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34 页/共 3614 页
治感寒。凡人寒则伤荣。血为荣。风则伤卫。气为
卫。故治伤寒。
苍术(六两)当归(姜制)浓朴(姜制各二两)人参(一两)白芍药川芎陈皮(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个。煎八分。食前。去滓热服。一方无浓朴。
不传散
(出百一选方)
治伤寒感冒风邪。
苍术(七两以竹篮水中洗净不须去皮)干葛(三两半)甘草(二两七钱半)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服。若细切葱头。与茶同点。见效尤速。酒调亦得。
治伤寒感冒。不问阴阳证。初觉即服。甚效。
(出百一选方)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秤一两)大菖蒲(半两锉)甘草〔四(二)钱半炙〕上咀。每服五钱。葱白三寸。水一盏半。煎七分。热服。微汗乃效。济生方。名中和散。用石菖蒲。
不用葱白煎。
生姜橘皮饮子
(出经验良方)
治患有伤寒者。不辨阴阳。咳噎而大小便不通。
势极危殆。及生姜(四两切片)陈皮(四两去白)上二味。锉碎。水三大碗。煎取两碗之下。去滓。
分三服吃。良久上下气皆通。遂出汗而愈。
保真汤
(出和剂方)
治四时伤寒疫。不问阴阳二证。才觉疾作痛。服此方立
效。
本(去芦)川芎(各四两)甘草(炙二两)苍术(洗锉炒十六两)上咀。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一方加枣子一枚煎。如久伤风不解。加葱白三寸同煎。寻常感冒。只一二服立愈。
消风百解散治四时伤寒。头疼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四肢倦怠。行步喘
乏。及塞壅荆芥白芷陈皮(洗去白)苍术麻黄(去节各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为细末。每二大钱。水一大盏。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七分。不拘时。温服。或茶酒调下。欲发散风邪。入连须葱白三寸同煎。
截伤寒。不问阴阳。决有神效。
干姜干葛白芷甘草上等分为末。若药减少不效。须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入生姜枣同煎。不拘时候服了。不出风。被覆睡少时。汗出即愈。
双解散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
便可通解益元散(七两)防风通圣散(七两)上二药一处相和。名为双解散。各七两。搅匀。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
防己黄汤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一两)黄〔一两(分)〕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上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
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甘草麻黄汤治四肢肿。水气在皮肤。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麻黄附子汤治水病发汗已。其脉沉小。
麻黄(三两)甘草〔三(二)两〕附子(一枚炮)上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
纳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华佗赤散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妇人产后中风寒。经
闭腹大。
丹砂(十二铢)蜀椒蜀漆干姜细辛黄芩防己桂心茯苓人参沙参桔梗女萎乌头(各十八铢)雄黄(一十四铢)吴茱萸(三十铢)麻黄代赭〔各三(二)两半〕上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耐药者倍。覆令汗出。欲治疟。先发一时。并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细辛、姜、桂心、丹砂、雄黄、不熬。余者皆熬之。
实表散治腠理不密。易致感冒。先服此药。则感冒自然解散。
附子(炮去皮脐)苁蓉(酒浸一宿焙干)细辛(去叶)五味子(各等分)上为粗末。以四味黄建中汤。相对合和令停。如本方煎服。不过三四即安。妙甚有理。
治伤寒
用梅实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服。
治伤寒有数种。庸人不能分别。今复取一药。兼治天行病。若初觉头痛内热。脉洪
起至二日用葛根四两。水三升。纳豆豉一升。煮取半升服。捣生葛根汁尤佳。
主一切伤寒
用甘草如中指长。炙锉。取童子小便一升。煎七合。空心服。日再服。
治老少晚发伤寒。三月至年末为晚发。方名栀子升麻汤。
生地黄(一斤打碎)栀子(三十枚擘)升麻(三两)柴胡石膏(各五两)上五味切。