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56 页/共 700 页

荷叶坪在州东北六十里高四里盘踞二十里接宁化五寨界山巅圆整如荷叶山有九峰袤亘静乐岚县诸山土人名东山   蛇峪   煗水潭在州东二里水不氷   防泉在东山涧下与龙王堂泉合流   马跑泉在州东五十里泉类马蹄相传尉迟敬德迹黄道川水在州东入漪水   三角城水在黄道川西入漪水   漪水发源州东南乏马岭西之直道村滙黄道川三角城水为一经城东甎堡东转而南西流经陈宁寨隶县境共九十里南入兴县界 州志漪水环其东南砂河带于西北一名岚漪河   砂河在城北五十里纳防村绕城西南流合漪水名源水在州北五十里东南入河   龙王堂河在州东北二里出东郊北山下水甘合东涧下防泉明治间引入城   仙人涧在荷叶坪下   白龙泉在长城山下流合岚漪河水殊甘夏寒冬温岚县   铜鼓山在县南五十里逓高十五里盘踞五十里山中一峰高五里连圣窰山仙人洞其色黄似铜履之有声   赤坚岭在县南九十里逓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岭下有水流入静乐县界静游村   风后山在县东南上有魏皇姑墓   桃尖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逓高十五里盘踞六十里连北庙山   仙人洞在县南六十里   黄崄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五里盘踞三十里连西坡梁一名黄芊山   白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二十里盘踞九十里连小万村有圣水井明英宗在塞外有老人送饭问之日岚县白龙神也后封灵润侯赐二祭   大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逓高二十五里盘踞九十五里连翠岩山下有白龙池涛雨輙应   翠岩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逓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连大万山   灰灰岭在县西南百里   烧炭山在县西少北   十八盘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逓高十里盘踞四十里连直夺峪山   野鸡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逓高十五里盘踞五十里连十八盘山   乏马岭在县西北七十里高五里盘踞二十里接岢岚州﨑岖难行即宋宁时飞莺堡   圣窰洞 蛇洞 铜洞胥在县北十里铜烂沟中后铜尽名铜家埚   二郎山在县北二十里   双松树山在县北四十里上有双松县志桃签镇其南双松障其北东带高平之坡西据白龙之险山冈陡峻道路﨑岖   鹿径岭在县北六十里路通静乐   狮子崖   绿水河在东门外一里发源双松岭东偏范家口受两涯之滙流四十里入绿水河绕县东北折而东南流注静乐县静游村七十里折入汾河汾宁通偏老皆取道于此   青水河与绿水为一绿水上流河胥石东流十五里水沙清而渺无石经楼烦镇界八十里入汾   望女壑在城南   大贤河源出县南四十里桞峪村至刘庄合昭济祠泉经楼烦入汾   岚水发源南八十里赤坚岭下东流入静乐县界静游村七十里距县界曲立村十里西流入兴县西界黒油沟折入黄河距县界界河口一百十里北逆流入岢岚州界鸡儿墕距县界乏马岭十五里   蔚汾水源出尖山自桃岑山流经兴县西南六十里入黄河   圣水井在白龙山   马蹄泉在县西南七十里   葫芦泉在县北十里   大水滩在县北二十里土人名马涧滩   小水滩连大水滩   饮马池在县北六十里黑崄山中相传唐尉迟敬德尝得良马于渥洼池骑而去   兴县   桃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三里东连大寨山危峰独秀上有桃花寨南有仙洞旁有卦石泉   仙洞在县东二十五里桃花山南山半石穴可通入其中时寛时隘似门户者三内平地二许四望胥石穴东南穴清源湛深水中三白石柱上榰洞顶柱左右又有窈洞一云桃花寨下石穴曰仙人洞有三口劣容侧身入数百武倏开敞怪石峭立石隙小穴如蜂房入者必以草节识路东南入倏有滩曰莜麦滩地殊寛洞顶高十数丈四壁胥钟乳滴缀似积莜麦然又东南入曰仙人涧水广可二丈色黒有独木桥无敢渡者水有三石柱晶莹似玉其旁洞不可胜计人莫能穷洞外峰突起羽士搆阁其上   大寨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五里盘踞八里东北连石猴山石脉卧而叠起其高极目上有高王寨相传高欢所筑下有石乳洞   石乳洞在县东三十里大寨山下口径尺余人蛇行而入中似屋屋壁小口侧身入又似屋屋顶钟乳涓滴下成白石   十八盘山在县东七十里高六里盘踞十里东南连合查山茂林邃壑十八曲而后跻巅   桦林洞在县东南六十里山多桦木岩内洞穴相通如陶复陶穴然   合查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高七里盘踞十三里东南连阳山高可二十里为诸山冠数百里外望之苍翠插天北峰顶有古石洞径透山背望之通明洞南有南石洞两峰对峙形埒山顶有饮马泉山下有龙池祷雨輙应   阳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即合查山之阳高五里盘踞八里危峰刻削怪石罗峙中峰下有伽佗岭松桧数万株上有广应侯祠东峰有光岩林峦竞秀   南山在城南蔚汾水南石壁有万佛洞   采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二里盘踞五里林峦高峻下有采林渡   紫荆山在县西南九十里高十里盘踞十五里界临县一名紫金山 坡陀绵亘丛薄日晡輙涌云南麓有圣母泉流为紫荆泉河北麓石壁有穴出风能偃苖恒封不啓祷雨多应   浩旻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黄河岸高八里盘踞十五里三面悬崖陡絶数百丈南繇石磴缘铁絙而升为南天门门东有泉   卧龙冈在西北七十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冈南两峰对峙一名双侯山中有大壑河水自南北注当壑有石壁数百丈横亘连合两峰曰卧龙冈水繇冈下洞穴流出合岚漪水洞石冲出者矗立水中其北峰曰天硙山峭壁千寻彻下中裂外望之石纹如硙齿两两相错亦一竒也   峨嵋山在县署北有三峰中峰殊高旁峰对峙如眉太平山在县北四十里高四里盘踞七里前有太平沟迤逦盘曲上有双峰对峙为双山峪   小寨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里盘踞九里一峰独立上有寺庙   石堠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连石楼山山巅怪石攒簇曰莲花峰峰西石崖高数十丈形似斥堠曰石堠峰峰北一峰别起石脉中断架木梁而度岭有堠山寺峰南有黒龙池池有黒龙祠祠后啓二小门深岩黝墨内有池水色苍黒水旱不涸挹水祷雨輙应东有白虎岩僧与虎胥化于岩迹存   石楼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界岢岚州万山中一峰突起石壁层拔状类楼阁高逾百丈四周不可攀援惟北面微径盘可徐逹峰顶俯视羣山若邱垤然   黄河水在县西五十里自保德州入县南逹临县河西岸为陜西界   通惠泉在县东三百四十九步南崖高阜沸出三穴味甚甘繇城北引入城半出西门半出南门西流合蔚汾水一作通防泉   五龙泉在城东上下五泉皆清而甘   介泉在县东界河口清晖亭下   新泉在清晖亭东   卦石泉在桃花山侧泉中小石似卦爻六觝两角紫荆泉在紫荆山南巨泉也流出成河沍寒不冻鸳鸯翠鸟时翔逰焉   浩旻泉在浩旻山南天门东山巅岩罅倒泻如注岚漪水发源岢岚州西流至温泉入县界又西至裴家川口入黄河   蔚汾水发源岚县王圃山西流至界河口入县界经县治南又西至黒峪口入黄河 通考合河唐县以蔚汾二水西与黄河合因以为名   南川水发源合查山西北流至赵家川口合蔚汾水入黄河   交楼水发源十八盘山西流至交口合蔚汾水   南泉在县北韮园坪南泉上有石方数丈   黑龙泉在石堠山石岩下两泉盈而不溢左为人泉可饮右为神泉饮之多腹痛挹水祷雨輙应   山西通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八   山川【二】   平阳府   临汾县   姑射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冀州图经西入文城郡以山为界有故尧城及尧祠山迤南姑射洞一名神居洞宋政和八年勅立又有莲花洞西北有分水岭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 述征记尧廵登姑射山五朝志临汾有姑射山【通典暨唐志胥同】路史姑射山在   临汾广固北平阳界曰平山是为壶口山 平山一名壶口山又名姑射山郦道元以为尚书之壶口邢云路仙人迹诗序姑射山有樵夫遇仙人围棋烂柯处棋石并足迹在焉 张方杲南北二仙洞记从参峪骑行八九里至白石坡更上四五里有石梯下临无底峭壁仄立扪藤缘栢而上得坦途山至此犹堂宇之有门也过此则峰回磴转仰插千寻俯慿万俄而有庙翼然从覆岩下出即莲花洞也洞口倾塞不知莲花尚无恙否循鸟道而上为照天池池在山巅一莹然为南北洞之枢纽从北洞瞩南洞近在眉睫而深谿界之纡行十里乃逹南洞即仙人洞也洞侧有唐碑光可鉴人已而坐怪石抚孤松拭妆楼之镜影聼石枰之棋声 唐景成子栖姑射洞蜕卧石上千岁如生后唐洪崖子亦栖此得道莲花洞一名鹿女洞吕阳诗鹿女已从尘外去莲花犹傍洞前开 王恽北洞诗南山截然如案齐东山两崖如抱围 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郭璞注列姑射山名也山有神人河洲在海中河水所经者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也备考   平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即姑射之支也平水出焉山海经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毛麾康泽王庙碑自壶口而西南二百余里曰平山水潜其下曰平水 金志有姑射山平水壶口山汾水   卧虎山在县东三十里以形似名南为世从山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洪水横流随山消长九孔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姑射山前九孔相通深不可测一名石孔山   矾石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有石似矾因名   分水岭在县西北姑射山之西乃蒲县界北周书所谓汾水关也分汾古通用   漫天岭在县东北五十里与龙角山东西相距   桃花洞在涝河渠   郇保山元大德七年晋宁地震山移将近孝子李忠家分为二行五十余步复合   汾河在县西二里繇洪洞南入县境又南入襄陵境水经汾水西南过高梁邑西又南过平阳县东 水经注黑水与涝水合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又南迳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晋杀怀公于此竹书纪年晋出公三十年智伯瑶城高梁汉高帝十二年以为侯国封恭侯郦介于斯邑也汾水又南迳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今平阳县治汾水又南迳平阳县故城东晋大夫赵鼂之故邑也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王莽之香平也晋立平阳郡治此矣水侧有尧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永嘉三年刘渊徙平阳于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二寸二分龙纽其文曰有新宝之印王莽所造也渊以为天授改永凤二年为河瑞元年又南与平水合得者因增渊海光三字而献之 明嘉靖时疏渠十四道后以淤徙不常废   平水源出西南平山下东流至城西五里为平湖南流至襄陵北门外入汾一名晋水 水经注水出平阳西壶口山尚书所谓既载壶口治梁及岐也其水东迳狐谷亭北春秋时狄侵晋取狐防者也又东迳平阳城南东入汾俗以为晋水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