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41 页/共 3614 页
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寒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寒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一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初感风寒。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痛。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荆皮。
感风头项强急。不能转动。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吴茱萸七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吴茱萸。妇人被性所苦。胸膈痞疼。胁肋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人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
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一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产后腰疼不止。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香港脚。加木香、木瓜、牛膝、紫荆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与萝卜子。感寒头痛。
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
术附汤
(出保生返回论)白术(二两锉如麦豆)附子(一枚以半两为率炮裂去皮脐锉如麦豆粒)上如法事治了。
一处于杵臼中。良时治之。勿令作末。每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及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不拘时候。凡言日进三服者。如疾势稍重。当促其数。服尽而未知。并当再作本汤剂。
半夏中和汤
(出保生返回论)半夏(二两汤浸七次切片焙干)浓朴(四两刮去粗皮锉碎)苍术(四两刮去粗皮锉令极碎)独活(二两锉碎)草豆蔻(十五个去壳锉碎以上四味一处杵碎生姜屑一斤同杵糜烂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三两炒令紫色)上如法事治。一处杵碎为粗散。每服抄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日进三服。胃虚人可常服。岚瘴诸邪。皆不能为害。
茯苓茱萸丸
(出保生返回论)茯苓吴茱萸(汤浸五次焙干)芍药(不问赤白皆可用)黄连(去须)上等分。
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二十丸。温熟水下。如无蜜。即用饭丸。量大小加减。
不计
升麻葛根汤
(出保生返回论)升麻(二两锉)葛根(二两细锉)芍药(四两锉)甘草(一两炙紫色锉)上杵筛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不拘时候。
麻黄桂枝汤
(出保生返回论)麻黄(二两去根节)桂枝(一两)葛根(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一两炙紫色)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夜一服。
三苓散
(出保生返回论)茯苓(一两)桂(一分)白术(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日二三服。
不计时候。
桂苓散
(出保生返回论)茯苓〔二(三)两锉〕桂(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日二三服。不计时候。每服药后。饮沸汤。或粥饮一盏。或半盏为佳。
猪苓散
(出保生返回论)猎苓茯苓泽泻白术阿胶(先杵碎炒为末)上四味等分。如法事治为粗散。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入阿胶末二钱。再上火一沸。温服。日二三服。
术桂汤
(出保生返回论)白术(三两锉)桂(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日二三服。不计时候。
以上二药服饵。主疗并与五苓同。
圣僧散
(出卫生家宝)
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不拘轻重。应老幼及孕妇
皆可服。
香白芷(一斤生锉)甘草(半两生锉)上二味焙干。碾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
枣子二枚。生姜三片。葱白三寸。同煎至六分。热服。用衣被盖覆。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
汗出即愈。此药可卜病之好恶。如煎得黑色。或误打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
煎药之时要在志诚。
加减正气散
(出卫生家宝)
治伤寒伤风。不论表里。但连进二服立效。
藿香叶半夏(研细用姜汁搜和炙黄色)浓朴(去皮姜炙)陈皮(去白)甘草(炙以上五味乃局方正气散再加)白茯苓草果子仁上各等分。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稍热服。
和中益胃汤
(出试效方)
治太阴、阳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却秘而难。
传作湿热毒。
熟地黄(三分)当归身(酒制四分)升麻(半钱)苏木(一分)本(二分)炙甘草(三分)柴胡(半钱)益智仁(二分)上件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食前
茯苓白术汤
(出十便良方)
治伤寒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无汗。心下满芍药生姜白术茯苓(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二十个)上切。每服半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温服。小便利则愈。忌海藻、菘菜、酢、桃、李、雀肉等。
阴阳应象论曰。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云。湿盛则霖霪骤注。盖以真气已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