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294 页/共 603 页
恭曰:《本经》言姜久服通神明,主痰气,即可常啖。陶氏谬为此说,检无所据。
思邈曰: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孕妇食之,令儿盈指。
杲曰:古人言:秋不食姜,令人泻气。盖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辛走气泻肺,故秋月则禁之。《晦庵语录》亦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
时珍曰:食姜久,积热患目,珍屡试有准。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相感志》云:糟姜瓶内入蝉蜕,虽老姜无筋,亦物性有所伏耶?【主治】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本经》)。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别录》)。去水气满,疗咳嗽时疾。和半夏,主心下急痛。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捣汁和蜜服,治中热呕逆不能下食(甄权)。散烦闷,开胃气。汁作煎服,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孟诜)。破血调中,去冷气。汁,解药毒(藏器)。除壮热,治痰喘胀满,冷痢腹痛,转筋心满,去胸中臭气、狐臭,杀腹内长虫(张鼎)。益脾胃,散风寒(元素)。解菌蕈诸物毒(吴瑞)。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时珍)。
干生姜
【主治】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病患虚而冷,宜加之(甄权)。姜屑,和酒服,治偏风(孟诜)。肺经气分之药,能益肺(好古)。
【发明】成无己曰: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
杲曰:生姜之用有四:制半夏、浓朴之毒,一也;发散风寒,二也;与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去湿,三也;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四也。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入胃口?曰:俗以心下为胃口者,非矣。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乃胃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矣。若有病患,则不然也。生姜屑,比之干姜则不热,比之生姜则不湿。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
时珍曰: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案:方广《心法附余》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
颂曰:崔元亮《集验方》载: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便瘥。若是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大妙。
杨士瀛曰: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物皆消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不问赤、白通宜用之。苏东坡治文潞公有效。
【附方】旧二十,新三十。
痰 卒风:生姜二两,附子(生用)一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千金》)。
胃虚风热不能食:用姜汁半杯,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水二合,和服之。(《食疗本草》)。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生姜四两,捣自然汁一酒杯,露一夜。于发日五更面北立,饮即止。未止再服。(《易简》)。
寒热痰嗽初起者:烧姜一块,含咽之。(《本草衍义》)。
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微火煎熟,食尽愈。段侍御用之有效。(孟诜《必效方》)久患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熟,温呷三服愈。(《外台秘要方》)。
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汤浴之。(《千金方》)。
暴逆气上:嚼姜两、三片,屡效。(寇氏《衍义》)。
干呕厥逆:频嚼生姜,呕家圣药也。(《千金》)。
呕吐不止:生姜一两,醋浆七合。银器中煎取四合,连滓呷之。又杀腹内长虫。(《食医心镜》)。
心痞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
二味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
反胃羸弱《兵部手集》:用母姜二斤。捣汁作粥食。《传信适用方》:用生姜切片,麻油煎过为末,软柿蘸末嚼咽。
霍乱欲死:生姜五两,牛儿屎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再服,即止。(《梅师方》)。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生姜三两捣,酒一升,煮三、两沸服。仍以姜捣贴痛处。(《外台秘要》)。
霍乱腹胀,不得吐下:用生姜一斤,水七升,煮二升,分三服。(《肘后方》)。
腹中胀满,不能服药:绵裹煨姜,纳下部。冷即易之。(《梅师》)。
胸胁满痛,凡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陶华《伤寒槌法》)。
大便不通:生姜,削如小脂,长二寸,涂盐纳下部,立通。(《外台》)。
冷痢不止:生姜煨研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馄饨,先以水煮,又以清饮煮过,停冷,吞二七枚,以粥送下,日一度。(《食疗》)。
消渴饮水:干生姜末一两,以鲫鱼胆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圣惠》)。
湿热发黄:生姜,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也。一方:加茵陈蒿,尤妙。(《伤寒槌法》)。
暴赤眼肿:宗 曰:用古铜钱刮姜取汁,于钱唇点之,泪出。今日点,明日愈,勿疑。
一治暴风客热,目赤睛痛肿者。腊月取生姜捣绞汁,阴干取粉,入铜青末等分。每以少许沸汤泡,澄清温洗,泪出妙。舌上生胎,诸病舌胎,以布染井水抹,后用姜片时时擦之,自去。
(陶华方)。
满口烂疮: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亦可为末擦之,甚效。
牙齿疼痛: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之。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普济方》)。
喉痹毒瓦斯:生姜二斤捣汁,蜜五合,煎匀。每服一合,日五服。(《千金》)。
食鸠中毒、食竹鸡毒、食鹧鸪毒:方并见禽部本条。
中莴苣毒、中诸药毒、 犬伤人:并饮生姜汁即解。(《短剧》)。
虎伤人疮:内服生姜汁。外以汁洗之,用白矾末敷上。(《秘览》)。
蝮蛇螫人:姜末敷之,干即易。(《千金》)。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
刀斧金疮:生姜嚼敷,勿动。次日即生肉,甚妙。(《扶寿方》)。
闪拗手足:生姜、葱白捣烂,和面炒热, 之。
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
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腋下狐臭:姜汁频涂,绝根。(《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