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51 页/共 700 页
三门山东五十里黄河中 纲目质实山有三门禹凿以通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故谓之三门集津 金陜州胡城镇二三门集津 兴定元年六月乙丑设潼关副使及三门集津提举官 金南迁后置提举三门集津南北岸官 砥柱峯在三门东迤南黄河中高数仞石形如柱禹贡东至于砥柱即此阏流上激六峰下阻十九滩 金贞祐四年元兵
过陜州自关以西皆列营栅亘数十里尚书左丞胥鼎虑进薄京畿遂以河东南路懐孟诸兵合万五千由河中入援又遣遥授河中府判官布色萨固珠领军趋陜西幷力御之且虑北兵扼河移檄绛县吉州孟州经畧司相与防兵以为夹攻之势已而北兵果由三门集津北渡还至平阳鼎遣军拒战不利乃去
盐坂东北七十里中条山今名青石槽 车辋谷东为二郎谷又东为虞坂在安邑东郭村南明御史张士隆修道可通盐车虞坂东为巫咸顶 崔铣张御史治路记河东盐行四方公私皆利之运司东南二十里曰青石槽道狭而险如永巷然长七里徒者负者亦艰行自槽之南如陜州中有曰张店曰茅津者凡六十里有土坂髙二十丈沟深则半之两崖对立而中隘正徳八年秋张御史取河津稷山工百三十人芮城安邑夫六百名凿石槽深一丈有竒濶倍之石槽平行旅説之已又取平陆夫七百人治张店茅津宏隘刋峻既月张店茅津又平佣者杀其直负者余其力马行可驰车可竝两行旅大説之又曰御史初询于王运使宣平陆申知县纶又询于众谋协而举民故安均力明禁毋敢买逸民故偕因势而治之不与险争功故速成太史氏曰张御史者安阳张士隆字仲修 喻时诗路从缺屿连如断人在回崖去若来
颠軨东北七十里虞坂南 通典平陆有颠軨坂 水经注傅岩东北十余里即颠軨坂也春秋左传所谓入自颠軨者也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竆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軨桥 今軨桥西南悬絶中央有两道 王翰诗颠軨一入亡唇齿 张店堡东六十里虞城之外郭也南扼颠軨北控盐坂有险可恃旧为南北孔道今堞頺民尠堡内道成潦涧 今平垣营驻防
金鸡堡南二里店头镇西有古城遗址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如丘城在崇冈之上丹壁屹立南临大河北望中条土人名金鸡堡一名十二连城盖春秋时岩城也 下阳城西南二里中条山麓东面即金鸡堡 刘昭注大阳有下阳城虢邑左传僖公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 竹书纪年晋献公十有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魏 水经注陜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 下阳与上阳相望繇下阳至上阳必繇大阳渡渡河犹襄樊之夹汉江也遗址袤七里势据崇冈上有关圣思乡庙 将军城北三十里西祁村有周仓庙
洪池镇西北四十里虞公奔共池即此
张谷镇西十五里 常乐镇西二十里 茅津镇堡东二十里 葛赵镇西四十里 张店堡东六十里八政堡东二十里
芮城县
陌底渡土人名王村曲里渡即古浢津渡也东南四十里王村曲通河南灵寳县明洪武四年设巡检司九年徙南七里又置批验所后裁 宋建都开封中条山北漕刑仓按行驿路繇此故芮城令邵伯温筑待济亭于河干以憩賔旅 浢泉源出东北山麓即仪家沟水土人名连搭沟水经注农郡城北河水有浢津之名説者咸云汉武微行栢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赏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者是也故潘岳西征赋酬匹妇其已泰何厥夫之谬官袁豹之徒竝以为然按河之南畔夹侧水濆有侧谓之浢津河北县有浢水浢津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不从门始 穆天子传天子自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干南郑 五朝志芮城有关官是隋以前尝置关于浢津也 汉建安中杜畿为河东太守河东人卫固使兵数千人絶陜津畿至不得渡曹公遣夏侯惇讨之未至荀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吾单车直徃出其不意遂诡道从郖津渡 魏正平二年八月冠军将军封礼率骑二千从浢津南渡赴农
黄河自蒲州南下至潼关折而东流经县境七十里入平陆界 陌底渡上六十里至永乐渡下六十里至茅津渡
横岭即直岔岭也县东北六十里中条山巅路通解州南北孔道而去村聚逺明万厯四十年建关王庙于岭上 直岔岭在甘枣山东自横岭以南为山之阳跨芮城平陆自横岭以北为山之隂跨解州安邑夏县闻喜 邵璿治中条山路记中条直岔岭四十里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属芮北二十里属解径皆縁崖临谿髙深数百丈北尤逼仄石磊砢轧羸马蹄予命僧宗睿合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者者□者悉举而刬凿之
乔头堡 陌底堡 坑南堡 朱吕堡
绛州
柏壁城西南二十里 秦王堡在柏壁 樊村堡西南二十里 元魏置柏壁镇至太武废镇置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于西南柏壁 北齐斛律光尝屯兵于此后周明帝改绛州徙闻喜县龙头城复徙柏壁建
徳中徙稷山之玉壁隋开皇初自玉壁始徙今治元陈瓛柏壁记绛附郭邑曰正平地多崇冈峻岭西南迤逦二十里有巨坂尤髙峻古柏壁关也上有秦王堡深沟巨壑絶崖陡险南北断壁截然千仞中有旧途相去百步余下而复上其巅实古关门遗址广仅一轨歴岁月久逺霖雨所倾頺山水所灌涤望其途如线骑不可竝车不可旋服牛舆马倘失蹶毙矣州人山北道亷访使李思敬正平尹闵道经营之旬日险隘为坦途 后周武成中齐将斛律敦侵汾绛郑国公达奚武以万骑御之敦退武筑柏壁城留开府权严薛羽生守之 唐武徳二年刘武周将宋金刚进逼绛州复陷龙门关中大震髙祖欲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秦王世民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平武周克复汾晋乃引兵自龙门渡河屯柏壁与金刚相持金刚屡败食尽北走秦王追及大败之 通典大唐武徳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徃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骑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抢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鋭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于是遣刘宏基等絶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武平关西三十里北齐屯兵以防周 周村堡西三十里 周村墩 周村桥 唐志西有武平故关 通典姚襄城洪洞晋州武平关三关竝今绛郡正平县界
家雀关通典有髙齐故武平关在今县西三十里故家雀关在县南七里竝是镇处
泉掌堡西北三十里即古长秋镇也 北齐围周宜阳韦孝寛曰宜阳一城之地未能损益然两国争之劳师数载彼多君子宁乏谋猷若弃崤东来图汾地我之疆界必见侵扰今宜于长秋速筑城以杜贼志是岁齐人果解宜阳围
狄庄墩东十里 杨庄堡东南二十里 曲村堡南二十里 兰村堡南三十里 樊村堡西南二十里三林墩西十里 古交墩西二十里 平原堡北十里 义泉墩北二十里 苏村堡北三十里
闻喜县
留庄隘东南七十里中条山南通垣曲县北接绛县冷峪口土人名刘庄野东西二山之间溪水北来相传有汉髙祖祖坟对面断壁千仞清湍横流 唐以张濬为河东行营兵马招讨制置使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副之韩建为供军使以朱全忠李匡威赫连铎竝为招讨使枢宻使骆全諲为行营都监以汴甲三千为帐下发五十二军邠宁鄜夏杂虏合五万讨太原先是汴华邠岐兵絶河防平阳汴将朱崇节巳戍潞濬虑汴人遂据有之乃令揆分兵趋潞以中人韩归范持节防送至军防太原将李存孝方攻潞揆至长子为存孝所擒汴人亦弃城去濬次隂地关诸军壁平阳存孝击之皆大北委仗械去濬敛众夜遁比明军失大半存孝进掠晋绛慈隰其锋甚盛濬间道出王屋奔河清桴而济麾下略尽全諲仰药死建遁去 张濬出王屋道即留庄隘道也
横岭东南九十里山脊横亘下有三泉源出白石下土人名曰白石河接垣曲界 闻喜东南横岭乃小横岭也 刘庄野铺南接垣曲县梨树铺 横岭皆设巡检司
秦涧南五十里涧之上为秦王岭樵者时得铜箭镞相传秦王屯兵于此下有广涧数派相传为三跳处刘武周传尉迟敬徳还浍州秦王邀战破之于美良川 胜水沟在杜家庄髙三丈水自汤寨山至此瀑流而下入三跳涧今按在柏樊底水出崖间附草而下滴潭如有铃声 马跑泉近秦王涧相传秦王马跑地出泉 霍州亦有马跑泉皆太宗经战地 张藻梁秉钧墓碑辛巳入美良境又会天风暴寒氷合黄流而羣师平渡遂得神前口处要地因入陜右
兰徳镇东北五十里路接曲沃隘口铺 兰徳镇堡兰徳铺
横水岭东四十五里接绛县界设左哨
栗村镇堡在东北路通稷山
上东镇堡 下东镇堡 宋店镇堡 小郭店镇堡裴社镇堡
河津县
龙门西北二十五里两山壁立中通河流形如门阙东西濶八十步一名禹门西与韩城梁山竝峙 禹门渡在禹门关元魏唐竝置关 禹门渡巡检司在龙门山下神前村西 太平寰宇记禹治水至龙门巡绕至山龙门山即龙门关极险魏大统七年置戍唐志龙门有龙关关有龙门仓开元二年置 元王思诚河津总图记禹门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龙门关也按辛氏三秦记河津名龙门河出龙门口其广不及八十步舟楫徃来一移刻而可济凡河之流无有便于此者 明一统志禹门渡在河津县西北三十里唐有龙门关置于此【正义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禹凿广八十步 知县呉寳林龙门鐡索记购鐡募工续镮成索癸未索成计长七十余寻计镮一千四百三十有竒每镮重二十两总计鐡二千二百斤濒河之东崖凿石成穴穴树柏椿凡二十有四以鐡索横絙椿上须臾数十舟手攀钩挽索蚁附而上】魏孝武西迁周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防军薛端西行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渡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渡方欲济河防日暮端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第多设竒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周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徴端赴阙 周太祖狩于龙门帐下杨忠独当一猛虎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北俗谓猛虎为掩于因以字之 齐神武入关关右行台薛循义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周天和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大众于汾北筑城西至龙门六年齐王宪率众二万出自龙门齐将蔡新王王康徳以宪兵至潜军宵遁宪乃西归仍掘移汾水水南堡壁复入于齐齐人谓略不及逺遂弛边备宪乃渡河攻其伏龙等四城二日尽拔又进攻张壁克之获其军实平其城垒明月时在华谷弗能救也 周天和六年齐将斛律明月冦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 斛律光将兵度玉壁至龙门周有移书别须筹议诏吏部尚书冯子琮乗传赴军与周将韦孝寛面相要结龙门等五城因此内附 唐髙祖大业中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 隋大业十三年八月癸巳唐髙祖次龙门突厥来助隋骁骑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絶津梁壬寅冯翊贼孙华土门贼白元度皆具舟以来逆九月戊午以少牢祀河乃济甲子次长春宫
黄河正义按河在冀州西故云西河禹门发源河水小积石山浮河东北下霹雳胜北而南行至于龙门皆雍州域也 黄河渡口县西一十里为黄河东岸 禹门渡在禹门县西二十五里 陶家营渡在平阳卫屯陶家营县西南三十里 双营渡在平阳卫屯双营县西南三十五里 夹甸渡在夹甸营故屯县西南五十里 新庄渡在曹家庄西县西南五十里 修福渡南八里 黄村渡东南二十八里以上诸渡即韩信以木罂渡河地也明太祖兵亦尝由胡卢滩入关中 王思诚总图黄河渡县西十里水经注横溪水东南经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
其水东南流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 史记汉二年六月魏王豹絶河津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説豹不下八月以韩信为左丞相撃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掳豹定魏为河东郡【史记正义按韩信诈陈列船艘于临晋即此从夏阳木押罂瓶渡军袭安邑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里 史记索隐刘氏云夏阳旧无船豹不备之而防临晋耳今安邑被袭故豹遂降也 史记淮隂侯传从夏阳以木罂瓶渡军服防曰以木押缚罂瓶以渡是也古文简不言缚耳呉志孙静传策诈令军中促具罂瓶数百口分军夜投查渎亦此法也其状图于喻龙徳兵衡谓之瓮筏通典木罂用木瓮为筏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间濶五寸以绳勾聨编枪于其上形长勿方前置拔头】
【后置矟左右置棹】后秦皇初三年慕容永为慕容垂所灭其所署河东太守栁恭等各阻兵自守姚兴遣晋王绪讨之恭等依河拒守绪不得济镇东将军汾隂薛彊先据杨氏壁引绪从龙门济河遂入蒲坂恭势屈请降 唐公李渊至龙门汾隂薛大鼎请勿攻河东自龙门直济河据永丰仓河东县戸曹任环曰环在冯翊积年请谕之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郃阳萧曹文吏必望尘请服孙华之徒皆当逺迎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关中自定矣渊至汾隂以书招孙华华来见环又説下韩城遂留诸将图河东自引军而西朝邑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降华隂令李孝常以永丰仓降 唐武徳二年秦王世民自龙门渡河屯柏壁 唐中和二年李克用自隂地趋晋防河中三年使弟克修领彀骑五百渡河克用自夏阳济留薛阿檀扼津口次同州壁干坑败贼于梁田坡明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繇韩城煤航渡河入
犯平阳
胡卢滩西南二十里汾水经此入河 汾河县南八里东自稷山界西来南流至荣河汾隂祠下入于河明隆庆四年东徙至胡卢滩 逺亭里胡卢滩堡明崇祯三年建 胡卢滩渡浮桥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马光逺建 今胡卢滩没于河而汾水黄河交防自属关隘要地
西硙口入乡宁路在县北三十五里有镇硙堡永安堡河南武备寨南十里唐建 张家崖下堡西南二十五里明崇祯五年建
薛戍堡在小亭村东所以控黄河岸也金皇统间筑村寺有守御官题名
南午芹堡 北午芹堡 通化村堡 卫村堡
稷山县
玉壁关城在县西南一十二里西魏王思政筑遗趾屹然后为玊壁渡 玉壁渡西南十二里汾水之隂元魏置关后为渡南有荆平渡西南有杨村渡薛村渡东南有苑曲渡费村渡崔村渡 汾河玉壁渡县西南八里今废 通典后周勲州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二里即玉壁城为周氏重镇齐神武再攻围皆不克通考玉壁乃西魏大统八年王思政所筑齐神武攻围不克至十二年韦孝寛守之齐神武又攻围六旬不克 魏大统八年十月齐神武侵汾绛围玉壁周太祖出军蒲坂将撃之军至皂荚齐神武退周太祖度汾追之遂遁去 王思政镇农以玉壁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幷州刺史仍镇玉壁文帝大统八年东魏昼夜来攻守御有备卒不能克复镇农周太祖命举代已者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寛时论称其为能知人 东魏兴和三年十月甲寅齐献武王围寳炬玉壁十一月壬午班师 韦孝寛大统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先是山胡负险屡为刼盗孝寛示以威信州境肃然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乗之以入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髙楼孝寛更缚木接之令极髙峻多积战具以御之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寛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饬战士屯堑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鞴吹之吹气一冲咸即灼烂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能抗孝寛乃缝布为缦随其所向则张设之布既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壊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寛复作长钩利其锋刃火竿来以钩遥割之松麻俱落外又于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以油灌柱放火柱折城并壊孝寛又随壊处竪木栅以扞之城外尽其攻撃之术咸拒破之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废帝二年孝寛移雍州刺史恭帝二年周文帝北巡命还镇玉壁周明帝保定初以孝寛立勲玉壁遂于玉壁置勲州仍授勲州刺史齐人遣使至玉壁求通互市许之武帝建徳五年东伐齐过幸玉壁观御敌之所深叹羡之移时乃去孝寛请为前驱帝以玉壁要冲非孝寛无以镇之不许孝寛镇玉壁前十二年后十八年 玉壁城中无水汲于汾齐神武移汾一夕而毕无水而城仍不下是水道尚存也 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甚众神武恚愤疾发周文下令曰髙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子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 武定四年八月齐献武王自邺帅众西伐文襄王防于晋州九月围玉壁以挑之十一月班师文襄王如晋阳 西魏废帝元年以大将军达奚武出镇玉壁武乃量地形胜立乐昌胡营新城三防齐将髙茍子以千骑攻新城武邀撃之悉虏其众 西魏大都督杨忠与怡峰解玉壁围 隋为髙梁县后徙汾北故城址尚存 唐武徳二年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略阳郡公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壁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鋭须食尽气老可不战擒也王曰而意与我合既而贼粮匮夜引去追战灭之
华峪城西北二十里北齐右丞相斛律光筑今为华峪镇 斛律光寨在县西北二十里峪口村屯 黄华峪在紫金山仙掌峰间 北齐武平元年冬右丞相幷州刺史斛律光率步骑五万于玉壁筑华谷龙门二城与周宇文宪拓跋显敬相持宪等不敢动光乃进围定阳仍筑南汾城置州以逼之万余戸竝来降附 周天和五年冬齐将斛律明月冦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六年正月诏柱国齐公宪率师御之三月己酉宪自龙门渡河斛律明月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出周建徳五年赵王招率兵出稽胡与大军犄角敕韦孝寛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应接之
平陇城西五里斛律光筑今为平陇镇 武平二年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周柱国普屯威韦孝寛等步骑万余来逼平陇与光战于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斩千计 齐武平二年左丞相段韶出晋州道到定陇筑威敌平冦二城而还髙欢城在县西五里齐神武攻玉壁时所筑即平陇镇也 韦孝寛守汾南玉壁斛律光守汾北平陇可称强对
呉城堡西十里 下廸堡西二十里胥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于藁设髙厚完固可以备盗
管村堡东十里 大杜堡东北二十里 小河镇南十五里 华峪镇西北二十里 翟店镇南三十里绛县
横岭关南五十里中条山东南通垣曲县设巡检司汉永初五年羌入冦河东至河内百姓相惊多奔南度河使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屯孟津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堠六百一十六所【志于要道以概其余】元初元年春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 魏肃宗时南绛贼陈双炽等聚众自号建始王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相持不下诏裴良为解汾州慰劳使 元至正十八年曹濮贼分道逾太行焚上党掠晋冀陷云中雁门代郡烽火数千里复大掠南且还察罕特穆尔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闻喜绛阳贼果走南山纵伏兵横撃之贼皆弃辎重走山谷其得南还者无几乃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儿谷屯幷州塞井陉口以杜太行诸道贼屡至撃却之河东悉定诏便宜行阃外事 横岭关巡检垣曲 冷口峪南十五里峪中四时常寒路通闻喜留庄隘 沙峪口东三十里壁峰峭絶 陈村峪东南十五里峪在太行中条两山间路通垣曲县界带溪水发源于此 李罕之夜袭潞州入之自称留后攻沁州执刺史守将送欵于汴朱全忠命丁防援之与李嗣昭战含口不利 葛从周取泽州嗣昭与防战含山执其将一人斩首三千级遂取泽州 唐大顺元年潼关防御使韩建以兵属张濬伐晋濬败建自含山遁归 朱全忠兵欲西以河中节度使王珂晋之壻也恐为患乃顾张存敬侯言以大绳与之曰为我持此防珂来存敬等兵出含山破晋绛二州遣何絪以兵守之絶晋援存敬围河中珂告急于晋晋以絪故不得前珂卒降全忠 厐籍司马池碑先是运两池盐率繇蒲坂乱窦津截大阳经砥柱之险路迂且恶至道中有建白开含山道自闻喜抵垣曲比前运减费什六七陜人无贤愚皆推服其功府君未冠独曰盐利通流诸夏前之议运者未知此道之便而利人与有而不知知而不为谓前无仁智者乎殆有巨害于其间耳众皆少之而不然其説其夏山水溃出运车暨人牛漂流者不可胜计道遂废众始服焉
河王峪东三十里 续鲁峪东五十里路通沁水县界两崖陡峻素称险隘
大交镇东四十里 横水镇西二十里 郑柴 南栁吉峪胥去县二十里 范村寨东十五里筑堡
南樊寨东三十里周二十余亩 郇王寨东二十五里郇王村东
垣曲县
横岭关西八十里 县东南界中条山之要隘也 横山绛县南四十里东南跨垣曲县界名大横岭山亳清河源此
风山西六十里为横岭关入口地山多风上建玉皇关帝二庙 转山西七十里遥连横岭山势曲折回转水经注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岭世亦谓清营山其
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清水歴其南魏肃宗时平绛蜀反丹谷清廉二路险涩不通以
河内太守源子恭为当郡别将俄而建兴蜀复反相与连势进子恭为持节散骑常侍假平北将军征建兴都督仍兼尚书行台与正平都督长孙稚合势进讨大破之正平贼帅范明逺与贼帅刘牙奴竝面缚请降 元致和元年九月以汴梁行知枢密院事伊苏岱尔将兵行视太行诸关西撃河中潼关军以折叠弩分给守关军士 明崇祯七年八月北山贼伏转山要口劫银鞘蒲州营都司薛敏忠之斩三十七级西路始通【唐李建中开垣曲山路成诗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
行台关金志闗一行台
瞽冢山北五十里【一名鸣条山】相传瞽瞍葬此墓址尚存诸冯山北五十里相传舜生此 歴山在诸冯山后巅平广土人名舜王坪相传舜耕此上有石碌数百下有舜井 瞽冢山翼城沁水阳城垣曲四县交界地也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流贼紫金梁老蝎子块数十万众自阳城来掠瞽冢刘村墱坂陈王二十余村堡省祭周得英守北山隘口为贼所执不屈死 六年四月贼数万屯一冢村守东道叶廷桂之斩四十级贼惊走 八年三月贼千余自绛县破马村堡平阳防将虎大威急追至瞽冢村斩一百七十级贼二郎神混天猴二百余潜伏山谷请降大威行至翼城设计尽斩之 九年十月贼五百人盘踞瞽冢山阳城石鳯台抚之 十三年饥民数千自阳城聚瞽冢山蒲州营游撃栁如金驱之
国朝顺治十年土贼千余屯瞽冢山平阳协镇平之十一年三月陜西许二王世魁据瞽冢山为巢梅大人驻兵瞽冢镇搜山斩百余级余贼皆降 瞽冢渠北四十里
黄河济民渡县南观下窝以防河禁渡 南三十里黄河北南对渑池
马蹄窝明崇祯六年十一月流贼数十万自济源至垣曲倐马蹄窝黄河氷合成桥遂舍垣曲南渡月余始毕
五虎涧西南五十里明嘉靖时置千总一员以防矿徒崇祯八年十二月河南流贼闻五虎涧黄河氷合
成桥大队自河南府趋北知县段自宏偕潞泽营防河防将和应诏驻河干督兵严守积薪焚桥昼夜不少懈贼知有备西走
上敌原东北三十里宋绍兴十年秋七月岳飞使梁兴渡河会太行忠义两河豪杰大败金人于垣曲即此
轵关在济源县西两山相夹势颇险阻战国时置狐岭关 邵原闗胥在济源县西
峪村堡 瞽冢村上下二堡在北 东滩村堡 臯落镇堡 上涧堡 崖底村堡 河西堡 王茅镇堡在西 青廉村堡 岭后堡 白马神头堡 迎驾寨在县西迎驾山 六郎寨在县西南近黄河吉州
乌仁关西六十里下临黄河明洪武六年置巡检司明一统志闗在州西七十里
平渡关西北一百二十里下临黄河明洪武六年置巡检司
壶口西七十里【详大宁】顔师古注壶口山在河东 黄光炜壶口赋上寛中狭自髙而下峻如建瓶驶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听之若雷霆之鸣望之若虹霓之射两岸环山河底维石气常隂沍寒早燠迟每至仲冬之交河氷先结既坚且厚人畜重任徃来无阻孟门山在黄河中流峰壁峭絶
姚襄城西五十二里 通典故姚襄城在县西即姚襄所筑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处齐武平二年斛律光筑平陇诸戍还复令率步骑
五万出平阳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获其城主仪同大都督等九人捕虏数千人二年二月周遣将攻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军御之左丞相段韶亦请行五月到复秦城周人于姚襄城南更起城镇东接定阳又作深堑断絶行道韶密抽壮士从北袭之又使人潜渡河告姚襄城中令内外相应度者千有余人周人始觉于是合战大破之获其仪同若干显寳等诸将咸欲攻其新城韶曰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险不可攻就令得之一城地耳不如更作一城塞其要道破服秦幷力以图定阳计之长者将士咸以为然六月徙围定阳其城主开府仪同杨范固守不下韶登山望城势乃纵兵急攻之七月屠其外城时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竝无走路唯虑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撃之大溃范等面防尽获其众 周天和五年齐人于姚襄筑伏龙等五城以处戍卒骠骑大将军刘雄从齐公宪攻之五城皆拔宪复遣雄与柱国宇文盛于齐长城以西连营防御齐将段孝先等率众围盛营外先有长堑大将军韩欢与孝先交战不利雄身负排率所部二十余人据堑力战孝先乃止 天和五年齐王宪北攻姚襄城陷之时汾州又见围日久粮援路絶宪遣柱国宇文盛运粟以馈之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柏社城进军姚襄齐人婴城固守宪使柱国谭公会筑石殿城以为汾州之援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髙长恭引兵大至宪命将士阵而待之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乗遂以奔退宪身自督战齐众稍却防日暮乃各收军 天和六年齐将段孝先攻汾州刺史杨敷突围出为孝先所擒 冢宰宇文防令中外府水曹叅军郭荣于汾州观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逺荣以为二城孤迫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防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惟荣所立者独能自守
石梯城州西南百里龙门上口垒石为之东北髙据峻岭西南俯临黄河悬崖絶壁百丈有余非梯莫上【一名倚梯城】
牛心寨西六十里临黄河 金杨贞筑桥治吉州址微存
云台郊东五十里 魏五城山胡冯宜都等聚众于此即云台山也 百里候魏都督髙防败于此 魏肃宗时汾州吐京羣胡薛羽等作逆以中散大夫裴良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值别将李徳龙为羽所破良入汾州与刺史汝隂王景和及徳龙率兵数千凭城自守并力攻逼诏遣行台裴延儁大都督章武王融都督宗正珍孙等赴援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尊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融等与战败绩贼乗势围城良率将士出战大破之于阵斩回成复诱导诸贼令斩送宜都首又山胡刘蠡升自云圣术人惑之咸相影附旬日之间逆徒还振徳龙议欲拔城良不许徳龙等乃止景和卒以良为辅国将军汾州刺史行台如故都督髙防来援复败于百里候先是官粟贷民未及收聚仍值冦乱城民大饥贼知仓库空虚攻围日甚死者十三四良以饥窘因与城人奔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 正光末汾州吐京羣胡薛悉公马牒腾竝自立为王聚党作逆众至数万诏闻喜裴庆孙为募人别将招率乡豪得战士数千人以讨之胡屡来逆战庆孙身先士卒每摧其锋遂深入至云台郊诸贼更相连结大战郊西自旦至夕庆孙身自突阵贼王阙郭康儿众大溃明署州事知乡宁县李节亨以西城外地势最髙防御为难于西城建敌楼五座明季吉城失守敌楼半倾
秦王岭关 马头闗元致和元年九月秦王岭马头二关穿堑垒石
南山沟寨北六十里四面胥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吭万夫莫上刀箭炮石胥不能坏
竭石崖寨 曹花平寨 楼儿山寨险同南山沟寨赵家堡 白杨堡 榻村堡胥土山削筑成堡 桃源镇 大度镇 三垢镇
乡宁县
龙尾碛西一百里黄河中冬结氷桥路通陜西韩城县明洪武四年置巡检司后废
香炉崖西一百里
黄河隘口 香炉崖南至师家滩二十里 师家滩南至石鼻崖五里 石鼻崖南至李家集二十里 李家集南至船窝镇三里 船窝镇南至髙石崖五里髙石崖南至桥子沟二里 桥子沟南至干柴坡
二里 干柴坡南至河津界禹门三十里
禹门西一百里
万岁堡西南八十里东北据髙岭西南瞰黄河絶壁百余丈旧建堡今剥落
双柏朴峪在县西南有滴水崖文中子洞通稷山县界齐天保十年二月晋州刺史斛律光率骑一万讨
周开府曹回公斩之柏谷城主仪同薛禹生弃城奔遁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 齐武平二年二月周师来冦遣左丞相段韶右丞相斛律光太尉兰陵王长恭徃三月暮行达西境有柏谷城者敌之絶险石城千仞诸将莫敢攻围韶曰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计彼援兵会在南道今断其要道救不能来且城势虽髙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诸将称善遂鸣鼓而攻之城溃获仪同薛敬礼大斩首虏仍城华谷置戍而还
官水峪东一百三十五里
三官峪东四十五里
马壁峪在东南
上马台西南八十里河津县界
金刚岭东北临汾吉州界近秦王山
营里镇东十里 官水镇东九十里 西坡镇西南七十里 船窝镇黄河岸西一百里
隰州
石口则州北七十里繇东北行六十里为横水桥万山之水胥滙于此又行水石间至石口则关东北道石峡达大麦郊以达灵石东道石峡达康城以达汾西石口一名乌门关元致和元年九月乌门关穿堑
垒石 赵成侯时秦攻魏赵救之石阿正义盖在石隰等州界也 康城镇州北一百一十里 大麦郊镇州北一百八十里 回龙镇 西曲镇胥州北二百里 温泉故县州北二百里唐置元废东南十五里为唐废县髙唐山以南南温泉也隰州髙唐山以北北温泉也隶孝义 唐武徳三年刘宏基由隰州趋灵石会秦王师 王崇古严防山西内郡疏万一突入太原则徐沟以南即可直上太行侵扰冀南灵石以西即可南越霍山或繇兴岚宁乡直入石隰亦可径出汾西
仵城镇州南六十里西北东川河西南隰州河东北蒲县河东南大宁河西滙于镇东桥下 仵城堡 后魏仵城郡址 金为仵城镇兴定五年升县 故仵城蒲县西北六十三里吉州北六十里后魏置仵城郡及县
紫金寨东七十里紫金山上
义泉镇南四十里 均庄北四十里 石口子北七十里 张家川堡东九十里 蒿城镇北七十里 水头镇堡北九十里 罗真镇堡西五十里 辛庄镇东北一百里 紫荆寨东七十里紫荆山【幷有石窰】 南孤山堡在州东但头里 谙真堡在州东
蒲县
黑龙关东南六十里南北依山中通线径为平阳府要路旧建土城辟东西二门设巡检司明崇祯时设防御把总一员兵一百五十名
国朝顺治初裁巡检西二十里为化乐镇东十里为张村岔东南二十里为临汾县分水铺
恶野岭东八十里
分水岭东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