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62 页/共 700 页

松石林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庄里村峰秀松茂下有清泉 上党记邑带山林茂松生焉   二仙港在县北十里乐氏二仙女庙前有石池深冽李豸二仙祠记坎方十里有山裒然崛起名曰白石梯西有大谷蜿蟺屈曲将数十里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其整峻之状白石齿齿悬崖峭壁其石负土而出突怒偃蹇其潭黛蓄膏渟淸冽甘寒傍有一区石平土厚坦夷爽垲二仙祠建焉   韩王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九十五丈盘踞四里山殊逈秀上有韩王庙 刘龙韩山诗注韩山在邑城北有峰秀出诸山之表郁然阴森暑中望之辄有寒色   五阴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名神头山 明一统志相传周公尝至此阴雾五日又传魏孝文帝至此天地阴暗五日慕容赤土剖心祭之天日复明 长子志赤土慕容永之后隋文帝时为左金吾将军【按诸説多传为五阴山实五音山也】地形志乡郡襄垣有五音山神祠   错上洪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峰丛杂称名滋错   九仙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土人传云映峰岫若有九仙立其上云   笔头峰在九仙峰西形似笔头产笔头菜   赵王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一百十五丈相传赵襄子寓此又石勒屯兵有遗迹上有赵王庙   仙堂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一百十七丈盘踞七里东南连黎城龙洞山四十里西北连武乡朱家凹十里势巍林密有泉 刘龙诗注寺之北山高千仞许西有岩岩中有洞列观音罗汉像深入十余丈东有阁相传有石阑已毁惟斧凿痕存葢昔之藏经处也故识之 寺殿三佛其左为铁佛座前井二泉极甘美寺前南厓有龙洞中有五色云气若绘画然石柱中立有鳞甲若龙盘绕状其下有九折石渠渠内有水西为讲经坛有人面石取月梯醉雪石入山十里有水岩泉泻有声 山堂肆考仙堂山在山西潞州襄垣县山势巍峩上有龙洞及仙堂寺 赵三麒游记东堡驰十里至大石坡歴枣凹又五里抵枰上越南横山复西折斜贝岭十五里上虹岭东有甘花南有贤亭两山重岚隐豹数盘至巅登望仙冈既陟复降悬岸千仞五丁半天开径为舍身崖复行二里栈腐中断结众衣带绾而下十八转始得石叶稍平出险抵寺佛座前各面一泉殿外二泉又名五泉寺寺外四匝石纯靑中为独秀峰亦曰翠防西北接天井山可望不可及絶壁潮音洞外砌重台天将暝止僧舍旦西向琉璃洞洞口长石犹龙鳞甲生动上下四壁作玻瓈色一石佛水出于脐西罗汉石亦名铙钹洞遂过硃砂洞传有樵者链大还仙去折西有人面石班荆命酌明日南入石弄涧穿百樾中至下桥基又五里抵漳河大峡即齐高欢隔岸拜尔朱兆处 琉璃洞一名琉璃岩潮音洞一名观音洞上有仙堂寺山冈有琉璃岩岩中有石似人又有石九圏似车辋环水辋中旱涝不涸不盈前生石子药丸去则复生   龙洞山在县东北七十里黎城界洞深百里有竒入辽州境相传昭泽王修真于此祷雨辄应   仙人洞玉海唐明皇别驾潞州时襄垣北有地忽开十数里因名仙人洞   强记岭明刘龙有登强记岭诗   漳水源出长子县发鸠山经县境南又东入长治县界折而北经屯留潞城界共百五十里至县南二十里鹿台山下北流十里至甘村庄又西漳水土人名付壁河繇褫亭入县界东流六十里至甘村庄滙漳水环流城东北五十里至段堡村入黎城县界杨家庄河源一出长子发鸠山一出沁州漳源村胥流入   县南十里合为一繇东而折复环县之西北至明嘉靖时决之东北不复西包郡守刘复初复之万厯时复引东去河道终不复旧矣 水经注漳水又东北流迳襄垣县故城南王莽之上党亭 刘龙漳江诗注水在邑城东环抱而流春时清浅可渡河东村落往来城市渡者甚众 潘炎漳河赤鲤赋序景龙三年春二月上巡属县至于襄垣漳水有赤鲤跃   雍子水在县南四十里源出西十里雍子村东流二十里入漳水   石泉水在县西四十里有石泉又西十里有暖泉滙流一里入漳水   甘罗水在县西北十五里东流至县北闗桥一里入漳水东北杨村有甘罗庙一名甘泉水 王思诚过襄垣诗甘罗山下水汨汨几千秋 刘龙诗注城西有甘泉村甘泉涌出琤琤然若玉佩之声最甘美可爱   湼水一名小漳水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沁州覆甑山东流入县境北下良镇三十里至邯郸村入临水至县南合浊漳   史水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武乡县三史村入县境史属村东流屈曲三十五里至水碾村合临水   临水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榆社县八赋岭繇武乡县入县境西营镇东流四十里至段堡村入漳水   鹿哭泉在县东南李信村唐有人生子左臂一目怪而弃之鹿随乳焉后人収去鹿因失之遂滴泪成泉   下谷水源出西十三里李谷村东流十三里入漳水潞城县   伏牛山在县东十五里高百八十丈长五里周十二里邑志相传神牛食田禾昼伏夜出后神逐牛入山   遂不复出 地形志刈陵有伏牛山 玉海唐中宗景龙间明皇上党别驾黄龙曾两见于此潘炎作赋以记其美   葛井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五百二十四丈长二十五里周九十四里相传葛洪师事鲍元炼药于此巅有葛井今在圆寂寺   盖井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巅有泉石覆于上   卢山在县南五里高六百八十五丈南连大禹山上有卢医庙   大禹山在县南十里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连长治柏谷山上建庙邑人申仙遇葛仙翁于大禹山授太阴链形之术后祀城东二里白鹤观 周穆王召尹轨杜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之所因号楼观隋大业中改曰元坛寻复曰观 志楼观必着终南山志白鹤观必着大禹山从其朔也他仿此   无影冈在县南十里高三丈长九十丈周二里突起一丘形肖覆釡日照无影   三埀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二丈袤九里周二十八里有三阜 金志潞城有三埀山伏牛山潞水漳水   鳯凰山在县西北五里高三百三十二丈长十二里一名天冢冈相传神农时鳯凰巢此 地形志屯留鳯凰山一名天冢山是天冢古属屯留也   龙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九丈北连马鞍南连鳯凰势曲峦峻   马鞍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九百八十二丈南连龙山北连风洞名小马鞍山黎城县西南三十里名大马鞍山   风洞山在县北四十里高七百二十一丈长五里北连漳水上有石穴   微子岭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二里袤十里盘踞二十五里上有三庙下有微子村相传微子封此   黄阜山五朝志潞城有黄阜山   潞水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微子城至西流里合漳水阚骃十三州志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 水经注阚骃曰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按燕书王猛与慕容评相遇于潞川也鄣固山泉鬻水与军入绢匹水二石上党无他大川可以为浸所有巨浪长川唯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水经注云潞水即漳水然潞自有源流合漳水合后称潞 玉海唐明皇为别驾时逐鹿于河鹿迫而入因逐之水不及韀应获鹿后骑入者溺焉潘炎赋之 上党记潞浊漳也县城临潞晋荀林父伐曲梁在城西十里今名石梁潞县故城在潞城县西又东北八十里有黎城临壶口闗至建安十一年从汹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梁以通于海 杨升庵曰冀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河驿西潞山西之上党犹云梦有南梦北梦浯水有南浯北浯汉水有东汉西汉也 西流渡土人相传日夕时辄有神人乘流而渡   交漳水在县西南三十里浊漳水与绛水交流故名浊漳经屯留史河村至交漳村入县境繇下舍至安昌折而东流至安居又折而北至曹家沟入襄垣境自襄垣东流至县北马鞍风洞山下东南经石梁至潞河流入平顺境 水经注漳水东北流有绛水注之地形志绛水自寄氏界东入浊漳因名漳 山堂   肆考潞州潞城县西有交漳村浊漳水与绛水至此交流故名交漳 石梁东北五十里荀林父伐曲梁即此桥今废   翟店渠水在县南十里山水侵田筑堤而渠入漳水枯河在西门外二十歩雨辄溢城下   养生井在县北行村   黎城县   东顺山在县东十里以勅祀龙神名   蘑菇山在县东神山东北半里形肖蘑菇   啓明山在县东十里一名晴山   大乘山在县东南八里   潞祠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上有潞子婴儿祠   风洞山在县西南十五里漳水之阴递高一里盘踞二里南连马鞍山山隶潞城地而洞口隶城界   五仙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五峰似人形   联珠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西连岚山山自西北延抵漳阳石巅漫突如珠   马鞍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南接潞城县以形似名   岚山在县西二十里递高一里盘踞二里西连广志山有龙井泉祷雨辄应 严杞五龙庙记黎城境内西去县五十里鳌山有苍龙又五十余里龙阜山有昭泽龙西北二十里有岚山龙北去百二十里有石囤龙相望五里间有蜡冈龙皆能出云兴雨而最灵异者昭泽也   广志山在县西三十五里递高十里盘踞五里陟岭望见百里西北接武乡西南接襄垣一名王至山【山高而狭峰峦峻峭】   鳌山在县西五十里一名苍龙山   巁峪山在县西七十里有洞深六七里洞中有池深不可测不溢不竭洞中产钟乳石   玉皇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递高五里盘踞二里东接渉县上有三皇庙   信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北连石老山隅峰峻削山麓有泉常盈不涸一名汛山   横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亘岭悬崖西北屏障   石竚山在县西北六十里高二里盘踞三里石竚立肖人一名望夫山下寨村土人名石婆儿山牛居庄有石老儿山 水经注漳水又东北歴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竚于山上状有懐于云表因以名焉   九龙山在县西北六十里九冈似卧龙有九龙山寨积布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形似积布 地形志刈陵有积布山   晒布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相传高辛时三仙女采不灰木织火浣龙之布以供仙裳崖有巨石类盥盆名装台石   陇阜山在县西北百里山半有昭泽龙洞深数十里入洞十寻有池四胥深数尺又后有方池深不可测侧立戏水石牛二又后三池胥有水又后为水洞莹映晶杳人莫敢入唐昭泽王焦氏栖此 通志龙岩洞在武乡县东百里襄垣志龙洞在县东北百里黎城县界胥指昭泽洞也   白岩山在县北十五里递高一里盘踞三里北连信山山半有朱喙岩岩有穴穴口绛色齐神武帝与尔朱荣率众北望神武指岩曰此是天蟒口启绛色主杀人可塞之居人涂以垩遂名白岩 水经注漳水于是左右黄须水口水出台壁西张谭岩下世传岩赤则土罹兵害故恶其变化无常恒以石粉污之令白是以俗名之为张谭岩其水南流迳台壁西又南入于漳   箕山在县北八十里彭庄许由墓在晒布崖下 平陆辽州正定登封东昌濮州诸地皆有箕山汝州有洗耳河东昌有巢父墓当阳有箕山洗耳河附志以备考   蜡冈龙山在县北一百十里   石囤山在县北百二十里一名龙山   曹庄北山相传魏曹义携妻子遁此立魏武庙云金牙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三里东北连玉皇山黎城山惟金牙最高夕阳尤晶莹上有北极庙   鳯凰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新村相传神农时鳯栖此吾儿峪在县东北三十里古志黎侯城东北十里即三老令狐茂故地其形似壶逾东阳五里即吾儿峪   卧牛峰在县东北三十里长宁村有磐石寨形似卧牛绣屏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长宁村递高三里盘踞五里东连金牙山列屏错绣元至正二年正月朔李仙姑尝蜕于绣山巅云   桃花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有桃花寨山半多桃   悬水崖在县东北八十里安居村崖悬百尺高广象室石无隙水渗石肤入潭上百千防下百千声疎似秋雨滴潭不涸居人胥饮此   壶谷汉灵帝时谏议大夫刘陶上疏上曰方今三郡之民皆已奔亡南出武关北徙壶口 章懐志三郡河东冯翊京兆也壶谷壶关之谷在上党也   松门岭五朝志黎城有积布山松门岭   铜山唐志黎城有铜山   东河在县东半里   南河在南闗外寖北凌城   浊漳水渡在县南二十里繇潞城县西北界流入县境东流横经百里又东南流入潞城东北境   落水涧 漳滙而东水倐落危悬数百尺   西河在县西一里雨始成河   龙井在县西十五里岚山下祷雨多应   焦公马跑泉在县西七十里   田溪在城北源出岚山伏虎郊丈许辄伏至溪菇出委注东河以达于漳一名小河水尤清激   玉泉水在县北五十里原泉村山下有三石窍水涌出合流入渉县界滙淸漳 金大定间道士闗安道凿山趾为三孔水由孔出别派合流水中孤石秋涛屹峙   颍水在县北七十里乃小溪也   淸漳水在壶口闗北繇吾儿峪入渉县界 水经东过渉县西屈从县南 水经注按地理志云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渉之称名因地变也 淸漳入豫渉县境浊漳入豫林县西北境胥东至林县合流经安阳磁州临漳馆陶界入衞河衞河源出苏门山东流合淇洹诸水东入衞辉府濬县界   灵原圣井在县东北二十里   壶闗县   紫团山在县东南百六十里高二十五里盘踞二百二十里连太行山接林县界古紫团真人修真地龙眉子引仙诗以为金丹口诀焉有翠防洞洞前有白云潭巅常有紫气团圞如葢山麓瀑布如喷玉如埀虹溪如环如箭深谷之中有殷雷絶巅之上有烈日昔产紫团参后絶 元致和中王宷辅道三十六景诗有迎旸峰倚秀峰碧萝峰老人峰金屋山鸱尾山天杠磨崖山仙翁崖东华表西华表濯缨溪南极园驻云亭 张铎紫团八景诗序王辅道诗刻半存得景二十有二取其尤彰彰者列为八景桥楼淙【去声】即辅道之仙翁崖也云葢寺即驻云亭也照壁山即屏墙山也倚秀峰乃照壁前山最高而秀者辅道所着今名无称焉参园即南极园昔有传服参飞仙者本草亦品紫团参为上今园已垦而田矣濯缨溪辅道所著名磨崖碑旧名与今同将军峰东西二华表也诗招提依絶壁门拱二将军 周一梧记又有二仙翠防二洞白龙潭白云崇云云葢三寺又谓紫团山峭拔翠耸俯瞰云烟中间瀑布流泉霞城洞府求之海内不可多得诸刹又创自隋唐而云葢先为坠崖所压仅得磨崖一碑至慈林有辅道三十六咏而已亡其十四舟车已通人迹罕至地主乏九方之识而山灵负盐车之泣此语殊悲宜勒山铭 栗应宏游紫团山记穿林木而上十里及慈云寺观元人三十六景诗碣游慈云石磴硈屈攀岩而下为云葢寺山势四壁巉兀西连王屋东俯林虑诸峰南北相拱带跨青莲白泉之胜为太行枢要复繇东峰入屏山遮地即为参园歴西笔峰复西转观瀑布采药饮泉而归数日复陟西峰石局 云葢峰在紫团山以云葢寺名又山畔有慈云寺胥唐时名刹 翠防洞紫团真人而壁地也洞口劣容一人伛偻入转身而下侧足而行高低寛隘倐变山水与人间无异水源如缕如线如盏如碗石髓上腾为钟乳如梹榔葡萄穗垂地如玉柱巨至合抱坐如瞿昙立如阿修罗虎豹游龙闪烁变幻旁穴岐径旋转即迷深闇或烛不能燃莫穷其际相传直透太行外数百里云 鳯台山在紫团山西二十里乐氏二仙冲举于此周一梧志西来诸山至此忽变庄严峭拔翺翔飞舞至于山巅万壑疎风羣峰冐日一望海天杳然无际 樱桃掌在紫团乡宋大观三年李元儒乐氏二真人封号记比于寺之东南幽谷间曰樱桃掌得真人父母之墓其碣乃干宁甲寅嵗所作是时真人之亲丧久矣真人降神于巫命改此兆符验之应其事有五虽纪父母讳氏而不及其他【按冲惠冲淑二仙繇陵川移居紫团乡益阳里云】   三壅山在县东南九十里递高二十五里盘踞二百四十五里山势壅障者三下有水名壅水东南入林县界 地形志刈陵有三垄山   大王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递高十五里盘踞八十五里后魏书望气者言大王山有天子气太武帝叠石为三峰欲厌之后唐宗潜龙于此 高欢请就山东食与尔朱兆盟襄垣水东乃舍大王山六旬始出口 地形志屯留有大王山上有闗龙逢祠   羊肠坂在县东南一百六里   抱犊山在县南四十里高十三里盘踞七十五里 五朝志上党县有羊头山抱犊山文献通考金史胥谓在壶闗境内   东山在东二里递高三里盘踞十八里 上党记东山在城东南晋申生所伐今名无睾   马驹山在县东十里高五里盘踞三十五里 唐志上党有马驹山相传后赵时有人获一石形似马驹因名   靖林山在县东七十里   龙山在县东南五里递高三里盘踞二十里   鳯山在县东南五里递高三里盘踞三十一里上有鳯山浮图   龙石山在县东南七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五里山巅石上有龙形祈雨多应   紫岩山在县东南十三里递高三里盘踞三十五里岩石紫土人名石岩头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递高八里盘踞六十三里山半有泉伏流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