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38 页/共 3614 页
(出宣明论)
治伤寒杂病烦躁。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
阳厥极深。蓄热内甚。俗妄传为阴毒者。及汗下吐后。寒凉诸药不能退热势。并两感证
者。
黄连(去须)黄柏黄芩大栀子(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秤半两。水一茶盏。
煎至四分。绞去滓。温服。或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个生全用。浓朴二钱锉。
茯苓三(二)钱去皮锉。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温服。名曰半夏黄连解毒汤。
一笑散
(出德生堂方)
治伤寒感冒。
葱白七根。浆水二碗。煎一碗。去葱。先吃。后用带拴紧腰。再服酸浆水一碗即吐。
羌活汤
(出保命集方)
通解利伤寒。不问何经中受病。皆能释然解之。即或于
各经受病。虽羌活(二两)防风(一两)川芎(一两)黄芩(一两)细辛(二钱半)甘草(一两炙)黑地黄(一两)白术(二两如用苍术加一两)上咀。每服五(七)钱。水二盏。煎至一盏。
无时。温服清。如觉发热引饮。加黄芩、甘草各一两。更随证加。头痛恶风。于白术汤一两内加羌活散三钱。都作一服。
羌活散
(出保命集方)羌活(一两半)川芎(七钱)细辛根〔一(二)钱半〕如身热。根据前加石膏汤四钱。
石膏汤
(出保命集方)石膏(二两)知母(半两)白芷(七钱)如腹中痛者。加芍药散三钱。
芍药散
(出保命集方)芍药(二钱)桂枝(五钱)如往来寒热而呕。加柴胡散二钱半。
柴胡散
(出保命集方)柴胡根(一两)半夏(五钱洗)上加生姜煎。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如有里证。
加大黄。初一服一钱。次二钱。又三钱。邪尽则止。
论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然春夏汗孔疏。虽有汗不当用桂枝。宜用
黄汤和解。秋冬汗孔闭。虽无汗不当用麻黄。宜用川芎汤和解。春夏有汗。脉乃微而
弱。恶风恶寒者。乃太阳证秋冬之脉也。亦宜黄汤。无汗亦宜川芎汤。秋冬有汗。脉
盛而浮。发寒身热者。乃阳明证春夏之脉也。亦宜黄汤。无汗亦宜川芎汤。大抵有汗
者。皆可用黄汤。
黄汤
(出保命集方)
有汗则止也。
黄白术防风(各等分)上咀。每服五七钱至十余钱。或半两。水煎。温服清。
汗多恶风甚者。加桂枝。
川芎汤
(出保命集方)
无汗则发也。
川芎白术羌活(各等分)上咀。同黄汤。稍热服。恶寒甚则反脉大浮。加麻黄。
若伤寒食少发渴。只可和胃止渴。不可用太凉药止之。恐损着元气。必不能食也。
宜。
和胃白术汤。
(出保命集方)白术茯苓起卧不能谓之湿。身重是也。小柴胡汤。黄芩芍药汤。起卧不安。眠睡不稳。谓之烦。栀豉汤。竹叶石膏汤。解利四时伤寒。混解六经邪气。宜。
大白术汤。
(出保命集方)白术(二两)防风(一两)羌活(一两)川芎(一两)黄芩(五钱)细辛(三钱)白芷(一两半)石膏(二两)知母(七钱)甘草(五钱或二钱)枳实(五钱去瓤)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一大盏。温服清。未解。更一服两服。药滓又作一服。春倍防风、羌活。夏倍黄芩、知母。季夏雨淫。倍白术、白芷。秋加桂五钱。冬桂八钱或一两。立夏之后。至立秋处暑之间伤寒者。身多微凉。微有自汗。四肢沉重。谓之湿温。又谓之湿淫。宜。
苍术石膏汤。
(出保命集方)苍术(细锉半两)石膏末(三钱)知母(锉一钱半)甘草(锉一钱)上同和匀。
都作一服。水两盏。煎至一盏。温服清。谓内有湿热也。多不欲饮食。如身热脉洪。无汗多渴者。
是
桔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