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55 页/共 700 页

锦屏山在西北五里东连卦山红崖绿树若锦屏然夏坛山在卦山西北   白牛洞在石壁山东沟东南崖半洞北向洞口高一丈广五尺深不可测   高离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孤峰高出远离培塿   西社龙门在县西北五十里西南都景殊清丽昔有巨石当山口夜倐迅雷石裂水通   马鞍山在县西北五十里连峰似鞍邑镇山也上有晋大夫狐突及子毛偃墓祠崚嶒峭拔盘旋万峰一名狐突山土人名放马坪【山产青铁下有灵泉】   文谷在马鞍山后有文谷水   步浑谷在马鞍山前步浑水源此   少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少阳之山酸水出焉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旧产银精石 水经注南与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则酸水当在阳曲烈石口上   青龙洞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榆羣村洞邃数里繇石窟入祷雨多应   龙堂岩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山下有龙王堂文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文水侧   四棱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山脊四垂   寳珠山在文山西北十里【载明一统志】   龙须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高五里盘踞十九里北连孔河岭静乐县山界山有三峰盘蛇峰最高巅有寨名龙须寨北有黒龙祠南有龙堂山山下滴水成石名余凉石山麓有青崖水一名龙树山   孔岭在龙须山北   大阿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   小阿苏山在大阿苏山南数里石崖有洞穴相传张果老乘白驴以铁棰指石为穴并驴入此今穴邃数十武   黒石楼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永宁州界上有黒石如楼故名   破罗汉山接黒石楼山   采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悬崖如削五色缤纷土人不知其名   国朝康熙初知县赵吉士得断碑于涧中上有采屏二字因以名山   豁然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连谷积山山势耸立古有隐士东望并州西望黄河襟抱豁然一名欢恱山   独泉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洞穴中有石如盆泉水出焉   福泉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有福泉祷雨輙应   炼银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   刘王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高八里盘踞二十二里西连榆城山临县界山有峰渊峪峰最高上有泉祷雨多应山下有离石水流入永宁州昔刘渊都离石时尝居此因名有祠又有西谷水流入交城   榆城山在刘王西南西谷水经流其下   西谷在刘王西   三座崖在县西北峙东西两葫芦口中   鸠鸽二祖崖在石壁山龙堂宋释龙潭居石壁寺有鸠鸽听经转生县北坡底村荣氏从师苦修于寺北沟西崖下即龙堂也后胥化此名鸠鸽二祖崖东坡有石庵显迹   童子谷在县北八十里北齐天保七年有童子羣牧于谷见巨石如人因获浮屠像高一百十丈   交城山在县北百里交城故县治此今为故交村 旧唐志交城隋分晋阳县置取县西北古交城为名初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却波村   卧牛山在县东北七里以形似名   白鹿山在县东北十里下有白鹿泉   玉山在县东北十二里古名虎头山金皇统二年赐名或谓有空王佛寺故也有第一碑宋米芾书   七佛巗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岩有七佛像   卧虎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卧虎岩相传梵王太子繇盘陀石来及七帝修觉地其睡化金骨虎石足迹今存   塔莎谷在县东北五十里有塔莎水   神师山在县东北百九十里古有二仙隐此下有东西仙洞二   汾河繇静乐南流入县北境百里故交村及汾孔交流地也隶县境三十一里又东流入阳曲太原清源县境复流入县东南境十五里郑村过大陵城合谷水又南流入文水县县境又三十里 水经注汾水又南迳汾阳县故城东川土寛平峘山夷水故地理志汾水出汾阳县北山西南流者也   沙河在东门外接磁窰坡底卦山诸河实无河也月波湖在县城东南隅周二里一名却月湖面平如镜楼台掩映   南河在县南八里土人名秃尾河夏秋时涨   瓦窰河在县西北五里即步浑水下流也   国朝康熙二年磁窰瓦窰二水交流北门圮七年叠石筑堤障水南流三十五年堤溃城复圮嗣后时加修治袤八十丈有竒高二丈   文谷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后流入汾水泉滩在西涯   步浑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前步浑谷流经瓦窰沟至城东流入汾   浑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孝文山后南流经文水县峪口开栅二村入汾古浚二渠   观音泉在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   西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刘王南流至榆城合浑谷水狐神祠井在城北水甘祷雨殊灵   孔河在县北百三十里源出龙树山下青崖寨东流经板栅屯兰马兰村东注于汾【明一统志出东北塔莎谷南流入汾宜覈】   磁窰河在县东北五里即塔莎水下流也   塔莎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塔莎谷南流经县东南入汾   浆水泉在卦山南石崖下   龙池泉在卦山西方丈石坎中   灵泉在卦山巅石佛堂西岩下石坎流出冬夏不涸龙潭泉在石壁山西北岩下僧龙潭栖此   白鹿泉在玉山麓一名氷泉   文水县   隐堂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子夏山子夏退老西河尝憩此有石窟名隐堂洞山阳建庙一名商山山壑削立有泉隐而不恒流一名隐泉山东又有马跑泉西数里有石门   隐堂洞在隐堂山隈去地百丈有竒蹑石栈而上洞邃四丈有竒高三丈有竒洞内一窟方广一丈有竒土人相传通陜西又有风声似轻雷洞前石壁防立千仞夏秋飞泉泻落似一匹练一名子夏室 河南庙碑卜公结庐于陶山之麓不逾岁民去其陋石窟之虎渡河而北盘纡之泉渀湃之流浇灌民田三十余疃西河之民大防其德可作商山备考   石门在隐堂山西两壁如削似双阙然涧水下注如喷雪走虬   狮子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以形似名   白虎山在县西南二十里昔有白虎穴于此故名并立白虎庙   光统头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峰岭高峻日出先照或曰汉光武尝统兵于此故一峰有先锋台之名今土人名西顶山势邃曲松柏丛蔚   龙堂山在县西五里右有白水泉味尤甘一名龙王山郭超宗庙碑距城七里四山叠出山之腰有古龙王庙俯临深谷少折而西蜿蜒十武有泉一由石罅流出冽而甘   陶山在县西二十里袤亘蜿蜒羣岩竞秀或曰唐帝尝憇此   双峰山即陶山之分支也两峰繇麓至巅壁立千土人名大岭山   石峡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谷杳邃初入为靛头山靛头山即石峡山之麓也夹坡古柏逶迤而入石壁如削有石峡洞   石峡洞石壁插天崖半有洞古藏陶渊明白莲社文金刚科仪诸书两壁胥植含桃越岭西南十里有竒至黄龙洞   黄龙洞洞殊幽邃祷雨輙应   熊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形似熊耳松柏防翳一名崇山上有牡丹 李学诗记西北距县三十里有山曰熊耳以状类因名焉峭然壁立高超汉斗二水环带于东三峰排防于西南则商峰北则狐岭乃西晋名山也山脇有熊耳寺佛前牡丹一株穿石而生不类凡种   栢茆山在县北十三里巃嵸森蔚上有寿宁怪柏文峪在县北二十里文峪口两峰相距一里落叶较晚所谓谷口秋风也   郝岭在徐南都上有长栝   汾河在县东五十里繇交城南流入县境旧从北安都折而西歴河南都入汾阳县境 明万厯三十九年河东迁从县韩武西都入县境流经东南齐南都入平遥县境歴灵石县西南流 又歴石侯武良东城南贤青高下曲永乐诸村西南流入汾阳县界 嘉靖二十九年汾河西徙三十二年汾河文谷河胥徙水经又南过大陵县东 水经注昔赵武灵王游   大陵梦处女鼓琴而歌想见其人吴广进孟姚焉即于此县也王莽改曰大宁矣汾水于县左迤为邬泽   国朝雍正七年青高村至尹家社开引渠二道东城村自辟河广十丈至数十丈有差袤二十有五里   马河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榆次县繇清源县流至县韩武东伯高车都南合沙河   伯鱼泊在县东南二十里后涸   沙河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祁县南丰流至县云周村胡家堡南入于汾   武涝泊在县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改名朱雀泊后涸甘泉在县西南二十里甘泉寺右池方广一丈有竒水殊清甘   马跑泉在隐堂洞东   白水泉在龙堂山味甘祷雨多应   泌水在县北八里龙泉村北繇东南注文峪河平地涌出太平寰宇记谓之神福泉祷雨多应 五朝志文水有文水泌水【通典同】   文峪河在县北二十里源出永宁州孝文山一出交城县西山半崖龙口一出县土安都泊泊河三水滙流繇文峪口开栅镇东南流至石永都入于汾 水经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水经注文水迳大陵县故城西而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飬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又南迳平陶县之故城东西迳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文水又南迳县右防隐泉口水 元石为楷文水   龙堂记西谷之水其水多文因以名焉   猷水在县东北二十里武陵村西古大陵城东南平地涌出周十里有竒后涸   白石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清源县白石山西流经县武安都西南入于汾   隐泉在商山麓泉不恒流春水独盛 河南庙碑文水县迤南五里乡名乐村即古西河地也乃隐泉之所经泉流至是而澄清可濯故曰清泉   岢岚州   岢岚山即管涔山芦芽山也在州北百里山之阳名管涔山宁武县界其北隶州境者高六里盘踞二十五里为州南山西南连乏马岭山有七峰土人胥名南山山之阴名芦芽山五寨县界其南州境者髙八里盘踞三十五里为州北山西北连霸王山悬崖陡涧一线羊肠山有十一峰土人胥名北山 通考岚谷有岢岚山雪山岢岚水   东山在州东半里接北山   长城山在州东三里下有白龙泉流合岚漪水其味甘十里崖在州东十里高二丈形似飞甍行旅时避雨焉乏马岭在州东五十里岚县西北八十里﨑岖难行南山在州南一里迤逦蟠踞与漪水胥襟带州城寺沟防在州南三十里石壁峭防清泉萦绕上有白胜庵地以沟名而沟侧实山也沟其识也 袁锵珩白胜庵记在寺沟防之北逾河入谷口裁数武遵南麓以登径甚窄转而北水流涓涓北山胥絶壁若矛倚若竹挺若罘罳植庵门外清泉一绀碧庵南茂林蒨密西访龙岩寺迹先是有水如臂繇石袴间歕出以半木聨缀十许丈悬空东流乃飞注涧中沙门堙塞之今则穿石缝珠走星窜沿磴而下矣西顾即岩壑尽处竒防不减北屏寺趾掌大宜台宜洞东南松千章间复横斜逼真绘事   西山在州西南一里有云际寺翠屿苍岩石径茂树龙岩在州西南   巨麓岭在州西南五十里兴县东北六十里高七里盘踞三十里东麓为州西山西南连万松岭山有十峰土人胥名西山一名万松岭   西豹峪在州西   旛竿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霸王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水峪在州西北   天马山在城北一里   北山在州北二十里   云山在州东北四十里旧志即岚谷故县也与岢岚山接   雪山在岚谷废县东北四十里荷叶坪东西二山势极峻险盛暑犹栖余雪下有万年氷与岢岚山相接乃五寨之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