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51 页/共 90 页

茵陈蒿(一把) 栀子(二十四枚) 石膏(一斤) ○千金加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烧石膏。   令正赤。投汤中。沸定取清汁。适寒温服一升。自覆令汗出。   又广济。茵陈丸。疗黄胆遍身面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   于本方。去栀子。加黄芩枳实。蜜丸。   又必效茵陈汤。及丸。疗一切黄。蒋九处得其父远使得黄。服此极效。   于本方加黄芩。   千金茵陈汤。主黄胆酒疸酒癖。身体面目尽黄方。(按外台云。太医校尉史脱处。)   于本方。加黄芩黄连人参甘草。   又治发黄。身面目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煮柏汁。   于本方。加黄芩柴胡升麻龙胆。   又治发黄方。   于本方。加黄柏黄连。丸方更加黄芩。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之病。千金。作疸一字。)   〔鉴〕此详申女劳疸之为病。黄胆日晡所发热。乃阳明热症。当不恶寒也。而反恶寒者。非阳明热症。   此或为女劳得之也。女劳得之疸证。虽膀胱急少腹满。而小便自利。身虽尽黄。而额上则黑。虽发热惟足下甚。此少阴热。因作黑疸也。故腹胀如水状。而大便必黑时溏。知非水胀病。乃为女劳得之疸胀病也。时溏黑色者。亦脏病及血之征也。血病者颜必变。岂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女劳疸腹满者。为难治。以其脾胃两败也。以硝石入血消坚。矾石入气胜湿。然此方治标固宜。非图本之治。世久书讹。姑辨其理也。   〔尤〕黄家日晡所。本当发热。乃不发热。而反恶寒者。此为女劳。肾热所致。与酒疸谷疸不同。酒疸谷疸。热在胃。女劳疸热在肾。胃浅而肾深。热深则外反恶寒也。膀胱急。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皆肾热之征。虽少腹满胀。有如水状。而实为肾热。而气内蓄。非脾湿而水不行也。   硝石矾石散方   (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肘后。短剧。崔氏。文仲。千金。范汪深师并同。)   硝石 矾石(烧等分○硝石下外台尤本有熬黄二字)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候上。徐沈尤。有其字。○外台云。大麦则须是无皮麦者。)   〔程〕内经曰。中满者泄之于内。润下作咸。硝石之苦咸。矾石之酸咸。皆所以泄中满。而润下。使其小便黄。而大便黑也。然硝石。主胃胀闭。涤蓄结。矾石主热在骨髓。而经言劳者温之。是方得无太峻欤。   然所服者。方寸匕耳。和以大麦粥汁。正所以宽胃而益脾也。(案硝石。即火硝。时珍辨之。   详矣。下大黄硝石汤同。)   喻氏法律云。硝石矾石散。从来不解用硝石之义。方书俱改为滑石矾石散。且并改大黄硝石汤。为大黄滑石汤。医学之陋。一至此乎。夫男子血化为精。精动则一身之血俱动。以女劳而硕其精。血必继之。故因女劳而尿血者。其血尚行。犹易治也。因女劳而成疸者。血瘀不行。为难治矣。甚者血瘀之久。大腹尽满。   而成血蛊。尤为极重。而难治矣。味仲景之文。及制方之意。女劳疸。非亟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万无生路。   在伤寒热瘀膀胱之证。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当汤下之。亦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此女劳疸。蓄积之血。必匪朝夕。峻攻无益。但取石药之悍。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硝石。咸寒走血。可消逐其热瘀之血。故以为君。矾石。本草。谓其能除痼热在骨髓。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并建消瘀除浊之功。此方之极妙者也。以陈无择之贤。模棱两可。其说谓无发热恶寒。脉滑者用此汤。若发热恶寒。其脉浮紧。则以滑石石膏治之。青天白日。梦语喃喃。况其他乎。世岂有血蓄下焦。反见浮滑且紧之脉者乎。妄矣妄矣。何氏医碥云。伤寒阳明证。发热者。必不恶寒。乃湿与热瘀痹于内。表阳不宣。故恶寒也。此乃辨证之法。额最高。火气之所熏。故黑。先则额黑。后则周身皆黑。故作黑疸。硝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大麦粥调服。恐伤胃也。然此方难用。   肘后方云。女劳疸。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   小便难。由大劳大热交接后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   又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即本方。)   千金云。湿疸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黑黄。   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小腹满者。急下之。亦治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   于本方。硝石。代滑石。(王氏准绳。载滑石散。治女劳疸。即此方。注云。按此即前硝石方。硝与滑字形相近。未知孰是。两存之。)   又黄胆之为病。日晡所发热恶寒。小腹急。身体黄额黑。   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治之方。   滑石 石膏(各等分) 服法与本方同(外台。引千金翼云。短剧。千金。备急。文仲并同。)   千金翼。泻肾散。主男女诸虚不足。肾气之方。   即本方。不用大麦粥。用粳米粥。   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徐〕前酒疸正条。尚有不能食欲吐。后各变证。如小便不利。足下热。腹满不一。此独举心中懊 。   为酒疸第一的据也。   〔魏〕为实热之邪立法也。栀子大黄。大苦寒之品。以泄之。枳实以开破之。香豉以升散之。酒家积郁成热。非此不当其施也。   喻氏法律云。此治酒热内结。昏惑懊 之剂。然伤寒证中有云。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   身必发黄。是则诸凡热甚于内者。皆足致此。非独酒也。   栀子大黄汤方   (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肘后。千金同。名栀子枳实豉大黄汤。千金翼。名栀子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