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289 页/共 603 页
时珍曰:白菘,即白菜也。牛肚菘,即最肥大者。紫菘即芦菔也,开紫花,故曰紫菘。苏恭谓白菘似蔓荆者,误矣。根叶俱不同,而白菘根坚小,不可食。又言南北变种者,盖指蔓荆、紫菘而言。紫菘根似蔓荆而叶不同,种类亦别。又言北土无菘者,自唐以前或然,近则白菘、紫菘南北通有。惟南土不种蔓荆,种之亦易生也。苏颂漫为两可之言,汪机妄起臆断之辨,俱属谬误,今悉正之。
茎叶
【气味】甘,温,无毒。
大明曰:凉,微毒。多食发皮肤风瘙痒。
诜曰:发风冷内虚人不可食,有热人食亦不发病,性冷可知。《本草》言性温,未解其意。
弘景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张仲景言药中有甘草,食菘即令病不除也。
颂曰:有小毒不可食多,多则以生姜解之。
瑞曰:夏至前食,发气动疾。有足疾者忌之。
时珍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主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别录》)。
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萧炳)。和中,利大小便(宁原)。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捣敷之,即止。(张杰《子母秘录》)。
漆毒生疮:白菘菜捣烂涂之。
飞丝入目:白菜揉烂帕包,滴汁三、二点入目,即出。(《普济方》)。
子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 (音秀。弘景)。
【附方】旧一。
酒醉不醒:菘菜子二合细研,井华水一盏调,为二服。(《圣惠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芥
(《别录》上品)【释名】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芥者,界也。发汗散气,界我者也。王祯《农书》云:其气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刚介之象,故字从介。
【集解】弘景曰: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菹。其子可以藏冬瓜。又有莨(音郎),作菹甚辣。
恭曰:芥有三种:叶大子粗者,叶可食,子入药用;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子但作齑;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西戎来。
颂曰:芥处处有之。有青芥,似菘,有毛,味极辣。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
有白芥,见本条。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不能悉录。大抵南土多芥。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地气使然耳。
时珍曰:芥有数种:青芥,又名刺芥,似白菘,有柔毛。有大芥,亦名皱叶芥,大叶皱纹,色尤深绿,味更辛辣。二芥宜入药用。有马芥,叶如青芥。有花芥,叶多缺刻,如萝卜英。有紫芥,茎叶皆紫如苏。有石芥,低小。皆以八、九月下种。冬月食者,俗呼腊菜;春月食者,俗呼春菜;四月食者,谓之夏芥。芥心嫩苔,谓之芥蓝,瀹食脆美。其花三月开,黄色四出。结荚一、二寸。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辛香可爱。《岭南异物志》云:南土芥高五、六尺,子大如鸡子。此又芥之异者也。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煮食动气与风,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大叶者良,细叶有毛者害人。
宁原曰:有疮疡、痔疾、便血者忌之。
思邈曰:同兔肉食,成恶邪病。同鲫鱼食,发水肿。
【主治】归鼻,除肾经邪气,利九窃,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别录》)。止咳嗽上气,除冷气(《日华》)。主咳逆下气,去头面风(孟诜)。通肺豁痰,利膈开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疮痔,而《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此类是矣。陆佃云:望梅生津,食芥堕泪,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而汗出,五液之自内生也。
【附方】新四。
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即愈。
飞丝入目:青菜汁点之如神。(《摘玄方》)。
漆疮搔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经效方》)。
子
【气味】辛,热,无毒。
时珍曰: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主治】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弘景)。疰气发无常处,及射工毒,丸服之,或捣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苏恭)。
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涂贴之。又治心痛,酒调服之(《日华》)。研末作酱食,香美,通利五脏(孟诜)。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吴瑞)。
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子,功与菜同。其味辛,其气散,故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鼻衄之证,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其性热而温中,故又能利气豁痰,治嗽止吐,主心腹诸痛。白芥子辛烈更甚,治病尤良。见后本条。
【附方】旧八,新十六。
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杨起《简便单方》)。
身体麻木:芥菜子末,醋调涂之。(《济生秘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