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63 页/共 479 页
○黄平城今州治。元置府于此,旧有土城。明初因旧址修筑。洪武八年,改建安抚司。以地多叛苗,复置黄平守御千户所于城内,隶四川都司。十五年,改隶贵州都司。万历中,并所入州。《城邑考》:城本洪武二十五年筑,以石,有门三,周九里有奇。
重安废长官司州东南百里。元黄平府地。明洪武八年,置重安长官司,授土酋张佛保,又以冯铎副之,世守其地,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废。《一统志》:司在播州东南四百里,又东三十里即兴隆卫司,近重安江,故名。○葛浪洞,等处废长官司在州西,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初废入黄平安抚司。
○梯子山州西北五十里,山最高,中有一径至山之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而上。又都凹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州北六里,又有琴坡山。○笔架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州南五里又有铜钉山。相近者又有宜娘山,上有垒。又斗崖山在州西五里,亦曰西岩山。《志》云:废重安司北五十里有马鞍山,亦高峻。马鬃岭州东四十里,官路所经,接镇远、石阡二府界。岭之阳有马蹄井。○七里谷,在州东五里,俗名七里冲。两山壁立,中通一路。杨应龙畔时,屯兵二十七营于此,以窥黄平,盖以此为贵竹咽喉也。又州城东有梅子洞,以多梅树而名。又有燕子洞,在州西十五里。
○两坌江州西南十五里。有两源:《一统志》:两坌江源,一出上塘,一出大原。流转三波,合而为一。流入平越界,即麻哈江之上源也。又州西有水,流入两坌江。○泠水河,在州城东,水白而寒,三伏亦不可涉,下流亦入两坌江。
西门河在州西北。自北而东,入镇阳江。又东溪在州东北,流入西门河。○苗里水,在废重安司西南,出苗里寨,下流入镇阳江。
○马鬃岭关在马鬃岭上。其东有镇宁关,属石阡府。又烂泥关,在州北。《志》云:州北十五里,又有深沟关。○丹章寨,在废重安司西南,旧为叛苗屯聚处。
余庆县州西百六十里。北至四川遵义府百六十里。元末为余庆州,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土官毛氏世守其地。万历二十七年,改置今县。编户〔一〕里。
○白泥废长官司县东北百四十里。元置白泥等处长官司,属播州安抚司。至正末,改为白泥州。明洪武十七年,复为长官司,授土酋扬氏世守,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并入余庆县。
○拱辰山县南百五十里,以山势北向而名。又紫霄山,在废白泥司东四十里,山势巍耸,上凌霄汉。
○小乌江县南六十五里。源出县东境之树溪。西南流入于乌江。《志》云:县东北有鱼窟头山,鳌溪出焉,下流入小乌江。
白泥河在县东废白泥司南。源出黄平州葛根洞,流经此,又东北入南府界,亦入于乌江。
○走马坪寨在县东南。旧为控扼苗蛮之处。嘉靖三十四年,督臣冯岳以播州之三度关、余庆之走马坪、石阡之龙泉司为三省接壤苗蛮之冲,请各立哨堡于其地。瓮安县州西北百八十里。西至四川遵义府百二十里。《志》云:宋绍兴中,开设瓮水寨,为黄平府地。土酋犹氏世守。明洪武十七年,犹恭以地归附,授瓮水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播酋杨应龙作乱,出瓮安,犯龙里。事平,改置今县,编户〔一〕里。
○草塘废安抚司县东百里。元置旧州草堂等处长官司,隶播州军民安抚司。土酋宋氏世有其地。明洪武十七年,宋显威以地归附,授草塘安抚司,仍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七年,并入瓮安县。
○旗山县南五里。山顶有洞,一名川岩。又万丈山在废草塘司东南二十里,崖壁高峻,矗立万丈。又有后岩,在废草塘司治北,沿岩曲折而上,石壁列两傍,如雉堞然。○龙洞,在县北三里之鼠场,极幽邃,水深数仞,中有一石,横架如桥,宽平可涉。
○乌江县西五十里,与四川遵义府接境。又东北入石阡府界。县境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
○黄滩关县西十五里。明万历中,李应祥自平越进攻播贼,破四牌、乾溪等寨,直抵黄滩关,是也。《志》曰:四牌寨在县东四十里,旧播州叛苗所聚。
飞练堡在废草塘司北十里,傍有飞练泉。万历中,播酋作乱,攻贵州边界,围飞练。又攻东坡、烂桥诸寨,焚之。楚黔路梗,黄平、龙泉所在告急,是也。东坡寨即兴隆卫之东坡堡,与烂桥寨皆接偏桥卫境。
西坪寨在县西。明景泰五年,草塘苗贼黄龙、韦保等作乱,攻劫西坪、黄滩等处屯寨营堡。贵州督臣蒋琳会四川兵进讨,龙等据地泡山寨。其党黄定干据水坪大寨,官军击破之,尽焚其巢。分兵破中潮山及三百罗等寨,贼犹据沿江崖箐以抗拒。于是克乖西、谷种、乖立诸寨,擒其贼首。余寨遂望风逃遁。○乾溪寨在县东。或云元所置乾溪、吴地等处长官司也。明初,废为寨。又东有中坪寨。
天邦囤在废草塘司西北三十里。万历中,贵州兵讨杨应龙,与贼战于飞练堡。贼佯走天邦囤,诱官军至,尽歼之。
湄潭县州北百里。本播州之苦竹坝、三里、七牌地。明万历二十七年,议者以湄潭川当川、贵之险要,始置县于此。四十七年,官军讨永宁叛酋,败贼于湄潭,是也。今编户□里。
○容山废长官司在县东。旧《志》:在播州东三百二十里。元置容山长官司,隶播州安抚司。明初因之,授土酋张氏世守,地界湖、贵间,溪山荒旷,土地卤瘠。嘉靖中,为臻洞所残破,民夷桀骜,长官不能治也。万历中,平播因以兵威略定其地,故有湄潭驿。于是改置县,而长官司遂废。○湄潭水在县西。《一统志》:播州东二百里有湄潭水,下流入乌江。○三江水,在废容山司东五里。有三源,俱出苗界山箐中,流经司东之望浦,合为一川,下流亦入乌江。
凯里安抚司府东北百里。西北至四川遵义府三百二十里。
本柯蛮地。元为播州安抚司地《名胜志》:元置凯里安抚司,属播州军民宣抚司,土酋扬端世守其地。明初,端之孙友与其弟仇杀而司废。今考《元志》不载凯里司,疑有脱误。明正统中,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凯里安抚司。嘉靖九年,改属贵州清平卫《通志》:司在卫东四十五里。万历二十七年,改今属。今亦设凯里都司。
司接壤川、贵,于遵义尤为密迩。语曰:骨肉醯,参商播、凯。甚言其相倚之切也。
扬义长官司府东南二十里。元为平月长官司地。明洪武十四年置司,土酋扬氏世守其地,属平越卫,编户一里。
○杉木箐山司西五十里。峰峦高峻,苗倚为险。《滇记》: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约五十里。又西有撒以河、乌西桥、六归河,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
○十里溪司西八十里,清水江支流也。《志》云:明初王师征蛮,尝驻兵十万于此。
◇平越卫治府城内。洪武十八年,置属贵州都司。
黄平守御千户所在黄平州治南。洪武十八年建,亦隶贵州都司。
◇黎平府东至湖广靖州二百三十里,西至都匀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广西柳州府六百里,北至镇远府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湖广沅州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七百五十里,至京师六千二百里。
《禹贡》荆州荒裔。秦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郡南境地。唐为夷、叙二州地。宋为诚州地地分十洞。五代时,属马氏置诚州。后为土酋杨正崖所据,遂以十洞移徽、诚二州刺史。宋乾德中,授其土酋为蛮夷官。太平兴国中,十洞酋长杨通蕴内附,使其弟杨通宁来贡。以通宁为诚州刺史。淳化初,复以通蕴之子为诚州刺史,诏于武冈之西作城,赐名靖州。寻为董氏蛮酋所据,而杨氏还次故诚州,遂与靖州分治。熙宁八年,诚州蛮来降。明年,靖州蛮董整白降。诚、靖之分益可见矣。元置上黎平长官司《元志》:上黎平及诚州富盈等处二长官司,俱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又有上里平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一统志》:元为潭溪等处长官司。《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后又立五开卫,俱隶湖广。永乐十一年,改置黎平、新化二府,属贵州布政司,领县一、长官司十三。今仍曰黎平府。
府南通交广,北走沅辰,山川环绕,苗蛮错伺,为控扼要地。
○黎平城今府治。元置上黎平长官司,在府西。明初,改设长官司。洪武十八年,立五开卫以镇抚苗蛮。十九年,始筑土城。二十三年,改以石,环城为池。永乐十一年,建府治于城西。弘治八年,迁入城内,在五开卫治之南。有门四,城周八里有奇。
诚州富盈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北,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又五开洞长官司,《志》云在府境。府东又有废铜鼓长官司。皆元置,明初废。《元志》不载。
○五龙山在府城中。高不逾数仞,广十余里,山势盘纡,连绵相属。有二涧夹之,皆西北流。中央曰黄龙山,府治其上。南曰赤龙山,北曰玄龙山,皆以方名。府城南北跨二山之巅,其傍二山,仅培娄耳。
宝带山府南三里。蟠旋如带,亘二十余里,达城西北,皆山麓也。其相接者曰笔架山,在城南五里。又锦屏山,在城东三里。山高耸,为郡之镇。○太湖山,在府东北五里,又府东北五十里,有挂榜山。又五十里,有森嘉坡山。又五十里,曰白山,皆苗贼出没处。
太平山府东四十里。其东南二十里曰丑家山,苗贼巢穴也。又巴龙山,在府东南九十里。龙见山,在府东百里,皆高胜。又有ㄢ玻山,在府南四十里。○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又府西六十里,有天甫山。西南百二十里,有四寨山。又宝唐山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山高广,为郡境之望。
摩天岭府东八十里。其高摩天。又铜鼓岩,在府东北二十里。有洞高大如屋,深远可三里许,中有溪水横流。又罗团洞,在府东北十五里。洞门高广,旁有石磴如床,容二百余人。
○福禄江在府西。源出苗地,至府界为古州江,东至永从县,南合彩江,为福禄江。又南合大岩江,为南江,流入广西怀远县界。新化江在府西。源出天甫山,东北流经八舟、龙里、亮寨、欧阳诸司,又东北入于沅江。一名三石江。又清水江,在府西北,出生番界,东至赤白两江口,合新化江。○宝带江,在府西南三里。源出石井山下之庄家潭,东北流绕宝带山,沿城西北,至府城北五里,汇于潋村溪。又东北经挂榜山,又北经亮寨西,又北入于沅江。
敛村溪府北五里,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村山。西流经太湖北而入于宝带江。又宁溪水,在府东,源出府东南六十里之丑家山,北流经宁溪堡,又北入于敛村溪。
○陵溪关府东九十里。又府南百五十里有播阳关。
地青寨府南六十里。又枷勺寨,在府南二十里,防苗要地也。○罗团堡,在府东二十里。又东二十里为宁溪堡,有土城,周一里。《志》云:宁溪山箐险厄,苗蛮出没。隆庆中设堡,属隆里所戍守。又二十里为铁炉堡,有城周三里。又平苗堡,在府东九十里,今废。一名苗坡堡。《边略》:罗团以下四堡,皆五开卫军防戍。
水井堡府南二十里有土城,周一里。又府东南三十里,有燕窝冲堡,山谷深险,苗贼潜伏处也。亦曰燕巢冲。○镇罗堡,在府北九十里中林司界,今废。
黄团驿府东一里。又东三十里有铜鼓驿。又三十里为铁炉驿。又三十里为江团驿。《志》云:府东百二十里,有三里坪驿,有城,周一里。又东三十里曰西楼驿,亦有小城,可戍守。○石家驿,在府东百八十里,即湖广靖州之石家堡也。亦有土城,城北五里曰横江桥,通道所经。又永平驿,在府东二百十里,亦有土城,东北去靖州不过三里,今亦详见靖州。
永从县府南六十里。《一统志》:唐为溪洞福禄州。宋改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元因之,属思州安抚司。今《元志》不载。明初,改永从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今属。正统七年,又改为永从县,有土城。编户二里。
○江头山县西五里,又县南三十里,有上皮林山。又南十里,为洒洞山。又南二十里,有冲口山。
○福禄江在县南。自府西流入界,有彩江自县西流合焉。南入西山阳洞司界。○永从溪,在县南三里,源出江头山。东流入湖广通道县界,为多星江。
○赤沙上寨在县西。又县南有赤沙中寨,县东有赤沙下寨,又顿洞寨在县西南十里。潭溪蛮夷长官司府东南三十里。《通志》:宋置潭溪洞蛮夷军民长官司,属诚州。元因之,属都云定云安抚司。今《元志》不载。明洪武五年,置是司,授土酋石文汉,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今属,编户三里。
○潭溪旧城《志》云:旧址东北去府三十里。本上黎平之官团寨,明初,置司于此。正统间,始移今治。
○铜关铁寨山司东二十里。山高峻,其上平广,可容千人。三面绝险,惟南有径可登。《志》云:山之西一里,有石崖,四壁峭绝,中可容二百人。○磨山,在司东四十里。又司西北二十里有天桥山,一名湾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