然之,故制书以昉「践台阁之通班,素高问望;处钧衡之大任,久展谟猷。用资镇俗之清规,式表尊贤之茂典」云。 三月十五日,枢密副使、工部侍郎赵昌言侍郎: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补。,责授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制书以昌言「吁谟之 ,未见于尽忠;险诐之踪,颇闻于立党闻:原作「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交结非类,玷辱清朝」。先是,昌言与陈象舆、梁颢、董俨、胡旦皆同年生厚善,日夕会于私第,故京师有陈三更、董半夜之言。又有佣书人翟颖者,奸险诞妄,素与旦亲狎,旦乃作大言狂诞之辞,使颖上之,仍为颖改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其言多排毁时政,自荐可为天子大臣,及力举数十人皆公辅之器,令昌言内为之助言: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补。。会京尹陈王捕马周系狱穷治系:原作「击」,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以状闻。帝怒,杖马周脊,流海岛,昌言等并加贬黜。 淳化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辛仲甫罢为工部尚书。时吕蒙正以长厚居相位,王沔任事,仲 甫从容其间而已。至是以足疾罢。 九月一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沔,给事中、参知政事陈恕,各罢守本官。沔与恕不 ,为寇准所诋而罢。帝尝语恕以户部使樊知古所部不治,恕密以语之恕:原作「怒」,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知古诉于帝,帝怒恕泄禁中之语,故罢之。 三日,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吕蒙正罢为吏部尚书。制书以蒙正「任当补职而曷尝有闻,智类挈瓶而一无所守,但务引援于亲昵,不思澄汰于品流。窃禄偷安,匿瑕藏垢,政之有缺,悔不可追」。故有是命。 七日,枢密使王显罢为崇信军节度使使:原作「院」,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制书以显「参帏幄之筹,曾无补职之 ;居负乘之地,实有致寇之虞有: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补。。殖固党私,紊挠纲纪,蔽贤伤善,固宠偷安,实贪性之使然,于尽瘁而何有」。故有是命。 四年六月九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齐贤罢为尚书左丞。制书以齐贤「好谈功名,力不逮心,名浮于实。况多居于假告「告」及下「特宜」,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补。,特宜解于枢衡」。故有是命。 十五日,宣徽北院使「北」上原有「院」字,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删。、枢密副使、知院事张逊责授右卫将军,枢密副使、左谏议大夫寇准罢守本官官:原作「守」,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制书以逊「结置朋党,交构是非。贝锦之词贝:原作「具」,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聿彰于萋菲;挈瓶之智,已极于满盈」;以准「虽颇彰于勤瘁,而自掇于悔尤,交构是非,颇渎公上」。先是,逊与准不 ,奏事多矛盾盾:原作「楯」,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帝欲罢之,会逊等归私第,温仲舒与准并辔,有狂民舞蹈于马前,街使王宾与逊厚善,因奏言民迎准马首舞蹈。既而准自 辨,云实与仲舒同行,逊执宾奏斥准,词气悖厉,因互发其私。帝怒,故贬逊而罢准。 十月十五日,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中书:原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昉罢为右仆射。制书以昉「自处机衡,曾无规画,壅化源而斯久壅:原作「拥」,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辜物望以何深」。先是,召翰林学士张洎草制,授昉左仆射罢相。洎上言曰:「昉因循保位,近霖霪百余日,陛下焦劳惕厉,忧形于色,昉居辅相之任,职在燮理阴阳,乖戾如此而晏然自若,无归咎引退之意。矧中台仆射之重,百僚师长,右减于左左:原作「在」,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改。,位望轻重不侔,因而授之,何以劝人臣之尽节 宜加黜削,以儆具臣。」帝以昉耆旧,不欲谴黜,但令以右仆射奉朝请焉。是日,给事中、参知政事贾黄中、李沆,枢密副使、左谏议大夫温仲舒,并罢守本官,奉朝请,以政事稽留不决,故有是命。 至道元年正月十六日,给事中、参知政事赵昌言罢为户部侍郎、知凤翔府。先是,以剑南残寇未殄,诏昌言按督之。后旬余,召宰臣于北苑门,曰曰:原作「外」,据《宋史》卷二六七《赵昌言传》改。:「昨令昌言入蜀,朕思之,有所未便。且蜀贼小寇而昌言大臣,未易令前进,且令驻凤翔,止遣内侍卫绍钦赍朕手书指挥军事,亦可济矣。」诏书追及,昌言已至凤州,留候馆殆百余日候:原作「侯」,据《宋史》卷二六七《赵昌言传》改。。及贼当殄灭殄:原作「疹」,据前「残寇未殄」意改。又「当」似应作「党」。,王师振旅,故有是命。 二十一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刘昌言罢为给事中。先是,度支都监赵赞以奸诈狡恶伏法,昌言任河南通判日常保举赞,相厚善。赞之逐也,昌言心不自安。 帝因言及近侍中亦有与之交通者,昌言蹶然出位,顿称死罪。帝曰:「卿勿忧也。」然颇恶之,因罢。 四月一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蒙正罢为右仆射,给事中、参知政事苏易简罢为礼部侍郎。制书以蒙正「弥纶大体,固未 于康哉;而励翼小心,亦动观于勤止。颇郁隆平之望,宜均劳逸之功」。既而帝召蒙正谕曰:「仆射师百僚,朕以中书政事烦多,俾均劳逸。」蒙正顿首谢。易简与昌言不 ,数忿争于帝前。先是昌言出使建南,中路罢知凤翔府,至是易简亦有是命。 二年七月十六日,给事中、参知政事寇准罢守本官。先是,郊祀行庆,中外官吏皆进秩,准率意轻重,其素所喜者多得台省清秩,所恶及不知者即序进焉。广州左通判冯拯任右正言,右通判彭惟节任太常博士,惟节序于拯下。及改秩为员外郎,拯得虞部,惟节得屯田,反在拯上。惟节自以素居拯下,如旧不易位。会奏报,准覆视,怒其乱班制,下诏书切责之。拯愤曰:「帝日阅万机,安察见此细事,盖寇准弄权耳。」因上疏极言,并及岭南管内官吏除拜不平凡数事,条列以闻。岭南东路转运使康戬又上书言除拜不平事,因言:「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准引,端心德之,洎曲奉准,昌龄畏 ,皆不敢与准抗,故得以任胸臆,乱经制,皆准所为也。」帝大怒,准适祀太庙摄行事,召吕端等诘责之。端曰:「臣等皆陛下擢用擢:原作「逐」,据《长编》卷四○改。,待罪相府,至于除拜专恣,实 准所为也。准刚强自任,臣等忝备大臣忝:原作「添」,据《长编》卷四○改。,不与忿争,虑伤国体。」因再拜请罪。会准入对,帝说及冯拯事,准抗言与端等同议除拜。帝曰:「若庭辨是非,又深失执政之体。」准犹力争不已。帝先已恶准,因孍曰:「雀鼠尚知人意,况人乎!」翌日,又抱中书簿领(谕)[论]曲直于〔帝〕前,帝不悦,至是遂罢。 三年正月十一日,给事中、参知政事张洎罢为刑部侍郎。先是,洎参知政事,盖寇准推挽之,洎奉事准甚谨,政事无所参预。会议灵州事不称旨,恐惧,欲自固权宠。帝已嫉准专恣,恩宠衰替,洎恐一旦同罢免,因奏事大言准退后多诽谤,准但色变,不敢自辨,帝由是大怒,准旬日罢。未几,洎被病家居,满百日,力疾请对,方拜而踣,表请解职,故有是命。 五月十一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李昌龄责授忠武军节度行军司马。制书以昌龄「擢列台司,预闻国政,恣行请托,深乱朝经」,故有是命。 八月七日,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赵镕罢为寿州观察使。镕有心疾,故有是命。 真宗咸平元年十月三日十月:原作「正月」,按《长编》、《宋宰辅编年录》、《宋史》诸书皆记于十月戊子,因改。,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吕端罢为太子太保。制书以端「体力未康,保颐是切,不欲重烦于机务,庶谐养啬于精神」,故有是命。 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齐贤罢为兵部尚书归班。制书以齐贤「酣醟杯觞,欹倾冠弁,渎兹朝着,悖我盛仪」。先是,冬至朝会,御史台弹奏 齐贤酒醉失仪,故有是命。 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五年十月:原无,据《长编》卷五三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归班。制书以敏中「翼赞之功未着,洁廉之操蔑闻,喻利居多,败名无耻,始营故相之地,终兴嫠妇之词,对朕食言,为臣自昧」。先是,故相薛居正子惟吉 妻柴氏无子,惟吉有子安上、安民,(其)[甚]富。柴素与二子不 ,既寡,尽畜其父金帛,计直三万缗,并其书籍纶告,以谋改适张齐贤。安上诣京府诉其事,柴复讼宰相向敏中贱贸居正故第贸:原作「质」,据《长编》卷五三改。下同。,又尝求娶己不许,以是教安上诬告母,且阴庇之。帝以问敏中,敏中言实以钱五百万贯贸安上居第,近妻丧,不复议婚媾,未尝求婚于柴。帝亦不复问。柴又伐鼓,讼益急,遂并其状下宪司鞫之。安上兄弟素不肖,顷尝竞财货,遂有诏不许其贸易祖父赀产,而敏中乃违命贸其第,今安上月出息钱二千。御史府索要契验索:原作「素」,据《长编》卷五三改。,敏中所书字非一体。敏中又议娶故驸马都尉王承衍女,密约已定,未纳采。帝询于王氏,得其实,因面责敏中以不直,罢之。 景德三年二月二十五日,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寇准罢为刑部尚书寇:原作「冠」,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制书以准「先帝旧臣,虚怀厚礼,眷言机务,不欲重烦」。既而帝谓辅臣王旦曰:「寇准以国家爵赏过求虚誉,无大臣体,罢其重柄,亦庶保其终吉也。」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二十一日,枢密使、吏部尚书、检校太尉、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王钦若,枢密使、户部尚书、检校太傅、兼群牧制置使陈尧叟,并罢本官。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马知节罢为颍州防御使颍州:原作「颖」,据《宋史》卷二一○《宰辅表》一改、补。。制书以钦若「举封岱山之上仪,尝资先置;按礼神之严跸,奠匪从行。式遂养恬,用符均逸」;尧叟「汾脽亲祭,经画惟寅,宜就安闲,以厉久次」。先是,内殿崇班王怀信以平蛮之劳,枢密院议行赏等级,颇异同稽缓,诏促之。钦若等议于帝前,而知节恚忿,诋讦(政朝)[朝政]。既而不暇奏禀而:原无,据《长编》卷八二补。,超授怀信官,余悉加等进秩。帝怒,故并罢之。 八年四月十三日,枢密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制书以准「再当机要,俄贸岁时,宠待老成,永言勤止」。先是,准数与三司使林特忿争,帝谓宰臣王旦曰:「准年高历事,朕以为能改前非,今观所为,更非畴昔。」旦曰旦:原作「且」,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既欲人怀惠,又欲人畏威,此正大臣畏避之事。准傲然不顾,以为己任,非至仁之主,安能全之也 」 天禧三年六月九日三年:原作「二年」,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王钦若罢为太子太保、判杭州。制书以钦若「再司衡轴,能率典彝,言念勤庸,俾谐优逸」谐:原作「阶」,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三改。。先是,内府周怀政以帝崇奉禋祀,遂与妖人朱能辈伪造灵命妖:原作「沃」,据《长编》卷九三改。,冀图恩宠,日进药饵。钦若屡言其妄,复密陈规谏。怀政惧得罪,因共诬构共:原作「其」,据《长编》卷九三改。,言捕获金、商州道士谯文易,蓄禁书,有神术,钦若素识之。帝不复辨诘,故有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