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30 页/共 437 页

◆真志家学   全味道先生耆   全耆,鄞县人,本然长子,而真志先生之从子也。受学于真志,自署味道子。(补。)   ◆本心家学   征君全遯翁先生彦   全彦,号遯翁,本心先生子也。本心传慈湖之学,以世其家。先生为洪武中征士,辞不就,而传其学于南山黄氏。南山尝曰:「吾幸识理趣于年者,皆吾师遯翁先生之教也。」(补。)   隐君全修斋先生整   全整,字修斋,本然、本心二先生族子也。少受业于二先生,修明慈湖之学,而受《诗》于丁鹤竿之门。有明草昧初开,士争趋风云之会,而先生独承先人之教,不乐仕进。其所居在剡源第五曲,曰三石草堂。永乐初,征修《永乐大典》不就。年八十余卒。所著有《三石山房集》四卷。(补。)   ◆顾斋门人   郑先生棠   郑棠,字景召,邵顾斋门人。明初尚存。(补。)   ◆节斋续传   隐君赵宝峰先生偕(别为《宝峰学案》。)   ◆慈湖续传   征君杨小隐先生芮(附子伯纯、孙圭。)   杨芮,字大章,慈溪人,文元五世孙。文行素优,性尤坦易,好施,衣食仅自给,少有余,则分赈其贫者,非义不苟取与。元学士危素、御史余嘉宾交荐,不起。洪武初,有司特起之,以病不行。子伯纯,授南康都昌县丞。孙圭,知南阳郏县。世笃先训,不丧所守。(参《成化四明志》。)   (梓材谨案:先生号小隐。见鸟《乌春草文集》。)   (云濠谨案:《宝云堂集》有宝峰先生《送杨大章往江西诗》,因寻访先世杨文元公遗书云。)   ◆大之门人(象山五传。)   隐君郑师山先生玉(别为《师山学案》。)   隐君赵东山先生汸(别见《草庐学案》。)   县尹汪遯斋先生汝懋   汪汝懋,字以敬,本歙人,后徙淳安。其父斗建,受业方蛟峰之门,而先生后游吴朝阳、夏大之、洪本一三君之门。以乡荐为推官,摄淳安县事。寻为定海县尹,以慈恕简静称,而折狱如神明,境内无冤。此县多虎,或入市郭为民害,先生斋戒祷之社,明日,居民见虎浮江去,尝宿南乡广严寺,夜闻虎声,衣冠起祷之,诘朝,有虎死山中。张承旨翥记其事。暇则与诸生讲学。在定海凡五年,以老病请致仕,不许。先生一夕扁舟宵遁,客于鄞之沈氏,因讲学焉。所著有《春秋大义》百卷、《深衣图考》三卷、《礼学幼范》四卷、《善行启蒙》四卷、《历代纪年》四卷、《山居四要》四卷、《遯斋■》三十卷。其弟子曰沈源、唐辕,皆鄞人。(补。)   ◆朝阳门人   隐君郑师山先生玉(别为《师山学案》。)   县尹汪遯斋先生汝懋(见上《大之门人》。)   员外方愚泉先生道叡   方道叡,字以愚,淳安人也,蛟峰曾孙。受学朝阳之门。以《春秋》召,成至顺进士,授翰林编修,入史局。出为嘉兴推官,再调杭州判官,以归,寻除江西行省员外郎。明初,再召不出。所著有《春秋集释》十卷、《愚泉诗■》十卷、《文说》二卷、《诗说》一卷。(补。)   ◆复翁门人   隐君郑师山先生玉(别为《师山学案》。)   ◆本一门人   县尹汪遯斋先生汝懋(见上《大之门人》。)   ◆遯翁门人   佥宪黄南山先生润玉(详见《明儒学案》。)   ◆石坡续传   教授桂容斋先生同德   桂同德,慈溪人,石坡先生万荣四世孙。谨厚敦朴,笃信好学,闻于远迩,请益者无虚日。教授郡庠,以德行为本,恳恳言曰:「穷经穷史,固学者事,而入孝出弟,尤所当先。今日之孝,即他日之忠,忠孝两全,人道备矣。」故一时亲炙其教者,咸有成立。所著有《容斋集》。(参《两浙名贤录》。)   文裕桂清溪先生彦良(别见《宝峰学案》。)   桂古香先生   桂,字怀英,慈溪人。倜傥不群,诗书充 积。方正学慕其名,不远数百里而至。及与议论,惊服。既卒,学者尊之曰古香先生。(参《慈溪县志》。)   ◆清遐续传   沈先生辉卿   沈辉卿,字明大,鄞县人,清遐居士五世孙,而民献之玄孙也。沈氏累世富饶,至先生而家益落,能削衣贬食,以度艰虞,俭设薄施,以致充裕。其子源,将从禄藩阃,先生斥之曰:「吾家以诗礼相传,弃儒而即吏,非吾志也。」立止之。(参《戴九灵集》。)   沈先生源(见下《遯斋门人》。)   ◆遯斋门人   沈先生源   唐先生辕(合传。)   沈源,鄞县人,清遐居士六世孙,明大之子。唐辕,明大。皆事汪遯斋。(补。)   (梓材谨案:戴九灵志明大墓云:「使其子源与其唐辕受业于定海尹汪汝懋以敬之门,后又延致以敬于家,俾子若以卒业焉。」是先生之从遯斋非一时矣。又案:唐先生字伯度,句章人。尝率其弟轮,字仲规;毂,字叔直;辐,字季齐,学于戴九灵,九灵为作《唐氏四子字说》。其父复礼,以擅匿官鹾事被陷,执拘以归京师。伯度请代父梏,叔直又夺而代之。叔直抵京,近臣奏其非罪,免归,九灵又为作《唐二子传》。) 卷七十五 絜斋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絜斋学案(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