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38 页/共 603 页

解中蛊毒:用东引桃白皮(烘干)、大戟、斑蝥(去足翅熬),三物等分,为末。以冷水服半方寸匕,即出。不出更服。或因酒得以酒服,因食得以食服。必效方云:此乃李饶州法也。亦可以米泔丸服。(苏颂《图经》)。   卒得恶疮,人不识者:取桃皮作屑纳之。(孙真人方)。   卒患瘰 ,不痛者:取桃树白皮贴疮上,灸二、七壮良。(孙真人方)。   热病口疮成 :桃枝煎浓汁含之。下部有疮,纳入之。(《类要》)。   下部 疮:桃白皮煮取浓汁如稀饧,入熊胆少许,以绵蘸药纳入下部疮上。(《梅师》)。   五痔作痛:桃根,水煎汁浸洗之,当有虫出。   小儿湿癣:桃树青皮为末和醋频敷之。(《子母秘录》)。   狂狗咬伤:桃白皮一握,水三升,煎一升服。(《梅师方》)。   水肿尿短:桃皮三斤(去内外皮),秫米一斗,女曲一升,以水二斗煮桃皮,取汁一斗,以一半渍曲,一半渍秫饭,如常酿成酒。每服一合,日三次,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是病去。忌生冷、一切毒物。(《圣济总录》)。   妇人经闭,数年不通,面色萎黄,唇口青白,腹内成块,肚上筋起,腿胫或肿,桃根煎主之:用桃树根、牛蒡根、马鞭草根、牛膝、蓬 各一斤锉,以水三斗,煎一斗去滓,更以慢火煎如饧状收之。每以热酒调服一匙。(《圣惠》)。   牙疼颊肿: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等分,煎酒热漱。冷则吐之。(《圣惠方》)。   小儿白秃:桃皮五两煎汁,入白面沐之,并服。(同上)。   桃胶   【修治】时珍曰: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采收,以桑灰汤浸过,曝干用。   如服食,当依本方修炼。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炼服,保中不饥,忍风寒(《别录》)。下石淋,破血,治中恶疰忤(苏恭)。主恶鬼邪气(孟诜)。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时珍)。   【发明】颂曰:《本草》言桃胶炼服,保中不饥。按:仙方服胶法:取胶二十斤,绢袋盛,于栎木灰汁一石中,煮三、五沸,取挂高处,候干再煮,如此三度,曝干研筛,蜜和丸梧子大,每空腹酒服二十丸。久服身轻不老。   时珍曰:按:《抱朴子》云:桃胶以桑灰汁渍过服之,除百病,数月断谷,久则晦夜有光如月。又《列仙传》云:高丘公服桃胶得仙。古方以桃胶为仙药,而后人不复用之,岂其功亦未必如是之殊耶?【附方】旧二,新三。   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佳。(《外台》)。   石淋作痛:桃木胶如枣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服。当下石,石尽即止。(《古今录验》)。   血淋作痛: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服。(《杨氏家藏方》)。   产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痛:用桃胶(焙干)、沉香、蒲黄(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妇人良方》)。   痘 发搐黑陷者:用桃胶煎汤饮之。或水熬成膏,酒化服之,大效。(《总微论》)。   桃符   【主治】中恶,精魅邪气,水煮汁服之(孟诜)。   【发明】时珍曰:《典术》云: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   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制百鬼。今人门上用桃符以此。《玉烛宝典》云:户上着桃板辟邪,取《山海经》神荼、郁垒居东海蟠桃树下,主领众鬼之义。   许慎云:羿死于桃 。 ,仗也。故鬼畏桃,而今人用桃梗作 橛以辟鬼也。《礼记》云:王吊则巫祝以桃 前引,以辟不祥。 者,桃枝作帚也。《博物志》云:桃根为印,可以召鬼。《甄异传》云:鬼但畏东南枝尔。据此诸说,则本草桃之枝、叶、根、核、桃枭、桃橛,皆辟鬼祟产忤,盖有由来矣。钱乙小儿方:疏取积热及结胸,用巴豆、 、汞之药,以桃符煎汤下,亦是厌之之义也。   桃橛   (《拾遗》)时珍曰:橛音掘,即 也。人多钉于地上,以镇家宅,三载者良。   【主治】卒心腹痛,鬼疰,破血,辟邪恶气胀满,煮汁服之,与桃符同功(藏器)。   【附方】新一。   风虫牙痛:门下桃橛烧取汁,少少纳孔中,以蜡固之。(《圣惠方》)。   桃寄生   见木部。   桃蠹虫   移入虫部。   果部第二十九卷 果之一   栗   (《别录》上品)【释名】时珍曰:栗,《说文》作KT ,从 (音条),象花实下垂之状也。梵书名笃迦。   【集解】《别录》曰:栗生山阴,九月采。   弘景曰:今会稽诸暨栗,形大皮浓,不美;剡及始丰栗,皮薄而甜,乃佳。   颂曰:栗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高二、三丈,叶极类栎。四月开花青黄色,长条似胡桃花。实有房 ,大者若拳,中子三、五;小者若桃李,中子唯一、二。将熟则罅拆子出。栗类亦多。按:陆玑《诗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秦、吴、扬特饶。惟濮阳及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不及也。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味短不美。桂阳有莘栗,丛生,实大如杏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但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惟江湖有之,或云即莘也。莘音榛,《诗》云“树之莘栗”是矣。   保升曰:板栗、锥栗二树皆大。茅栗似板栗而细如橡子,其树虽小,叶亦不殊,但春生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   宗 曰:湖北一种旋栗,顶圆末尖,即榛栗,象榛子形也。栗欲干收,莫如曝之;欲生收,莫如润沙藏之,至夏初尚如新也。   时珍曰:栗但可种成,不可移栽。按:《事类合璧》云:栗木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毛,每枝不下四、五个苞,有青、黄、赤三色。中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其壳生黄熟紫,壳内有膜裹仁,九月霜降乃熟。其苞自裂而子坠者,乃可久藏,苞未裂者易腐也。其花作条,大如箸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圆小如橡子者为莘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即《尔雅》所谓 栗也,一名 栗,可炒食之。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中无栗。惟勤州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圆如弹子,皮浓而味如胡桃。得非栗乃水果,不宜于炎方耶?   实   【气味】咸,温,无毒。   诜曰:吴栗虽大味短,不如北栗。凡栗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也。火煨去汗,亦杀水气。生食则发气,蒸炒熟食则壅气。凡患风水人不宜食,味咸生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