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332 页/共 479 页
大旺安抚司本蛮地。元时,以大旺地大翁迦洞属师壁洞安抚司。明玉珍时,置大旺宣抚司。洪武五年,大旺蛮叛,讨平之。六年,仍置大旺宣抚司。永乐五年,改为安抚司。宣德三年,分领东流、腊壁洞二蛮夷官司,仍隶散毛宣抚司。
○达车溪司东一里。其相近者又有芭蕉溪。
○野猫关《志》云:在司境刺若洞路口。
东流蛮夷长官司。
腊壁洞蛮夷长官司。
忠建宣抚司卫东二百五十里。本蛮地。宋为羁縻保顺州。元置忠建军民都元帅府。明玉珍因之。洪武四年,内附。六年,改为忠建宣抚司,寻叛。十四年,讨平之,更为安抚司。永乐四年,复为宣抚司,领忠峒、高罗二安抚司,仍隶施州卫。
○连珠山司北一里。又司西十里有师壁山,司东百五十里有奴阑山。
○车溪司南二十里。《志》云:源出木册长官司,下流入酉溪。又有弄罗溪,在司南二十五里。相近者又有车弄溪,下流亦俱入酉溪。
○胜水关司东南三百里。又司境有虎城关、野熊关及野牛关。《志》云:诸关各去司三百里。
忠峒安抚司本蛮地。宋为羁縻顺州。元改置湖南镇遏宣慰使司。明玉珍更置沿边溪峒宣抚司。明初废。永乐四年,复置忠峒安抚司,隶施州宣抚司。
○连珠山司南二里。上有寨。又司东三里有墨达山。《志》云:土人谓天为墨,言山高接天也。又明珠山在司西六里,其西又有三十六峰,群山环峙,亘司前后。
○酉溪在司南。《志》云:自容美流入司界,名大水。下流经镇南界,亦名慢水。又有母古溪,在司南四里,源出高罗安抚司,流入酉溪。
○土地关《志》云:在忠建路口。又有覃山寨,在司北一里。
高罗安抚司本蛮地。宋初,为羁縻珍州。开宝初,改曰高州,寻曰西高州。元更置石溪洞长官司,寻为高罗寨长官司,又升为宣抚司。明玉珍改为安抚司。明初废。洪武六年,复置高罗安抚司。明年叛,废,寻讨平之。永乐四年,复置安抚司,分领木册长官司,隶忠建宣抚司。
○墨把山司西十里。有七峰耸拔,亦曰墨把峰。又通积山,在司西三里。司北里许又有劳喜山。
○白凤溪在司南。源出东门山,流会酉溪,名三江口。
○水心寨司南三里。有水心山寨据其巅。又司西三里有树斜洞。
木册长官司本蛮地。元置木册安抚司。明玉珍改曰长官司。明初因之,隶高罗安抚司。
○栖凤山司北十五里。又司东四里有蒲载山,二十里有低罕山,司西三十里有木册山。
○车溪《志》云:源出木册山,流入忠建境内。
思南长官司成化以后增置,亦隶高罗安抚司。
镇南长官司卫南二百五十里。本酉溪蛮地。元初,置毛岭峒。至正十五年,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领提调军民镇抚所、蛮夷军民千户所,寻更为湖南镇遏毛岭峒宣慰使司。明玉珍改为镇南宣抚司。洪武四年,内附。二十三年废。永乐五年,复置镇南长官司,直隶施州卫。
○镇南山司南一里。
○酉溪《志》云:自忠峒司流经司界。又东南入辰州府境。
唐崖长官司本五溪西界地。元置唐崖长官司,寻更为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为宣抚司。洪武六年,仍置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复置,直隶施州卫。
○万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顶有池,流为杉篁、杉碧、垒子等溪。
○黔水在司南。即清江上源也。又乾溪,在司北一里。司东里许又有普乐溪,俱流入于黔江。
○百节峒司南里许。又司境有蛮王峒。
容美宣抚司卫东南二百十里。元至正十五年,立四川容美洞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四年,置宣抚司,寻废。永乐四年,复置,领长官司四,隶施州卫。
椒山玛瑙长官司洪武六年置。十四年废。永乐五年,复置,隶容美宣抚司。下仿此。
五峰石宝长官司。
石梁下峒长官司。
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
盘顺安抚司成化以后,置隶容美宣抚司。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东至澧州慈利县三百九十里,西南至保靖州宣慰司二百二十里,南至辰州府三百十里,北至永定卫二百九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二千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八百里,至京师七千三百里。
《禹贡》荆州之域。秦黔中郡地。汉以后,为武陵郡地。隋为辰州地。唐天授二年,析置溪州。天宝初,曰灵溪郡,后复为溪州。五代时,马氏有其地。宋初,为羁縻永顺州,又为上、中、下溪三州《志》云:宋时有羁縻州二十,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隶焉,谓之誓下州。彭氏世为之长。熙宁中,招纳誓下等州,改隶辰州。元时,彭万潜自改为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后彭天宝又改宣抚司。前朝洪武二年,内附。六年,升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隶湖广都司,领州三、长官司六。
司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阳,北距归峡,四通五达之郊也。唐天授二年,析辰州置溪州,为控御群蛮之地。《五代史》:溪州西接、两林,南通桂林、象郡,马希范取其地,因立铜柱以为表铜柱,见前沅陵县。宋仁宗嘉三年,下溪蛮彭仕义叛,既而乞内属,诏遣雷简夫往视之。简夫度仕义未即顺命,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据其险要,拓取故地五百余里。仕义计穷遂降。熙宁九年,章经制荆湖,誓下三州蛮悉内附,诏筑下溪州城,而五溪悉平。明初,蛮酋归顺,因而抚之。万历中,廖道南建议曰:国家肇平南土,即设永顺、保靖于湖,酉阳于川,而施、夔、贵竹各有安抚、宣抚、长官诸司,兼收并蓄,纳污包荒,治之以不治。继而经制渐疏,苗酋倡乱,谓宜设重臣以镇抚之。如南、赣之兼闽,郧、襄之兼蜀,以制永、保、酉、竹诸司,则蛮獠犭犭童有所顾忌而不敢肆矣。其后特简重臣镇抚偏沅,盖自道南发之也。
○大乡废县司西南一百七十里。汉沅陵、酉阳二县地。梁分置大乡县。隋属辰州。唐初因之。天授二年,置溪州治此。五代时,马氏改置溪州于辰州境上,既而蛮复还旧治此,即下溪州城矣。宋熙宁中,溪酋归附,诏修筑下溪城,即此也。今司城,即古永顺州治。明初,仍置司于此,下溪州地并入焉。
三亭城在司西南。汉武陵郡酉阳县地。梁为大乡县地。唐贞观九年,分置三亭县,属辰州。天授二年,改属溪州。五代时,没于蛮。又洛浦废县,在司南,本大乡县地。唐天授二年,分置洛浦县,属溪州。四年,改属锦州。五代时为蛮所据,所谓洛浦蛮也。
明溪城在司东南。宋康定中,辰州蛮彭仕义叛,命雷简夫讨之。简夫至辰州,进筑明溪上下二寨,夺其险要,拓取石马岩故地五百余里,即此城也。
○黔安戍在司西。宋熙宁初,彭师晏以誓下州来归,诏修筑下溪城,并置寨于茶滩南岸,名曰黔安戍,是也。或云茶滩,即黔江所经。
南渭州本蛮地。宋为羁縻南渭州。元因之,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寻废。明洪武二年,复置州,改今属。
施溶州蛮地。宋为羁縻州。元为会溪施溶地,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后废。洪武二年,置施溶州,改今属。
上溪州蛮地。宋为羁縻上溪、中溪、下溪三州,后废。洪武二年,置上溪州于此。又改今属。
腊惹洞长官司元置,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改今属,下仿此。
麦著黄洞长官司。
驴达洞长官司。
施溶溪长官司。
白崖洞长官司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改今属。
田家洞长官司明初置,属永顺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