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61 页/共 479 页

碧云洞州南三里。本名水洞,外狭内广。又州治南有新石洞乐民所城。西有天桥洞,以有石如桥也。   ○盘江州东百里。自安南卫流入永宁州界,又绕流入州境。《志》云:州东百二十里有盘江渡。即安南卫及顶营司接界处也。又东南流入永宁州慕役长官司界。《一统志》:盘江自乌撒普畅寨经州东北。误。又拖长江,在州东七十里,源出沙陀石崖中,下通盘江。   者卜河州东南百八十里。源出杨那山,流经安南卫境,下流入盘江。《志》云:州南二百里,有磨溪,即者卜河下流也。又深溪河,在州东南百二十五里。源出木邦寨,西南流经黄草坝,曲折三百里,入盘江。○软桥河,在州东三十五里。又南板桥河,在州东南八十里,上接州南三十余里之大水塘。俱流入盘江。   响水州南五十里,水入石洞,声闻数里。又三一溪在州治东。《志》云:水源有三:一出州北沙河庄,一出云南坡,一出城北三里目前山。三流合一,入于水洞。○以冲海子,在州西南安所城南,周三里,深不可测。旁有石门,海子之水注入焉。   ○芭蕉关州东八十五里,又倒木关,在州南四十里。州西百十里又有分水岭关,东南三百四十里有安笼箐关。○何买寨,在州南。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等克普安,别将杨文拔何买寨,唐铎击破楚华山寨。寨亦在州境。   亦资孔驿州西七十里石象山下,递运所亦在焉。亦曰亦资孔站。又西七十里至云南之平夷卫,滇黔孔道也。天启二年,安邦彦叛,围贵州,四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新兴、普安等城,及亦资、孔站是也。又新兴驿在州东七十里,亦曰新兴站。有新兴堡城,周二里。又东八十里至安南卫之尾洒驿。○湘满驿,在州治南,又有湘满站,在州城北。又税课局在州城东门外。   保甸铺在州东。弘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   ◇普安卫州治西南。洪武二十二年建,属贵州都司,领守御所四。今亦设普安卫。   乐民守御千户所州西南百里夹牛岭上。洪武二十二年建,所城周一里。   平夷守御千户所州西百里香罗山上。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   安南守御千户所州东南百六十里杨那山下。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二里。   安笼守御千户所州东南三百里安笼箐口。亦洪武二十二年建,城周一里。   ◇都匀府东至平越府黄平州界二百二十里,西至龙里卫平伐长官司界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南丹州界三百十里,西北至平越府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七百十五里,至京师八千二百四十五里。   古西南夷。汉、唐为地。五代时,蛮名都云《五代史》:晋天福五年,都云酋长尹怀昌帅其属十二部附于马氏,即此。宋为羁縻合江州、陈蒙州地。元置都匀军民府《元志》:又有都云、桑林、独立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军民总管。又有都云县,属定远府。都云洞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宣抚司。《一统志》:元置都云等处安抚司,属云南行省。《通志》:元置都云军民府,领都云县。定云府领合江、陈蒙二州,俱隶思明路,寻合置都云、定云等处安抚司,隶云南行省,皆未知所据。   明洪武十六年,置都云安抚司,隶四川布政司。二十三年,改置都匀卫军民指挥使司自是改云为匀。谓云之为物,变化不一。改匀字,取均匀为义,仍隶四川布政司。永乐七年,改属贵州都司时都匀卫领七长官司,卫属贵州都司,而七长官司则属布政司,寻复属卫。弘治六年,复置都匀府与卫同城。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八。今仍曰都匀府。   府山川环峙,控扼广远。西固粤西之唇齿,北接川播之藩篱。明初,散毛、散狗二蛮作乱,凉国公蓝玉遣凤翔侯张龙讨翦之,境内始宁。天启初,都匀、麻哈之间,有长田一带苗蛮助安邦彦为乱,掠清平、新添诸路,饷道为梗,官军讨平之,贼势始杀。《志》称黔中四苗仲,而狡悍无如匀、哈,制之不可无策矣。   ○都云废县府西南十七里。《志》云:元置县于此。又有都云、桑林、独立等处废长官司,在府西二百里。今府城,明初卫治也。洪武二十三年,苗叛,平羌将军何福讨平之,筑城于中都云竹林蛮寨,奏改安抚司为卫,都云为都匀。从之。初为土城,寻以石。弘治中,改为府城,有门五,城周八里有奇。又有内城,周不及二里。今仍置都匀县。   合江废州《志》云: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宋所置羁縻蛮州也。元因之,寻改为合江州长官司。考《元志》有峡江州,属管番军民总管府,盖讹为合江也。明初废。又陈蒙废州在府东南百里。《志》云:亦宋所置羁縻州,元初因之,寻为陈蒙蛮夷军民长官司,亦属管番军民总管府。明初废。又定云废府,《志》云:在府东百五十里,元置。今《元志》不载。又府北七十里有都镇、麻乃等处废长官司,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亦明初废。   ○龙山府西五里。高万仞,双峰插天,为府境之望。《陆东游记》:出都匀西门,渡邦水河,河阔百余武。及岸,西过小团陂,又西为观音坐山。山旁道达姬家冲,稍西北上煤炭坡。又西里许曰笄山,即龙山麓也。盘曲崎岖三四里而及山巅。群山环列,不啻儿孙。郡城楼堞,市衢井舍,历历在目。○小孤山,在府西二里。又府西北十里有养牛山,上有寨。西北五十里有二龙戏珠山。二山环绕,中有圆山,其状若珠。   东山在城东。其相接者曰谯山,山高可望远也。又蟒山,在府南三里。府东南五里,又有文笔山。○七星山,在府北七里。又府城西北一里有笔架山,三峰高耸,以形似名。   ○邦水河在府城西。自邦水司流入,南流为都匀河。罗氏云:都匀河即平越卫之麻哈江是也。又东南径独山州,为独山江,入广西天河县境。详见广西大川右江。   长河在府城北。有二源,俱出山涧中。至城东北三里,合流为一。其下流达湖广黔阳县,可通舟楫。又便河,在府城东,起自北门,历西南一带,环城围绕,阻绝诸苗入城之路。今淤。又三道河,在城东二里,下流合邦水河。○胡公堰,在府城北一里,明初指挥胡纲所筑。城西之田赖以灌溉。   ○平定关府北二十五里。其南有平定桥。又靖盗关,在府北二十里。威镇关,在府西四十里,今改为粟谷堡。《志》云:府西十里又有屏山关,路通平伐。贼往往出没于此,因增置关戍守。摆沙寨府西北三十里。天启初,府境长田诸苗应安邦彦为乱,平越官军讨之,克其摆沙大寨。寨居诸寨之中,去平越百里。官军由间道袭破之,进攻瓮岳等寨,复攻府城西南仲贼,克江时、户西、高平、养古数十寨,扫荡二百余里云。   来远驿府北一里。又府北七十里有都镇驿。○云津渡,在府西一里,邦水河渡处也。府东五十里又有扬安渡,即长河渡处。近《志》云:府东四十里有马尾渡。   清平县府北百三十里,北至清平卫一里。自昔为蛮夷地。洪武十四年,开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升为清平长官司,属平越卫。二十三年,置清平卫于司北,因改属清平卫。弘治八年,改司为县,属都匀府。编户〔一〕里。   ○恭溪望城崖岭等处废长官司县东南三十五里,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今为望城堡。   ○香垆山县东三十里,壁立千仞,延袤三十余里。众山环列,若戈相向,盘亘三四重。鸟道悬崖而上,可容百万人。有瀵流一溪,沃畴千畎,聚落蜂屯,保以为奸。正统末,苗韦同烈者凭险旅拒于此,官军讨之,久而弗克。景泰三年,乃就抚。正德十二年,苗阿向等复据旧巢作乱,列栅数十里,积粟聚兵,结都黎、都兰、大漂、大坝、龙对诸苗相形援,诏湖贵合兵讨之。环列山下,弗克攻。侦知苗俗以长至日为岁朝,至其夜,架梯悬崖,直捣其巢,焚其寨栅,遂平之。因城香垆为官戍。嘉靖十三年,增拨清平卫中左所兵戍守。   东山县东三里,有岩洞之胜。又东二里,有马鞍山。○盔山,在县西三里,形如覆釜,一名锅底山,又西二里有葛贡山。又石仙山,在县南三里。又南一里有万朝山。双乳山,在县北六里。县北二十里又有罗仲山。   望城山县东二十五里。又有笔架山,在县东二十里。其相近者为小华山,又天榜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木级坡县南五里。两木交生,如阶级然。苗蛮恒出没于此,为戍守要地。又龙王坡在县南四里,王家坡在县东一里,观音坡在县北二十里。○云溪洞,在县北十五里。溪水从洞流出,资以溉田。旧名大空洞。相近有宾阳洞,一名小空洞。《志》云:县北七里,有天然洞。嘉靖十五年,新开其左为太极洞,土人以云溪、宾阳、天龙为三洞。   ○山江河县东五十里。或云源出香垆山,又县东八十里有舟溪江,其上源即兴隆卫之重安江也。并流而南,经平定长官司界,合为一川。又南合于麻哈江。   东门溪在县城东。又西门溪在县西五里,勇胜溪在县南九里,凯还溪在县北五里,下流皆合于山江河。《志》云:县西北五里有葛贡连塘,有灌溉之利。○济生池,在县治西北。《志》云:县城即清平卫城也。正统十四年,苗贼围城凡十四日,军民赖此以济。又有便河在城内。正德八年,凿引城濠水注之,以防不虞,因名。   ○鸡场关县南十里。又县北罗仲山上有罗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建。○清平驿,在县治南。《志》云:卫城南一里有清平驿。洪武十六年,建为翁霾驿,隶四川黄平安抚司。至十九年改清平驿,隶平越卫是也。《滇程记》:兴隆卫达清平,有黄安、周洞、重安、罗冲、落灯等七亭,由清平达平越,有鸡场、胡资、杨老、羊场、三郎等五亭。又云:陟梅岭关渡麻哈江,地与羊鸡之场为诸蛮互市处。以十二辰相递,历十二日一市,每场岁三十市。   黎树寨在县东北苗寨也。景泰二年,湖广督臣王来攻香垆山贼,分军一自龙场进,一自万朝山进,一自重安江进,诸将破黎树翁沟三百余寨,又招抚衮水等二百余寨,遂会兵香垆山下。贼党缚其魁出降。重安江,见平越府,即废重安长官司也。○龙角塞,在县北五十里,亦苗寨。《志》云:县多犭乞犭老诸苗,是也。   都匀长官司府南七里。《志》云:元为上都云等处军民长官司。今《元志》不载。明洪武十六年置司,授土酋吴赖为副长官。景泰三年,授其孙正为正长官。编户〔一〕里。   ○凤凰山司治南。又司东十里有都云洞,洞有南北二门。或云元置都云洞长官司,即此地也。明初因之。弘治六年,始徙长官司于今治。○黄土坡,在司境,苗寨也。弘治三年,黄土坡蛮王和等作乱,官军讨平之。   ○都匀河司治南,即邦水河也。自府城西南流经此,曰都匀江。《志》云:司南有马尾河,独山、平州往来所经也,即都匀河矣。又司境有羊Ф诸苗,多濒都匀河而居。   邦水长官司府西二十里。《志》云:元为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地,今《元志》不载。明洪武十六年置司,土官吴氏世袭。编户〔一〕里。   ○箐口山司西南二十五里,高险多箐。《志》云:司境多犭木犭老属蛮,依山为险。   ○邦水河在司东南。本名板水,后讹为邦。即都匀河上流也。一名板水塘。   平浪长官司府西五十里。《志》云:元都云安抚司地。明洪武十六年,分置是司,土官王应铭世袭。编户〔一〕里。   ○凯阳山司西南六十里。山险峻,有寨在其上,即凯口囤也。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仅尺许,盘旋而登,上有天池,虽旱不竭。嘉靖十五年,部苗阿向据此为乱,抚臣陈光宅檄水西安万铨讨之,屯兵囤下者三阅月。仰视绝壁,无可为计。独东北隅有巨树,斜科偃蹇半壁间,去地二十丈许。乃募壮士乘夜先登,垂徽引下,人继上,复攀缘至囤顶,仅得二三十人。即举火发炮,大呼曰:天兵上囤矣。贼惊起,自相格杀及夺径坠崖者甚众。会抚臣失士心,阿向走免。月余,复袭杀守囤官军而据之。诏安万铨进剿,万铨招下之。《平凯记》:凯口苗阿向自正德末据大囤为乱,官军屡讨之,不下。嘉靖十五年,檄水西兵与官军合势俱进,寻破其囤,斩向。向侄阿四者更名王聪,聚党袭破戍军。复据囤为乱,官军复进讨。聪乘夜来犯,官军擒斩过当,追击至囤下,沉贼于溪河甚众。随援绳梯,直捣其巢,贼皆降溃,进攻老虎山,克之,追擒聪于里耸山中。继而其党王佑、王毛复乘虚据囤,官军购旁寨顺民攻复之。余孽走谷坡箐中,次第抚定。悉擒其党,贼遂平。于是更凯口囤为灭苗镇,益兵守御。   鸡冠山在县东,以形似名。《志》云:司西北二十里,有雄黄洞。   ○麦冲河司东南十里。岸有古寨,下流入于都匀河。正德三年,都匀、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官军讨之。一由杨安干麦冲进,一由清平索驴撒毛进,即此麦冲河也。   平州六洞长官司府西南百五十里,元为六洞、桑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置司,授土酋杨氏世守。编户一里。   ○六洞山司西南七十里。山险峻,上有大六洞寨。○凯口洞,在司东北三十里,苗人常避兵于此。   ○平州河司治南。水中有沙洲,土人开肆贸易其上。   ○羡塘寨在司境。洪武三十一年,顾成讨司境叛苗,破苗坡、羡塘、光金、蒙台诸蛮酋是也。   麻哈州府北六十里。西至平越军民府三十里,北至清平卫七十里。   古蛮地。元置犭乞犭老寨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通志》:元置麻峡县,寻改为麻哈长官司,迁治于犭乞犭老寨,误也。考《元志》,麻峡属定远府,而麻哈长官司则《志》不载。明洪武五年,改置麻哈长官司授土酋宋氏,后改为土同知,隶平越卫。弘治八年,升为州,又改今属州内为石墙,外为土墙,有门四,领长官司二。今亦为麻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