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 第 45 页/共 55 页

1283 (渐江)已复进渐江右参政。先是游民聚族采矿,据西安铜山,数寇新都,官司莫诘,参政策便宜四事。未及行,寇业已破婺源,掠休宁,且薄歙境。参政亟请督抚发兵截寇归路,悉歼之。遂乘胜锢铜山,散其党,复请以浙东兵备兼摄徽境,迄今十年,亡复啸聚者,参政力也。     《太函集》卷30《江渐江先生传》。 按:江渐江,明歙县人,以贾起家。 1284 公讳梦玺,字君符,别号绍滨。幼英特不凡,稍长精骑射,能挽六钧弓,命中百步外。尤善书,为海内所重。喜读经史,插架数万卷,沉酣其中。凡古今治乱圣贤忠孝之事,无不究讨。尝以贾游,侨居雒阳,与大司马吕豫石交,抵掌天下事,吕大叹服。福藩闻其贤召之,以布衣见,设醴命坐。时流氛孔炽,自晋及秦延蔓数千里。公谓王:“贼势且将渡河,不先设水师控要津,河以内恐非国家有也。”王谓公为杞忧过计,且以他事遣公之姑苏。贼遂渡河,蹂躏及陕州,亟征公返,授以参将往援。遂叱马又行,与州守史记言共为防御。公登陴射之,三殪渠魁,乘胜蹑其后,斩获过当。州人争劳师,公曰:“寇即去将益兵来,奈何 ”请援。未几,贼果复至。会大雪,有与贼应者,城遂陷,公反兵巷战,射杀数贼,身被重创,遂遇害。越日援兵集,得公尸,葬于东门外水牛坡。时崇祯乙亥之十月十五日也。     《新安张氏续修宗谱》卷29《张梦玺》 1285 公讳韬,字仲六,姓章氏。……为人慷慨有大略,暴信义,勇于敢为。崇祯辛巳,南畿大饥,时颍之毫州,已陷于张献忠,舒城亦为贼窃据。明年,壬午,献忠复陷庐、六安、无为、巢、庐江、含山诸州县,南畿震惊,军输孔棘。是岁,公特往金陵陈方略,出家赀助饷。事闻,朝廷嘉之。以将材,召用逾年。李自成陷燕京,愍烈帝殉难,公遂隐处不出。……公生明万历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卒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一日,享年八十。……世传公壮年买松杉,贸易于歙,作屋贮树,土人呼曰“树屋”。     绩溪《西关章氏家谱》卷26《明将材章公家状》 1286 祁西锦城倪公号三松者,讳大所,群称笃行君子也。幼失恃,继祖母抚育成人。长游淮徐间,以贩鹾起家于瓜渚。值明季流贼蜂起,公颦蹙曰:“时事若此,吾老矣,诸子皆幼,何所恃以自存。”不知者咸笑以为忧天。乙酉夏就医京口,闻维扬陷,间道归芜阴,遂卒于高淳。鼎革后,季君始扶榇归。     光绪祁门《倪氏族谱》卷下《三松公行状》 1287 程德乾,字元初,(休宁)兖山渠人。……中年服贾山东安邱。值崇祯辛巳,寇起,助司牧谋守御,倡义输饷,安邱赖以无虞。后归乡里,遭山寇屡侵郡邑,德乾纠集义勇保聚。时有巨盗数十人,奋然疏其名于官,尽置于法,盗以寝衰。邑之东南百里有白际岭,为浙闽通衢,康熙甲寅,闽逆犯顺,德乾复谋团练拒守,输饷累千,以劳瘁卒。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尚行》 1288 程德乾,休宁人,尝服贾安丘。明季寇乱,助司牧谋守御,倡义输饷,安丘赖以保全。后归乡里,山寇窃发,纠集义勇为防御计。康熙甲寅,闽寇犯城,复团练拒守于白阮岭,输饷累千。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289 查大亨,字元嘉,(清初婺源)凤山人。慷慨豁达,有古义烈风。丁亥岁饥,挥金为赈,乡人赖之。后值草寇窃发,亨更捐厚赀为守御计,地方赖以安堵。性友爱,经商所积与弟大亭均之,至老未尝析产。及亨没,亭亦力植其孤,卒睹成立。     光绪《婺源县志》卷31《人物 义行》 1290 君姓方氏,讳时翔,号元之,歙之瀹坑人也。……明季无主,荒馑后不逞者乡纷纷起。仆群而叛,族哄而攘,君首倡富室醵金饷贫,联络拳勇,名以御外侮,而实杜内衅。……本朝(清)既定鼎,山寇犹在在窃发。乡之悍仆扬继云恃勇为乱,肆害本乡,屡捕不得。一日忽至,众怖甚。君乃帅乡之有力者密谋之。先藏器械诱之至,突起击之仆地,村众继至,共杀之,余党皆骇散。巨害既迁,乡遂宁静。     《方氏会宗统谱》卷19《方云之先生传》 按:方时翔乃明末歙商。 1291 君名(方)尚伦,字中茂,号存庵,又号见舫山人、香谷逸叟。……君生而颖异,……幼读书数行并下。……十余岁工举子业,为文雄博英伟,亲友无不交口称扬。时邻乡各有文社,名流争相延致,盖藉以为观摩助也。 甲申,君年十六,值干戈攘扰,尽焚平日所作文,遍观史鉴经济诸书,其志量不在寻常占毕间。于时乡寇充斥,族仆杨继云纠党肆掠无宁日夜,举家避居渔梁,君不动声色。佐祖父设策翦除,党与尽散,乡赖以宁。其才智度越,自少时而已然矣。 国朝定鼎,岁辛卯,始以祖父命,出应童子试,受知于学使李嵩阳公,自是历痒序五十一年。君孝思肫切,养生送死,悉如礼制。为诸生,常不欲作庸碌富贵人。雅志林泉,专以读书明理为乐。 因念古人有言,儒者亦须急于治生。戊戌己亥间,游毗陵,小试计然术。数年,徙业姑苏,僦居阊门吴越。趋里慕梅福、梁鸿、高躅,以为山水琴书尽堪肆志。甲寅,三藩变乱,盗贼蠡起。有司务姑息容隐,君被劫,愤然陈白督抚,题奏诛锄,一时萑符渐息,万室奠安,咸拜君赐。 寓迹吴越几三十年,涉江淮,历中州,足迹所至,罔不凭吊古今,舒写胸臆,高情逸致,具见于诗。 岁癸亥,归新安,选胜筑室,于居之西偏,构“忘乐园”,亭台池沼备具,编篱种竹,杂植梅桂,诸花艳冶,四时芳香不断。延名师督孙曾辈诵读其中,风晨月夕,杖履逍遥,率意成吟,无非天籁。……君以康熙后壬寅二月十六日卒,距生前明崇祯己巳年六月二十一日,享年九十有四。     《方氏会宗统谱》卷19《方君中茂行状》 1292 (叶)万生,少守礼义,有智略。家故有质库,值明季山贼土寇连年不靖,因言于父世卿公曰:“寇将至矣,无多藏,以贾祸也。”乃与乡人曰,合券者不取钱还其质,数日而尽。顺治五年三月十八日,江西土寇王之贞破黟城,虏掠四乡,村人男妇咸走匿吴家坞山中,屡日不得食,公潜归取孓粮以饲老幼,并侦贼消息。被执,问以村人所在,不言。挟之以刃,又置积薪上,环之以火,公骂贼不绝,终不言村人藏匿所,遂被害。时三月二十六日也。越数日,邑人汪无涯率乡勇杀贼,贼遁去,村人咸免于祸。     黟县《南屏叶氏族谱》卷1《质行》 1293 叶万生,字道一,(明黟县)南屏人。少守礼义,有智略。家故有质库,值明季山贼土寇连年不靖,因言于父世卿曰:寇将至矣,无多藏以贾祸也。”乃与乡人约,合券者不取钱还其质,数日而尽。顺治五年戊子三月十八日,江西土寇王之贞破黟城,虏掠四乡。南屏村人男妇咸走匿吴家坞山中,屡日不得食。万生潜归取孓粮以奉其父并侦贼消息,被贼执。问以村人所在,不言。挟以刃,又置积薪上,环之以火,万生骂贼不绝,终不言村人藏匿之所,遂被害。     嘉庆《黟县志》卷6《人物 忠节》 1294 程开纯,字颖川,(婺源)江岸人。职员,幼失怙,事孀母,能承欢。比长懋迁,稍获余赀。遇善举则倾囊资助。咸丰间,贼踞金陵,纯挈眷避难吴门。所识穷乏者,必款留之,晨起炊米,非数斗不能周给。或曰:“尔独不自为计乎 ”笑曰:“贼至,身且不保,遑他顾耶!”生平济人急,无德色;许人言,无宿诺。乡闾足以矜式云。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295 汪昭傅(清婺源人),……家贫,贾于苏之角直镇,积有余赀。捐金普济寺施棺木。故交王某病殁,母老子幼,无所寄托,傅拨已囊金济之,并代谋生息,资给衣食。发逆扰攘,难民逃于角镇者数千人,捐粟二百余石以赈。居乡慷慨喜施。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296 方士焕,字尧卿,(婺源)荷源人。少失恃,事父兄克循弟子职。比长贸易粤东,饶于财。捐赀建义仓、造支祠,所费不下数百金。咸丰间,发逆蹂躏,颓垣碎瓦,填塞于河。焕购隙地容纳,今成高阜。里有泽梁,被水冲决,焕输三百金倡首兴筑。岁终,村之贫乏者告贷,无不用恤。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1297 (王)公讳槐,字锦椿,号本怀,绩溪宗周村人。兄(锦)标,善居积,服贾宁国。公家先世设粮食、酒肆于休邑之龙湾,号“咸有”,历百有余年矣。其父大人以勤俭故,公年未冠,即令来店学贾。公在店于夜阑灯下,勤读不倦,父母钟爱之。……父嘉其志,暗为纳监,俾入南闱。公不屑由捷径猎取功名,仍应童子式,遂游泮。无何,粤匪猖獗,直逼徽境,公率家避难,历艰越险,备极颠连。匪退而家人失散者惟季弟锦树被掠未归,兵荒之后,满目疮痍,何暇他计。     绩溪《盘川王氏宗谱》卷3《锦椿公传》 1298 窃徽郡六邑,地当冲要,山险民稠,自军兴以来,助饷捐赀,盈千累万。则铁粮一端,民间无不踊跃输将以饷项。五年间,张京堂(原注:名芾,字小浦)、江、周两军门驻留徽郡,兵民一心,贼屡犯境,幸获瓦全。……孰料今春,江军门(原注:即长贵)以偏师援浙,张都堂(原注:即小浦先生)旋又入都。万不幸以刚愎自用之李道(原注:即元度)遽膺重寄,当宁郡告警之时,援师逗留不进,宁国不守,周督(原注:名天授,四川人,时以湖南提督在宁国防守,城陷殉难)因而殒命。既而贼逼绩溪。际此多事之秋,用人之日,不能鼓励将士,而反撤散徽防各军,致军心解散,贼得乘隙突来。……是今日之势,不患无兵进剿(指镇压太平军),所患当局者(原注:暗指曾国藩贻误军国)意不在徽而在西,以为西省有饷可以济兵,殊不知徽商满天下,西省厘金半出于徽商,岂独无与哉!…… 《歙事闲谭》第31册《徽郡难民公檄(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日)》 1299 黄文,字乡云,(婺源)横槎人,职员。少孤贫,采薪供养继母。比壮,业茶致丰裕,好善乐施。道光年间,邑修城垣,捐金数百。发逆之变,皖南筹饷及本县设局团防,迭捐巨赀。宗祠被灾,仁寿桥圮,均独立重造,所费不下数千金,其义举难以备述。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1300 程泰仁,……嗣因家食维艰,弃砚就商,随乔川朱日轩贩茶至粤,众举经理徽州会馆,六县商旅均服其才。比归,解橐修祠葺墓,不费众赀一文。本房支祠倾圮二百年许,捐银买基输本造寝,仁先为之倡。咸丰间,业茶上海,独捐巨赀修广福寺。时发逆陷苏常,上宪以仁办团出力,扎委运粮至嘉兴等处,保举五品。嗣随提督军门,曾克复金山、广富林等处,巡抚薛题奏旨,准予四品。并赏戴花翎,惜因军务旁午,积劳致疾而终。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301 君讳祥麟,字艾卿,安徽绩溪人。……父尚昱,州同知,有隐德。生七子,君第五子也。君少负远志,耻为儒。比长而悔,弥向学。见人胜己,复舍去为贾。贾宣城,利市倍,老于贾者谢弗及焉。已而,贼至,丧其业。又悔之,遁例纳余赀,得府经历仕于浙。浙方用兵,大史令君转饷赴衢州,因留衢州军司出纳。咸丰七年七月,贼薄婺源,浙发军往会济饷,众推君,君即率乡兵八人去。未至城陷,大雨夜黑,饥兵溃卒塞道路,君潜出间道归,无所失,还济我军,我军卒克婺源。叙功,赏戴蓝翎。     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卷首(上)《祥麟公墓志铭》 1302 查树茂(婺源人)……议叙同知衔。幼贫,负贩襄汉,家渐裕。……咸丰间,婺遭寇扰,乡民于清华团,茂捐巨赀为倡。同治初,爵相左提军驻邑防剿,复踊跃输助。祠宇圮坏,独立承修,并输田五十亩,以裕祭祀。村口神皋费千金修造。前后公私义举,约计巨万。八旬后,与发妻曹氏,同见元孙。光绪丙子旌表“七叶衍祥”,抚宪裕赠以“庆衍云恶”,乡里荣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303 符文炽,字秉中,(婺源)长滩人。国学生。兄弟二人,炽居长。木业生理,获资数千金,与弟分析,无稍轩轾。咸丰年间,团练御贼,炽捐百五十金;修城积谷,亦捐输百五十金。其余修桥造路诸善举皆量力捐赀。乡人至今称道不置。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1304 吴荣森……贡生,兄业农,早殁,森以贸易起家。……咸丰间,发逆猖獗,议创团防,首捐银数百两。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305 朱有方,字允升,(婺源)西源人。监生。浑厚朴诚,随父就商,备尝艰苦。家稍裕,见义勇为。咸丰间,发逆窜扰,方将阖家四五十人悉远寄他乡,己独冒险在家。购捷足,昼夜轮探,逆至则沿村驰报,使老弱预避,集壮丁截堵,多赖保全。丁巳八月,民团围逆于茶坑株木岭等处,擒斩逆首十余颗。越日,大股报复,团勇溃败,焚烧数百家,伤亡数十人,方遍给钱谷,瘗死安生。他如修桥造路,靡不乐输。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1304 1306 潘光余,字尔昌,(清婺源)桃溪人。国学生。亲早世,家极贫,佣趁盐城。嗣贩木业,稍获蠃余,侨居盐会。咸丰癸丑,金陵城陷,河宪劝捐,踊跃急公,先后输数百金。亲朋避难盐会者,居恤空乏,行助盘缠,甚有相依十载,推解始终惟一。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307 程开绂,字泽云,(婺源)江岸人,职员,侨居白下。有干济才,金陵义济、育婴公局皆举绂董其事,夙夜勤劳,数十年如一日。值发逆窜金陵,方伯祁檄木横江,屯兵安炮,堵截上游,绂输木作筏,约费数千金。后官军克复镇江,两次采木,制云梯,造浮桥,绂皆捐助。江苏抚宪郭额以“储材报国”。子四,长子伊,宝应典史;三贻孙,吴县训导。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308 同治壬戌,粤寇难作,江南几无孑遗,徽、宁、池、太等郡男丁百无一二。有妇女随人,不计一文钱,而任人选择者,且有潜藏金叶珠宝于身,以购妇而致富者。先是,皖南山多于田,人习懋迁,重商贾,轻稼穑,俗尚奢侈,家蓄赀财,急金银,缓谷米,岁恒仰给于外,稍歉缺,即有钱无食。闻寇入境,恋家而不谋远徙,坐以待毙,老幼男丁非杀则掳。惟余一二妇女,无所依归,故携其劫掠余赀,以苟延残命耳。     《清稗类钞》第15册《婚姻类》 1309 (徽商)贸易经营,来往长毛地,途遇官兵盘诘,心惊悸,口语支吾,当作真奸细,屈死孤魂,来受甘露味。   《徽州善后叹》载胡在谓:《徽难哀音》下编。(转引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1卷第543页。) 1301 公讳元奎,字世勋,清国子监生,后以捐赈授布政司理问衔。生而明敏过人,遇事善谋能断,尤精会计。幼即偕其兄元烛随父经商于浙之淳安。乃兄生有异行,好为清静虚无之说。淡于世味,不慕荣利,商业事一倚于公。洪杨之役,公侍其父偕兄随湘阴左文襄营。后经商避乱二者并行,以为可保无虞。不意公父年迈衰颓,素负气节,遇匪竟以身殉。是时东南各省,群盗如毛,信息梗阻。公以家人离散,父又死难,痛不欲生,誓死杀贼,以报父仇。既思徒死无益,因勉节哀思,勤理旧业,冀以承先人之志。厥后乱平归里,萧条四壁,不复成家,仰天大痛。幸以半生辛苦,营业大裕,组织家庭,尚非难事。生平善使酒,有先见,每吐露于杯酒纵谈之中。尝谓洪杨为革命首领,鄙曾左诸公为满奴云。……公生道光十二年,卒于光绪三十年,享年七十二。     绩溪《盘川王氏宗谱》卷3《(王)元奎公家传》 索引: 453 764 961 1291 1296 第三节 徽商与倭寇 1311 (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乙卯)总督浙直福建右都御史胡宗宪,以擒获海寇王直等来闻。直本徽州大贾,狎贩海,为商夷所信服,号为汪五峰。凡货贿贸易,直多司其质契。会海禁骤严,海拳民乘机局,赚倭人货数多。倭责偿于直。直计无所出,且愤恨海拳民。因教使入寇。倭初难之,比入则大得利。于是各岛相煽诱,争治兵舰。江南大被其害。     《明世宗实录》卷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