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58 页/共 700 页
赵家岭在县西十里下有西溪
西左岭在县西十五里南距月山西逹郡城横亘十余里一名黄花岭以其地产芫花故也
浮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卧虎山属临汾金志襄陵有浮山汾水潏水盖浮山本繇襄陵析也相传洪水时山随水消长故名
黑山在县北四十里一名牛首又名乌岭为中条之别支黑水源出于此
秦王岭在县北四十五里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自太原而南破宋老生于霍邑分兵诡道潜行至此
北天坛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北尧山与南尧胥有尧庙亦中条之别支也
佛岭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即中条之右臂
祭风圪塔在县东北四十里为邑中诸山最孤高境风穴山唐万岁通天二年樵者陈文樵子李八儿遇异僧于东麓后唐清泰乙未猎人又见玉兎入孔穴以镢掘见圣者金身云
栢林坡在任张村月山东麓岭半有张果墓相传有万年灯
永惠泉在县东四里天坛山西麓凿石引泉蓄石坎中取之不竭
南河在县南一里源出中条自东南环城西北流至马台境防丞相河即诸葛河西入汾莲花池在河侧南坂坡下后废
潏水河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壶口山自西南来防龙角司空二山水至交头河折而西流经汗水殿合济渎涧北趋龙神沟至下寨桥偕金河水【源出浮山即西溪】并入汾 明一统志涝水源出浮山县流经府城北西入汾河黑水在浮山县北四十里源出黒山亦名涝水西北流入于汾
潏水源出龙角山北流至临汾县东合髙梁水入涝水注于汾唐引潏水及高梁水入百金泊此所谓龙角水也
华池在龙角山东峰之巅岁旱祷雨輙应相传唐武徳初建庆唐观苦乏水池水自流至观前泊工竣而流遽止云 孙景文天圣宫碑先是斯观营缮之初困于无水公输为之失色众人于焉疚心无何山椒之间瀑泉喷涌枉道屈曲流于观中号曰华池
神防泉在龙角山天圣六年涌出古志道院之东神防之后辟地及泉厥味孔甘其源不竭
龙池二一在县西浮谷里建龙神庙一在天卫里建济渎祠祷雨胥应
杨村河在县北二十五里发源中条由唐葛柏壁村西流经杨村合黑水黑水源出乌岭合小涧当即涝水明志亦云流入高梁逹于汾
涝水河在县北四十里源出乌岭下一名黑水其傍有小涧沟合流防杨村河经临汾县北岳壁界又名髙河与马台河西入汾明洪武十一年引入临汾城为永利池【按唐志临汾东北十里有高梁堰武徳中引高梁水溉田入百金泊贞观十三年为水所坏永徽二年刺史李寛自东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潏水溉田令陶善鼎复治百金泊亦引潏水溉田干封二年堰壊乃西引晋水则是潏水为利于临汾独不能为利于浮山县志称邑境无水利独南河灌园之利居多者以其水卑地高难于引溉也】水经注黑水出黑山西迳扬城南又西与巢山水防 山海经曰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北迳浮山东又西北流与涝水合乱流西北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按县志涝水河一名黒水合流诸水今尚可考但潏水自入汾不防黒水当繇水道迁移故耳】
悬泉在县东北二十里北天坛山之西岩悬崖絙垂铿然有声滙流成涧名清流西北流合于黒水
诸葛河在县北六里源出中条山合南王涧水西流为丞相河至马台界防南河入汾【丞相河谓霍光别墅也】
栢河水源出东山
龙井在天坛山南涧中有三一在东南一在南一在西南深不可测祷雨輙应在西南者即今之龙泊是也赵城县
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入山五里有中镇庙庙东南有兴唐寺东十里有休粮寺又南有广胜上下二寺霍山胜概广胜寺为最广胜胜概柏居多泉石映柏弥清柏万株枝胥南向 上有五色花双头蛇万年灯白骨松
休粮山在县东五十里打鼓泉自巅飘坠上有方石高数丈名说法台土人传休粮菩萨迹旁有五小台龙王聼焉台下有拴虎石
观塠峰在县东北四十里上圆
秦王坡在县南三十里
罗云山在县西四十里北接汾西南连洪洞西抵蒲县出佛峡在县西四十里即罗云山之石峡也山崖下坠大小石胥似佛首
娄山在罗云山南洪洞者什八九
明珠山在罗云山东北近石明里山西南沟中有龙泉五女原在县北十五里
九仙洞在五女原西悬崖高千尺汾水怒涛洞中如奏仙乐
青条谷在霍山
范霍峪在霍山马跑泉源此峪中大石有马蹄迹及人半面迹土人传二神听水面帖于石云
汾河在城西繇灵石县霍州入县境三十里又南入洪洞境 水经注汾水又迳赵城西南穆王以封造父赵氏自此始也汾水又南霍水入焉 金志有姑射山汾水霍水
卧牛池在县东南三十里伏牛台下相传伏羲服牛乘马始于此旁有伏跪坑乃牛跪地也
霍泉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霍山南麓 水经注霍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 分水碑内外南北二渠北渠分三节西北入汾南渠分五道一南霍一九成南霍之上下流也一小霍一大霍涧槽也一清水 副霍渠经城西南入汾 利泽渠至城南大涧河宋张商英霍岳诗水涵千顷富源发四渠长
南小涧在县南五里出霍山谷中故屯南西入汾有龙王庙庙祷輙应名小涧龙王庙
南大涧在县南二十里上纪落镇南出霍山青条谷中袤四十里西入汾上有石梁
第一河源出县西出佛峡流经蒲县城西至大宁县界入黄河山溪奔滙诸水所宗故名
轰轰涧在县西十里石明里北源出汾西县东流至县石明村又折北流入汾
北大涧在县北一里出霍山观音沟袤三十里西入汾舞羊涧在县北十里石明里南山上小泉雨集輙成河东入汾
北小涧在县北二十里益昌铺出霍山谷中袤十里经跑地桥西入汾
罗云小泉甘冽用之不竭
打鼓泉在霍山巅休粮寺左
赤壁水发源霍山西南流至岳阳县西漏崖入地南三十里复出合涧水
观音沟在霍山北大涧源此
马跑泉在广胜寺北范霍峪巅
八角井在候村里朝不盈二尺至夕常盈相传娲皇饮马于此
古井在娲皇陵
太平县
姑射山在县西十五里自北而南亘抱县境东对汾水若左右翼汾西青山赵城罗云临汾九孔平山襄陵三嶝胥姑射殊名也
巴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汾水西南一里高十丈有竒南北袤三十里东西五里芦苇悬生崖半
白波峪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永固村汉中平六年黄巾余贼郭泰于河西白波峪筑垒御他宼后黄巾灭垒废 后汉董卓传灵帝末黄巾余党郭泰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宼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汾阴山在县南二十里东西亘三十里高一里
九原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绛州界高一里东北麓太平西南麓绛州
马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云輙雷雨或岁一至或岁数至或数岁一至
龙门在县西门外大道北崖势如削中建文中子祠大柴峪在县西八里有水
尉□峪在县西十五里有水
清凉洞在县西二十里自县十里至姑射山麓行石迳五六里峻者立矢曲者折竹将至洞途弥穿盘而入寖在姑射山半洞东面石厂前张后俯深数十武厂内南入洞上下胥石倐凸倏凹秉炬行一里不克穷一名清濓洞宋王道源蜕此
煤峪在县西二十里贾冈堡前有水
安儿坡在北膏腴村西北十里土人传为杵臼藏赵孤地
照望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姑射山巅孤峰峭立一名龙脑峰更深见日北有神仙洞碁迹存南有胜水泉巅望见汾水外百里
豁都峪在县西北三十里乡宁界有水
东陉山下有天井水
马壁谷在南董村旁
汾水在县东二十五里自襄陵南入县境流迳三十余里而南西岸入绛州界东岸入曲沃界 水经又南过临汾县东又屈从县南西流 水经注汾水又经绛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武王二十五年绛中地西絶于汾 五行志石言于晋时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宫去绛都四十里师古注虒祁在绛西临汾水金志有汾水 汾水经史村南至柴寺村东胥石底舟不敢行
国朝雍正八年开引河于西袤百二十丈
下尉泉在县东二十五里下尉村西北流有苇
白波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永固村
龙谷水在县南二十五里源出柴村流经绛州东北十八里龙香村入汾左传龙见绛郊即此
焦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焦村西北相传献公都晋引水入城后塞
古兴泉在城西
清水泉在县西门外少北流绕城南关而东
大柴峪水在县西八里南膏腴里水微
煤峪水在县南二十里贾冈堡西水微
尉□峪水在县西北十五里尉村北诸峪之水胥出姑射山土人名雷鸣水尉□水源二一出西北二十五里西侯村一出西北十五里尉村金皇统四年浚渠余流入汾
豁都峪水在县西北三十里侯村北金皇统四年开上汧下汧分高原汧老滩汧古城汧中原汧常村汧余水入汾 宋熙宁五年废慈州以乡宁县分太平稷山今乡宁山水多入太平
胜水泉在照望峰下澄澈似鉴
九汧在县北十五里自站里庄至古城镇十里九汧源泉在县北发源景毛村又潜流地中至西郭村东复出
灵景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景毛村南溉四村田至西郭村西潜流地中村东复见入于汾
灵源泉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陈郭村西南明嘉靖时涧水垫之
国朝康十年泉复涓流
天井水出东陉山西迳尧城南又西南入汾
岳阳县
霍山在县西北九十里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孔安国曰太原今为郡名太岳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阳又曰太岳在上党西也索岳太岳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按也理志霍山在河东彘县界东正义太岳霍山也在沁洲沁源县 括地志霍太山在沁洲沁源县西七十八里 通考岳阳即霍山也亦曰太岳
屏风山在县东四里太行余支一名挂傍山山形具龙虎象
尹家山在县东六十里
洪门岭在县东八十里县志跋入岳阳境非登山则入溪山虽重崖叠嶂而尠奇峰茂林溪则清流湍急蜿蜒大小顽石间石有廉利侔剑防平正同砥砺而尠玲珑之致苍翠之色
尖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崇冈峭壁乃霍州界也凤凰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似霄凤捩翅上有风洞六月凝冰所谓灵岩仙洞也
四次山在县北十五里相传唐公主四次修道于此雪白山在县北四十里上多白石望之皤如也
钟楼崖在县北四十里
鼇头山在县北五十里巉岩峻厉形似鼇头
三棱山在县北五十里三峯并峙孤棱峻削
仙洞崖 盛佛崖胥在县北五十里
渗水崖在县北六十里巨流涌出倏渗干焉土人传大郎神以杖剔山引水穿山而过至今赵城县广胜寺山下有水涌出即此水也【按渗水崖即漏崖】
香炉崖 馌饹崖胥在县北六十里
莲花山在县北七十里霍山之支连峙七峯似莲蕊龙头崖 滴水崖胥在县北七十里
党家山在县北九十里霍山之支
千畞原括地志千畞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通考隋为千畞县晋侯千畞之战即此也后改岳阳
董壁山 金堆山胥在城北
安吉岭在县东北五十里涧水发源于此后魏置安泽县以在安吉之下泽泉之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